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对此类电影有超过300字的感想,但这部电影确实勾起了我的码字欲,要用长评好好抒发一下我的激情。
英雄
无疑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英雄人物,如果故事背景再多涉及一些民族主义的背景,那么绝对可以当作一部美国版”战狼“来观看。可是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片,有那么一大撮是讲人道主义精神的,这个英雄更多是为了”战友情“,为了生命本身的至高性在创造奇迹,所以英雄的情感更能与观众串联,当他背负着害死战友的内疚感时,当他为救战友儿子义无反顾牺牲自己时,当他努力让内疚感let it go时,观众经历了他所有的心路历程,这一点,拉近了英雄与观众的距离,甚至有那么一两秒中,观众会觉得自己就是英雄,就是主角。
这种”英雄“人物模式的剧本,就是好莱坞的一个标准剧本,在很多教你写剧本的书里面,经常会读到的成功案例——一个看起来”悲剧“的英雄人物,在导师的引领下,同伴的陪伴下,反派的阻挠下,寻求一个目标,完成一次冒险,从而得到自我改变或者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个剧本毫无疑问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所以它的好看是早就可以预见的(当然这里很多人肯定要反驳说这就是俗套)。可是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个人却依然觉得它超越了其他标准剧本的”好看“,为什么呢?
我认为一大半原因可以寻源到阿汤哥本尊,一个”英雄“一样的演员。你很难想象一个60岁的老头儿,依然保持着40岁的面容和30岁的身体以及20岁的神态和心态。我当然不清楚阿汤哥为了维持这些,究竟花了多少医美和健身房的钱,也不知道如今的科技能把他在荧幕上P得多符合观众的期待。至少我知道的是,很多的危险动作他都亲自上阵完成,且他确实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自己的身材。光是这些,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大众的偶像,甚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了。更让人艳羡的是女主角,52岁的詹尼佛康纳利,从十几岁开始就美,如今还依旧那么迷人,真让人感叹”岁月不败美人“。这些老戏骨好像真的就在用他们自己”英雄“般的存在方式为大众创造着一种奇迹,一种跟岁月、生活抗争的奇迹!
奇迹
说到奇迹,电影讲述的也是一个好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在观影过程中,已经完全能猜到结局,可是这种类型的影片本身就是即便知道结果,也吸引你观看过程的。本来需要4分钟的任务,在2分30秒就奇迹般完成了;本来只能到9的事情,英雄硬是能做到10。人类太喜欢奇迹了,暂且不谈那种超越常人的,猎奇式的奇迹,比如20天不睡觉,30天不吃饭。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探究个人极限,达到常人难以到达程度的那种奇迹,才显得更加迷人。好像是那个徒手攀登高峰得男人,还有一辈子生活在船上的1900。
可是,我们爱的只是那个被创造的奇迹吗?抑或那个创造奇迹的英雄吗?不是的,我们真正迷恋的,是那个过程,是英雄在创造奇迹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全过程。因为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是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我们迷恋一次次重温他们成为英雄的那个过程,因为我们迷恋在那个过程中,他们对抗平庸所做的所有抗争,以及当他们创造了奇迹时,那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追根究底,我们每个人心底都幻想成为一个英雄。
可是,到此为止,你我依旧如此平凡,平凡的在周中某一个中午,带上一杯可乐,买一桶爆米花,走进一间影院,观看一部电影。还好,这120分钟并没有白白逝去,它让你我又一次体验了成为英雄,创造奇迹的快感。如果幸运,也许它可以是一剂探寻我们自身”英雄基因“的肾上腺素;如果不能,它依旧是我们平庸路上的一根针,偶尔扎破一下包裹着我们的那些个彩色的舒适泡泡,然后几天之后,甚至几小时后,等那些泡泡重新包裹起来,我们就又可以在平庸的路上飘起来啦!
