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头记
《两个只能活一个》是银河映像早期的作品,由韦家辉、杜琪峰监制,游达志导演,金城武、李若彤主演。是一部颇具个性、妙趣横生的电影。
难忘片中的那些人物。有了钱才惜命的金城武,为了爱一条筋的李若彤,黑帮大佬、赌场大哥、酒吧大叔,以及那个做中间人的印度阿三。无不精彩,身负玄机,出人意料。
好些段落,紧扣主题,又能独立成章,令人回味无穷。比如断指这般残暴的情节,在剧中众人浮夸的表演配合下(比如找冰块),在欢快配乐的帮衬中,爆发的幽默感让人忍俊不禁,又感慨良多。
而且,整部影片的故事本身就讲得很漂亮!我忍不住要剧透一下:该片讲述了生活潦倒的穷鬼金城武,接了一笔杀人的活,不料在赌场里他却狠狠赢了一把,于是他想把杀人的任务转包别人。偶然间,他选中了怀揣梦想的女杀手李若彤。可是,在一段出生入死的交往中,他们两人竟然相爱了。
男杀手为了证明他是爱女杀手的,将雇佣她的钱冲进了厕所的抽水马桶。女杀手终于被男杀手感动了,他们在酒店做了一场真正的爱,还一起去看了回归夜的烟花,吃了两个圆筒冰激凌,而且金城武特意跑去教训了以前伤害过李若彤的旧爱⋯⋯
爱情从来就是千篇一律的东西,所以,与爱有关的故事总有机会讲得精彩。关键还得看能否遇上,看运气了。
影片里的爱情不是多余的。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之下,金城武选择了冒死去完成杀人任务。爱情使他的人格得以升华。
(2019-5-13于市一院住院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回归之前的香港,笼罩着一层末日的情绪,谁都不知道历经百年的流浪回归祖国之后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当是时,很多有门路的人选择了移民。的确,在九十年代,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而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更是港人心头大忌。
而游达志的这部导演处女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部电影作品。从头至尾,尽管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戏谑用来调剂的音乐,甚至有些残忍的故事情节也经过了淡化、黑色幽默的处理,但是末世的情绪依旧弥漫影片始终。
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们如果走散,要什么时候才能再碰头?
前路未卜,只有同命相连的人才能握紧双手互相取暖。阿城和阿雯是两个亡命天涯的人,也同样是被抛弃如同浮萍一般的人。这大抵是创作者的一种潜意识的投射,即便是不回归祖国,香港也依然不是大英帝国的嫡子,黄皮肤与白皮肤,永远也无法做血缘上的亲弟兄,而离开自己的祖国已经太久了,即便回来,也是挥之不去的疏离,然而,这是香港的命运。
并未介绍阿城的过去,但是,大抵这样混世界的小混混,是不会有一个温暖的家的。而阿雯,是因为爱上了不应该去爱的人,年幼无知,最终自绝于自己的亲人。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他们没有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阿城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一种“作死”,明明打他的人已经收手,他却倔强地站起来,不是战斗,而是挑衅。他的眼中没有光芒,空洞、僵死,因为没有未来,所以也就不在乎现在。
在正常人看来,赌博其实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明明知道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被剁手、剁脚、被暴打,殃及家人,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一个偶然,我进了百度贴吧,看到了一些老哥的发帖,才多多少少理解了一点。这些人首先是边缘人,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令人失望,也令自己失望,他们不是不想好好去活,可是,已经走到这一步,干脆就孤注一掷。对于这样的赌徒来讲,生命已经不是值得珍视的东西,要么获得一切,要么干脆就此自绝。阿城眼里的暗淡,就是这些老哥的暗淡。他是一个失败的赌徒,是因为首先,他是一个失败的人。
大多数这样的人,在真正的生命结束之前就已经死了。这种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不过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已。只要少数像阿城一样的人,真正的扳回了本。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珍惜自己那曾经被弃若敝屣的生命。
阿城又遇到了另一个赌徒,和他殊途同归的阿雯。在与阿雯的接触中,阿城的人性一点点复苏,阿雯也从幼稚的失败走了出来,开始成熟。两个已经成为“人”的人,是无法不珍惜生命的。那些生命中的光、暖、爱,都让人更珍惜“活着”,所以,他们都不想死,但是,两个人只能活一个。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阿城最终选择了死亡,而这个时候的“死亡”已经和最初的死亡完全意义不同。当一个人心中有爱,有想要保护的人,决然赴死的时候,死亡并不可怕,生命也有了质感。也许二十年后,我们忘记了港人那一段迷惘的历史,但是不管什么时候,人就是人,能打动人心的,也还是人约人之间的情感。
城市暗夜烟花四散,到处都是狂欢的人群。那是末日的一场图景,在未知到来之前,要尽情的放纵。可是这未知,也未必是恐怖,也有可能,两个都不死。
只是,他们要过多久才能再遇见呢?
