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讲,《芭蕾芭蕾》是部英雄主义电影,是有着复杂多变的人性的主人公,在琐碎平常的生活里,因其面临生命中的巨大挑战而迸发出来的英雄主义。
一个过早殒落的天才、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一个努力生活的现实主义者、一个揭露人生真相的嘲讽专家,集所有这些元素为一体的男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顾一切的燃烧、爆发,绚烂夺目,
拿《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话来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
男主角在20岁表演现场起跳跌倒伤到脊柱,芭蕾生涯已经死掉了,此后的二十年间,他回到家乡办了舞蹈教室、开了连锁药房(自我剖析原因“小镇就算没什么人跳舞,总会有人生病。”),养了一条狗(家里水管裂掉,它躲在洗衣机里避难,他抱它出来叫它“小诺亚”)有了两个私生子女(大的十二岁,小的死后出世),在处处走路可达的小镇上开着超跑代步,和邻居吵架,对同事、女人、助手、下属、学生、学生家长冷漠刻薄到发指,叫蹲点守候的记者“去死”,他自己也说“我没有朋友”,
但是,当他说到音乐,说到芭蕾,说到艺术,那种专注、那种敏锐、那种蓬勃的生机、那种可以奉献一切的态度,令人不得不放下其他所有的这些那些,感动起来。
他得知自己脊柱移位严重到即将瘫痪时,略狼狈,但头颈始终仰着,带着验过DNA才肯相认的,想练芭蕾却被他评价为“没有天分没有技巧”的女儿,坐公车(因脊椎问题只能站立不能开车)去国家歌剧院看芭蕾,站在公车的尾部手扶横杆看着沿途莫斯科的璀璨夜色,对女儿说:“英雄要么生于忧患,要么在绝境中奋起。” 在那一刻,他君王附体,重生了。
片子最讽刺的一幕,是男主在小镇舞蹈教室里一个好舞者都没有找到,解散了舞团后,轻蔑的说,“如果现在是部愚蠢的美国电影,下一秒门会被敲响,会走进来一个天才,我热泪盈眶,然后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他,生命在他身上得以延续。”
然后,真的有人敲门,探进头来的是个被他拒绝过的要上电视台选秀的男孩儿,他嘴角微微上翘,笑了,说:“看,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只有做到孤注一掷,才能获得成功。"这是男主在整部电影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而在结尾,这个为舞而生的天才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直认为法国才能做出不错的芭蕾题材电影,然而这个俄罗斯的电影却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惊喜!这部电影的原名是《After You're Gone》,中文译成了《芭蕾芭蕾》。乍一看毫不贴切,但看过电影之后才发现这种惨白的译法极像是男主在心底呐喊——芭蕾芭蕾!
男主阿列克谢二十年前是一个新晋的芭蕾明星,动作干净,技巧完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就是一个天才。"天才就必然与众不同,他说话刻薄,桀骜不驯,以自我为中心,不把一切放在眼里。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因一次舞台上的事故终结了其芭蕾生涯。此后的二十年他在小镇开学校,药店,他不再跳舞,也不再享有天才的荣誉,甚至他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大家眼中尖酸冷血的失败者。可他依旧是年轻时那副德行,只是因为长期使用止痛剂而变得结巴。十二年未见的亲生女儿,他要做DNA才肯相认,唯一能让他牵挂的就是那条哈巴狗了。在被医生告知他不能再做运动,且仅有两个月的生命后,他不甘心就这样毁灭,他要编创出一个让世人惊叹的三乐章交响曲。为了这部作品,他找到讨厌他的剧院,出演了他讨厌的节目,甚至节目中对他的恶意批判他都忍气吞声,而最后他用一组完美的舞蹈回应了一切对他的猜疑与讽刺。与此同时,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而他编舞的三乐章交响曲成功上演,电视台也拍了纪录片纪念他。
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并不是因为其摄影,音乐,蒙太奇等运用的有多牛,而是在于主人公的角色张力的震撼。阿列克谢的孤注一掷带来了最后的成功,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天才。但是天才的命运却不禁叫人惋惜。对于芭蕾,二十年前他就是一个技术技巧很棒,且能力超强的舞者,即便是后来不再跳舞,但只要一提及舞蹈他就会精神焕发,舞蹈就是他生命的支撑。但是除舞蹈之外,他却是一个浑身缺点甚至难以融入常人生活的人。对于一个天才,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无疑是他的致命伤,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生活而存在。而恰巧他又因为疾病不能跳舞,甚至生命都将走到尽头。对于他这个如此优秀而又有个性的舞者来说,这便是最大的不公平。而这种角色张力恰恰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因为真正让男主找到归属的只有——芭蕾芭蕾!
