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直接梳理我眼中本片的逻辑。
1、因为某些意外事件(片子里没交代,影片开头剪头发是暗示),女主不能再做模特,失去工作后女主开始焦虑,再加上屡次面试失败的压力,从小就脆弱的内心愈发无助,肚子越来越痛,看过医生后,女主决定去看心理医生。
2、心理医生名叫保罗•梅耶尔,在得知女主的遭遇后,他深知女主最大的症结在于从小就存在的自卑和压抑,在母亲那里感受不到爱,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个错误,在这个世界没有存在感。于是保罗决定使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一场心理治疗,即伪装成自己不存在的双胞胎的弟弟,塑造一个性格与自己截然相反的形象,让女主直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女主对医生说她时常幻想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可以保护自己,也许这个念头启发了保罗医生)
3、他先是故意让女主看到自己护照上原本的名字,再故意出现在女主上下班的路上,就这样保罗•梅耶尔的双胞胎弟弟:路易•徳洛尔就出现了。他强势的性格对于女主来说极具诱惑力,正如女主自己说的,她甚至不希望自己那么快好起来,因为脆弱,就能得到强大的保护,自卑的人某种程度上都有这样病态的受虐倾向,而这这也是保罗医生希望治疗的病症。
4、保罗以路易的身份和女主狂野做爱,让女主越陷越深,但同时又展现着野兽一般的攻击力,让女主害怕,甚至是恐惧和厌恶。从女主的视角来看,她和路易之间有性无爱,她深爱保罗,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在两个人之间游移,纠结和矛盾不断刺激着内心,直到女主怀孕,保罗向女主求婚,觉得是时候戳破这个幻境了。
5、保罗故意出差三天,并以路易的身份告诉女主一个名字:桑德拉,伪造了一封桑德拉写给自己的信,女主看到照片和信后,决定去看看这位桑德拉,而她不知道保罗早就提前布了局,桑德拉和桑德拉的母亲都是提前找好的演员。桑德拉母亲对女主讲述双胞胎对自己女儿的伤害,接着保罗打电话直接戳穿女主的谎言,这一切让女主下定决心勇敢面对,亲手了结。
6、女主拿着一把保罗提前准备的没有子弹的枪去找路易,并开枪打死了他,在巨大的刺激下,肚子痛到极点,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真正的症结也终于浮出水面。
7、保罗得知女主并没有怀孕,肚子痛的原因竟然是她肚子内的寄生胚胎,女主借用桑德拉这个名字称呼自己胎死腹中素未牟面的双胞胎姐姐,女主母亲也意识到自己对于女儿的伤害是多么深,矛盾解开,两人敞开内心地拥抱。
8、女主终于可以放肆地和保罗做爱,以和路易的方式,肚子不会再痛了,她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破碎而散,就这样,在一场极端和近乎病态的心理治疗后,女主得到拯救。
影片风格是现实揉杂幻想,非线性叙事,女主眼中的世界难辨真假,所以在看到桑德拉的母亲时,她看到的是自己母亲的脸,看到桑德拉时,看到的是自己的脸,悬疑、奇幻、欲望交织纠缠,呈现出一种极度复杂的快感体验,就像是一场纵情性爱后的高潮。
作者:方汉君
1
显然不同于美国那部由格温尼丝·帕特洛出演的《双面情人》(1998),弗朗索瓦·欧容的《双面情人》(又译《双面爱人》《分裂性游戏》2017),根据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孪生兄弟》改编,用极为冷静的视角,阐释了一个幻觉的年轻女性克洛伊·福汀(玛丽恩·瓦科特饰),在与心理医生保罗·迈耶(热雷米·勒尼埃饰)互动中,发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吊诡之事。
但弗朗索瓦·欧容的《双面情人》,给我的观感却是不快的,甚至是污秽的。我并非要给他安个“七宗罪”,我也不想从他“同性恋”身份,由此去界定他对女性的不敬。不,他不只是不敬,他简直就是在侮辱女性。他这种明显带有虐待女性的倾向,让人不适之余,我只想说,他究竟想给观众带来什么。