YO,5月13号我参加了《壮志凌云2:独行侠》的首映礼,提前看完这部和许许多多的电影一样,几经延期的作品。
今天这期就来点评下老当益壮的阿汤哥今年唯一的大银幕电影《壮志凌云2:独行侠》,接下来会涉及到预告范围的剧透,不影响正片观看。
先说个题外话,我并没有很小时候就看过1986年的第一部《壮志凌云》,也不是因为这《壮志凌云》认识到阿汤哥,我当然是因为《碟中谍》系列才注意到阿汤哥,然后反过来去了解到《壮志凌云》是阿汤哥的成名作,当时靓汤年轻到隔着屏幕都能捏出水。
等到我真的有机会去看《壮志凌云》时,我记得已经是2013年去上海电影节时,有朋友送的一张3D IMAX《壮志凌云》修复版,在大银幕下看完了这部电影。
当时最有印象当然是靓汤稚嫩且亢奋的脸蛋,还有那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相信不少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会知道这首主题曲吧,除此之外...emmm,或许因为年代比较古早,虽然知道是当时动用了昂贵的真战机拍摄,但也没有太特别的印象,剧情其实个人觉得,就是一部好莱坞调配得恰到好处鸡尾酒式的春青热血励志主旋律。
为何聊这些,因为作为续集的《壮志凌云2》,不管在剧情和角色关系上,前作和续作两部电影的情怀情感联结性都较为紧密,所以续集对每个人观影的感受也会各有不同,之后点评优缺点会聊到。
目前《壮志凌云2》还没全面上映,就已经获得普遍一边倒的好评,除了阿汤哥玩命外,当然就像我前面聊到的,应该有不少影迷,童年影视经典之一就是《壮志凌云》,带着独特回忆去看续作,自然会给予《壮志凌云2》更多更多的好感度。
因此这里有必要大致粗略介绍下第一部的内容,免得接下来的点评会让人有些看得云里雾里。
阿汤哥饰演的彼得·米切尔,外号独行侠,为了让大家好理解之后就直接念阿汤哥了。
在第一部《壮志凌云》开头阿汤哥成功拦截了敌机,并护送出现状况的友机成功降落在航母上,之后阿汤哥和同机队友“野鹅”两人因为临危不乱的实战经验。被推荐去了TOP GUN培训学校深造学习。
那里号称是训练出美军顶级飞行员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TOP GUN这学校是隶属海军而非空军。
在队伍中阿汤哥有着同样优异成绩的对手,绰号“冰人”,两人的成绩总是不相上下。两人是TOP GUN奖杯第一名直接竞争者。
在那里阿汤哥表现出了飞行惊人的天赋,在某次训练中阿汤哥还击败了教练,但是是以“违规”的越线飞行操作完成的,造成的风险是可能训练会酿成惨剧收场。
这也侧面彰显出阿汤哥爱出风头和较为冲动鲁莽的性格,年轻人总喜欢表现自己。
“代价”很快降临,在一次演习训练中,阿汤哥和冰人继续竞争打落敌方战机,急于表现的阿汤哥在混乱中进了喷射机的乱流,导致自身战机引擎失效坠落,在弹射中阿汤哥和野鹅顺利弹出,但野鹅却被机窗撞到头部不省人事,两人坠海后,野鹅不幸身亡。
军事听证会经过调查阿汤哥驾驶操作没有失误,而是战机本身存在一定缺陷,但阿汤哥却不认为自己完全无错,看着野鹅伤心的妻儿更是自责万分。
如同兄弟般挚友的离去让阿汤哥选择退学,在影片中阿汤哥相识的女友查理,劝导和用激将法让阿汤哥振作。
最终阿汤哥决定再次雄起,正好这时有一项军事援救任务,真枪实弹上阵,冰人是主力,阿汤哥做后援。
在和对方战机纠缠过程中,冰人和阿汤哥完美配合,赢得了胜利。
阿汤哥也和冰人化解了此前的一些不愉快,成为了挚友。
《壮志凌云2:独行侠》在故事时间背景上,和现实时间流逝做了一个巧妙的对接,影片中阿汤哥已人到中年,时间线也放在了当下。
36年过去,阿汤哥刻意去无视和拒绝职业升迁的机会,自己才做到上校,干着基层工作,在研究着一些战机的试飞任务。
但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阿汤哥年龄问题和依然冲动执着的性格,给他热爱的飞行带来不小麻烦。
就在这时来了转机,在第一部和阿汤哥同样是上尉的“冰人”,36年间一路高升,都坐到了上将的位置,隶属太平洋海军司令官,就在阿汤哥遇到麻烦时,冰人力推让阿汤哥被调回到TOP GUN去做教官。
阿汤哥这次的任务,是要在精英团队里再挑选出更精英的四组飞行员,去完成一项反恐任务。
而经过阿汤哥的分析,这几乎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敢死队任务,为了保全队员能完成任务还能安全返航,阿汤哥拟定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计划,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艰难的训练。
期间让阿汤哥左右为难的,是在训练队伍中,居然有第一部曾经逝去好友“野鹅”的儿子布拉德利,绰号“公鸡”。
这让阿汤哥原本没放下的愧疚和无法弥补的创伤,再次涌入心头,而公鸡也对阿汤哥有不小的看法,两人成为影片最重要的情感纽带。
最后阿汤哥是否能放下过去,残酷现实军事行动的生死无常,那贯穿全片的惊险任务他们是否能顺利完成,许多未知和冒险,在等着阿汤哥带领的队伍穿越生死线。
