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弟弟被虐待过世,母亲被害抑郁症,她去原谅加害者,帮助他从新活着,医生真的“正常”么?真的“善良”么?她不过用幻想的世界带给自己莫大的满足以支撑自己活下去,最后她说她恨铃木,真的是因为铃木再次杀人?还是因为铃木拆穿了她用来自我欺骗的谎言?如果不是铃木,她的满足感就变成了一把刀捅向了另一个无辜的孩子,一个精神科医生,自以为是的觉得可以改变所有的“变态”,她本身就是一种病,她的母亲在凶手死的时候释然了,是对她莫大的讽刺,她母亲的抑郁症不单单是因为弟弟的死,更是因为她的“病”,一个拥有正常感情的人被一个“病”人逼成了抑郁症,其实她是最自私最可怕的那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犯不是几次谈话就能拯救的,她质问铃木:“你以为自己是神么?”其实是她把自己当成了神
警察
所有同事后辈的死都是因为这个蠢货,如果当初不是他阻拦铃木,绿川早就死了,根本不会有那么多人的牺牲,他的固执就是一种“病”而不自知,铃木被驯化,他认为铃木是怪物,其实他自己也是一只被驯化的怪物,他的所有行为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社会驯化的结果,一定不能杀人,要到法庭去审判,这也是一种别人给他的指令,当然守规矩是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优秀品质”
铃木
铃木如果在美国电影里分明应该是一个超级英雄般的存在,但在日本的电影里他一定是个“怪物”,因为他破坏了规矩,这在日本人眼中应该是最可怕的行为,他的行为直接可以掩盖结果,无论他的初衷是什么,他救了多少人,打破了规则,就是不被原谅的,铃木是有感情的,只是在比我们更深的地方,他的指令是为正义而杀人,但如果爷爷给他的指令是随意杀人,他会去执行么?我想他不会的,他执行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愿意那样去做,就像最后哪怕他有了人的感情他还是杀了凶手,不是因为指令,是因为他选择了那样做,所有从一开始他就是有人性的,只是藏在太深的地方没被自己和别人发现。
最后
那些自以为正义的,杀的人比谁都多,而铃木一个手上染满鲜血的人却救了很多人,善恶不容易区分,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分
曾经我们老是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孩子多单纯,童心多纯粹,当然是“性本善”啊。
孩子会无聊地虐杀小动物,会幼稚地因为小事就打架,当然是“性本恶”啊。
还是说,人之初,性本无善恶?
这是“知乎”上的一段回答:
那么“无善恶”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白色”不也是一种颜色吗?
还是费解。
我觉得这部日本电影倒是能够大致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电影的名字叫《脑男》。
日本社会频频出现炸弹爆炸案件,死伤无数,甚至包括无辜的孩童。
为追查犯人,警察循着线索来到一个仓库,突然遇到爆炸。仓库中有人逃脱,只剩一个满身插满碎片的男人站在原地,被警察抓捕归案。警察推断此人就是罪犯无疑,还有同伙潜逃在外。
这个被抓捕的男人脸部没有任何表情,他不说话,不畏惧,也不喊疼。他面对义愤填膺的人对其的咒骂,平静如常。却突然在听到隔壁囚室犯人的对谈时,而有了一丝反应。
隔壁囚室的犯人在无耻地炫耀自己的杀人行为,没有丝毫悔悟之心。在某一天提审的时候,他和那个犯人恰巧在走廊擦身而过,他突然冲过去想要杀死对方,几个狱警也不是他的对手。
接着,他就被带到了精神鉴定中心。
主治医生在多次的诊疗过程中发现他不同寻常的地方,他智力超群,却没有人类的情感认知,俗称“脑男”,电脑一样的人类。我觉得,他就是属于“无善恶”的那一类人。
正因为没有情感认知,所以他没有任何欲望,包括“求生欲望”。他从小被调教,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上厕所,什么时候得吃饭,他像背诵知识点一样按照规定去做正常人本能会做的这一切,这样他才能够活下去。
“无善恶”的这类人是什么状态呢?他正在杀人!
