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部影片是淡淡的感觉,看上去很干净,但是看过之后,给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亲人的感情一强烈的震撼。 影片故事完整,细节充实,人物感情真挚,人物关系转变合情合理,在细节的推动下,故事进展它的内在语言直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当影片中以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作为基础的时候,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情深切地投入到影片中,观众感情的发展随着影片中情感的发展而发展。 主人公成佑在妈妈的强迫下又哭又闹地被拖到哑巴外婆家。他看到外貌衰老而丑陋,动作迟缓,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而且还哑巴的外婆就感到阵阵厌恶。成佑拒绝叫外婆。他的一切感情都在最初的几个细节动作里展露无疑。他往外婆的鞋子里撒尿,这说明他非常厌恶这个地方,非常厌恶外婆。这和小孩子涉世未深,一切感情都流露在自己脸上有一定关系。尔后送妈妈离开,然后只剩下他和外婆的时候,外婆冲他招手他表现出鄙夷的表情,但是随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很好玩的画面:外婆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成佑;成佑在一段距离之外跟在外婆后面,外婆每次扭头的时候他都要装出自己并没有跟着外婆走,而是在路边踢石子的动作和表情。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心里面既有对外婆的厌恶,又有自己不得不跟着外婆回家的无奈,还有不情愿,希望环境能够像自己理想中的一样得到改变。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才促使成佑在后面做出了很多感情用事的细节。比如说,外婆用颤抖的手拿出平日里积攒的一点糖果来给外孙成佑,可是成佑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就跑到一边去啃自己的巧克力了。一个7岁的孩子,他只是在想着自己的感受,自己怎么样才能更开心,从来没有想过七十余岁外婆的感情。 外婆对待自己的外孙成佑始终是有一份浓浓的爱意在里面的。这个我们从整部影片中都可以看到。比如说,晚上成佑去大便的场景,成佑不敢自己一个人去,即厌恶外婆在旁边看着自己,又不敢自己一个人独自呆在外面。这个矛盾的心理从他的语言中便可以体现出来,他即无礼地对外婆说你看什么看,又用比较弱小的语气说你要去哪儿。而外婆则没有任何怨言地坐在成佑旁边,尽自己最大可能地满足成佑的要求,希望自己能让成佑开心。那是一个老人对自己孙子的深刻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有外婆,当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故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我想我婆了
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也很久没有电影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打动人。 这个夏天很浮躁。 电脑上疯狂地看一些所谓披上高科技外衣的大片,没有搭子去电影院,就在家里看枪版。 早就下了这部电影,不敢看。 担心自己哭的像个小孩。 坐完火车,又坐汽车,再走不知道有多少拐弯的弯弯的山路,妈妈领着7岁的Sang-woo去外婆家。作为单身母亲的她为了方便找工作暂时把sang-woo留在那里。 Sang-woo第一次看到的自己的外婆。 他真的不敢相信是自己外婆一个佝偻着身体,很肮脏,满头白发,不能说话,甚至也听不太清的老太婆。而这样一个老太太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村,住一间小小的破破木房子,没有床。只有一双鞋,总是那么几件衣服。 sang-woo一开始就从打心底里的排斥这个老太太。 脏,甚至愚蠢。 住在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外婆生活在一起。Sang-woo心中是很不痛快,挑三拣四,这不顺眼那不顺心,甚至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外婆,也讨厌想玩他玩具的乡村邻居,捉弄一个被牛追的少年,他讨厌周围的一切,他自己一个人玩自己的。 sang-woo有一个游戏机,整天和它作伴,终于游戏机没电了。他需要电池。他想外婆要钱,可是外婆没有。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外婆只能靠种一些蔬菜,晒一些草干,去集市上换钱。 sang-woo恶骂外婆,甚至偷了外婆的发簪去换电池。小山村的小卖部没有他需要的纽扣电池。而且他还迷路了。在回外婆家的山路上,遇到了来找寻他的外婆,他发现外婆没有发簪只好靠勺子来扎头发。 sang-woo想吃肯德基。