此去经年,好好地活着,只要好好地活,在什么样的天空下,都是美的吧。可以去日本卖拉面,可以去一个有雪山的地方,这样的生命才是最美好的,才可以称之为“生命”。
港人走过了97年,时光还在往前走。
人走过了幼稚的“生死无畏”时光,尝到了活着的滋味,就会更加珍惜生命。
大的悲欢都不要,走到最后才是天堂。
多年后,看这部游导演的处女作,觉得他有情怀,懂生死。而李若彤在电影中对第一段感情的诠释,简直就是她后来人生里遇到的感情的翻版,我也希望她,能像阿雯一样,点燃一支烟,轻蔑的笑了:不值得,然后离开那里,去那个有雪山有电车的美丽天堂。
97年的片子 现在再看还是那么牛逼
这是我看过的最糟的银河电影了,混乱矫情,勉强加一星给配乐
一半纯爱加一半炫酷,一半小龙女姑姑加一半金城武. 最后跟阿飞跳一场舞,即使过了97,还不是每年都能两个一起倒数?
霓虹下电车里迷人的一对儿奔跑的洗剪吹组合,几乎所有的配角也都很出彩,韦家辉编剧,游达志在97的语境中港片里最美好的一部,自由颓废黑色幽默又不失温馨感动,爆点金句绝美瞬间太多了,利用片名对结尾悬念的剪辑处理,银河御用摄影郑兆强冷暖对比色调倾斜构图用的也十分大胆洒脱,配乐洗脑。百老汇香港影展。
怪异的拍摄,舞台化的表演,切断老大手指的那部分很好玩。拍于97,光影片名字就让人浮想。
惜字如金第一次令我有點反感了(或者說竟超過了我的承受範圍)......歡度97元旦的時候是不是正在嘀咕,香港和大陸究竟“兩個只能活一個”還是...幸存著倆倆相望?
昏沉的镜头,浓郁的银河印象风格,充满后现代的黑色幽默,而且很快活、很大胆。尤其惊艳的是李若彤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97前后的香港,两个只能活一个? 7.8
游达志是除了李志毅、王家卫之外第三个能深度挖掘金城武特质的导演。
我一直不觉得李若彤好看,这次是个例外
最後 她說「答應我一件事 明天我出發之後 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不要聽廣播 最好馬上飛赱 以後別再問。你不知道 就永遠不可以當我死了。」她好像自從演了小龍女之後就再也沒有演過正常的角色了 妓女、殺手、潑婦、連楊門女將都演了。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她已經把一個仙女演到了極致 再也無法超越。
依旧是韦家辉超人的想象力,无尽的黑色与宿命,也依旧是最大的主题。明明只是群疯癫人物,细看却如此可爱。有了钱才惜命的金城武,为了爱一条筋的李若彤,黑帮大佬、赌场大哥、酒吧大叔,以及那个中间人印度阿三,都太精彩了。就连断指这般残暴的情节,在众人浮夸的表演下,在配乐欢乐的奏响中,爆发出巨大幽默感,让人忍俊不禁间又印象深刻。有意思的是,片名的2加1刚好等于3,而3在片中有巨大含义,很多情节重复到第3遍,便迎刃而解了,似乎韦家辉有心给这精致的片子留下希望。而叙事上能看到王家卫的影子。有趣的是,杜sir日后访谈《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中表明:游达志是名义上的导演,真正的导演是他。之所以协助他完成拍摄(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再告诉下面人)是希望他取得成功被人认识。可关于受王导影响,他否认了,但这种忽视又明显是自欺欺人
脚本一般不过演员的表现很棒,不知为何评价好像很低,我捧!
既有杜琪峰的阴冷、王家卫的迷离,还有彭浩翔的黑色幽默。(后来得知,原来这片基本就是杜琪峰执导的,游达志只是名义上的导演。)
仍是游达志、韦家辉一如既往的悲观情绪与香港大陆隐喻的内涵系列。影片中渲染的冷漠人情使男女主人公突现的异乎寻常的情感难能可贵。在灰色沉重的调子下面,突出了“热血最强”精神。如果两个只能活一个,我希望那一个人是你。
黑色幽默包裹下的一个爱情故事,创作于回归前的港片最后黄金期,大量的倾斜摄影和从头到尾贯穿的配乐,加上对叙事本身的忽略,一部气氛十足颇有情调的电影,可以说基本就是为金城武 量身定做的,影片开头近十分钟说了三个字,时不时的大特写,香烟不离手,最后为爱一搏,真是帅死人不偿命
李若彤在酒吧那场戏我个人最喜欢。特别是她走后抛下的那句“我觉得我很无聊”非常有味道。
2009.10.05晚突然有这个电影的消息,几乎完全对这个电影没有印象了...
游达志做导演的片子,不多,但都是经典。这部自然也一样,无法猜测的剧情发展、诡异的音乐烘托氛围、加上银河映像特有的画面光线色彩的处理效果,这些都是他们的标志性的电影标签。在这部电影逐步地发展过程中观众会慢慢发现这是一部爱情片,真是功力深厚,用故事带动情感。
还是港片有味儿!金城武帅得有味儿,李若彤灵得有味儿,再加点黑色幽默,配上颓废昏黄的画面,这搭配简直绝了!
“我们如果走散,要什么时候才能再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