因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醉驾司机撞死,对方的态度还丝毫不知悔改。
爷爷就从小教育他各种杀人方法,叫他杀光这些坏蛋,拯救黑暗的世界。
于是,他就认真去做了。
他当然不是炸弹案的凶手,他会出现在仓库里,是因为他正和真正的罪犯搏斗。
他杀得全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所以,“无善恶”的状态等同于“有善恶”,这在于你怎么来判断。
他是一张白纸,你涂上一抹黑色,有的人觉得“真丑”,有的人觉得“美得要死”。
电影里还有一类人是“极恶”的,比如这些爆炸案的罪魁。
导演特意找了一个少女来演这个罪犯,“少女”一直是“美好”的代名词,可是她生来就邪恶。她杀了自己的父母,用父母的遗产出国留学;她用自己的高智商凌驾于精神医师之上,杀人是她唯一的快乐。
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要拯救这个少女。
“极恶”的另一面是“极善”,影片里“极善”的代表就是“脑男”的精神鉴定医生。这是一个完全圣母一般的角色,八年前,她读小学的亲弟弟被一个变态的初中生残忍杀害。她的母亲因此患了忧郁症且拒绝治疗,而她呢,面对这个祸害自己家人的凶手,竟然选择担任他的精神医生。
她悉心治疗了他八年,将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病患,她希望能够帮助这个失足的孩子重新面对世界。有句成语怎么说?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换来的是她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母亲对她的仇视。
她很痛苦,然而她克服了,用她内心强大的“善”。
到头来呢?这个男孩出院了,在医院的鉴定下,他终于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为自己的罪行懊悔不已,也对这个社会充满责任。
然而“脑男”杀了他。
医生难以置信地冲到他的家里,发现他横死的尸体,却也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关起来受折磨的小学生。这个孩子的样子,跟她弟弟当年一模一样!要不是“脑男”将这个人杀害,那么又会有一件小学生枉死的惨案。
八年的努力依然一场空,这个她“以怨报德”的人最终还是戏弄了她,他骗过了医院,出院后继续作恶。所以,“善”是什么?“善”能养“恶”。正是她内心的宽大助长了对方,让罪犯有了逃脱的机会。
当看到犯人惨死的新闻时,医生那个患忧郁症的母亲才终于释然了,她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终于相信了世间的公道,然后对女儿说:“我愿意去医院治疗了。”
看,她的“善”不仅助长了“恶”,还摧残了她母亲的“善”。
《论语宪问》中有云:“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武侠小说里常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当有一天你的胸怀那么宽大了,宽大到可以完全容纳那些伤害你的人,那么,你将有什么脸面面对那些为你辛劳付出的人呢?
“善”和“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报”,“以善报善,以恶报恶”。影片最后的镜头给了“脑男”一个微笑的表情,他似乎终于有了情感,因为他说,当他被伤害得遍体鳞伤的时候,医生为了他哭了,这是第一次有人为他落泪。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做一个“盲目原谅”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情之人。
『脑男』改编自日本作家首藤瓜获第46回『江户川乱步赏』的同名著作。是继『告白』之后,又一部对人性彻底失望的日本电影。看完的感觉与当初看完『告白』的强烈震撼不太相同,随着剧情的抽丝剥茧,对结果已有心理准备,最后留下的是反复不断的思考。
「脑男」一词,意味「毫无情感知觉、却拥有天才智能、异常体能」的制裁犯罪者。脑男(生田斗真饰)天生下来就对一切无感,身体没有痛感,内心也毫无情感,人类天生会做的事,像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固定时间如厕,他都必须透过学习才能与一般人相同。但他有超高的智商与绝佳的模仿力,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高智商的机器人,一个被设定好的「杀人机器」,像计算机一样,只要下达指令,就能精准执行。
