-->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浮现大卫林奇导演的《穆赫兰道》中的画面。它们真的太像了,从那种属于那个时代的画面颗粒感,到诡异的如同梦境剧情,再到穿插在影片中的过场场景,很难不让我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我观影的时候,先入为主地把故事理解成车里某个人的梦境。这个想法直到影片主体的最后部分都是完全合理的,直到片末彩蛋中环卫工人捡起来那张父亲写的纸条
我才猛然醒悟,原来影片讲述的是真正的黄泉路,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灵魂出窍但又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的鬼魂。(这样看来这部片更像是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导演的《小岛惊魂》)
本片的剧情主要是:圣诞前夜一家人驱车前往婆婆家过节,但由于父亲开车时打瞌睡,导致了车祸,除女儿外全家人命丧黄泉。他们自己却不自知,依然继续在黄泉路上行驶。
———————————————————
本片花了大量的篇幅给观众制造一种正常中透露着诡异的感觉。影片前期充斥着各种这样的镜头:
1、永远擦不着的火柴
2、永远到达不了的Marcott
3、传出诡异哭声的公共电台
4、不断重复出现的护林小屋
5、所有钟表的时间都停在了7:30
6、抱着死婴的女孩
7、父亲讲述的诡异故事
8、这永远走不完的森林公路
即使是这样。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的父亲还是一直在做合理的解释
1、当发现路没有任何标识和查库时
2、当发现路上没有其他车时
但最后他还是崩溃了
在最后明白了影片讲的是黄泉路上的故事后,我不禁感叹或许这是死神在圣诞夜对这可怜一家人的仁慈吧。这一路上每个人都得以对其他人说出真心话,消除误解。有点类似临终的忏悔。
1、弟弟对姐姐
2、母亲对父亲
3、父亲对母亲
从一开始的满腹怨言
到最终释怀,理解
4、父亲对儿子:从一开始对儿子的爱好嗤之以鼻,到最后愿意理解尝试
最终这个分歧严重的家庭,都得以在黄泉路上理解彼此,不留遗憾地奔赴天国。这或许是死神最后的仁慈吧。
———————————————————
一些小细节:
1、母亲拿起电话想报警,却听到了另一边有女人痛苦的呻吟:这里可能是电话通向了现实世界,那里警方在抢救伤者,呻吟声是来自没有死去的女儿。
2、从母亲的包里掉落出的照片应该就是她的出轨对象艾伦瑞克森
3、影片末尾男人驾驶的车就是影片中出现的黑色灵车
4、最后叫醒女儿的医生名字就叫Marcott,我觉得这是想表现剧中的人物对生存的渴望吧,他们穷尽全力想到达Marcott,最后就只有女儿一个人真正“到达”了
电影讲的是在平安夜,一家人开车去祖母家,父亲开车打瞌睡,迎面来了辆黑色加长轿车,父亲闪避的时候撞死了路边推婴儿车的白衣女子和她的女儿,一家人也只有女儿活了下来。在电影中车上四人的死法应该和他们出车祸死时的场景一致。那辆黑色轿车打了急救电话,救下了女孩。然后那些人的灵魂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挣扎,完成了救赎。黑色轿车司机应该就是路人,只在片尾出现,但在出车祸者的濒死意识中,潜意识地把他理解为死神,或死亡的引渡人,毕竟如果不是那辆车,就没有人会死。
基本的分析,也就和其他网友所发布的一样
很多人纠结的点是女主父亲的纸条和所谓的梦境以及真实事件之间的关系。
放到正常的车祸事件去看,可以这样想:
①出车祸时,除了女主与其父亲还有对方车上的白衣女子,其他人都去世了,包括白衣女子的孩子↓
②白衣女子临死前用尽力气打了个求救电话,女主父亲也撑不住了,临死前写了纸条↓
③女主半昏迷状态,被黑车路人发现并报警送入医院。
电影顺序可以这样理解,从时间顺序,女主已经在医院里了,然后半昏迷状态大脑里的画面就是影片开始到女主醒过来为止。
关于①②,时间定格在七点半已经可以说明除了车祸并且死人了。在女主醒过来之前的画面里,白衣女子和女主男友说过她抱着的孩子已经死了。女主母亲电话里听见的呼救,就是女主在车祸现场所听见的白衣女子的呼救。
关于③,想象一下,出车祸之后,女主父亲将死之前,写了个纸条,这时女主是有记忆的,但后来撑不住昏过去了,然后在医院里,半昏迷状态,将之前的记忆柔和在一起排了一遍,当然,在睡眠或者昏迷不醒的时候,人的大脑里的画面不会是完全按照现实规律进行的,但又不是完全杂乱无章,它就像小朋友对着一个动物骨架,随意发挥想象去填充肉体与羽毛,我想这也正是这部电影里导演的所作所为。
