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原本是打算塑造一个哑巴遇到危险时无助的惊悚氛围,在镜头语言上基本做到了,但是在故事情节和逻辑上有严重突兀,导致观影过程出戏严重,也就无法融入导演想要表现的绝望环境当中。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这是我最讨厌的逻辑情节。就像《金陵十三钗》,外面都是鬼子,被鬼子抓到是什么后果大家都知道,这种环境下,不好好躲着,要出去找耳坠,不好好躲着要出去找琴弦,不好好躲着,要出去找猫……我真的受不了,你给我什么理由也说服不了我。
再有就是碰面或者电话的情节,A和B近在咫尺,转过来转过去就是看不见对方;A给B打电话,B没接到,B给A回电话,A又没接到,A再给B打电话,B在马上要接的同时,A又挂了……这种情节我也看的烦透了。
而这部影片充满了这些情节。
情节逻辑问题也是数不胜数。
女主是哑巴没问题,可为什么要塑造成包括观众在呢的所有人都好像是聋子?一个人在正常走路到你身边两米的地方,你会觉察不到?一个人在楼梯楼道跑来跑去,会听不见?把坏人听觉屏蔽了?最搞笑的是,为了让剧中人物听不见声音,竟然把观众应该听到的声音都消除了,真逗死我。当然,我甚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跑。
有人报案,亲眼目睹凶杀案全过程,结果就来俩警察,在大概转了一圈,问了几下口供之后,就走了?95年又不是55年,一个人在这里被大切八块,很难搜证吗?还把整个尸体烧成骨头了,炉子就在警察看的垃圾井十几米远的地方,把嗅觉也给警察屏蔽了?
女主经历生死逃亡后,两个杀人犯任然逍遥法外,分开时还对她诡异微笑,在这种情况下,女主还敢独自一人回家睡觉?半夜有人敲门,在猫眼看不见人的情况下,还敢开门?在杀人不眨眼的黑帮大汉杀手面前,女主就靠一个迷你马桶刷和一个吹风机就能和他周旋十分钟并且完成反杀?之后死党两口子赶到,面对两个持枪杀手,拽了下地毯又完成了双杀?这不是喜剧是什么?
卧底的人设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既然最终目的是破获犯罪集团,去警局带大部队去找碟片,怎么就不行了?在已经暴露的情况下,还要去单干,就是我最讨厌的情节,你这又不是武侠动作片。
后面就是纯搞笑了,笨手笨脚枪都拿不稳的男朋友,让他隔着几十米就敢射击?你不怕把女主爆头?给女主做假血包,为什么要让她冲出去?不怕被外边的人乱枪打死?就算老大特意说,让卧底动手,但尸体躺在外边,不怕周围小弟过去看一眼?卧底在路上已经撞了几个杀手,身份已经很明确了,黑帮要杀他为什么还要废这么大劲?直接乱枪打死不就完了吗?