如果说他的上一部《弗兰兹》(2016),虽有诸多乏力和不足,那毕竟还存有一种情事之间的隐涵和表达。而在《双面情人》中,我看不到任何深层次的蕴涵,有的只是在玩一种轻浮的套路,意淫的想象,以及对于女性隐秘部位的污化展示。
从克洛伊开始的剪头发,到躺在那的妇科检查,再从性器官幻变成蓝色眼球等,似乎他从一开始,便以玩偶的心态,尽情的玩弄女性于股掌之中。
我对电影的要求很宽泛,你可以没有思想,甚至反艺术,哪怕纯粹的娱乐,以及完全的客观呈现,抑或全是乱七八糟的实验影像,但不要玩小聪明的玄乎,不要故意虐待女性,不要让人恶心,不要对于电影本身的不敬,不要美其名曰情欲惊悚影像,却肆意地污辱观众的智商,这是令人作呕的。
在片中,热雷米·勒尼埃分饰保罗·迈耶及路易斯·德洛尔这双胞胎兄弟。保罗和德洛尔都是心理医生,却老死不相往来。克洛伊因为胃痛,先后向保罗和德洛尔进行心理咨询,又先后发展为情人关系。只是她与保罗同居,与德洛尔保持一种对抗性的情人关系。所谓对抗性,来源于他们迥异的个性,保罗看起来沉稳,德洛尔则显得暴躁。
2
影片给我们营造了诸多无厘头的玩意,因保罗不喜欢猫,克洛伊就把爱猫米罗送给邻居老太罗斯,而老太家却有诸多猫的标本。克洛伊以同学名义,去探视保罗以前那位已成植物人的女友桑德拉,却被她母亲申克尔太太骂作“婊子”,吓得开溜。而在片尾,那位母亲却成了克洛伊的母亲。片中杰奎尔·比塞特也分饰了这两个角色。
在克洛伊的幻念之中,影片主要投射于其性幻变。克洛伊与保罗激悦之中,会看到赤裸的德洛尔过来,双胞胎先来一段激吻,再玩起三P。不止于此,德洛尔的强势与霸道,会让她化身男性从后面干他,或者他让她脱光衣服,二人赤裸地面对面坐在那,就像进行心理咨询那样。这种浮浅的性幻觉,让影片过于表象而不知所云。
最关键的,在忍无可忍的克洛伊枪杀了德洛尔之后,影片告诉我们,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克洛伊的幻觉,什么保罗和德洛尔的双胞胎,什么德洛尔强奸了保罗的女友桑德拉,什么桑德拉是寄生于克洛伊母亲肚子里的双胞胎,最终被克洛伊吸收等等,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克洛伊的精神病所致。最后,我们看到克洛伊的母亲和保罗带着迷茫的克洛伊离开。
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没有问题,电影嘛,你想怎样拍就怎样拍,这是创作自由。但你不能用一种阴暗的心理和血腥的作态,去污化女性。片中让人骇然又恶心的一幕,莫过于在克洛伊枪杀德洛尔后,她的孕肚不停地拱动着,然后肚子竟然撕裂喷血,好像羊水破了,流产了。医生告诉她,她怀了双胞胎,只有一公斤,一个吸了另一个。当然,这也是假的。原来这就是克洛伊痛恨母亲的由来。
3
我在想,导演有多痛恨女人,有多痛恨生儿育女,有多痛恨人类的繁衍,这种抽离于现实的意淫影像,到底要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可以不要所谓真善美的这种教化,可以不要小清新,也不要治愈的励志,但你不能这样的让我们作呕。当然,导演是很狡猾的,他用一种女性完全的幻觉去污化,然后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她的臆想,就好像一道护身符,干干净净的免责了。
但我还是要说,如果保罗是心理医生,从常态来说,他移情于克洛伊,这有违于职业道德,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一个专业医生,不可能不知道她的精神病。明知她有精神病,不去治愈她,还要跟她同居,这显然有悖常识和道德范畴。这就是说,导演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也许他只专注于“性”,疏忽了些基本常识的推演,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其不纯的创作动机所致。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双面人,片中的寓意我是理解的。但从拉斯·冯·提尔的《性瘾症》(2013)、安德鲁·海格的《45周年》(2015)、阿兰·吉罗迪的《保持站立》(2016),以及这部《双面情人》,这些“男同”导演,给我的通感,都明显带有歧视和丑化女性的倾向,恣肆又随性地暴露女性的隐秘部位,好像屡试不爽,实则已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境地。
