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优雅轻缓拂过淡淡夜色中的楼群,就好像一双温暖的手,爱抚着这建筑。这第一个镜头,在人还未露面之前,是给了这些房子的。 从来都很沉默的房子们。在文德斯的那本摄影集里,我们看见过那些沉默的房子,如何以各自姿态表达着自己,并不需要言语。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幕接一幕上演,它们见证,也见怪不怪。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百万美元大饭店,住在里面的都是精神有病的人。可能他们迷人的想法连100万都不止,可是,把他们都加在一起,也变不出100万美元。 这些精神上残疾的人,有种种妄想倾向。但这饭店将他们聚在一处,自成一统,自得其乐,还以为他们互相喜爱。弱智的汤汤是他们的“管家”,他喜欢照顾好大家,他以为大家都爱他。 有一天不再平衡,这里面的一个人死了,是汤汤最好的朋友伊兹,因为是亿万富翁的儿子,FBI探员介入调查。人性开始上演好戏。 因为自杀对犹太人来说是很大的罪,伊兹父亲认定儿子是他杀。探员急于去和老婆团聚。而那些大楼里的伙伴们,他们刚有个机会和经纪人搭上,为实现他们的发财梦,他们串通之后,叫汤汤用录制录像带的方式招供。 匆忙之中,应和各人需要的汤汤被匆忙推到了聚光灯下。汤汤很高兴做这一切,是因为,他怕心爱的姑娘被诬陷。 这个姑娘总是魂不守舍,像个影子,拿着本书晃悠,但是汤汤却看到了她的灵魂。他会和她接近都拜案件所赐,既然他们已经讲过话了,他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未满足。 被昔日的同伴出卖,他“招供”的录像带在电视上热映,他只是很惊讶,要求再见见爱洛漪丝。最后他们仓皇逃回大饭店,对,就是这里,在惶惶不安的时候,它还是收留他,令他们觉到微不足道的安全。他们躺在床上,朝向两个方向,只有头靠在一起,爱洛漪丝说着梦想,要和他一起去巴西,说那里会很热且潮湿…… 文德斯说这部电影可用三个词概括,恐怖、金钱和陷阱。如果串联起来,我会这样理解,为了金钱,设下陷阱,人心真恐怖。 这就是那些伙伴们对汤汤所做的,他们并不是认为汤汤是凶手,而只是需要一个替罪羊。相比之下,沉默的大楼,倒是某种永恒的朋友。它从不花言巧语说爱,它静静聆听你的梦想,它在你困顿的时候依然张开双臂等待你,甚至最后,是它,和你一起迎接死亡,接纳你直到永远。 那第一个场景,也是最后又出现的镜头,在大楼屋顶平台,汤汤挥手和爱人告别,飞奔的脚步一刻不停,张开双臂跃出,直到融化在这黎明的最亮与最黑暗中。 只有那时候,才知道生命有多完美,这是你在其中的时候体会不到的。这是汤汤悟到的。 汤汤是不是推伊兹的那个人?即使是,他不过是捍卫了自己爱人的尊严。而那些为他设下陷阱的人,并不会因此而被宽恕。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私欲。他们感兴趣的不是真相,而是钱。 而这大酒店,还会容忍着那些人,自私的、也是热情的,幻想的、也是凡庸的,他们继续热闹,继续过着非一般的人生。汤汤,只会留在爱洛漪丝的心里,那正是他要的永恒,还有,这大楼,它记取了一切。 汤汤早知道,不会实现爱洛漪丝的梦想,离开去远方,他选择了永远留下,和他最完美的朋友在一起。 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建筑,从来没有像在这里这样栩栩如生。当我们将失望的目光转向它,才知道,它们也有生命、以及数不清的故事。
为什么没有第二次观看mark…22年11月电影院电影院看,有的特效和纯真年代叠影一样老套,最后揭露谜底也老套,但反正还是很好看,中二又感人,美国社会问题有脸谱化也有好笑的化解,精美文德斯才能做到,美国人自己就不行。对应当时高科技的一些细节,高糊ccd相片定格主要人物完全都是当代年轻人小红书典范就二十年后又先锋了一遍。
蹦跑坠落的画面当年被大家封神现在也是好看的,但很多地方正反机位画面剪辑看得累死,我空间感差都很难受。
前年文德斯拍了爱德华霍普,比起以前看他摄影展里过度的美国阳光灿烂,沙漠寂寥,这些光影对比构图都太霍普了。很多好笑的地方,包括群像里一闪而过的Bono、海狸剃毛梗出现在这里也是没想到。伴奏和台球桌和美国朋友又合上了。最惨的是当垃圾人们想象也许可以有正常的生活,其实正常人可能也很难得到这样正常的生活。
一年多了 百万美元酒店的画面总时不时闪回 我想再看一遍 又想找个人一起看 然而自认为能够享受它那种vibe的人已经不在身边了 又一直没看 不停地在脑袋里转 TomTom 总是wandering aroundaround 就像整部影片的感觉那样 一会抓住你幻觉的领子 一会又给你推到现实 剪辑师一定深谙迷幻之旅 / 前段时间遇到了想要一起看的人 似乎也是不可能了
洛杉矶版的重庆森林。魔方里的诸多怪客,持证的疯傻,在阳光里舒展试探,柔软多情。花时间跟上他和她的心情的细流,在最后理解了责怪和自赎。自我和自尊应该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伊兹最后才出现,是TR哈哈。《致爱丽丝》的rap很可爱。