观众希望看到男主可以再次跳舞,而男主最终也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诉求,虽然角色以生命的终结结尾,但观众也没有太多遗憾,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所有他自己想完成的和观众想看到的事,为舞而生,为舞而死。这不单是阿列克谢的成功,也是电影人物塑造的成功。
电影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例如开篇长镜头的运用来交代角色背景信息,中间穿插的隐喻蒙太奇镜以及舞蹈画面的展现都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现有的芭蕾题材的电影中,这部电影已经做的非常完美了。
芭蕾是苛刻的艺术,所有舞者都是追求极致完美的,就如阿列克谢将这种完美的苛求带入生活一样。或许只有孤注一掷,才能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
传记式的演绎,俄罗斯舞者Aleksey Temnikov始终是个毒舌的芭蕾舞演员,包括对自己。20年前在舞台上重伤倒地,20年后不顾瘫痪的威胁,用足尖演绎了生命的终章。只因他说,我的前半生就是莫扎特一样的天才,却当了20年的萨列里,苦苦容忍一个天才般的自己,那么我死后能留下什么呢?他做到了天才般的谢幕!!虽然未能亲自在马林斯基剧院谢幕,在那儿他编舞的三乐章交响曲首演。
to achieve anything的那位并没说错,但要加个定语 for himself.一个天才,恃才傲物到时代追不上他,他的确是个天才。一个天才,从高处尽力去谦卑体恤普通人,他是个难能可贵的天才。 天才的头号竞争对手,从奠定王座起就成了他自己。从此他不能走下坡路,一旦光环黯淡,最无法忍受的也是他自己。他是彼时的莫扎特,此刻的萨列里。被捧,被捧杀。 最后,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艾列克谢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用自己一生骂别人蠢货筑起孤堡的可怜人。因为神已经指明——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干。 (诗篇 31:10 和合本)
永远高昂着头的嘴硬而可爱的
有着“典型天才的”高傲的嘴臭的
才华横溢孤注一掷的
阿列克谢
一个天才舞者的人生故事。
假装看20分钟药店财务报表实则在用药盒堆积木
表示笨蛋和好看的人都应该少说话
给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备注为悍妇
称聪明地在屋中淹水时躲到滚筒洗衣机中的狗为小诺亚
不顾路人眼光当街吼出流行歌曲的歌词以向女儿说明演奏者足以毁掉天才乐曲
不按常理出牌的爱情
意料之中的爽文结局
芭蕾般灵动的镜头拍摄。
影片最后,通过套娃,影片中放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了最终的结局。
就像阿列克谢说的那样
死后留名
生命随最后一次舞台表演结束
然而人生却因此达到高潮
那些拒绝的
讽刺的
都在回顾时说起了好话
毕竟是难得的美化自己的机会
人生啊
讽刺。
阿列克谢曾经是芭蕾巨星,以令人惊艳的跳跃著称,但在一次演出时脊椎受了伤成为了残疾人。
退役后,嫉妒他的人大泼脏水、曾经的剧团再也不肯让他重回舞台,电视节目上尖酸刻薄的评论让他无从躲避,与疾病的斗争让他变成了结巴。
一晃眼二十年过去,在生命只剩下半年的时候,他突然同意接受采访,并在电视节目上献出20年后的芭蕾首秀
果然如他所料,他死在了舞台上……
1、活着,你是笑柄;死后,你是大艺术家
阿列克谢活着的时候,人们不关心他的人生、没有耐心去听他的解释,只想多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柄。俄罗斯大剧院拒绝上演他的作品,讽刺其一文不值。
他用他的死,换取了最后一个宣传点,所谓卖点
孤注一掷、绝望又热情的舞蹈,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心
死后,他的作品在马林斯基剧院上演,场场爆满。人们怀念他,为这个寂寂无名的天才拍纪录片,艺术界给他颁发了无数奖项。
讽刺不,这部电影英文名叫当你死后。鲜花与掌声,不属于生前。艺术家注定死后才能成名。
2、天才注定孤独
芭蕾是苛刻的艺术,天才注定孤独
阿列克西无法容忍任何女演员错一个节拍,甚至为此在舞台上对女演员爆粗,也绝对不容忍生活中任何摇滚乐毁灭他的耳朵。
生活中,他毒舌虐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离他的标准差的太远,跳的都是垃圾
天才活的纯粹,越纯粹就越孤独,他的世界只有芭蕾,把一切都献祭给了芭蕾
3、拍芭蕾题材没有人能拍的过俄罗斯
芭蕾是俄罗斯电影里有经常出现的主题,却以小见大,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不同命题。电影大剧院是通过芭蕾讲两个姑娘的成长,而这部电影是通过芭蕾隐喻人生
这部电影是俄罗斯财政部赞助,全部实景拍摄。。
剧情说去大剧院,就去莫斯科大剧院后台拍睡美人的舞台布置;
剧情说去马林斯基排练,就去马林的排练室排练(世界芭蕾日的教室),甚至演员都是马林斯基原班人马,按照剧情排练舞剧。中国你要从哪里凑齐这么多芭蕾演员?俄罗斯随便拽拽全是芭蕾巨星
电影里莫斯科的夜色无比迷人
俄罗斯的艺术太璀璨,从舞蹈、歌剧、建筑艺术中随便摘录点,就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强烈推荐,芭蕾爱好者必看
你拥有天赋,还是天赋拥有你呢?
