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些香港人而言,缺乏历史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疾病。在一个弹丸之地呆得久了,除了可以以“城市文明”在大中华的地位来聊以慰藉外,对于过去,对于过去的中国,他们缺乏一种必要的敏感和认知,甚至于一无所知。
电影作为一件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当然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摄制者在认知上的短长。每当香港导演拍摄涉及“中原文化”的中国,特别是中国的过去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一番相当一厢情愿的历史观来,这几年陈嘉上、张之亮、吴宇森这些在香港功勋卓著的导演纷纷投入古装大片的阵营之中,但结果却是:有的人将历史上的传奇拍成了现代伦理剧,有的人则将古装的寓言弄成了说教的道场,另外一些人则将大型的史诗搞成了两个男人的爱情……
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这伙人是否有“历史观”可言。
多数情况下,香港导演拍摄的古装电影都类似于通俗小说,其实是将城市文化中快餐消费的文学观念替换了一个背景而已。《花木兰》的导演马楚成,在地位上虽然不及以上所提的几位,但在“快餐消费”这一点上的认识,却一点也不落人后,在他的作品列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让人看过即忘的速耗品,他的作品特点就是商业性和简单化,在这一点上说来,他也算是有所谓“风格”了。
如果继续把香港导演制作的古装大片比喻成通俗小说的话,马楚成的《花木兰》很有可能是一本借由网络文学而结集的畅销书,外表看起来似乎是热闹非凡,内里却难免充斥着一次性消费的肤浅与简陋。
《花木兰》乃是马楚成导演的原创剧本,故事中集结了伦理,说教,动作,与爱情,在商业元素上相当齐全。但这些掏空心思的元素堆砌却没能完全撩起观众的触觉,相反倒有点儿自作聪明的嫌疑。对于眼泪攻势这一招,导演颇有点儿不厌其烦-----只见两位主演不停的泪眼婆娑,从开始的隐忍到后来的泛滥,即便是缺水断粮的紧急关头,他们也宁可通过喝血来维持生命,而毫不吝惜眼泪的冲动,于是便见汩汩喝下的鲜血转化为轻易的一道泪痕,这一切完全旗帜鲜明地表现了导演意欲拨动观众恻隐之心的意图。马楚成导演将《星愿》时期所掌握的催泪自信不厌其烦地发扬光大,却一点儿也不顾流泪这回事也有“审美疲劳”的一刻,而最后,“眼泪”终于在电影中由桥段变成了一个笑点,但可悲的是这部电影并非一部喜剧片。
这部电影对于商业片元素相当随便的顺手拈来还有更多的例子,胡军在片子中扮演的反派角色便是典型的90年代港产江湖电影中的一贯路子,连表演风格也相差无异,除了那口无论是演萧峰还是赵云都辨识度极高的“人艺腔”。
对于这些缺陷,似乎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商业电影,桥段堆砌自然是避无可避。致命的却是导演对于历史完全无法进入的一种游离状态。电影中无论战争描述还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都充斥着一种浮躁的“从简”姿态。剪辑师用“白闪”过渡一切段落,导演似乎也没有耐心交待什么细枝末节,于是从花木兰替父从军,到衣锦还乡,便变成了一部提纲式电影,只有提要,拼凑几个段落结构,而有血有肉的“内容”却不幸缺席。而相较那首言简意赅的《木兰辞》,这部电影却有两个小时这样冗赘的时间,这看起来似乎与电影的“简化”取向自相矛盾。能把一部提要式的电影越拍越长,相信没有一点破罐子破摔的勇气,似乎也很难做下来。
这部电影似乎还不甘于寂寞,在催泪之外,它的主题也希望与“反战”沾点边。而对于这位香港导演来说,他的观点就是:“反战”不是做出来的,只能诉诸于口舌。于是赵薇经常在某些时候声泪俱下地阐述一下微言大义,那些话如果不让你起一身鸡皮疙瘩,那你一定是一位将肉麻进行到底的人。有时候你会怀疑这个导演是否知道何为“反战”。当他非常自信地让陈坤用诈死来刺激赵薇饰演的花木兰绝情沙场的时候,当电影结尾花木兰为了国泰民安宁愿放弃一段感情的时候。我才发现导演对于“反战”这个概念,处于一种顾影自怜的混沌状态。他在企图树立一个人道立场时,却让剧中人放弃“感情”,并且把放弃“感情”这种最起码的人性作为一种树立“反战”的论据,简直像过家家一样儿戏与荒唐。而明明通篇是在不遗余力的以“情感”为中心,以“催泪”进行360度叙事的结构,结尾却凛然大义地将自己否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才能达到的境界?
