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是我最喜欢的女星赫本的名作。没有看这部片子之前,我难以想象公主般高贵美丽的赫本也可以出演社会底层的卖花女。那满口的粗鄙的乡下话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粗鲁的举止更是看得我目瞪口呆。当然,后来教化成功,赫本假扮的公主形象还是无懈可击的。呵呵,赫本就是天生的公主气质。不怎么喜欢教授这个老男人,骄傲自大,根本不把女人这种生物放在眼里。气得让人牙痒痒的。不过有时又觉得教授像个无理取闹又稀里糊涂的孩子,明明喜欢上了女孩自己还不知道,也不肯承认。让人忍不住捶上他几拳把他打醒才好。Eli'za一直委曲求全地逼着自己改变言行举止,被教授哄着骗着学习所谓的文明,到头来发现自己为了这个男人的改变他一点不懂得珍惜。我喜欢的一段就是她愤而离开,在路上遇到暗恋自己的男孩唱的那首歌:我不要什么所谓的甜言蜜语,那些我再清楚不过,喜欢我就直接地告诉我,拥抱我……深夜不是说话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要做什么……那么直接坦白的倾诉自己的心声,我就喜欢此刻她的真诚。为什么要假装自己的欢喜,为什么一定要在别人面前故作矜持,为什么要为一个男人变得找不到自己?看她巧妙地挡开小男生的求爱,大声唱着心中的歌,痛快,痛快。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唯一有点不满的是,既然老男人终于认识到Eli'za的重要,为什么要让她主动回来接受含蓄的道歉呢?直到最后一幕,老男人虽然承认自己心的失落,还是一副大男子主义不肯轻易掉身价的样子,女孩居然还顺着他的心意。真不知道编剧在想些什么?哼唧,赫本应该坚持到底,给老男人一个深刻的教训的。
我知道窈窕淑女的大致剧情,在我开始喜欢老电影的时候,尚没有影碟这玩意,于是我把肖伯纳的剧本当作课外读物。应该说肖伯纳的剧本满是讽刺,教授是被讽刺对象,作者讽刺的是那个时代所谓的上流社会精神。这个戏剧剧本是出色的,只是被改编为音乐剧后,削弱了讽刺内涵,大家更注意的变成了音乐
当音乐剧搬上银幕,因为赫本,观众甚至连音乐都不要了,干脆只看美女大变身,于是讽刺、抨击、音乐等等在粉丝眼里都成了空气,连比顿精心设计的服装,配角们出彩的表演,配唱们优美的歌声都只是赫本的配衬
由于是在读《语言引论》时被安利的这部电影,看的时候自然而然关注到了一些语言学知识点。
书才刚开始看,懂的也不多,就当是学习笔记或者知识科普了。
之后如果又想到了什么再继续更新。
————分割线————
1.可视语言
可视语言是英国语言学家亚历山大‧麦维尔‧贝尔于1867年发明的一套语音符号。
这套系统由表示喉、舌、唇在发音时的位置和移动方式的符号所组成,也是一种标音方式,曾用来帮助聋人学习说话。
影片开头语言学家在街头用笔记本记录下的语音:
2. Broad Romic(罗米克标音法)
3.IPA
IPA(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the official chart of the IPA
4.看这部片子时总是想到第一章里面的一句话:
“从语言学的意义上来说,没有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方言)要比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来得优越。”
5.豆瓣图片里都是赫本的美图却找不到一张有关语言学的讨论,果然语言学还是太冷了(?)
。
困了,先睡觉了💤
奥黛丽赫本那张脸,看一万次还是会发自内心的感叹,真漂亮,真有气质!
赫本將片中角色難度十分大的賣花女一角完美的詮釋,哈里森與赫本的對手戲也堪稱完美的搭配。語言學家和賣花女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是愛情戰勝身份懸殊的例子,可是如果賣花女沒有變成淑女,語言學家就是一輩子和她朝夕相對也不會愛上她。故事終究是故事,滿足了普通人的幻想,看過之後,生活仍然要繼續。
赫本真是高贵优雅好像一直黑天鹅
叫兽没能跟上校在一起 失败
这部电影应该像经典文学一样传世而不朽。除了塑造了两个典型形象之外,对所谓中产阶级道德之虚伪进行了各种冷嘲热讽,无不辛辣而有趣,往往一语中的。赫本纯真、优雅、俏皮,真的像天使一样,表演还这么富有层次感。伊莱莎一行参加舞会大获成功之后,所有人陷入疯狂的喜悦,而主角伊莱莎却被冷落,被忽视,犹如尘土一般,弃之墙角,不闻不问。这一切和当时伊莱莎终于能发出“A”字母时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伊莱莎慢慢退到一旁。然而她去哪里,哪里就是画面的中心,那些在一旁欢庆的男人们犹如小丑一般可笑。本片尤其精彩的地方是在对比男女思维的不同之中,完成了对男权主义的讽刺,男人们的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同情心匮乏等弱点,平时都隐藏在彬彬绅士的外衣下,如今褫其华衮,被揭露无遗。本片在这一点上为女性发声,艰克可贵,值得歌颂。10分。
个人赫本的这部电影比罗马假日还要好看,虽然有些片段显得拖拉了点,也很占时长。慢慢看,不着急。
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没有纪梵希,也就没有赫本。一点不夸张
"But by and large, we are a marvelous sex." MARVELOUS! 不过我这个年纪实在是看不动三个小时,而福尔摩斯说着说着唱起来一秒变美国人心都要碎了。Pygmalion记不得了,但(难道只有我觉得)电影本身已经很恶毒了吗。作为音乐剧几乎说得比唱的还好听,鉴于部份卡司是配唱部份在用说的蒙混过关……
上英语课时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就喜欢这种女主有变身情节的片,两个多小时的片确不会觉得冗长乏味,挺有意思的
很简单的故事却足足抻了近3个小时。开场的赫本吵得我头疼,是不是那个年代流行夸张派演技啊?但是后来可人的样子确实招人喜爱。
想起自己看过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到高中的日记,我的同桌写给我:欣萌,你说所有人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至今我还记得你看《窈窕淑女》时流下的眼泪。你美极了,像桃枝在空中摆——而只是远看着,我觉得美而已。
半年学好英语的歌舞版 外加如何嫁给百万富翁快速指南 坚定了我学好英语的决心
好好看的一部老电影!赫本真的永远的女神!
很棒的一部歌舞喜剧片,赫本好美
经典修复重映,算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歌舞片了。前半部分还只是俗气的麻雀变凤凰,后半部分一下拔高到男女平等的层面:既是关于淑女,也是关于君子。男主改变了卖花女的谈吐外型,但没改变她对平等和获得尊重的渴望。赫本美得好像空谷幽兰啊,就开始那个污言秽语的疯婆子造型把人给吓尿!
赫本真的是美的不像话,永远的女神
想起以前一个台湾老师说:你不知道呢 英国人特别歧视带口音,所以我狂练口语天天听BBC(在制片厂即将崩溃的前夕,作为歌舞剧的本片保留着那个时代最后的气韵……(赫本在本片中的演技用“炸裂”以形容
赫本一眼倾城,更难得的是越看越有韵味,不愧为绝代女神。
经典就是经典,女神永远的女神,还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