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神科醫師弗里茲‧克萊恩(Fritz Klein)在其著作《異/同之外:雙性戀》(The Bisexual Option: Second Edition,1993)裡寫道:「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看作可能的性伴侶之前先把他看作一般人的話,那麼每個人看起來都差不多。」相同的道理,撇開性別不談,不管是異性戀、同性戀還是雙性戀,在愛的本質上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性表達方式不同罷了。
榮獲第62屆柏林影展泰迪熊最佳影片的《為你流的淚》改編自導演艾拉‧薩克斯(Ira Sachs)的自身經歷,他採半自傳的形式寫實地記錄一對戀人長達十年的戀情。不像多數的同志電影,片中不再著重於同志的自我身分認同問題,並削弱對異性戀社會的控訴,藉以降低「同志」這個標籤被邊緣化的異質性,讓電影回歸到愛情的探討上。
電影一開始,紀錄片導演艾瑞克(Thure Lindhardt飾)裸著上身,躺在床上打電話約人一夜情,他對著電話描述自己的身材和性愛角色,語氣曖昧,滿溢著情色想像。接著,艾瑞克出門赴約,他走進一住宅,對方開門後,他說:「我是傑夫。」兩人隨即熱烈地相互擁吻,然後上床。這就是男同志的交友模式:直接,但不帶真實的情感,一切建立在性愛之上。導演在片中如實呈現同志性格,毫不避諱地將同志圈中各種形象,以及交友、互動的情形反映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男同志在做愛時因排泄物沾染床單而尷尬的場面。
艾瑞克在電影的開頭不斷地約人一夜情,他換過一個又一個的假名,接觸許多形象和癖好不盡相同的人,宛如是在一場無止盡的、沒有真情和愛的遊戲裡來回穿梭,直到遇見保羅(Zachary Booth飾)。誰說一夜情裡沒有真愛?艾瑞克和保羅來往之後便忍不住向女性友人分享,並稱讚:「他很好。」兩人隨即展開交往。他們一起做愛、嗑藥、喝酒、逛攝影展……,彼此的情感十分契合,保羅認為艾瑞克是他生命中最好的相遇,艾瑞克則去進行HIV檢測,深怕自己已受感染,足見他對這段感情的重視。
然而,艾瑞克逐漸發覺保羅的毒癮問題非常嚴重,還經常消失不見人影,完全聯絡不上,甚至當艾瑞克的作品在影展上獲得大獎,想在第一時間向保羅分享喜悅與成就時,回應他的只有一台冰冷的電話答錄機。這讓艾瑞克陷入極為痛苦的境地,因為就連友人也都直言不諱地說:「除非他沒錢或者他死了,不然你是救不了他的。」毒品可以讓人上癮、酒可以讓人上癮,性也可以讓人上癮,那麼愛何嘗不會讓人上癮呢?艾瑞克思念保羅到快瘋掉,更愛他愛到無可救藥,他雖然曾狠下心要求保羅接受勒戒否則兩人就分手,但他心裡清楚,自己早已戒不掉對他的愛,只能日復一日,甚而年復一年徘徊在開心與難過之間。這種矛盾如同艾瑞克握著保羅的手,看著他和別的男人做愛一樣,那樣殘酷,也令人不禁為之心酸。原來愛一個人可以委曲求全到如此的地步。
多數的同志電影都是悲劇走向,並以分離或死亡為結尾,不似異性戀愛情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愛情片──往往以喜劇作結,這是為什麼?是因為異性戀信奉著王子與公主的美麗童話,認為從此以後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還是同性戀情本來就很難與長久劃等號?或者應該說,同性戀較能,也被迫必須面對現實。電影的原文片名《Keep the Lights On》很有意思,導演一方面照亮同志的內心世界,將自己最私密的情感毫不保留地展露在世人眼前,另一方面也因為明亮的光線讓所有好的、壞的都無所遁形,赤裸裸地顯現出來。光明總伴隨著陰影,就像保羅所說:「我擔心很多事,但我很快樂。」這就是愛情複雜的本質,相信曾經歷過的人──不管你愛的人是異性或同性──必定能有所體會。
愛使人盲目,因而艾瑞克和保羅無法殘酷地切割彼此,才會浮浮沉沉將近十年的時間,甚至在最後的分離時刻,艾瑞克仍對保羅說:「我真的很愛你。」愛,上了癮。沒有人能真正戒掉愛。
Ton existence dans ma vie est l’exclamation de joie la plus forte que je ne puis retenir
Il suffit que je te rejette un coup d’œil pour que je retombe amoureux de toi
Toi, mon amour, à qui je veux tout donner sans nulle réserve
Quoique je risque de te perdre, j’hésite pas de t’aimer comme t’es de tout mon cœur, corps et âme