天才和我们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扼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
天才,总是不可一世,因为在他们眼里,各位都是傻逼……
cctv6佳片有约
To achieve anything,u have to be either born desperate or be faced with desperate circumstances.
天才就应该是这样孤独的吧,对家人、生死和艺术的态度都很精彩,呈现的方式也非常特别,尤其是结尾的处理,被阿列克谢说中了一切却逃脱不了,逃脱的只有女儿,女儿承诺他,面对镜头一个字都不会说。
我觉得舞蹈场面拍砸了,结尾也很糟糕,依靠旁白去诉说主角,像是不知道怎么进行人物自身出发的收尾。影片主要还是在塑造艺术天才的讨人厌的性格,给与了很多场景和人物关系,设计得很不错的是,他开了一家药店,因为觉得小城市生老病死很重要,所以这是生存之道,不喜欢的一笔时在征选演员时,女儿的身份被同事们知道,男主以吐槽好莱坞电影为对白,技巧性的说了这层关系,同时跳舞的男生敲门,他继而吐槽,这时进来的是“天才少年”,这里我觉得是创作者无法自然的写出这一场的戏和人物关系,虽然不重要,但是夹带私货耍小聪明了一下,实际上编剧所写的他和女儿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来自于好莱坞电影的模板公式,有了这层关系,才有了一个不同的真正的视角,和一个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不同之处。
艺术是伟大的,天才是少有的。而多的是年轻时被称为天才,后来陨落而再经历一些坚定变得再次伟大。看多了这类型的电影对天才都有stereotype了,天才都傲娇自负,还爱怼人
cctv6佳片有约,柴钢一响起的时候真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至死阿列克谢都不愿低下他高傲的头颅。长镜头拍得太妙了,看得过瘾!
好棒的摄影。我永远喜欢天才的偏激的故事,以及这般用生命舞蹈的勇气。
男主演太厉害了叭!从开场他在飘窗上的抱腿,到影片结束的独舞,这就活脱脱是一个芭蕾舞舞者啊!让我想起张震为拍电影最后获得武术比赛冠军的故事。导演的拍摄手法和配乐都很赞。说看不下去的那位,你比较适合看《加油向前冲》之类的土综和抖音段子。
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人在离世之后价值被正视,曾经厌恶他的人在媒体面前也自称他的朋友,结尾是最大的亮点。
演得很好,主角才华横溢但性格恶劣,好在地球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逝去就停止旋转。
故事很流畅,俄罗斯在古典音乐和古典歌舞剧的确是顶级造诣,随便发挥一小下,那就是艺术。
五星资源,太TMD赞了,开场霓虹般的灯光配上芭蕾舞演员的肢体动作语言使人为之一振,在配上该片处处恰到好处的古典音乐点缀其中,使得影片独具韵味,耐人寻味
故事和制作都一般
不少镜头都有刻意炫技的嫌疑,但我还蛮喜欢的😳因为确实好看表达也到位
神经质天才の崎岖人生
真不知道有些人看个芭蕾舞题材的电影就觉得自己比看土综抖音高级的自信是哪里来的
芭蕾舞版的《月亮与六便士》,天才执着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