鬼故事的新鲜拍法。非常恐怖非常悬疑,故事非常简单但很难破译,气氛营造一流,惊吓效果绝佳,其实片名已经点题,但讲述方法非常复古却非常有趣。把鬼故事玩到极致,同时还特别有沉浸感,最后的结局绝对出人意料又让人唏嘘。近两年看过的几近完美的恐怖片,这部绝对是编导演俱佳的作品。扮演妈妈的演员是《潜伏》里的驱魔师,演的太好。就这几个角色,但几乎每个人都很有层次。虽然是夜戏,但并不黑暗。其中的黑车设计的很有深度,很神秘。
圣诞前夜,弗兰克带着一家人前往远方的祖母家过节,包括妻子劳拉,儿子理查德、女儿玛丽安及其男友。 由于想早点到达,弗兰克就抄了一条捷径。旅途劳顿,不知不觉弗兰克就打了盹,突然迎面来了一辆车,一阵慌乱操作,险些出了车祸。 惊魂未定的一家人打起精神继续往前开,但是越开越不对劲,感觉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迷宫。正在这时,弗兰克看见路边有一个抱着婴儿的白衣长发女子… 弗兰克下车问路,而这女子抱着个婴儿正想搭车。出于好意,弗兰克让女儿玛丽安下车给女子让位。玛丽安的男友对女子抱着的婴儿越发好奇,因为他看见婴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哪有这么抱孩子的? 只见,女子慢慢地揭开盖着婴儿的布,那分明是血肉模糊的一团!完了,他们一家人怕是撞上鬼了… 《死路》(Dead End),由Fabrice Canepa、Jean-Baptiste Andrea执导,雷·韦斯、林·沙烨、Mick Cain等主演的一部法国奇幻恐怖片,于2003年上映。
资源已发功中耗怀旧怪奇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家五口人在圣诞前夜开车前往祖母家做客,却迷失在森林里,经历一场恐怖而奇幻的遭遇… 一部值得二刷的悬疑奇幻恐怖片,第一遍可能更多的是惊吓,而到了第二遍你将体验到更多的恍然大悟和细思极恐,由此不得不佩服导演和编剧的巧妙设置。难怪本片在上映的当年荣获了多项奇幻电影大奖,可见其影响之大。 影片的场景和人物都很简单,大部分集中在车里和夜间公路,人物也就是一家五口人,以及一名神秘的白衣女子。每停一次车,必有人莫名被杀,阴森森的恐怖感以及压力释放的喜悦感,一惊一乍地刺激着观众,引导着观众必须一次看到底才过瘾! 如此刺激恐怖,却没有太多的重口血腥画面,而那种未知的恐怖却时刻紧抓着观众。电影的对话,一家人的表演都充满黑色幽默,又从侧面表现出这个家庭的压力和矛盾,内容更加丰富。 影片最后几个镜头耐人寻味,也是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环节,有很多细节会提醒观众。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观感,这里不作太多剧透了,大家看完一定会惊叹的!
有些片,比如让子弹飞,它本来就是个象征性的戏剧,不可能推敲其细节。本片我想也是如此,它想说的东西不是通过逻辑而是通过象征来体现的,通过一系列隐喻。假设纠结细节,那就误入歧途了。
下面分析本片的隐喻。
1黑与白,死神与生神
首先是大夫和那个西装男一白一黑服装的明显对比。而且大夫是白车,西装男是黑车,车和服装都给人明显的冲击力。所以,大夫的白象征着生,而西装男的黑象征着死亡。
大夫的名字marcott在剧中俨然是上帝一般指引着人们前进。
最后大夫上了西装男的车,是生命战胜死亡,还是死亡战胜生命呢?或者,见上帝和见死神本是一样的吧,上帝与死神本来就是合作伙伴。所以他们还握手。
2.死神的传统意象
死神的传统意象,就是本片中这样一个瘦高的有贵族气息的男子,吸血鬼总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意象里,包含着对于男权社会的反叛。
正常的社会秩序,是由片中父亲那样的角色主导的,其多次对于自己的遭遇进行理性分析和寻找出路。而且他拿了一把枪:象征着男权的阳具。他是坚强的,可是他用语言用逻辑去分析非理性的事物,终究是不能找到出路的。
而对于正常的言语逻辑力量以及阳具所主导的社会的反叛,必然由一个瘦弱无力,沉默寡言,却在暗中主导一切的神秘人所进行。
本片中的神秘死神,开着神秘车子,还不开车灯,一切都是黑暗的,不可描述的,混乱的,无逻辑的。当父亲的形象变得恐惧和渺小,实际上导演实现了对于男权社会的反叛。
(本文说男权社会,纯粹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并不认同一些非常肤浅的女权主义,也不是男权主义者,我没有这方面的立场,只是猜测导演的意图罢了)
3.死路的意象
这条死路,时间是静止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车的燃油却是有限的。