外婆不知道什么是肯德基,以为就是普通的鸡肉。 外婆拿了晒的草干,走老远的山路换鸡。回来的路上,外婆淋了场大雨。 sang-woo发现做外的鸡肉不是炸鸡,又哭又闹。 sang-woo在乡村开始适应了,他开始和小伙伴一起玩。 一次一个人在土坡,,摔疼了,从口袋里摸出了外婆用彩纸包好游戏机,里面夹着钱。 外婆不知道这个黑色的会发出怪叫小盒子有什么用,只是知道外孙很喜欢。 孩子渐渐懂事,明白外婆对自己良苦用心。最后,sang-woo要走了。走的前一天晚上, sang-woo把还所有的针都穿上足够长的线。他教外婆写“我想你”“我病了”。他对外婆说:“如果你想我了,就寄一张空白信片过来,我会尽快赶过来看你的。” 外婆77岁,不能直起腰。行走需要拄拐杖,只有一双鞋。在sang-woo因为外婆没钱给他买电池,而扔了她的鞋子作为报复后,就一直光脚走山路。 不懂事的sang-woo很讨厌外婆,外婆倒是事事逆来顺受,面对外孙的歧视与欺负,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他,虽然不能说话,表情也相当木然。 外婆不会说话,面对sang-woo的责骂总是用手在胸口打圈。开始一直不解这个手势的含义。后来,看到sang-woo用这个手势向被他捉弄过的少年道歉时,才明白。 我早已泣不成声。 影片结尾。 sang-woo要回去了。在车站,外婆,妈妈,sang-woo等回去的公车。外婆想向sang-woo表达些什么,sang-woo扭捏在一旁,不敢搭理外婆。临走前,sang-woo给了外婆一张卡片,上面画的是他最喜欢的机器人。 车子就要驶动,外婆走到窗边吃力的直起身,然后敲车窗,向和sang-woo告别。sang-woo不敢看自己的外婆。也许是内疚,也许是自责,也许更多是不舍。 车子开走了。 外婆也回去了。sang-woo跑到车厢后面,向外婆一直坐着一个手势。 手臂在胸口划圈。 “外婆,对不起。” 外婆已经转身走了,看不见sang-woo的道歉了。 最后的画面定格的是,外婆的背影。 苍老的,佝偻的,孤独的,背影。 其实,善良的外婆心里一直都没有责怪过sang-woo。外婆深知自己这个乡下老太婆被自己的外孙看不起,她处处都在为sang-woo着想。 和天底下每一个外婆一样,sang-woo的外婆疼爱自己的外孙。 去镇上赶集的时候,把卖南瓜的钱给sang-woo买鞋子,下饭馆吃面,自己则在一旁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回家前给孩子买巧克力饼,是用自己晒得草干和杂货店的老奶奶换的。 而自己为了省钱,宁可从乡镇走回山村。 这个就是,外婆。 每一个老人都会有的品质。 勤俭,善良。 哭着看完整部电影的。 因为,我想到了外婆 我的外婆年纪也很大,也是一个人居住。 外婆搬过很多次家。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居住在天一阁街道的家。 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那个时候,是在一楼,不大,采光也一般,但是很温暖。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便在那。 外婆不会责骂我。即使我很调皮。我喜欢外婆做的菜。我喜欢外婆腌制的咸下饭。 印象最深的一次。 我和隔壁的小孩一起去附近商店门口捉蚱蜢。外婆以为我去了公园,她担心我去河边玩耍。 后来,外婆的邻居找到了我。 他们说,你的外婆到处找你,找了好久。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考完高考,外婆说,去上海那边读书吧。你姐姐,舅舅都在那。上海也近的,周末愿意的话还可以回家。 大学去上学。 离开的前一天,我在外婆家。 外婆悄悄塞给我五百块。 “外婆的钱也不多。这些你留着路上花就作为路餐吧。” 离开家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 可知真正想家的时候却感觉怅然若失,翻开包什么都不缺,只是那一份路餐的钱也就花光了。 除了回忆,我什么都没有了。最珍贵的回忆。 我明白,其实我不是不愿意离家乡,我只是不舍家乡给我的一些羁绊:童年的羁绊,外婆的家的羁绊,外婆的羁绊。 谁都会骂我笨,谁都会笑我笨。 可外婆就是不会,从来没有过永不会。 我只是我不想那么长时间的离开外婆,我只是不想那么长时间的让外婆挂念。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北方天气冷的,不要着凉啊。”;我只是害怕外婆说:“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身体,吃得好一些。”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好好读书啊。要为自己争口气!” 我只是不希望外婆这个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 对不起,外婆。 在石家庄的时候常常给外婆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的外婆“中气十足”的回答,心里才感到安慰。电话里外婆会说,放心吧,外婆好着呢。外婆还等着你赚来钱给外婆花呢 外婆喜欢一个人住。 可是那个老人不愿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我知道,是外婆知道年纪大了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子女。 