Je fête avec folie avant que mon énergie soit usée et qu’il n’ait plus rien que le vide immense
有多少次我们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在这部电影,很可惜,我只看到互相折磨,而没有看到爱。
其实都是些稀松平常,但细节处理的很好不会觉得很沉闷。觉得港台译名更贴切,为你流的泪再多也还是那么爱你……唉爱是个坏东西。
every ltr deserves a ugly truth, but life goes on, it does all the time
克制。不做作。人性。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归根到底都是恋。这磨人的爱谁也受不了。如今的同性电影已经从他们的社会关系进入感情关系了,很好的进步。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用彼此的青春消磨一个走向衰败的结局,从而注定把对方伤得更深。要经过很多年才会发现,需要相当的勇气才能成就怀念——相爱很难,不如紧闭双眼。
酒店那段是要有多心碎啊!埃里克为保罗操碎了八辈子的心。
矫揉造作幼稚可耻。Julianne Nicholson 的雀斑跟1999年陈可辛的《情书》里的一样可爱~ 也是同性题材耶~ “过去一年,我遇到了你生命中的所有人,除了你。”
男主角好丑,完。
《春光乍泄》后最真实的同性情感电影,迷恋自身肉体的炮友、打完飞机提分手、人群里分别等桥段灵气十足。爱情是和自己的软弱对话,无坚不摧、无欲无求的人不需要爱情,凡人因残缺而爱人,因爱人而更残缺。
三星半,细节很赞,"阳刚"的温情丹麦小攻,没心没肺的吸毒小受,九年离离合合苦不堪言的爱情长跑。单方面的爱情那不是爱情,Erik你醒一醒,既拍出了同志情感的普遍问题,又有个例的特殊性,后半部着实拖沓,感情纠葛显得重复乏味。不过的确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同志片之一。PS:电影里外都拿了柏林泰迪熊
剧情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安排两人从决定继续相处到男主角改变计划的那两分钟内容,如果我出电影考题,就要要求考生安排这两分钟的镜头以使得剧情的进展更加有逻辑,因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影片本身的处理还是不够优秀。另外,海报实在是太漂亮了。
这部爱情片把同志情侣当做“正常人”来对待,不去猎奇卖肉没有卖弄噱头也不搞老套的心理认同社会歧视,仅仅是真情实感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此片改编自导演亲身经历,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细腻,托尔表演尤其出色,OST太好听。不过影片后半部分节奏太拖沓,反而没拍出8年感情的时间跨度,实在可惜
导演放映后上台介绍,说paul现在很好,他本人现在也结婚了,跟丈夫抚养了一对七个月的双胞胎(晕,他丈夫就坐在我后面)。人家这谈的才是恋爱啊,快十年的时间,幸福和痛苦到最后都是云烟啊,结局略拖,并且出现了不该有的广告牌。。。(尼玛的我感觉自己只是在过日子。。。
八年下来,感情就是一段难舍难分、推来就去的游戏。没有猎奇、没有煽情、没有过多不必要的肉欲,给直现最现实基友生活面貌的导演加分。
从故事上看这部是很私人的作品,再普通不过的那种个人经历,普通到就像我们和别人聊天那样,会隐去和美化很多过去。但影音美学让电影又具备了某种让人一窥到底的魔力,颗粒状的滤镜加重了哀伤的基调,更重要的是它展示出了一个渴望被爱的灵魂是如何行为的。
影片的细节太棒了,同志感情在导演这里变成再正常不过了,一些桥段一些对白一些细节甚至正常到是很多异性恋无法体会无法经历无法察觉无法共鸣的,却又真实发生在很多同性恋的身上。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真实,相爱有时候真的很难,因为爱上了谁根本由不得你选择,直到你心里结疤。★★★☆
怕失去,所以不敢相愛
看似表现一或两个人在感情上的消耗过程,实际还是属于导演私密的情感探索,把大跨度的经历抽出,用紧致的剪辑去模糊掉某些因果交代,留下了反反复复的迂回感。相较语言,身体表演在片中也具有主导性,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摄影机状态丰富身体的交流。结局不仅是故事的出口,也是整个意识体系的锁链达到最蓬松的一环
这部片告诉我们:要幸福,别吸毒。(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