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脑男与其他人的鲜明对照,透过脑男这个超乎寻常的「异类」,清楚折射出代表公平与正义的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与脑男一样对一切无感的变态杀人狂少女,根本非脑男的同类。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意,无法消除】
片中频繁出现爆炸镜头。一开始的公交车爆炸颇令人震撼,但爆炸次数多了,视觉与心理都逐渐习惯。残酷的割舌画面也是,最初确实被吓到,看了几次后不舒服的感觉也没那么强烈了。我遂发现「有感」与「无感」并非两种极端,有可能近在咫尺,区别只在于习惯与否。
我们习惯了善良与美好,并不代表我们习惯不了残酷与恶意。这世上有千百万种人,多数的「善」不代表少数的「恶」不存在或可以消除,少数的「恶」还会因多数自以为是的「善」变成「大恶」。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以前总会探究大恶之人变坏的原因,像是童年阴影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其反社会人格,为报复社会危害他人。但片中天生无感的未成年杀人狂少女,冷血杀害双亲,没有原因,只是想杀,杀人成为一件让她终于有感觉的事。
为何人会如此丧心病狂毫无人性?也许没有为什么,有些人的人格天生如此,那种与生俱来的恶意,并非给予温情或再教育就能改变。内心彻底无感的少女,字典里当然没有「人性」这样的词语。再对照身体与内心皆无感的脑男,同样没有人性,少女以为脑男是她的同类,一样以杀人为乐,但脑男只是杀人机器,没有任何感觉,当初被设定杀坏人,他便不放过任何眼中的坏人。少女是有意识的杀人,以造成别人的痛苦为乐,根深蒂固的恶意,令人发指。同样没有人性,相较之下,少女(人)还不如脑男(设定好的机器)。
回到现实社会,总有些惊人的社会案件,足以印证为何作者会对人性彻底失望。近几年,不时出现子女杀害双亲的社会惨案。记得有一个失业在家的二十几岁男子,因不满父亲不断叨念要他去找工作,愤而将父亲打死。犯后,他毫无悔意,还在法庭上口出恶言,说再一次他仍会打死父亲,谁敢啰嗦他,他就让谁死。还有一个「割喉之狼」,杀了一个孩子后,大言不惭的告诉记者,死了一个孩子算什么,反正台湾现在很难判死刑,言语间尽是对生命的轻贱。每当我看到这样无可救药的恶人,就会想:死刑怎么能废?在这个社会仍无法保证善良民众安全的情况下,死刑又凭什么废除?恶意剥夺别人生存权的人,有什么值得生存的权利?
片中除了让人思考死刑存废之外,也抛出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未成年却恶意重大的犯罪者,是否该判处死刑?法律对未成年罪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若有一种恶与生俱来,无法消除和感化,如同片中未成年少女及虐杀男童的少年犯。对他们而言,生命如粪土,杀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法律保护这种恶人,让他们有机会重返社会,不就等于间接加害了更多无辜民众吗?恶意,与年纪无关,与内心有关。由此看来,没有人性却惩奸除恶的脑男,似乎比为顾及人性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法律更有人性。
【自以为是的「理性」与「正义」,仍难逃私心】
片中代表「理性」与「正义」的心理医师(松雪泰子饰)及警探(江口洋介饰),却是整部片中最令人讨厌的两个角色。心理医师负责对罪犯做精神鉴定,本着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做出所谓公平的裁定,有些狡猾的罪犯因此得以逃脱。她深信「心理治疗」能彻底改变罪犯,唤回其原有的人性,为此,她甚至不惜放下伤痛,以理性的态度辅导她内心深恶痛绝的罪犯。此举乍看十分令人敬佩,但电影最后她对脑男说了一句:「你毁了我的心血」,彻底反应出她真实的心态:她在意的是研究结果被破坏,而非她认为已改过自新的罪犯被剥夺生存权。
「心理治疗」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解决人的困境,但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透过分析与治疗改善原本的状态。认为一定可以,也是一种自以为是。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心态,就会产生许多盲点而不自知。