我总是说,他们需要站在全人类文明的角度去打量现实,客观地审视人性,祛除自大与自卑,跨越狭隘的性别意识,避免刻意污损女性。只有这样,才能各显神通,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高格影像。事实证明,他们的局限性,成了他们自我超越掣肘的跛脚鸭,也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创作的短板与拙劣之处。
2017、10、3
我写下这篇影评的时候,本片豆瓣评分6.7,我觉得本片能打8分。翻了翻靠前的几篇影评,觉得跟我的理解角度都不一样,在我看来,这部片子虽然看起来病态、色情、荒诞,但其实正能量的不得了。
本片表达了对女主这样能突破自我的人的敬意。一个人成长的结果,外人可能都看不出,就像片中的女主,最后似乎只是取出了异物,变得沉默寡言了一些而已。但其实有过自我突破的人都知道,每一次放弃,每一次坚持,在我们内心都是天人交战一般的惨烈。导演和编剧们用一场枪杀来表现一个人的成长,极尽展现了成长的不易。
电影中,女主之前是模特,失业后出现腹痛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表示生理上你一切正常,应该是心病。于是女主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保罗用一套教科书般的佛洛依德式治疗,帮女主挖出她的症结是童年缺乏母爱。之后女主好转,并和心理医生保罗相恋。但之后她发现保罗有一个双胞胎哥哥路易,也是心理医生。与温文儒雅的弟弟保罗相反,哥哥路易强势霸道,女主无法抵御其魅力,出轨了。
结局是那个双胞胎哥哥路易是女主幻想出来的,并不存在这个人。而当年女主母亲怀孕的时候,最初有两个孩子,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她吸收了她的双胞胎姐妹,是她双胞胎姐妹的胚胎一直长在她的腹部,引起她腹痛。最后女主借手术摆脱生理上的脆弱,同时摆脱了心理上的脆弱,逆袭成为强者。
现实部分1:开头女主腹痛,检查无果,去看心理医生认识了保罗,病情好转,两人相恋,女主和保罗搬到一起住后,整理杂物时发现男友有一本旧护照,护照上的姓氏和他现在所用姓氏不同。女主疑惑,问保罗,保罗进行了不怎么走心的解释。女主腹痛复发,保罗给她推荐心理医生,但女主没去。女主明显不相信保罗对护照一事的解释,这一份怀疑也正是女主幻想的开端。一天女主与同事换班后坐下后,闭上眼睛镜头里出现各色光晕,暗示女主进入幻想世界。
幻想部分1:女主在回家的公家车上看到保罗在某个不是他工作的医院门口与一位女性交谈,但事后保罗却矢口否认当天有离开过工作地点,加上之前护照的事,女主确信男友有事瞒着她。于是女主前往看到保罗与人交谈的地点,发现也是一家心理诊所。她记下诊所电话,假装病人预约了日子与那家诊所的医生见面。然后认识了幻想中的保罗的双胞胎哥哥路易,并出轨路易。
现实部分2:女主以为自己怀孕,去做检查。医生发现异常,之后的现实世界应该就是结尾处女主被送去手术,取出双胞胎姐妹寄生在她腹部的胚胎。而这中间的部分是女主手术时的幻境。
幻想部分2:在女主的幻想中,孕检没问题,自己是怀孕了,于是决心跟路易分手,路易不想分。女主问路易为什么保罗表现的好像从来没有双胞胎兄弟,路易拒绝回答。女主戳破路易是双胞胎中弱势的那个,两人起冲突,女主被打。之后女主在家找到关于一个叫桑德拉的女人的物件,觉得是造成双胞胎兄弟现在关系的原因,于是假称桑德拉老同学,拜访桑德拉家。原来桑德拉在高中时是保罗的女友,路易假扮保罗性侵了桑德拉,得知此事的保罗无法接受,抛弃了桑德拉,女孩伤心欲绝,跳楼自尽,摔得失去了行动能力,近乎植物人。正是因为这件事,保罗把路易从自己的生活中驱除,再不提及。女主因被路易骚扰,借宿邻居家,梦到与保罗讨论桑德拉的事,保罗表示桑德拉背叛了自己,喜欢的是路易。醒来后接到保罗电话,保罗在工作中得知女主没有去他推荐的心理医生那儿。女主怕出轨的事败露,再次找路易提分手,这时保罗出现,说路易把女主出轨的事都告诉自己了,双胞胎兄弟要求女主服从他们,女主开枪击倒路易。之后自己腹痛倒地,肚皮裂开,一只血糊糊的小手伸出,这对应的应该是现实中手术里医生取出了她腹中的寄生物。