最后结尾大团圆时,所有演员都开始俏皮,导演已经完全忘了他原本是要拍一部惊悚悬疑片,彻底沦为喜剧片。
不是说不能这样拍,你要把角色这样做的理由告诉观众,让观众信服,比如女主第一次下楼时,给一个悄悄脱鞋子的镜头,那么上楼下楼跑步全程无声,观众就会觉得合理,观众观影过程就不容易出戏,才能更集中的感受到影片的优点,不是吗。
惊悚片恐怖片看多已经对这种导演急死观众,逃脱永远有意外发生,全员变傻装呆,就好像一般好人死于不补枪,反而觉得演员故意挑衅观众,有些电影演到不知道是演,在这里成了你知道都是演戏装傻。我都是快进看完毫无耐心,这样俗套戏份用到烂大街早已经麻木,加上哑巴手语更是对观众焦躁的心撒了汽油,甚至产生女主角去死的念头,摆明的就是玩弄观众心理,但想一想,这样不就正中导演编剧的下怀,那年代这样的电影其实又很新意,只能说现在看一般般。 类似电影如今太多,现在看 7.2/10分最多
所谓的大片应该在它面前感到羞愧。从头到尾没走神过(最高标准),虽然是持续的紧张节奏,但是不令人厌倦。
①故事:脉络简单清晰,没有多复杂,但是讲得很好。无表达企图,但是无碍。
一个哑巴姑娘目击了色情凶杀拍摄现场,凶杀是真的,不是拍摄。姑娘好不容易逃生了,但是没有人相信她。证据已被销毁,加上表达不畅,警察以为她弄错了。
姑娘回家休养生息,结果当晚灭口的人就来了,于是一直逃跑,中途遇到卧底一枚,还有姐姐夫妻捣蛋式的营救。几经波折,终于逃生成功,真相大白。
就这么两段,简单粗暴,good。
②节奏感:故事内容不多,但是从头到尾都很紧凑。也有悬念和反转。不会让人厌倦。
其中有很多微小的细节,紧张感处理得很好。原来要把片子拍得惊悚,也不一定要故事多复杂啊……故事讲得好的人,无论给他怎样简单的材料,他都能起死回生。看你用不用心了。发现材料的闪光点很重要。
另外,持续的紧张感容易造成观众心理麻木,所以适当的调剂很重要,但是又不能让他们太放松。姐姐夫妻调剂气氛,还有那个卧底。
女主还找机会露了一下肉,百忙中发展了一下暧昧对象,居然还挺有感觉的……比一些专门的爱情片带感一些。因为这个恋爱组合冲突感很强:卧底是真的卧底吗,还是骗人的?如果他是,他要怎么取信于女主?(几次被怀疑,然后被收拾了。哑巴姑娘其实也蛮屌的。)
③人物塑造:很优秀!
如果主角不是这样,配角不是那样,估计我还是会嫌弃不想看的。为什么会这样?
女主:哑巴,但是意外地不是小白菜。很干脆,笑起来甜,很勇敢。这和观众预期的不一样,观众会更喜欢她。
卧底:关于他的身份,反转了几次,帮了女主大忙。如果他帅一点,估计还会变成男神……观众会对他猜来猜去,所以会很注意他。
姐姐夫妻:角色的反转。(还附有搞笑功能)
启发:带点矛盾的角色,反而更令人关注?观众一旦开始关注一个角色,他就容易喜欢上他。
首先是惊悚,穆赫兰道和无声言证的惊悚感觉类似。穆'是乞丐的表情,无'也在表情上有所强调。
然后是片中导演这一角色,两部电影都有,而且人物形象有点像。
接着是女主,都非常惊艳,而且都很为电影牺牲。
还有就是电影质感,画面风格两部电影是有点像的,镜头感很不错。
最后就是看完了都像一场长长的梦。
找到这部片子还是在某个推荐主角反杀类的片单里面看到的,因为看的恐怖片主角大多爱作死坑队友,还有很多迷之操作,所以想找找有没有主角比较聪明不会有降智操作的电影。电影前半段的悬疑跟紧张气氛营造得很好,剧情一点也不拖沓,而且女主因为不能说话,镜头跟配乐很好地补充了这一点。
尤其电影女主跟凶手的追逐戏,镜头跟配乐相结合,紧张感扑面而来,没有尖叫,但是依然让看电影的人感受到惊悚跟紧张。另外,适当的笑点穿插在中间衬托紧张之余也不突兀。女主跟很多恐怖片的女主比起来真的是一股清流,不仅聪明善良,而且遇险时能快速冷静地思考并展开自救,而且一些自救的方法还挺实际。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还是塑造的氛围跟场景都很赞,很惊喜也很精彩的一部电影。
节奏感极强啊...
在看大部分悬疑片都再也找不到悬疑感觉的前提下,这片还能翻起几个小幺蛾子来。还是1994年的片。特加一星。
非常非常精彩~~~每一分钟都是紧张无比的!非常值得一看,紧张电影之最!