我想起以前在课堂上最无法接受的便是学生说「没感觉」,我认为没感觉是学生在为自己的偷懒与不愿思考找借口,所以只要一听到这三个字,一股无名火便油然而生。但看了『告白』与一些残酷的青少年案件后,我明白了学生说的没感觉真的就是没感觉。就像片中说自己毫无感觉的杀人魔少女一样。从此,我不再偏执地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学生。心理医师认定所有罪犯之所以犯罪肯定事出有因,因此可以透过治疗导正,这样的想法否定了先天的恶。自以为是的态度,成为许多罪犯得以逃脱的桥梁。
而打着正义旗号对脑男说:『你没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的警探,更是狠狠打了「正义」一巴掌。他不断阻止脑男处决罪犯(因为办案必须讲证据)却导致逍遥在外的罪犯危害更多人。本应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的警探,却间接害死更多无辜的受害者,这真是对社会正义最大的讽刺。后来,更为了救自己人,拿枪对准脑男,完全被罪犯完弄于股掌间,也让他之前义正言辞阻止脑男的那番话完全站不住脚。最后那几近疯狂的四枪,则是自以为是的正义彻底崩盘的象征。
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人有私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私心,却以完美的借口伪装成无私。心理医师和警察,一向为人所信赖,但看完整部片后,会发现作者最批判的就是这两个人。就像许多社会案件,最后加害者未必得到制裁,未能伸张的正义,有时是客观因素,有时却是执法者自以为是的主观心态所造成。
【美到不可思议的「脑男」,是作者对人性失望的隐喻】
除了剧情发人深省之外,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饰演脑男的生田斗真。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他坐在阴暗牢房,双手抱膝,肌肤似雪,身穿白衬衫,面无表情,宛若一尊完美雕像,恰到好处的光与影,镜头拉远,成为一幅绝美画作。导演给了脑男许多特写,每个角度都美到不可思议,但他的美,又不是阴柔之美,而是少见的刚柔并济之美。明明是人类,却没有人类的情感与知觉,在人群中,却彷佛遗世独立,默默存在,却让人无法忽视。他没有人类的自私欲念,因此杀了无数坏人,仍干净的像一张白纸。
完美的脑男,或许是作者对人性彻底失望的隐喻。彷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说社会没有那么糟,人没有那么坏,而是要承认糟糕已是社会常态,有些人的坏必然存在。我们无法成为拯救社会的脑男,但至少也不要成为自以为是的心理医师和警察。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想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aiyung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最后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特别的想超人那一派的。将来或许会多一个脑男狭什么的。我们可以假设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能否让超人这样的人存在。蜘蛛侠说过这个事情,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但问题是,这狭那狭的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世界上的大事小事,只要是他们认为的坏事。作为超能大哥,我都要去阻止的。这事说来,道义上讲,他们比那些围观群众,见死不救之辈要好很多。但是,总会要有人问,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利。
超人如果穿越到这故事中的话,这故事会光明很多,那就是没有人会死了。但是,说句大俗话,狗改不了吃x。超人到最后还要打坏人,是因为他的能力决定了到最后他要不断的打下去。而且坏人永远也消灭不完。人家之所以可以不杀,是因为它可以及时的阻止。但是,脑男呢,这个自始至终被定义为杀人机器的存在。如果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战斗的权利的话,医生的战场是手术室的话,脑男的战场就是坏人的聚集地了。而且脑男的出发点也不错,就是惩恶扬善。关键问题是,这一恶一善会打肿很多人的脸。那就是善恶的标准非常难以定义。我干了警察的事情,我干了你心里医生的事情。你感到秩序出了问题,你感到你的战场价值观遭到了否定。但是,这种自以为是,让很多拥有脑男这种价值观的人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这是电影的内核吧。说到电影本身,前半部分节奏都给我一种很好的感觉,但是后半部分,缺少了张力。医院结尾,坏人自送家门这事,然后杀人死一起会很幸福,的确很日本。