片中借路易之口讲了一个设定,双胞胎在母胎中吸收对方存活下来的那个,是双胞胎中强势的那个。而女主最初给人感觉是一个弱者,但在片中她不断挣脱身心桎梏,最后在生理的病痛拔除后,心理上的问题也逐渐自愈,最后揭露出她其实是双胞胎中强势的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我们看看导演和编剧是怎么塑造女主的弱势形象,又是怎么描绘她的逆袭道路的。
女主弱势形象的塑造:
女主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一直是弱势的状态,第一个场景里,女主在医院检查,她是病人,一直在听取医生的意见,处于弱势。
之后去看心理医生,和保罗的关系里,虽然在他们的治疗过程中,看似大多是女主在说,但保罗控制着整个气氛。最后女主说到她童年时缺爱,她母亲没有尽过抚养的责任,只会挑剔她,成年后虽然她和母亲相隔千里,还是觉得母亲在时刻挑剔她,让她一想到就觉得痛。这时保罗恰到好处的插了句“哪儿痛?”,女主就意识到,肚子痛,症结就找到了。包括女主与保罗云雨时,都处于下位,可见一开始她和保罗的关系里,女主处于弱势。
女主一开始很在意她的猫,猫对她是一种陪伴,也显示了她自身的不独立。
和她的母亲的关系也是,她幻想中去桑德拉家拜访的剧情里,和她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桑德拉妈妈对她大声责骂,女主也一句都没还嘴,没解释,落荒而逃。
女主的成长之路:
首先从选角上,演女主的演员是那种“冷美人”,加上超短发,着装是西装西裤等中性风格,走路会插口袋,且走的很快,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印象。所以这个角色的底色就是强者, 她最后的逆袭也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反而一开始她对保罗的主动勾搭,并说到从小喜欢勾引成年男子,长大后做模特等看起来剽悍的地方,结合之后的剧情,其实是虚张声势而已。而路易就代表了女主内心虚张声势的一面,看起来强悍霸道,但对比温文尔雅保罗,保罗能接受被女主后入(这是我能想到最委婉的词了……),而路易强烈反对,孰强孰弱清晰可见。只有强者才不会被形式 、面子和无谓的自尊心所拘泥,就像SM的关系中,往往M才是掌控者。所以女主出轨路易是她逃避现实的一种投射。女主的第一次性高潮出现在出轨路易时,逃避嘛,总是很爽的。
女主和邻居老奶奶的互动中,老奶奶很喜欢猫,之前养的猫死了还做成标本放家里,应该是指一辈子没有突破自我,只想着依赖他人,失去陪伴就没有安全感的人。保罗有暗地里麻烦老太太照顾女主,而保罗是女主成长前作为依靠的人,可见老太太这个人物是和依赖有关的。女主对老太太的反感,是她作为强者对只会寻求依靠的弱者的不屑。
女主成长的第一次质变是和保罗在家云雨时,女主幻想出路易出现在房间,加入了他们,三人行了一段后,女主从脖子处分出一个脑袋,变成一个肩膀扛两个脑袋的状态,分别亲吻双胞胎兄弟俩。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在表达女主不知道更喜欢兄弟俩中的哪一个,但看完全片再回头想想,其实当时女主的内心已经在提示她,她有一个双胞胎姐妹,并且她开始面对自己的问题(双头的自己),不再一味把内心的问题投射到双胞胎兄弟身上。
女主成长的第二次质变是她后入了保罗,过程中保罗有不适的表现,而女主只有放飞自我的愉快表情。她开始放开对自己的束缚,展现自己作为强者,对掌控和入侵的需求。
女主成长的第三次质变是去到桑德拉家,女主在走出桑德拉房间时,发现桑德拉的脸突然变成了自己的脸,当时我以为只是女主跟桑德拉的经历很像,这个镜头是导演在暗示她会落得跟桑德拉一样的下场,或是女主在害怕自己最后跟桑德拉一样悲剧收场。看到结局再回过头来想,会知道其实桑德拉是被折磨的身心疲惫的女主的投射。