音乐摄影各种都极力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情节也十分扣人心弦。
片场走廊摩肩擦踵的追逐戏,影子对危险程度地翻倍和误导,不聋却哑用霍金音通电话,被掉包的母盘确是史上最烂电影,血包真戏做假或者假戏做真,女主靠眼神辨认戏里戏外……这个导演太会埋铺垫了,而且每一个铺垫都比预料中多回场了一次。悬疑电影中每一个细节都被多次call back,直接引起极度舒适。女主像极了沉默的羔羊时期的朱迪福斯特,不可方物。
虽然节奏拿到十几年后的现在来看都挺不错的但是……好烦那个长得像赫敏的女主啊!每到关键时刻就笨拙得要死恨不得在脸上印几个大字“求被杀”偏偏就是不死= =+
人渣啊,连狗狗都不放过
前半部像极了白赖恩狄庞马的作品,悬疑紧张惊悚的气氛和节奏均处理的极佳,可惜到后半部就有点破功了,结尾彻底沦为狗血。
导演顶着当时英国国家电视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的头衔甚是耀眼,可这部高达7.8分的电影却只有第一幕配得上这个分数。接下来的部分彻底沦为充斥着阴毛大追杀和毫无悬念的廉价反转的90年代平庸商业片,你甚至会为它教科书般的平庸而惊讶。
俄罗斯人在美国人眼里是要有多不招人待见多心狠手辣。。。。
虽然剧情经不起推敲,,不过,导演对镜头和气氛的渲染实在太成功,,加上非常配合的音效,效果出奇地好,,我讲真,我看这电影,舍不得眨一次眼..我最记得系片场看管,在发现一个火炉的地方,,镜头背着他,刚好,帽子投射在墙上,仿似一把刀的影子..太把握观众的心了...非常推荐!!
开场追杀女主角那段的气氛营造真的是相当了得,灰暗的长廊让人窒息,一般虐杀片根本不是它的档次。女主角哑巴的设定很有创意,比起同类电影杀猪般的乱叫,危机时刻不能惊声尖叫带来了更强烈的紧迫感,而且片中正义的一方居然一个没挂,很与众不同。此外女主角很漂亮,柔弱而又坚毅,仿佛小朱迪福斯特。
【C+】这绝逼是我看过最烂尾的片子之一!!看一半时还不住赞叹真好看啊氛围营造真好啊真像卡朋特啊必给五星,结果结尾半小时直接拉到一星水准!!小格局惊悚谋杀片讲的多好!非要扯上黑帮阴谋论,最后简直拍成逗逼谍战动作片,故事乱七八糟,后半段是编剧失心疯编出来的吧!艹!
又一部出于94黄金年的惊悚悬疑作品,开篇10分钟即进入高潮,惊悚和追杀成分大于悬疑,大概之后类似剧情被沿用过度,现在看来只能说精彩刺激却少了惊艳。
一直好紧张
片中有许多听不懂的俄语,但是情节足以吸引。姑娘虽然哑巴,但是勇敢必定是求生的前提。如何在辨别真假cop,如何从细微的眼神观察危险的存在。细节放大化足以说明。
很“布莱恩.德.帕尔玛”,开头像《凶线》的戏中戏,又有《剃刀边缘》的凶杀戏,主角亦为《替身》式的身有缺陷的弱势群体。女主角很可人儿,惊悚与幽默的搭配张弛有度,总体是个《螺旋梯》的升级版;但后1/4段的风向转为间谍片,导演便驾驭失控了。老戏骨亚力克.金尼斯惊鸿两现,赞!
一点不磨叽 情节紧张 高潮迭起
不错的悬疑片,电影提到很多紧急求援方式,例如家中有人闯入,跑到窗子面前袒胸露乳吸引街对面邻居的注意...
想了想还是给五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