故事的开始其实并不差,从花木兰从军,到花木兰第一次杀人,都拍得游刃有余。其中有喜剧,动作,爱情线等一系列元素,是一部商业电影的成熟开局,而自此以后电影则急转直下惨不忍睹。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对于马楚成这个香港导演来说,他不如安分地把花木兰拍成古装偶像剧,这倒也无可厚非。当他企图去涉及历史视角与高屋建瓴的人性要义时,毁灭性的一刻也终于开始了。
【网易】
多年前迪士尼拍了一名为木兰的动画片,架空历史,轻松搞笑,虽然木兰画的不甚美丽,但人物却很讨人喜欢。此片一出国人纷纷不平,自己的题材给美国人抢了先去。多年后我们的香港导演说要拍花木兰,国人情绪万丈,感觉终于可以得到一个纯粹中国血统的木兰。对女英雄多次被改编的命运而好奇,怀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我今天去看了马楚成版的花木兰。
胡军扮演的柔然人与赵薇扮演的魏国人在战争中的雷人对白。
胡:我们柔然是狼,你们魏国人是羊~~
赵:我们有汉人、氏人、鲜卑人、羌人~~没有你说的羊。
听到木兰这么一说,我整个人都傻了。氏人是什么人?难道我初中历史里面魏晋南北朝没学好?记得只有苻坚的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氏人来自何方?原谅我不是考据狂,都怪我才疏学浅了,连氏族都不知道。
怎么说北魏也是鲜卑人当老一的国家,就算国内五十六个民族,那肯定说什么都要把统治者鲜卑人说在第一个吧,再况且木兰也是鲜卑人,她咋可能先说汉人?当初张衮尊称南朝皇帝为贵主都被拓跋珪大骂。把汉人挂第一位,就好像我们说五十六个民族的时候把朝鲜族说到第一位那样无知。
在这之前已经从人名上傻过一回了,胡军的盟军里面有社仑,别以为这名字就是一胡人的名字一晃而过就算了,要知道社仑在柔然汗国的地位。他建立了奴隶制柔然汗国的基础,被称为是丘豆伐可汗,意思是驾奴开张之王,相当于开国之主了,关于他出生的时间是不详,但他死的年代却是确凿可知的公元410年。而我们再看对方魏国阵营的八王子拓跋宏,我说马楚成你虚构吧,你就虚构个咱没听说过的名字,小虎这名字不就挺好的,再接着续啊,小狼,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鸡、小鱼、小虾。虚构什么不好,你还虚构拓跋宏,这可是大名鼎鼎迁都洛阳汉化鲜卑的北魏孝文帝的名字,咱不说多的,研究一下历史就知道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他出生的时候社仑死了都半个世纪了,你还安排人家俩分别在俩不同的阵营对战,你搞笑不搞笑?关公战秦琼啊你。
不得不说的第三点,柔然公主想当魏国皇后要嫁给拓跋宏,当时拓跋宏可仅仅是个王子哦,就这么滴,为了当皇后,柔然内部又进行了一次政变。且不说马导设计的拓跋宏是八王子了,就算是大王子他也未必能当上皇帝,在况且他当上皇帝了柔然公主也未必能当皇后,这时候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呢?叫兽来回答,因为魏国施行的是铸金人定皇后。就是说几个皇后候选人挑一个吉利日子各自铸一个铜人,谁铸成谁当皇后,可想而知那会有多难啊,明元帝当初最爱的姚夫人出身皇室,又备受宠爱都因为没铸成金人,死了才被追封为皇后。所以柔然公主与拓跋宏的政治联姻,究竟什么时候能见效,那真不敢预料,搞不好就被套牢了。
还有那个胡军,他那么爱躺着,他那么有野心,聚合诸部要摧毁魏国,占领魏地,甚至为了这宏伟目标不惜弑父,也该刻画出一个奸雄样的人才出来才好。结果他竟然做出了,为了跟魏国讨价还价要点东西,同意了用医药和粮草换个皇子当人质这么个短视的命令,真是让我大大的跌破眼镜。还自称是狼呢,我看是黄鼠狼才对。
维塔斯到底是演了一个白奴,我们大可忽略,即使他的戏份全部被剪掉也不会漏掉什么情节,他太花瓶了。