女主的成长的第四次质变是被路易纠缠,借宿邻居家时候梦到保罗抱着女主的猫来接女主,女主和保罗说起桑德拉的事,保罗却完全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觉得是路易和桑德拉背叛了自己。女主意识到保罗无法帮助自己,与猫和保罗代表的一度想依赖别人的自己决裂。
最后女主在路易的诊所直接面对两兄弟的威胁,选择抵抗,开枪打死路易,杀死了内心虚张声势的自己,完成涅槃。
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女主用话多掩饰尴尬,随时在观察别人,说到母亲在她童年时的不负责会落泪,和保罗云雨时处于下位,没有性高潮,有猫咪(她遇见保罗前的陪伴、依赖,她软弱的相征)。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女主说话简洁干练,不再一直观察别人而是经常沉思,也不屑于母亲是不是爱自己(她和母亲拥抱,面带不耐烦)和保罗云雨时处于上位,猫咪不再出现,最后一个镜头是她打破玻璃(自身桎梏)同时达到性高潮。
女主虽然是天生的强者,却也要经历这些波折,杀死路易代表的曾经的自己,才能把自己内在的强大激发。
所以说,有些问题,即使你嫁给了一个心理医生,也还是要自己解决,还是要自己扣下扳机。所谓成长,说的残忍一些,就是杀掉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自己。
女主那颗迫切想要得到强者蹂躏的心脏,来源于精神父亲的不在场与想象中母爱的缺失,为了填补欲望的空白,不惜自折羽毛,甘愿以弱者的姿态主动引诱一个施虐者的形象,在被强烈的占有与摧毁中体验到煎熬的激情,我倒是很能理解女主的心态,那种始终在寻求强烈的确定性的匮乏感,期待对方给予自己存在痕迹的绝对赤裸证明,哪怕是近乎残暴的血腥中进攻,都能成为自己被人握在手心的上好情欲记录。
我觉得欧容在探讨爱不只有温情的那一面,爱也是残暴的心愿。并且由于后者被社会性所压抑禁止反而更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暴露欲(但是这种复杂性在影片中通过对应着现实的虚幻完成了)
比如女主对心理医生说害怕痊愈,因为你看起来这样强大,所以我想一直脆弱下去。比如女主被控制却也在羞辱与刺激中得到一丝精神餍足。同时也必须承认,创伤是寻求安全感与“得到”的借口(治愈创伤就是完成欲望填满自己的过程,因此女主会锲而不舍的以治愈的目的来渴求男主和男主的幻像),人需要幻想维持心理的正常运转。
p.s.结尾实在没必要叙述成生理原因,相比于这个理由,我更愿意相信这存在于很多女孩的爱情想象中,当你拥有了A,你或许也想要B。正如女主在虚幻中坦白,“和你在一起,我想他;和他在一起,我想的是你。”
又或者,本片探讨爱也探讨创造爱的人,大胆猜想,女主想要的是一种不会分裂的完整性,一开始就将自我不完整投射给男主,所以最后一幕,当夜色中开始出现另一个女主,终于看向自我并击碎玻璃时,幻像走向现实了。
我的评分:★★★★☆ 故事整体节奏感不错...不过看完全片,我感觉没达到自己的观影预期,本来此片有个大概的情欲悬疑概念 应该拍得更加精彩,但影片本身仅在几处有些模糊了情节真正发展&女主想象的内容... 融入了一些奇幻色彩,让本来可以更有张力的故事,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这部电影很有欧容的个人风格,但其本身有些缺乏戏剧性的内核。。OST, 摄影 构图,演员的演绎都算亮点~ 女主用道具上了BF保罗,应该算是幻想的情节吧,作为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她,这是个有突破释放治愈的点之一。。 从观者角度,感觉 挺有趣 ✨🎬 ... 整片都有些意犹未尽,欲说还休的不尽兴... 有些像心理学本身,浩瀚无穷 奥秘深邃。。 女主陷入对 (幻想中的) 双胞兄弟的情&欲, 可能她自己也不懂自己的心理..(或人格分裂) 影片也只是从某些方面,记录展示了这些; 分屏、镜像,臆想/意象... 多重幻觉与当代艺术博物馆场景... 令人印象深刻