我们知道,我们都知道。 一个人买菜,烧饭。 外婆一个人,乐观,开朗,健康,自导自演的生活。 只是我们不了解外婆的孤独罢了。 可是真的了解了那又怎么样,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好,那么长辈又怎么会开心的。 Sang-woo并没有说过喜欢外婆的,可是他却不知自己的心早已和这个讨厌的老人系在了一起。 从城里回来,Sang-woo等来好几辆公车都没有等到外婆,外婆是走来的。sang-woo担心的说:“怎么这么久?”然后接过了外婆的包袱。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最后一块巧克力派放进了外婆的包裹里;sang-woo发现外婆在给他包裹的的游戏机里塞了钱,他哭得好难过,为自己不懂事,以及外婆对他的关爱;摔伤后的sang-woo看到了来找他的外婆,他哭得好厉害,外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心疼的caqusang-woo的眼泪,只是心疼的抚摸sang-woo的伤口。 妈妈把Sang-woo接走了。Sang-woo要回城里了。Sang-woo通过后车窗看到外婆独自离去的背影。 Sang-woo哭得好伤心。 “外婆,对不起。” “傻孩子,外婆怎么又会去怪自己的外孙呢?” 把外婆的陶瓷夜壶踢碎了,外婆就去遥远的茅房解决;把外婆的银簪子偷了,外婆就用勺子来扎头发;把外婆的鞋子扔了,外婆就光着脚走。 傻孩子,外婆真的爱你,不管多么淘气,不管多么的让外婆生气,可是外婆心里,你永远是最让外婆疼爱的孩子。 “外婆再见。。。。” 车子还是越驶越远了。外婆也回家了。 外婆的家并不远,就在那头,绕过崎岖的山路,还要再踏过一些不平整的石阶梯。 那间不大,却温暖美好的小屋子。 那就是外婆的家。
最喜欢的韩国片。有事才想起,这是很多为人子女者的通病,但父母却一直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大爱无言,大音息声。回家的路怎么都不会太远。珍惜~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所经历的很相像,所以,看着电影就觉得是往事在重放。有很多小孩不懂事的情节,看得实在是揪心,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愧疚之心,可能每个小孩子小时候都曾做过会令自己懊悔终生的事情吧...
沉默而穷苦。然而这穷苦之中,仍有沉默而涓涓的爱。许多,甚至绝大多数中国人人生的幼年,都得到过这样一位年长女性不计回报的照顾与关爱,而我们最终也都无一例外必然的辜负了她们。看看这片子高到有些“畸形”的分数,就是一份份的愧疚堆积使然。
她手忙脚乱地满足你所有不懂事的要求,心甘情愿把她所拥有最宝贵的东西给你,而等你开始学会拥抱他人的时候,她却只能佝偻地站在时间的路口,目送长大的你远去。有些人给你的,你知道你用一辈子都偿还不起了。
“献给所有的外婆”
大概是因为用了非专业演员,竟然拍出了伊朗电影般的质朴感,南朝电影里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不过很多伊朗电影要自然多了,这部的导演意图这么明显、目的性这么强,大部分人还能入戏我才惊讶呢,豆瓣评分虚高太多,IMDb的7.8分靠谱多了。
献给每位做外婆的人。 :)
上车 送相宇上车的时候 我哭了……
外婆家,下雨时候的天井,墙头上的宝石花,埋在粥里的面团,傍晚时呱呱叫着回家的鸭子,干涸的水渠,只收得到一个频道的电视机,夜晚慢慢摇着的蒲扇……外婆越来越弯的腰,外公越来越严重的耳背,癌症去世的小外公,远走高飞,远走高飞,一年只能见上这么一次半次的,外婆家。
炖鸡那我真想把那崽子炖了
看到镇子上的婆婆跟外婆说“在死前还要见上一面”,这个时候哭了,语气那么平和
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个空信,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吗。
外婆出现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泪点…好久没看这么感人的电影,5星几乎都是感情分!
外婆好可爱哦~
扮演外婆的演員金亦芬,1926年出生在慶尚北道,10年前老伴去世。她靠院子裡的100多棵胡桃撫育了1男2女。她在只有8戶人家的山溝(電影拍攝地)裡生活了一輩子,在自家院子偶然被導演發現。開始她拒絕出演這部影片,原因是劇中人物穿的衣服太髒,怕給兒子丟臉。她沒有任何演出經驗,生平第一次看的電影是
希望中国尽早拍出此类片子,并在末尾打上:献给天下所有婆婆
知道那种自己都很痛的感觉吗?比身体上的疼痛更加彻骨的感觉……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整部影片像涓涓细流一样,影片中,小细节体现着小男孩在慢慢成长。外婆在街上遇到的那个婆婆说的那句话真是让人难受,年事已高的他们感觉对死看得很淡。最后,外婆佝偻的背影真是孤独,小男孩说要记得写信给他,可是外婆又有多少时日能够写信了呢?很多时候一转身便已物是人非
看到他们带孩子回家过年,孩子们就一直在玩手机玩平板,对爷爷奶奶大声呵斥、爱理不理、嫌这嫌那,更别说叫声爷爷奶奶了。这片子特应景。7.6
高难度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