与朋友在滨北看完脑人,给我冲击最大的不是一二连三的爆炸音效,反而是作精神病医师的女主人公,在最后找到了被关在浴缸下剃光了头发眉毛的小孩子那一段,让我几乎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说……由于开始的剪舌片段,所谓的天才反派少女与其女伴早在我心中打上了“中二”标签后,反派的登场、台词与动作,都莫名其妙的带上了些耍宝调侃的意味,就连高潮时揭露身份与家庭环境因素,又及最后被警官一枪击毙时,都给人一种“啊,原来如此,不过这般而已。”的感觉。
反倒是女主人公最为重要的病人志村君。——好吧,我是得承认,也是因为染谷将太长得乖而顺眼的原因,在最后出乎意料的表现,反倒是我认为的全剧中最为出彩的部分:
女主人公一直希冀于用正当的法律手段制裁他人,用自己的谆谆教诲感化他人,最后连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她最为骄傲的小病人也背叛她,这无异于一次相较于爆炸更大的冲击。她对于这个病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毕竟他是自家亲弟的杀人元凶。当然几月之前的她或许会为自己感到骄傲?毕竟她以圣母的光辉原谅了他,并将他推向正途。
最后还是入陶君(这里似乎应该用铃木君代替为好?)毫无犹豫的击杀,才得以让被绑小孩获救。以至连凶手生母,都在摄像机前跪谢残杀她亲子的凶手。
对于演技我打10分:
由于不常混迹日剧,我也是第一次观看生田斗真主演的电影。男孩子在大银幕中乖而安静,长长的睫毛倒映眼下,被阳光覆上蜜色的阴影;就连杀人挥枪,都带了些许从容不迫的艺术家气息。
于我来说,我虽并不反对“用正当的法律制裁凶手”,但变通也是需要的,真的无路可寻时,也得绕一些捷径为好。
豆瓣的一篇影评的题目让我很是受感触,也是写此篇文章的缘由,题目是这样的:《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这个题目大概说的是片中的精神科医生和警察这两个角色,我先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精神科医生。
作为整部电影的贯穿式人物,女精神科医生在我看来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角色。剧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另一位医生对女精神科医生说:“让你来是做鉴定的,不是治疗和研究”。是的,整部片子的情节之所以可以发展下去,都是因为这位女医生的“多管闲事”。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探究才使得更多人死亡,至此,自以为是的“善”露出了双刃剑锋利的那一面。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研究出的心理治疗法可以给凶手带来救赎,可是事实却狠狠的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所有的努力,尤其是精神上的都从另一个被绑架的孩子被解救的那一刻付之一炬。最为讽刺的是事实摆在眼前,她却依然执迷不悟,自以为圣母式的救赎换回的是从未改变的残忍和冷漠,甚至是比残忍和冷漠更可悲的是隐藏在假装的悔改与感恩下的残忍和冷漠。其实,你我都是凡人,你不得不说在看到作为凶手的男孩到医院感谢女医生的那一刻,你也曾相信了他的真心悔过,尽管你的脑海中仍有一丝怀疑,但你还是相信和希望他已经改过自新。这也正是本部影片想要揭示给广大观众的深刻含义,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但并不代表所有故事的结局都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TVB电视剧大团圆结局。导演要的就是让你们对人性彻底失望一次,淋淋尽致的失望。不知道你们看过电影后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哪一个,对我来说就是影片结尾女医生打开盖子,看到那个被剃了头捆绑住的男孩瑟瑟发抖。在那一刻,我对人性彻底失望。脑海中闪回女医生与犯罪男孩对话的画面,犯罪男孩哭诉自己的罪不可饶恕的画面,犯罪男孩到医院鞠躬致谢的画面,假象,一切都是人类心中向善的念头折射出的假象,我们像一个小丑一样,被人性耍的团团转,现实给了自己一记狠狠的耳光,自以为是的凡人!
