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讨论区有人认为女主太蠢,所以才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那就属于完全没看懂电影了。。
其实女主是个深度猎奇“患者”,片子开头就已经明示了,有个人被列车压死,工作人员不让路人凑上去看,她鬼使神差就是要去看看。。
她对这些极度暴力血腥的东西其实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想要的典型,对变态血腥以及危险本身的痴迷,才是驱使她步入后来危险境地的真正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早早报警不就完了,看到第一盘录像带报警不就完了等等。。那样的话女主还怎么看到后面的录像带,怎么满足心里那点小小的变态窥视欲呢?
关于这一点其他影评里貌似已经有人聊过了。
顺带一说,片子最后电视台要播放虐杀原片,医院里那些普通人一个个期待的嘴脸其实才是这部片子最可怕的地方,每个人或多或少,心里都对这种极度血腥暴力猎奇的东西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市场,这就是那个教授挂在嘴边的“给观众拍他们想看的东西”。。相信很多看这部电影的人,本身也是冲着真人虐杀影片的噱头来的吧。
短评写长了……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骂女主角白痴说她影响了影片的星级?其实她才是这电影唯一的主角,她就是大众的代表,她害怕暴力却又对暴力充满窥探欲,这种欲望强过了恐惧,所以很多惊悚的时刻她表现得不正常的镇静。但有一处她恢复了正常——在漆黑的地下室狭长的廊道中,这时的她为什么一反常态的害怕呢?我觉得这是值得推敲的,此时她害怕的应该只是黑,是对不可测的处境或者说是对未知的恐惧,而与已知的暴力相比,显然黑暗更让人感到害怕,我们难道不如此吗?所以女主角的心理就是大众的心理。我们的天使美男其实一出场就散发着危险信号,只是他太具魅惑,大家就对他放松了警惕,甚至希望他真的是个好人,这里同样反映了普遍的人性。眼镜男显然了解许多内幕,但是他究竟参与了多少呢影片好像并未明确说明,我倾向于相信他是遇到女主角后那颗充满暴力的坏心肠变柔软变好了。他那个童话故事不是随便说说的,最后女主角送给他那本童话故事书也是别有深意的。她肯定都知道了,也谅解了。这个结尾我觉得很好,整部电影很棒。
一个对死亡和暴力极其感兴趣的女主安吉拉,想要写一篇关于暴力死亡的论文。在学校找到了阴沉黑暗面的同学切马,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完成论文。又向自己的导师提出借阅资料室的录像带,结果这盘录像带引起了导师的哮喘,导致导师死亡。然后她拿走了录像带在切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揭开暴力虐杀事件的面纱。
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博斯克和新任导师卡斯特罗暴露在安吉拉眼前,博斯克更进一步的打入了安吉拉家庭内部,获得了一家人的喜爱,甚至让安吉拉的妹妹痴狂。一方面,安吉拉对博斯克有着深深的怀疑,又情不自禁的被他的男色魅力所吸引,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一直喜欢安吉拉的切马骂她:你爱上了那个混蛋。安吉拉为了洗脱博斯克的犯案嫌疑,拉着切马深入资料室角落的密室寻找摄像机线索,结果双双被锁在黑暗的编辑室。当安吉拉醒来的时候,导师卡斯特罗正准备给她录制杀人录像并逼问她切马的名字和身份。卡斯特罗扣动扳机时,切马闯进来,救下安吉拉,并且杀死了卡斯特罗,安吉拉要求切马一起去警局坦白一切。切马答应了她但是要先洗澡,这时安吉拉在切马洗澡的时候发现了切马隐藏的摄像机,以及里面新拍的录像,内容是安吉拉在自己的卧室观看录像带时被博斯克的男色容颜所吸引,用手抚摸电视机的镜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切马说她爱上了那个混蛋。
安吉拉匆匆离开,回到家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博斯克约到了舞厅,急忙去救她,并在妹妹面前吻了博斯克,成功将妹妹气走。但是却被博斯克带回了郊外的别院,两人正准备天雷勾动地火之时,房间停电了。博斯克去拿蜡烛的时候被赶来的切马打倒在地,安吉拉急忙在厨房拿到一把刀子对准切马,切马试图解释这一切,被苏醒的博斯克偷袭并捆绑起来。安吉拉被切马提醒,发现了这个别院的车库正是录像带中的案发现场,却被博斯克捆在椅子上。