#Movies# #法国电影#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身为导演和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受到过金棕榈奖的垂青,但是也不妨碍隔三差五地就被选进主竞赛单元。戛纳电影节很乐意于时不时的在一片沉闷的主竞赛选片里,加入一抹邪魅的亮色,至于欧容的电影入不入评委的法眼,这就不归他们管了,而欧容每次入选也都在痴痴的等待自己的风格被这个世界电影最高殿堂承认的那一天。
这真是成也类型片,败也类型片,和欧容路子差不多的电影人,像大卫·柯南伯格,布莱恩·德·帕尔玛和罗曼·波兰斯基,同样也是类型片里玩出诸多花样,却早已功成名就,唯独欧容始终差一口气。这让人不禁猜测也许正是欧容的不同之处,让他的作品在大多数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
“情欲”与“毁灭”一直是欧美处理性爱关系的类型片绕不过的两大主题,致命的吸引力永远引向没有退路的危险之中,而这种危险的欲望也在大多数情况只会在异性恋主角之间产生。
《双面情人》表面上看也同样如此,一名精神脆弱面容姣好的女性,在面对四肢强壮目光坚定的男性时,陷入欲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是肯定的结果。不过欧容并不满足于此,他持之以恒所想表达的却是这种欲望对象的不稳定性。
玛丽恩·瓦科特饰演的《花容月貌》的高中女生,成长为了《双面情人》的妙龄女子,随之改变的还有她强烈的女性外表特征的压制,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是她的一头长发被截短的过程,而她的衣装也趋于强烈的男性化:帽衫加西装外套恐怕只有硅谷的科技公司CEO们才会这么穿。
但是接下来一个特写镜头,却成功引起戛纳影展在场记者的集体惊呼,欧容用让人无法回避无法直视的方式告诉你:外表特征与欲望本质的脱离。
欧容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险”的道路,摒弃性别特征与欲望对象的统一性,让他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危险关系”失去了传统的合理性。观众的目光,在传统类型片里都被导演用来表达“心理惊悚”的炫目电影技巧所吸引,故事的“合理性”需求就会变高,但是到了欧容这里,电影魔术的花哨程度和传统类型片相比有增无减,但同时故事的“不合理性”也很难被观众忽视。
欧容并不想让观众忽视这一点,在他看来,欲望对象的不稳定恰恰就是“性吸引力”的本质。男人既可以像《新女友》里那样通过变装来消解失去爱人的痛苦,女人也可以像《双面情人》里这样戴上假阳具与情人换个位置以寻找欲望的出口。
欧容作品中的惊世骇俗,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丰富“性”的银幕色彩,而更是为了发展“性”的诸多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欧容的电影总会让观众惊喜不断。
但这也是欧容的“短板”,传统类型片美学与他所追求的不稳定性并不匹配。
《双面情人》故事不断反转,分屏用的风生水起,视觉效果更是欧容电影中戏份占比最大的,惊悚气氛中时不时喷发出喜剧效果,性爱场面各种大尺度,却都被限制在了类型片的套路中,欧容始终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学风格。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也许是欧容拿奖机会最大的一次,因为坐镇评委会主席的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导演生涯初期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作者性上挣扎过,最终成功跳出了情节剧的套路,两个皆为同志的导演,都喜欢从女性角色出发表达情欲的不稳定性,一个色彩斑斓,一个惊喜连连。
撰文/牛腩羊耳朵 编辑/余小岛
虽然觉得不会拿金棕榈但还是想把到现在唯一的一个五星给欧容怎么办!!!