其实,你我在生活中何尝不是和女医生一样自以为是的凡人呢。既然如此,就不要扮演圣母。从女医生身上你是不是看到了某些时候的自己。从市场买来鸟儿放生却另被放生的鸟儿因为环境和气候不适应而死掉,令贩卖鸟儿的商贩因此更加猖狂的捕鸟进入恶性循环的自己。按照你的意愿劝说好友在择偶和选择工作上做选择的自己,你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被别人理解的境况和经历,作为旁观者是无法感同身受的。随意评价身边人或陌生人生活状况的自己,殊不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影片中,虽然女医生口口声声地说脑男不是神,但我认为在这部影片中脑男就是扮演着“神”一样的角色。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脑男的超能力不在于过人的记忆力,不在于他没有痛觉,也不在于他打斗时敏捷的身手,而在于他是一个抛去感性完全用理性思考和分析的旁观者。以一种第三方的视角在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一切。有时冷漠与没感觉正是处理事情的好方法,自以为是的热心,热情倒是添了乱。正是因为脑男的抛去感性的理性,才能让他进行最理智的分析,与洞察出事实的本事,和事物的真相。这也正是人与“神”的不同。当然,并非说神是不感性的,此处的“神”只是区别于凡人的代称。
“人类既非天使,亦非野兽。不幸的是,任何一心想扮演天使的人都表现得像野兽”
联想到私下活泼的生田,觉得让亚麻来演面瘫更合适,反正他面瘫已经不是一两年(我是认真的
太田爱绿川爱的如胶似漆,自抽耳光;番茄主持正义有若圣女贞德,斗志昂扬;二阶堂杀TOMA、炸医院,堪比荆轲刺秦一般悲壮。最重要的是,他们全都精神不正常。
说起来我是彻头彻尾的「以恶制恶、法外制裁」派的人,凡是大扇圣女派耳光的片子我都觉得痛快无比。演员选得好合适。
看完了真想搞死欧巴桑医生,假圣母真脑残!!!还有那对炸弹蕾丝边,一个癌症一个口臭,都多大了还中二!有病不好好治,成天一边吐血一边幻想王子sama杀死自己,暮光看多了吧!!染谷将太和二阶堂富美打包出的势头是要怎样?!最后四星全给生田斗真的颜和身材,只是最后虐圣母还不够给力!!
对待邪恶,脑男是以恶制恶,警察是以法制恶,女医生是以爱制恶,影片倾向于脑男的方式,可依靠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须恶人磨的以恶制恶方式,则最强者谁来制约,最恶者谁来磨?这明显是通往专制极权的死路。目前只能以法制恶,将来必定是以爱制恶,所以圣母才是人类的方向,如此才有光明可言。
虽然整部片子充斥着“吓你一跳”和“哎呀我去”的节奏,依然无法掩盖其脑残的本质,不过狠狠抽了圣母大嘴巴子这一点我还是相当欣赏的
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在咆哮
衣服被划开四星 露胸罩五星!!!!
撇开变态不说,日本人解析人性其实挺到位的。最触动我的不是脑男,也不是爆炸案的女凶手,而是那个猥亵并杀害幼童的男生。真梨子医生的研究课题其实挺人性化的,但在畜生身上是不会有试验效果的。
不哭不笑不吵不闹,抱膝坐在墙角的toma太乖了!打斗戏干净利落,俯卧撑好帅!全片无表情拼的就是颜技!痛みを感じてないなんて、どんな気持ちなんだろう。TvT
很喜欢江口叔的角色,处理得也超级好。生田就不说了,一直跟着走过来的饭看这片一定会感慨万千。有吐槽的点,但是第一次看是不会忍心做这么扫兴的事儿的,片尾一幕看得有点眼泪,ed棒得俺想截图啊啊啊啊啊,唯一的遗憾就是电影院没进那件罗夏T恤,除夕过得很快乐,新年好,啊蛤蛤炫耀完毕。
看好二阶堂富美
中二深井冰大乱斗
番茄和鼹鼠之歌里简直两极,不过这里确实是美的,电影全靠脑男这个设定撑,还浪费了这个设定,剧情逻辑性差,想表达的东西毫无说服力,看脑男被车来回撞发现原来是盾男。PS我觉得番茄挺合适演闷油瓶的嗯
眼睛里都是帅哥啊妈蛋,原谅我无法进行正常的剧情打分。
(内部试映)生田斗真以后的映画资源会越来越多
TOMA的颜干掉了所有的剧情,干不掉圣母的拯救情怀。对恶的姑息是最大的“恶”,它让一切善失去了意义。
七零八落
影片主要角色由一个帅气的天才缺陷少年、一个圣母医生、一个鲁莽的警察还有一个中二病少女组成。期间穿插令人捉急的种种情节,搭配优良的BGM和效果,值得影院一看。。。toma演的蛮好!就是我怎么觉得他的戏份没有圣母多。。。剧情太弱(大概是上帝视角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