一部与众不同的文德斯电影,待重看再做评
#德国电影大师展# 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类型模式的另类“变种”体验,与《美国朋友》连连看,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似乎觉着文德斯老师也有点犹豫,想探索更好的平衡方式:既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也能兼顾大众接受程度;破案片都拍得如同梦境般的迷离——配乐找对人了确实功高,一群颇有些神经质的各色人物,百元美元酒店宛如化身大都市里的双峰镇,赤足走在街道、钻进旧书店,认为自己是“虚构”的米拉真是全片灵魂之中的灵魂;两个坠落的年轻人,似乎是又一次“苍穹下”系列的表征,建筑选得太好,众声喧哗,众生凝视,众人虽然破败的房间,却也有种浪漫气息的窗台边的生活,正承载了这份苍穹下的凝视
汤汤的纵身一跃,似乎整个人也都与他一起轻盈地凌空于炙热的胸腔深处。只有那短短几秒的罅隙,才会倏地闪回童话般的光亮,才能领悟——生命是完美的,是无与伦比的。所有心灵的梦想,只为觉醒心中的爱,抚摸你胸口的心跳,拥抱你温柔的灵魂。肆意的不切实际,清醒的果敢畅意。U2乐队的OST配合掉帧般的慢镜头,撩拨得迷人心弦。
文德斯的异色之作,获柏林评审团奖。1.这回,我们的主人公不再漂泊无定、浪迹天涯,而是蜗居于一座酒店中,甚而亦不再漫无目的、情感空虚,而是满怀坚定与执着的爱情。2.U2乐队的主唱Bono不啻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的配乐与大量做过特效处理的慢镜头一道予人眩晕而迷幻的感官体验。3.文德斯融合欧洲作者电影与美国商业片的野心展露无遗,奈何影片大部终显散乱无章,吉布森饰演的FBI探员更是让人出戏。4.所幸,如宿命般轮回的开头和结尾没有让人失望,这或许是电影史上最浪漫而唯美的跳楼自杀场景罢,我想。5.色彩运用同样上佳,颇有重回二十多年前那部同样成功实现德美融合的[美国朋友]的气韵。(7.5/10)
唧唧歪歪的话痨风格真的很文德斯啊,选Gibson演真是太荒唐了,除了音乐什么都没有了...
音乐很感人。老外的哲学体系太强大?还是这片本来逻辑即使如此?徘徊在似懂与非懂之间。电影那句台词很牛x:“。。。华贵、抑郁、垃圾。。。”
幻觉般的故事。不能接受窃窃私语般的旁白。贫瘠的思维环境造就悲剧。U2和米拉惹眼。
影院的drama比影片的drama好看。我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谁疯了。看到最后我才明白,是我
All about love, all because of love.Like the music.
想在那个屋顶坐一天。文德斯的蓝色是陷阱。Mia太适合。但是我还是对类似圣愚的设定有障碍😂后半段真的有点huh?@大光明 又活久见有人散场说不好看不让别人鼓掌…有病吧
赤脚,看书,fiction的eloise。单纯的tom tom。他们计划去非洲,丛林,鱼游来游去…她提着唯一一双鞋子飞奔却看到tom tom的一跃…还有各种怪人穿梭,一个披着悬疑外壳的纯洁爱情故事。wim wenders最商业的电影却成了我最爱的电影。一直不喜欢u2除了这次
Love can never be portrayedthe same way as a tree,or the sea, or any other mystery.It's the eyes with which we see.It's the sinner and the saint.It's the light inside the paint
文德斯電影的攝影真是太好太好了。明明情緒投入不到都忍不住給四星。
one of the favorites. 音乐功劳很大。智障和纯真之歌。复杂难以表达。
我实在是很爱很无力,第一个音符响起,眼泪就已经溢满眼眶
有本书叫做作任何人都无法买到文德斯的眼睛,有部电影叫作任何人都无法触碰到米拉那双冰冷的赤足,有首歌叫作任何人都无法感受到U2那颗爆裂的心脏,下坠,在油漆深处的光明里下坠;无从得到,就不再有期待;无法抵达,就不再有凝视;无力拯救,从此不再有慰藉。幸福是隐瞒自己的痛苦,爱是轻轻用力,一下子。
这哪里是文德斯,简直是卡拉克斯。bono的剧本很普通,但拍得好美。最感动的一句话:who cares? i care...for you.
6/10。其实没我预期的难看,虽然风格有点乱、显得不成熟,但我很喜欢开头,摄影也高端。其实文德斯的片子只要有音乐就不难看,因为每当原声响起,那种城市的孤独与浪情情调总能被烘托到极致。。。另外这片告诉我们,lmdb和豆瓣评分都不靠谱,豆瓣假文酸醋的文艺青年特别多,所以评分特别高。
浪漫迷乱或许都已无法形容,原声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