李玖哲真是丑的让我惊喜,他那句“舅舅,你死了我怎么办啊”让我觉得这部戏其实是由配角撑起来的。
我太失望了,也许是因为我对中国人第一部花木兰题材电影期望过于高了。这部戏,缺失的不仅仅是从“氐”到“氏”少的那个点。缺失的是一个认真做电影的态度。
大家看电影的时候对香港电影的一贯印象就是“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来,在娱乐资讯匮乏的过去,这十几个字把我们哄的团团转。什么9X版神雕侠侣啦、射雕啦这些室内情景剧大行于世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嫌弃过他们那幕布搭成的山,人穿大雕道具服,走起来咚咚直响的石阶。因为我们没什么好嫌弃的,因为大家都一样条件艰苦,只要有好的故事,好的演员,我们都含泪支持。
可是现在呢?有了大型影视基地,有了沙漠实景,有大牌影星,有表情丰富的群众演员,最好的拍摄设备,忠实有爱国精神又荷包丰厚的观众,加上多好的一个传统题材,竟然被拍成一部山寨花木兰的独角戏。
没有木兰从少女成长为将军的心理历程,没有多年战争生活反应在木兰身上的变化,更没有复杂而细微的表情刻画,人物惨白,毫无血色,仅仅看到的是木兰的香港身手,却看不到真正大陆木兰那颗质朴的心。
片中花木兰的哭戏甚多,这大概是马楚成的一贯特点,我前排一妇女看到动情之处,禁不住连连沾泪。我心说,看《我的失忆男友》还惹得不少少女们哭鼻子呢。敢问马导这种程度的哭戏算的了什么,来自灵魂深处了吗?发自人物内心的吗?该铺垫的时候铺垫够了吗?
不是所有掉眼泪的情节都会让人产生悲痛的共鸣。大将军在阵前哭只会让更多的士兵死的更惨,拜托你替人物考虑考虑什么是现实,编剧都在想什么呢?这么喜欢哭怎么不弄个言情穿越剧出来呢?
不要认为大陆人多,票房随随便便就能过亿,所以就这么敷衍影迷,以那种做轻松小菜一样的态度来做“大制作”实在是难糊弄火眼金睛的影迷。
服装、道具做的再精良,没有好的故事、没有演出人物内心的演员、没有看考究故事背景的编剧、没有认真追求精益求精的导演,一切都是无妄的。
我们花钱支持国产电影,可你们缺的可不仅仅是一点。
PS:鉴于你们如此无耻的注册无数马甲来刷高此片的星级,本来可以看在配角都很努力的份上给你两星的,现在我决定,只给一星。
PPS:即使你死命的在那里点我的评论“没用”我也还是要说出心声。
PPPS: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你们公司那几个人多,还是豆瓣上广大真诚豆友人多。相信等电影下档的时候再看评星就会大不一样了。
PPPPS:请大家真诚的留下对电影的看法,不要理会和回复某公司的枪跟NC粉,我自会删掉的,才点三下而已。
PPPPPS:我只想说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何必跟那些马甲较劲呢。五星的评价都集中在短时间内可以发N多条的短评里面,而在消磨大量时间、脑力跟文笔的长评页面上,您翻翻前几页,有几个超过两星的?谁说实话,谁在滥吹,咱用事实来说话。拍出不及格的电影,还找人帮着唱高调,真当自己是某身残志坚历史名人,而影迷都是秦二世,这样你就可以指鹿为马啊。BTW,工作人员很辛苦,可惜进错摄制组,以后没事多上豆瓣,留心电影业界资讯,到时候好跳槽哈。
翻页:
http://www.douban.com/review/2798002/?start=100再翻页:
http://www.douban.com/review/2798002/?start=200段落一 描述自己买票的细节和心理活动,正面侧面全体系多角度的论证花木兰票房好。备用语句如下“这么坏的场次居然买不到票”“好不容易抢到了票”“周围的人一直说要去看”“这已经是我第×次走入电影院看花木兰”