如果说车是人的话,死路就是时空。时空是无限的,人在渺小的时空中,走过一段旅途,耗尽了自己的燃油(生命),也就死了。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即使像父亲拿着理性的枪,也无法抗拒死神。生命也要靠大夫马考特,或许象征着上帝,的施舍。
4.不同的死亡
父亲在死前想,如果不死,要好好生活,可惜,死亡并不管一个人是否已经改邪归正,它是无情的。
父亲,母亲,丈夫,弟弟四个人,之所以害怕死亡,都是因为自私。
父亲想变酷,他的第一个愿望是买游戏机。
母亲想的是得到过去情人的爱。
弟弟想的是放纵与享乐。大麻和色情杂志。
丈夫想的是传宗接代。
只有活下来的姐姐,想的是,我怀孕了,我还有个孩子。
或许,这也是人类唯一无私的情感吧。所以她没有罪,死神也没有杀她。
至于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姐姐有一段ptsd,母亲经常妄想,我也看不出啥症状了。不多说,就到这。
同样是小成本,让我列举一下近两年奇葩的国产恐怖电影吧,午夜心跳,致命请柬,水落石出,b区32,床下有人,紫宅,笔仙惊魂,夜店诡谈,午夜凶梦,惊魂游戏,半夜不要照镜子,十二星座离奇事件,浮出水面的影子,整个儿一帮精神病在玩过家家。
这片子一般 要坚持看到完反思下才会觉得还不错 看的过程中除了有点小紧张 并没有什么快感,因为根本没有视觉特效。
虽然跟我做的一个梦很像,但真的还没有我的梦吓人。濒死的坦白和对生命的回顾都不够有力,比起《生死停留》高下立判。死路的象征意味倒是不错:一条看不见终点的路,在你意识到之前,你已经死了。
一星;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毫无逻辑的表演更让人愤怒的,生硬的演技,刻意的情节拼凑。纯粹是为了恐怖而恐怖,这是所有恐怖片的致命死穴。
恐怖版阳光小美女+过年,未知恐惧下的人性伦理大爆发。你很难想象在这样一部极低成本的B级片中会出现令人激动的伦理讨论并掺杂着高明的B级笑点,按照惊悚-恐怖-伦理-喜剧的步骤循序渐进。当然这部片也有弱点首先是结局,因为故事太大难以收尾;其次是配乐的运用过于杂乱。但仍4星,当之无愧。
故事似曾相识也许是与另一部电影有重合,白衣女人的出现单单是为了增加恐怖气氛却导致剧情模糊不够明确。出色之处在于:总共出场寥寥几个演员,恐怖气氛和激烈冲突却不让分毫,每一分钟都牢牢抓住观众,让人无法喘息,在极低成本电影中算是构思精巧也比较符合逻辑的了,而且也没有令人讨厌的大团圆结局
妈妈玩自己脑子那个太TM变态了
我一开始就猜到了。。。。。。。。。。。话说外滩三号有家店叫Mercato发音一样~
看完之后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电影“类型”里面有个“喜剧”
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片佳作,氛围营造极佳,最后的反转更给人留下一种淡淡的忧伤,人对生的向往在片中反映的入木三分。
春节去凤凰玩回来的路上,开车的表哥也因疲劳驾驶几乎打盹,被我及时发现…那路况就跟电影描述的一样,黑漆漆一片只有匀速的行驶,正是这种循环和平静最容易让人犯困。电影通过这一点出发,讲述一个惊悚故事,还是很有代入感的,因为我们身边随时都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半藏半露的镜头,深陷迷途的人物,不安焦躁疯癫的心理变化,全片笼罩着悬疑气氛; 缺点是人物转变太快,女儿母亲接替失心疯,儿子一直中二,固执独享开车的父亲。影片里出现了黑暗中火柴照明经典桥段,也有无限迷局的框架,结尾导演故意设计线索去延续悬疑感。因为看得多了,所以一半时就大概猜到了,不过还是算一部经典作品了。潜伏驱魔婆婆真的演过很多的恐怖血腥片。
倪萍:这位妹妹,我腿不好就不站起来了。你今天要来找谁?来找爸爸妈妈弟弟呀。当初是怎么走丢的呢?
真的有被吓到。第一结局让我有些失望,随后而来的第二结局有些扭转。
沃靠 该片认真诠释了什么叫乱洒狗血乱七八糟 喂喂 鼎鼎 这是怎么回事= =|||
我觉得整个过程是女儿在垂死边缘做的梦,死掉的家人、男友和少妇的灵魂潜入其梦中而已!片子不直观呈现血淋淋的死亡现场,任观者自由发挥想象反而觉得血腥、恐怖!
好cult.看得我又歡樂又驚恐。
可以这么理解,白衣女代表着欲望,黑车代表的欲望致死的通道。欲望=dead end
其实片子很少出现直接的感官刺激,但奇怪的是你一直处于那种紧张恐惧的气氛中。其实看到一半多大概可以猜到是因为刚开场没多久的那场车祸,看过再结合一些影评就更觉得蕴义非一般。
那个年头,这是很前卫的恐怖创意,虽然一开始人物性格转变也不那么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