下面是导演兼编剧(同一个人)最二逼的地方,被捆在椅子上的安吉拉手中竟然还有刀子,没有被博斯克拿走,还有比这更傻的剧情吗???在博斯克要拍摄死亡录像的时候,安吉拉偷偷用刀子割开绳子抢到手枪,杀死了博斯克。最后随着警方的介入发现博斯克的别院藏了6具女人的尸体。
安吉拉表面上看起来是女神级别的好学生,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暴力死亡的兴趣与欲望,所以才被博斯克所吸引,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从本质上来讲她和切马很接近,不过是外表假装清纯而已。最后她和切马走在一起,也说明了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安吉拉太能装逼,本来自身能力不足偏偏没有自知之明,跟踪却被反跟踪,调查却被反调查,还去主动招惹这些自己不能掌控的人和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推婴儿车的妇女跟一个刚出狱不久开机动车的壮汉在马路边上抬杠,导致婴儿被摔死的惨剧。虽然犯罪分子最后伏法被执行死刑,却不能换回婴儿的一条生命。这一切都是装逼惹得祸啊~~~
本片整体结构尚佳,几处伏笔也是做的刚刚好,剧情峰回路转,就是女主的设定太欠揍,让人为她的智商捉急,偏偏片子里处处强调她是聪明人。还有就是刀子割绳子那段剧情编的太不合理,拉低了片子整体的水准。否则我差点以为这是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呢,每每有一点这个想法,片子中的93年的设定,让我的理智告诉我不可能的。好久不写文字了,写了这么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望各位谅解。
真是一部看的时候有小害怕的电影,不断的猜谁是凶手,太阴暗了,看了长篇影评觉得导演的目的还是很有深意的,女主角逃跑的两次很没必要,其实按照影片大部分展示的每个人单独的所作所为还是可以排除法排出切码的,他家的衣柜和录像机的确要绕个弯想想,还有男一男二的合影也是故意迷惑观众的,到最后女主角被死亡的阴影唤醒了清醒的头脑,不然又是悲剧。其实就是男一男二教授三个怀疑对象,虽然逻辑清晰的观众并不会像我一样一度怀疑除了切码以外都是,但是导演的功力已经很深了,说真的,这毕竟不是推理小说。
生活还是很美好滴,当然要有一颗慧眼,去慢慢认识身边的朋友,毕竟片中那种伪装的花美男一般迷人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少,最能打败浮夸的就是真实。切码酷酷的还很勇敢,和女主被锁那段讲小矮人的故事时略害怕,我还担心他要露出真面目了(妈的什么真面目啊)。总之这是一部偶尔偶尔体验一把惊悚的片子,那种录像带式的阴暗杀人手法真是反社会,导演拍的很有真实感,会引人思考。
1)先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女主被 Bosco 追的时候:分别是
《蝴蝶梦》(Rebecca)
《音乐之声》(注意左下角的标志性场景)
2)女主喜欢坐的那个公共场所:
《人鼠之间》(1992)
《卡门》(1983)
(上图右边,以及下图)
《短篇集》(豆瓣叫《银色·性·男女》)(1993)
3)女主家里:
《我自己的爱达荷》(1991)
(右边的海报)
4)切玛身上和家里:
《人食人实录》(1980)
《弗兰肯斯坦》(1931)
(最左侧那个黑白的)
5)没认出来的:
a. 女主家里3个:
左边的黑白海报
右边的海报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海报(海报下面写了1961,不知道是不是影片年份?)
b. 切玛家里:
这一堆都不知道是啥
经豆友指出,中间的是夜行骇传(1990)
像亚洲恐怖片
右边这个红色拿枪的,总感觉看过这个造型
c. 坏教授的办公室:
女主准备跑的时候,右侧墙上有张海报
女主刚跑出来,门旁的海报
d. 影像存储室,切玛有次去
e. 女主喜欢坐的那个公共场所
(最右边黑白那个海报)
以及黑白海报再往右还有两三个,一闪而过截不出来也看不清。。
欢迎补充~
另外完全没看到大家说的卡萨布兰卡和惊魂记……以及电视机里放的公民凯恩。。
一个善良的漂亮的女村民,徘徊在对好感度极高的狼人以及一个暗中保护她的预言家之间犹豫不决的狼人杀故事!在这之前,一个村民暴毙身亡,一头坏狼被预言家弄死,最后,觉醒的女村民奋力一刀,干死了最后一匹狼,村民与预言家最终取得了胜利。3.5吧,整体氛围和悬疑感确实营造的不错!
