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怎么打分,以电影的角度来说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没太差劲。以故事的角度来说这真的是极度另人厌恶,想客观都做不到,不知道这片子拍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LGBT社区抗议,或者让某宗教翻白眼?没有任何一方会舒坦啊,也许主创是为了客观,可是这事真的客观不了,不如选一个政治正确的倾向,起码会有一些人开心,可惜四不像,结果里外不是人。至于这位人物我真的不削评价,自作孽不可活而已。
这部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我硬是看了快一个下午,只是我看到中途总是看不下去,就停下来干点别的事,又想还是接着看,照说看电影最忌讳看看停停,但这部电影我真心看得好生气,不能一次看完。
同性恋,其实在我看来,并不需要总是把这些人当作什么不一样的人来讨论,因为他们本就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人”。我们唯一需要讨论时是在他们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们所享受到的权益应和异性恋或其他一样。
再说片中我觉得那人就是个双性恋,哪有啥把弯的掰成直的。也有可能付兰兰演的真心像个直男,让我误会了……心疼我家大副,还好现实中他和他男朋友很恩爱,还有舰长疼
对于电影本身,镜头是好看的,腐兰兰前半段有好几次侧脸真是迷人。但是到后来,我看到的只有虽然声称在追寻自己但是眉头紧锁眼神无光的迈克尔。
对于剧情,因为改编自真实故事,我不知道真实到底是怎样的走向,总之我觉得是很莫名其妙的。可能是电影展现的剧情让我感到不舒服,或许这就是电影的目的。如果真是这样,它的目的达到了,也因此我并不喜欢它。
如果真如电影展示的,所谓引导迈克尔的信仰和道路都是一些很空的词汇语句完全不值得仔细推敲。
人终究是在寻找一套可以说服自己的东西。
但是显然迈克尔更像被洗脑?(想说愚蠢,但是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这样说,我不了解那个基督教文化,我也无法通过电影展现的很好的去把握人物的心理历程,我确实看到的只有对宗教理解的很粗浅的人和机构)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拿本圣经来看看了?
电影最后的场景大概是迈克尔再次fear了吧,不知道真实情况,但是我觉得在电影里其实可以理解为对迈克尔的所谓的道路的讽刺。
到底什么是追求真实的自己呢?迈克尔或许也莫名其妙啊...
男主迈克尔因为得病,寻求上帝的帮助,从而进一步否定自己的同志身份。在我看来,迈克尔之所以选择“变直”,无非是为了通过这种途径来缓解自身的焦虑,或者说试图以此来改变自身所处的困境。
现在许许多多的同志选择走入异性恋的婚姻,无非也是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对他们来说,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比轰轰烈烈的爱情更为重要。从迈克尔和他老婆相识到结婚的经历来看,他并不爱这个女人,他只是觉得这样做是上帝所认可的,于是他就必须得这样做。
所以说,同志的平权依旧非常重要。也许哪天人们不再关心某个人是同性恋或者异性恋,而是关心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爱人的权利,这样社会上就会少一些像“迈克尔”这样困惑的人。
就这部电影而言了解到真实的故事,迈克尔在变直之前他也曾是同性恋(gay),不管他认不认同他之前的性取向他都是曾经是gay,也是有过很爱的男朋友的一个人。
但是在他有过心悸陷入了疾病之后,甚至可以不算是疾病之后,他变直了变成了一个异性恋(但是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是直变弯还是弯变直,都是每个人对于自己性向的选择,都是没有错的,没有人可以去批评一个人他对于自己性向的选择)
可是他错就错在他变成了一个坏人,一个应该接受批评的人,变成了一个我所不齿的人,在迈克尔是gay时他难道没有经历过恐同/反同之类的事吗?我不信因为我认为他一定经历过,在他经历过这些被霸凌被欺辱被憎恨的事过后,在他为了所有的同性群体努力过后,在他为了所有的同性群体抗争过后,他发表杂志他参加各种活动集会,他帮助那么多的孩子找到自己勇敢面对恶势力,他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善良的事过后
他加入了另一个群体,被所有人不齿所有人讨厌的群体,他变成了一个异性恋,一个会恐同/反同、会支持校园霸凌、会歧视黑人的异性恋,一个在他眼中认为的异性恋,作为一个曾经是gay的异性恋当他做出这些事后,我认为他比那些本来一直是异性恋的恐同人士还要恶心,因为他在用别人伤害过他的方式去伤害别人,更别说他还在支持校园欺凌和歧视黑人了(ps:难道他心中异性恋的标准就是会做出这些坏事的人吗?这些人在我看来只在少数)欧美人是信基督信上帝信造物主的,我从这方面看上帝从未说过同性是罪恶是疾病,他会是爱着每一个人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是那些对同性所不认同的人打着上帝的名义去批判和欺凌LGBTQ这一群体,他们才会是上帝所不认同的,他们才会是上帝所说的罪恶的群体,他们才应该被教堂被牧师“治疗”“净化”“驱逐身体中的魔鬼”(包括圣经也是人写的而不是上帝所写)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一个人的性取向,是否变直是否变弯都是他/她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歧视、去讨厌、去辱骂、去批评别人,用一句最常用的话,love is love,异性是爱,同性也是爱,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化的,是由不同皮肤的人,不同性格的人,不同性向的人,不同群体的人,不同年龄的人等等等组成的,这个世界不是黑白的,不是单一的,也不需要单一的彩色而组成的,我们拥有选择,拥有做自己活出自我的权利!我希望过去的黑暗不在,以后的世界会彩虹🌈常驻,我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性向的人每一个群体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不要去做那个伤害他人的人勇敢的活出自己,
男主谜一样的思维,全程都在困惑,自说自话圆自己那套歪论,两个字完全可以概括就是“自私”!