段落二 以赵薇为主题抒发感情,常用语句如下,“关注她十年了”“是个隐忍的女子”“我青春的纪念”“对薇自有一种情结”等等等等
段落三 对场面剧情表演进行褒扬(考虑到部分薇迷文字功底有限,这段字数可以少点),其中穿插“我哭了”“我旁边的朋友哭了”“我后面的女生哭了”“我周围的人都哭了”“剧院里哭声此起彼伏”“走出影院还有人在哭”“晚上想到这部电影又哭了”等等等等。
段落四 (此段由于需要把握一个度,只适用于文字功底尚可的人)提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缺点,但不可打击群众观影积极性,比如节奏不好,有些松散,配角戏份不够,但切记最后要加上“相信完整版DVD出来一定会让我有个全新的体验”
段落五 对赵薇的表演(当然不止表演)进行春晚式的煽情,“一个全新的花木兰”“赵薇演艺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薇一定会越来越好”
段落六 (酌情添加)对黑黑们章枪们FBB粉LBB粉周迅粉提出控诉,批判豆瓣上所有打低于等于三星的影评,备用语句如下“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操纵一切”“让你们主子努力去吧”“你们主子拼了命也及不上薇”
火力增加版如下:
突出票房好,加强描述第一段。
突出赵薇好,加强描述第二段,必要时可换成第一段。
突出电影好,第三段必不可少,为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可以结合生活,比如二姑妈表哥的三舅姥爷的邻居家的那条狗曾经假扮成只鸡混入鸡群,这让我想到了木兰的不易。
第四段是薇迷弱项,请各位薇迷下笔时慎重慎重再慎重,勿露馅。
第五段是薇迷强项,也请各位薇迷下笔时慎重慎重再慎重,勿过火。
重中之重第六段!
因为有了张小北这个把柄,火力要直指章子怡,务必攻击攻击;
前有画皮后有倩女幽魂,周迅有奖赵薇没奖,周迅有很多奖,赵薇没什么奖(有个上海电影节),务必打压打压;
赵薇拍过何平的电影,FBB现在也拍了何平的电影,当年一个是格格一个是丫鬟,而今岂能平起平坐,务必遏制遏制;
赵薇去年去了金马奖提名都没一个,LBB今年去了金马奖成了影后,风声票房好(一亿根本就是预料之中)口碑好(豆瓣都不用刷评论),务必摧残摧残;
赵薇看黑格尔(传说)念氏人是研究生会拍MV(自己的)认识王喆认识韩红,是人脉广的才女,老徐会书法(电视上露过一两手)写博客出书拍电影(已有两部!)还拿过导演奖项(国外的,非上海电影节)认识王朔认识韩寒,也是人脉广的才女,务必提防提防。
据说艺术家的心思是不可揣测的,所以我始终搞不懂马楚成在想什么,除了十几次笑场、赵薇和陈坤时时留下的眼药水、维塔斯雷人十足的客串以及莫名其妙的剪辑节奏以外,《花木兰》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堆晃得人眼晕的特效胶片。
改编民间故事我举双手赞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么多历史文化宝藏,就等着电影工作者们来挖掘,不然全便宜了好莱坞那帮孙子了——不过话说回来,《花木兰》正儿八经被全世界电影观众(也包括中国电影观众)所熟知,还得感谢好莱坞——要不是1998年迪斯尼那部动画片,我真怀疑究竟还有多少华语电影人能记得有个《花木兰》的故事可以供他们改编。
于是就带着期待去看中国人自己拍的《花木兰》了,当然看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与迪斯尼的相比。不过看了十分钟就发觉马导是有野心的,没有照搬迪斯尼的剧情,所以房祖名绝不是木须龙,小徐娇也不是被逼着相亲的少女木兰,就连单于的族属也从迪斯尼的“匈奴”变成了片中的“柔然”——这一点显然更符合历史考证。好吧,马导是有追求的,但是,然后呢?