遗传偏离的玳瑁猫视若怪物,同室操戈的寄生胎同卵相食。为了治疗,保罗化身凶狠的路易,母亲化身桑德拉之母,精神分裂的克洛伊体内却寄宿着姐姐的灵魂。她记不得自己关了米洛,分不清恋人的双面,不知道被追踪的和母亲开的和是同一辆车。腹痛源于无法吞噬的情欲,她就像嵌入博物馆的双生标本供人观摩。
可看性变强作者性减少,就算变成柯南伯容还是范霍容也是阴柔版的。Jérémie Renier内功强大,表面不动声色将两个性格演绎极致,也对Marine Vacth刮目相看,表演完全超越了这么冷这么美的脸和身体。朋友留的票是主创位中间一号的座位,欧容会坐在同一张椅子上参加晚上放映…
太美太纯粹了,让那些电影节功利片相形见绌。现在为止最有金棕榈相的影片。
确定这不是欧容自己的性幻想嘛,拍得不要太入戏喔。
一直让我高潮了一样,直到女主角进了医院女主妈妈出现开始泄了气,整个故事就变成一个肤浅的俗梗。还有,猫咪部分和邻居的线意义是啥.黑人问号
可看度很高,类型元素足,悬念与惊悚度都很强,而且从头带到尾。欧容拍情欲戏拍得也很漂亮,拍得非常有欲望。硬说问题就是为了悬念而悬念,到结尾观众会略有点不甘。不过,这也是悬疑片有时候需要做的牺牲,毕竟要保证过程的可看度与悬念。确实有点点柯南伯格的味道,挺好看的,剧情想起之前微博某新闻
男女两性奇情,画面清洁干净。感觉欧容到现在还没定型,依然在尝试各种中产题材,但又永远带着自己的恶趣味,用虚实相间的文本构造心理畸恋的迷宫。虽然故事很社会新闻,但欧容门下走狗表示看得很过瘾啊~
对欧容还是得要求严格一点……尽管现场观感不错不过映后越想问题越多。总得来说就是欧容想放飞自我结果手一抖拍了个网大……视听上受温丁雷弗恩影响不少,主要还是坑在最后这个解释上。不过即使这样感觉还是主席会喜欢不小心就会拿个奖这要怎么破……
还是欧容做人敞亮,这他妈的才是真正阴道内壁的特写好吧!PS:欧容调教男演员的水平我是服气的!
让人难忘的是克洛伊怅然坐在艺术博物馆的场景,将自己置身于超现实的可怖装置中,接着融入其中难以自拔,明合了影片的风格。只是太过工整,丢了大部分特色,分裂性爱也是自己之前玩过的,太想要解释,于是最后只能告诉我们:有些病的病根是从娘胎里就落下的,治不好也不用治,反正大家都有病。
和【牡丹花下】差不多,都是作者化类型片,评论这样的电影,好看不好看跟拍的好不好是两回事。欧容这次用了大量的类型片元素,但拍的再惊悚刺激,它也终究不是好莱坞式的商业类型片,它的骨子里还是作者电影,还是欧容一贯的喜好,用类型电影的技巧探索类型与反类型,类型片与作家电影。
身份互换的欺诈,与结尾最大悬念的击破,完全在意料当中(同类题材实在太多了),尤其不喜欢一惊一乍的声效。主题之通俗浅白讨好,好比对pussy的滥用——大概是这一年下来用了许多猫但令人对猫喵最无爱无感的一部法国电影。
3.5 的确是《孽扣》+《魔鬼圣婴》夹杂点《登堂入室》的反类型趣味呵,但别提柯南伯格或波兰斯基,同自己比也都只是用力过猛地拍出溃败空洞且无原创性的作品。无论是结局水落石出雷大雨小的尴尬还是具体段落里的似曾相识都令人失望。聊以自慰的是至少比年初平庸主旋律的《弗兰兹》好,视听也很精致。
怎么说呢?并不难看,单独看悬疑部分,也都尚可,单独看作者性的部分也都能理解,但是二者叠加并没有大于二甚至没有等于二。作者性的部分都用台词恨不得完全直白地讲出来,这样一来也就没太大意思了。另外,姑娘站在那面对两个男人那段,总让我想起来孙悟空对着俩唐僧要对方念紧箍咒分辨身份。。。
欧容竟然拍了部柯能堡电影。虽然更加精致,但在原始欲望的处理上不如柯老师。
因为影展前刚好看了几部德帕尔玛,所以远的比如希区柯克柯南伯格就不说了,欧容比德帕尔玛差得都不是几个身位啊,基本光用奇情和肉欲来吸引人继续看,真正电影的魅力体会少。剧情就不多说了,仔细想想还挺厌女的(?)。不过在戛纳看这就好比一直在吃硬菜突然端上来一碟花生米,也行吧
有些可惜,这么精良细腻的摄影和构图,带出来的是单薄乏味、冰冷机械的故事,而且还是三个人写的剧本,所谓情欲、孪生、幻觉,只是一个迷人的外壳,剥开后,里面的芯子太孱弱,支撑不起整个片子,比起类似题材几乎毫无新意。
欧容的想象力类似于金基德,都是紧揪一个点发散思维,思路大开而少有停留,但求一根筋式奇情突变,其成片思维则又有点像王晶,大部分元素都是拿来主义,各种嫁接拼贴,看起来蛮唬人,却又都似曾相识,还是耍小聪明的格调。
感觉是欧容在双井星巴克捡到的剧本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