直男掰弯的电影很多,同志变直倒是蛮新鲜的。你到底要选择怎样的人生,“活得快乐”还是“活得正常”?遵从内心往往可以兼得,顾忌世俗你就只能选择其一。
本来是很好的题材,转变的过程会牵涉出很多值得发展的空间,可惜却被导演拍成了没营养的美剧。付兰兰表演中规中矩,不过和昆图在床上跑着滚来滚去演得倒是很开心。
浪费了好卡司,辜负了好故事,首先对于一个有过同性恋取向的人为了遵循上帝的旨意委曲求全重塑三观,偏颇到让人难以理解的情感价值取向范畴,这本身就是件大家普遍无法认同的事情,所以故事是冒险的逆向型操作,再来剧本对于人物性格跨度描写的不够细致圆融,根本无法引起观者的共鸣和代入,生硬而粗糙
近几年很好的题材,都被付兰兰演坏了,尤其是金三胖那部,同样是演gay的直男达西先生colin,就很内敛,让人信服。付兰兰何况怎么看都是直的,演技越来越差,再卖腐也枉然。拼命的挤眉弄眼,有意思吗??
只见湖水表层波动,欠缺根层深流暗涌。
#柏林电影节# (昨天见到两次弗兰科,真是大牌透了。。)没有平等的交流,谈何继续沟通。另外不是说没有信教的自由,而是说如果恨还有戾气随之而来的话,就不再美好了。很好笑的是片子放到一半迈克尔变直,一大波观众就此退场了……另外,格斯范桑特监制竟然扑成这样。
过时流水账+0认同=WTF
Gay就是Gay,不会变直的,请不要去祸害善良的妹子
1.这电影似乎是反基督教——像“钢锯岭”反战,它就是让你看看宗教能怎么扭曲一个人。2.对宗教和同志群体的展现都难得地客观冷静,连多边恋这么难写的戏都展开和结束得很平稳,颇有范桑特风范(虽然他只是制片人)。4.Charlie Carver,第一次没有同双胞胎兄弟共演?开始独当一面了,喜欢他的角色。
回应下短评里【gay就是gay、不会变直】的观点!其实性向这东西是很奇妙的,有些人的性向可能就会发生转变,所以凡事尽可能不要说得太绝对化!当然我知道他要表达的是——同志不要为了躲避传统社会压力就去祸害好妹子,我十分同意!
一覺醒來蘭蘭已經直了。。。
其實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導演和編劇實在很遜...看的時候想說詹姆斯·弗兰科最近怎麼都拍這種爛片.這部這樣,王蛇帝國也是這樣...結果一查之下,根本是同一個導演拍的..................腐藍藍你還是遠離這個導演吧~塊陶啊~
除了一场男男男的戏份,尺度也就是付兰兰发自拍的水平。他与昆图的对手戏自然,温馨,像一对老夫老妻。总体来说是一个关于寻找信仰的传记片,付兰兰的表演不算精彩但起码让人信服。
電影去到中段在可笑與驚悚之間變得微妙,ZQ的演出很細膩好看
负罪感在他心底蛰伏已久 心脏病不过是导火索 不是这个问题迟早他也会用别的方式投降 不 也不是投降 是找一种对于自己而言比较轻松的活法
迈克尔·格莱茨之谜:同志“变成”反同者http://www.cqtzw.net/tohtml/news/show-4443.html
又是一部处理转折成为剧本关键的传记片,制造争议才能证明影片的成功。原型的生活片段被精心选择,为了让观众近距离观察主角从同性恋斗士到保守的异性恋教徒的缓慢心理变化,导演频繁使用旁白来引述起博客内容,这样的处理过于简单,适当增加主角与密友的对话场景更能增加影片的情感力度。
过时
Netflix很良心,这电影都有中文字幕,只是电影本身相当一般。一个非常特别的故事被拍得相当“平淡”,我身为观众全场毫无情感投入地“围观”,前半段的伪纪录片穿插效果也是一般。从电影看,主角Michael回归上帝门下还是出于恐惧,还是和当年天主教席卷罗马一个套路,用恐惧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