结尾是对媒体传播职能的警示:它不是播撒暴力的种子,最多只是浇点水,然后让人心中的暴力自己破土而出。
百转千回,不断在脑袋里换着嫌疑人对象。另外男主Fele Martínez不要太有爱!卷长发+黑框+整张脸的feel 真的好像《秘窗》里的德普!帅死了!还有点儿Gary Oldman有没有?
探讨视觉暴力的,在此之前有David Cronenberg的Videodrome,在此之后有Gaspar Noé的Irreversible,可以当作一个三部曲来看了。
强尼德普你不要,你选那个嫩牛五方挫逼,你说你怎么不被抓?
太棒了!!!
坏人长得帅就是不会让你做噩梦的,男一男二都是美型啊,看了一天西班牙电影满脑子都是guliguli怪不得觉得节奏好像《睁开双眼》原来导演是一个人
but i' m a creep
好电影!
阿曼巴惊为天人的处女作,夺得戈雅奖7项大奖(含最佳影片、剪辑、原创剧本、音效、新导演和新人男演员等)。对暴力影像本质的探讨,悬念感十足的新颖之作。 PS:被女主角迷住了是什么节奏?[2016.12.12重看]几处情欲角力戏也足够精彩。火车观尸尝试起首+电台录影带警告画面收尾颇具讽刺性。[2019.4.21美琪大戏院三刷]还有对无处不在的被看的探讨,安娜·托伦特饰演的女主其实就是大部分对暴力既怕又好奇的观者的化身,而男主之一则不啻是暴力的化身,让女主/观者欲罢不能~ | “每一个词都意味着缩短一英寸的距离。”“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9.5/10)
校园情感剧。为了王尔德那童话,给个满分又如何
开篇众乘客纷纷围观自杀者惨状,结尾各病房集体期待虐杀录像;爱好重口味的摇滚青年其实内心羞涩善良,温文尔雅的帅哥与教授却是暴行实施者。于是,谁才是真正的暴力制造者、传播者与受众群体?阿曼巴处女作就能呈现出如此娴熟技艺与深刻省思,果然不俗。要不是中段各支线的拖沓,真是可以打满分的。
悬疑和惊悚营造的很不错,但是看完回味不多,叙事偏传统,情节拉锯太长,本应精彩的地方经常泄气,个人不太喜欢。
暴力影像如同英俊的王子,你说一个字,他便向你靠近一寸。毫无难度攻破家庭防线,闯入你的生活。一味为观众提供想看的画面,终将把观众捆绑在椅子上折磨。而那个脏兮兮的男孩,在电话里抱怨着连咖啡都没被请过,却愿意救你于水火。只有烛火的地下室,他喊着我是切玛,原来童话里公主也可以找到小矮人。
暗夜中的罂粟花,非常罪非常美。Ángela不喜欢暴力电影却要写这方面的论文,Bosco的心就像故事里的小丑一样是坏掉的,却要用爱情来吸引受害者。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这里面有不少硬伤,比如那个参与制作电影的教授被杀后就这么消失了,没有任何交代,男女主角都没有嫌疑;地下室那一段也是。一度我怀疑过是帅哥的女友,因为吃醋,可是转了一圈还是帅哥,而且教授为什么会参与这件事,没交代。女主是个笨蛋。但整体而言我确实始终不确定到底是谁
我居然跟这片子里的女主角写了一样的论文= =+
其实有个极强大的开局,故事的展开和悬念的铺设都有条不紊沉稳有力,可惜中途剧力散尽止步不前,故事越讲越乏力,格局也越来越小,肥皂剧一般只在两三个人物间来回摆荡,结尾也草草收场十分无力。3星半。
人的暴力是与生俱来的吗?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导演对暴力文化反思的论文。
Chema很john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