陈坤饰演的七皇子拓跋宏(就是那个改姓迁都的魏孝文帝)早早的就发现了赵薇女扮男装的秘密(房祖名扮演的小虎更是在她报名时就心知肚明),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成就了花木兰,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场戏里也有点对战争残酷本性的反思),便使得自己的秘密在军中得以保全,从此武运亨通。但是,我不得不遗憾的指出:这位花木兰固然武功盖世,却毫无“女人味”可言(当然说这话很有点男权色彩),代父从军故事的基本矛盾就是男装下一颗女儿心的时时冲撞,可在马楚成的导筒下赵薇完全成了“女儿身、男儿心”的异性癖患者,小时候就是个争勇斗狠的假小子,长大了便是舞刀弄枪,片中没有一丝一毫对花木兰女人心事的展现——除了结尾。
花木兰与拓跋宏相爱不能相守的结局可能是全片唯一能让人有点回味的地方(为拍续集埋下伏笔?),而七皇子微服参军也成了全片唯一的包袱——不过这也有点文不对题,本来花木兰才是潜伏在军中的最大秘密,最后反倒让一个硬塞进来的七皇子抢了风头。而七皇子通过假死来锻炼花木兰的心智亦是囧翻了整个电影院,后来又是七皇子割腕喂血给花木兰来救其性命——割就割吧,还要一天割好几回,看来这不含三聚氢胺的人血就是好使。
迪斯尼在动画片里恰到好处的揉进了中国人传统的祖先崇拜文化,并通过木须龙的角色解决了花木兰在男性军营中十余年不被揭穿女儿身秘密的逻辑难题(此前我一直对一名年轻女子混迹于男性军营的故事充满了龌龊联想),而马楚成的电影里只给了花木兰洗夜澡遇到七皇子和为避免尴尬违心认罪两个情节,更为吊诡的是,那个差点害死木兰的某国舅的玉佩从此就下落不明,房祖名跳到河里也没找到,然后这条线索便戛然而止了——那你老特写这块玉佩干嘛呢?
影片对反派的描写一开始倒是突破了迪斯尼的脸谱化,迪斯尼画笔下的匈奴人只不过是一群昼伏夜出的恐怖分子,而马楚成在片中给了柔然王室较为立体的描摹——不过老单于已经堕落成了和平主义者,柔然公主更是整天莫名其妙的想嫁到北魏去和亲(联想到迪斯尼的《花木兰2》,这样的人物设置简直天理难容),只有胡军饰演的门独王子是睡在老单于身边的拉姆斯菲尔德,他性情残暴、一心掳掠,而且弑父娶妹,罄竹难书——于是,好不容易立体了点的柔然人又迅速的被脸谱化了,合着还是只有门独一个人是大坏蛋,其他的人都是渴求和平的,这不还是个恐怖分子作祟的局部冲突嘛?哪里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的全面战争?
果然,被恐怖份子化了的柔然人的命运很快也降临到了北魏人身上,花木兰在柔然公主的襄助下夜袭单于大帐,斩杀了门独,还捎带手救出了被俘的七皇子。好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金戈铁马最后只是成全了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秀——这个情节显然是对迪斯尼版本的移植,可惜,人家最后那场花木兰救驾的戏展现得跌宕起伏又趣味横生,马导这里却只踹飞了维塔斯便完事。此外,迪斯尼的花木兰巧用火器,制造雪崩消灭了匈奴大军;马楚成的花木兰却只能如张飞般勇莽(我严重怀疑那场沙尘暴的戏本来是想抄袭迪斯尼的雪崩来着,只不过最后没抄好),连女人的心思细密都没有,遑论兵法?
纵观世界历史,花木兰无非是东方的贞德(或者反过来说),只不过俺们这旮不依赖上帝的神秘启示,所以贞德在奥尔良的奇迹被花木兰置换成了另一套说辞——赵薇在与胡军对峙时掷地有声的直陈“我们的队伍里有汉人、羌人、氏人、鲜卑人、匈奴人,没有羊”,已经挑明了各民族团结一心抵抗外敌入侵的影片主题(可惜赵薇念了别字,应该是“氐”【di】人而不是“氏”【shi】人,即使是“月氏”也该念【zhi】);赵薇在弹尽粮绝时“将军可以弃我,国家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的一番肺腑之言,更是传达出了国家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看来,《建国大业》在大银幕上掀起的国家神话浪潮,一直延续到了特区导演心里。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李玖哲扮演的高干子弟最后与房祖名扮演的贫下中农共生死的情节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管是不是恶官酷吏,只要为了国家卖命,就是可以被赦免的。抽象的“国家”,成了衡量一切作为的终极标准——于是,马楚成的《花木兰》最终与女权主义无涉,倒是有了与汤晓丹《傲蕾·一兰》的异曲同工。
只可惜,在马楚成的导筒下,这个东方贞德显得如此的弱智。说是代父从军,却只见花木兰对国的忠诚,不见对家的牵挂,迪斯尼苦心设计的花氏大家庭,在马导这里亦成了孤零零的父女相伴,中华文化中传统的家国一体也就此消弭。都说约翰·吴的《赤壁》雷人,看到《花木兰》,方知吴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历史剧不是人人都能拍的。
当然,马楚成没有拍好,不代表花木兰不能拍,中国影人1927年就拍过《花木兰》,八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有了五六个大银幕版本,这个传统不能断。中国人的题材,还是得中国人来发扬,总不能全仰仗迪斯尼的贩卖吧?《花木兰》电影可以有,电视剧可以有,漫画、舞台剧、甚至《花木兰》电子游戏都可以有,文化创意产业要振兴,别老急着拾人家的牙慧,一定要深入挖掘老祖宗留下的宝藏,反复打磨,不断赋予新意,这才是王道。
弱智不要紧,多弱智几次,自然就会有不弱智的东西出来——当然,前提是劣币不能驱逐良币。
(南方网专稿,转载请注明!)
【《成都晚报》09年11月24日19版居然盗用此文,代表月亮鄙视丫!】
有对比你才知道赵薇是真厉害,不说影视歌导个个牛逼。看过中餐厅你才知道有没有赵薇店长差距有多大;看过很多女明星的访谈你才知道赵薇谈吐知识和内涵有多丰富;看过“演员请就位”你才知道相比之下赵薇的情商多么出类拔萃;看过现在的流量和网红所谓演技你才知道赵薇这个第一代流量鼻祖演员功底有多扎实。看过数个版本的花木兰你才知道当初至少赵薇演的才是中国人的花木兰。
赵薇,你终于有一部戏的演技和周迅抗衡了。
主题是主流的,感动得确是一个个的小细节
真的不该对马楚成抱有幻想。
xswl外网正受不了烂片而自发安利这部
跟预想的基本差不多。做为一部古装大片来说,说他该有的也都有了,说它没有,它也啥都没有,so平庸,但至少能看,赵薇没问题,虽然嗓音还那样,以后她会越来越好。全片最大问题在剧作,不是编剧能力的问题,还是片方对题材认识和把握似乎有一些偏差,本来可以更好。
都要脱水了还顾着流眼泪和唱k,魏国将士好茁壮,柔然人被雷到了
影片唯一感觉还行的是赵薇的演技,其他的例如剧本改编,节奏控制,镜头转换,剪辑技巧,拍摄手法,都像是个学生作业,不知道马楚成怎么想得。特别是最后一个摇镜头,简直不堪入目,本年度去电影院看过的除了白银帝国以外第二烂片。
演员太棒了!!!!导演和编剧洗洗睡吧~
啊~~~~《花木兰》太烂了~大烂片儿,从头到尾的受不了,导演能不能把陈坤脸大肉虫一样不靠谱的疤揭掉,太假了吧,能不能把血做得真点,特效真一点,别让他们老哭鼻子…别把《花木兰》给改成恶搞剧和戏说版?快退我票
比起其他人 我感觉赵薇更像是个真真实实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真是平庸之极
花木兰替父从军, 谁说女子不如男. 赵薇演活了花木兰, 很MAN!
本片和史诗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看电影的时候感觉像史诗一样漫长。
咱能退票么.....
薇哥入行12年胸袭陈坤,坤爷割脉献血为国卖身。
木兰哥,动什么不能动情啊
6.2分的分数太低了,全员演技在线,虽然剧情一般但也不至于拉胯。最后木兰当窗理云鬓的镜头就是影后的moment
十二年,每天早上起来我就想你
推荐的理由之一是赵薇,演技纯熟了,可以看看塑造不一样的花木兰;推荐理由之二,是小虎等人死时,愤怒,无奈,悲伤,壮烈中唱的: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撼。这个时刻比拓拔宏对木兰说你愿意跟我走吗感动百倍。推荐三,执意死有其所的赵薇,选择战场结束生命时,那句你们怕死吗,也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