《壮志凌云2》随着优美复古的音乐,大银幕出现派拉蒙片方logo,再到主创名字,再到黑底白字介绍大致故事背景。
续作的开场就宣告了和前作同样调配的基因,这很像1982年《银翼杀手》之后35年续作《银翼杀手2049》同样基调的开场。
但后者形似而神不似,《2049》赋予了银翼杀手系列全新的生命,《壮志凌云2》则走了送给前作情怀影迷一封久别重逢36年的情书,从内里剧本结构到剧情编织,处处都充满了自我致敬和情怀回忆杀。
这种情愫在时代和时间的发酵下,就像法国勃艮第的黑皮诺,需要细心巧思的照料,安插一处处让当年看第一部长大后影迷看爽,影片的色调,对白和音乐,每一环节都充满了和前作互动的记忆,而栽培这黑皮诺式续作的种植家,正是阿汤哥本人。
我这次观影经历很奇特,我是在不太记得前作的基础上去看《壮志凌云2》,因此在影片刚开始对角色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没太能进入,通俗来说就是稍微有点观影门槛,但好在随着影片的推进,对白的解释下,到了影片中段,则完全代入进了角色复杂的背景故事和情感里。
看完续作后我再重温1986年的《壮志凌云》时,续作不少细节的处理回想起来,才发现其实充满着丰富的回应。
(喜欢前作)那些影迷在大银幕看着阿汤哥跟着自己变老,变成中年,时间的力量拉近了角色和观众的距离,情感驱动力让阿汤哥个人魅力无限放大。
不过像我这样和前作没有太多共情和共鸣的普通观众,看的自然还是电影本身。
前面我有提到第一部因为当时电影工业的限制,造成我个人现在看的话,其实很容易能分辨出哪些是实拍,哪些只是坐在道具驾驶舱来取景。
不过敬业玩命的阿汤哥,也就是在拍《壮志凌云》那会,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令人瞠目结舌的挑战,他因为那时《壮志凌云》,拿到了职业飞行执照。
用阿汤哥的话来说,《壮志凌云》成就了他,续作一直在他脑海里回响几十年,但他从未心动过要拍续作,直到电影工业达到可以真机拍摄的程度,并且有一个可以支撑续作的故事。
相信大家最想期待的就是战机拍摄部分,这次不能只说诺兰是实拍狂魔,阿汤哥直接是实操狂魔,影片特效运用非常少,几乎角色坐在驾驶舱的戏份,都是实拍。
每个饰演飞行员的演员都经过3个月的飞行训练,其中还包括飞机出意外坠海的逃生演练,以及在航母起飞等戏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汤哥在航母起飞时在驾驶舱那冲击停顿力,还有高达5G、6G的重力负荷表情,脸部肌肉在G重力的承载下,都是真实细腻的,这些根本演不出来,而是人在G重力负荷下的生理反应。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前作小范围的驾驶舱取景,这次直接变成了半个POV广角范围的驾驶取景,能看到角色身体物理推力和外面景观是同步的,这让我联想到了《碟中谍6》阿汤哥开直升机那段。
不要小看驾驶舱实拍取景范围的变化,这和同样是实拍的战机画面剪辑叠加起来后,让真实临场感和刺激感都得到指数级增加,更何况这些都是IMAX摄影机拍摄,沉浸感更是加倍。
1986年的第一部,或许受限于当时拍摄条件和其他因素,空战飞行逻辑的镜头语言,看起来还是较为难懂和晦涩,再加上远距拍摄,有时候只看到两架相似飞机在周旋,非战机迷较难分辨机型。
但这些问题在续作可以说是质变的升级,电影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CGI特效都已经可以以假乱真,那真实实拍技术更是能呈现更多丰富的视角,角色愿意亲自上阵实拍,《壮志凌云2》在空中战机飞行镜头语言的逻辑简洁明了,再加上剧情中他们要做的任务单一且贯穿始终,让观众更通俗易懂的理解他们在训练什么,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这种训练的压力和难度通过影片不断积累和强化,到最后他们真正去执行任务时,起飞那一刻,观众就能和飞行员同样带着紧张和未知冲向云霄,做足了悬疑和刺激的张力。
这就要聊到这部电影的风格和调性,我觉得阿汤哥在拍了多年的碟中谍系列后,对他的影响那可谓是相当大,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单纯是一种陈述方式。
《壮志凌云2》除了和第一部联动自我致敬情怀外,其实影片的剧情调性和风格,还有特别是任务的模式处理上,都让我想到了碟中谍系列,特别是《碟中谍4》之后的电影。
比如挑战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阿汤哥作为全队leader,制定了一个周全缜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本身依然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挑战着飞行员的技术和体能上的极限,阿汤哥还要誓死确保他的飞行队友要安全返航。
此外影片设置的幽默桥段和元素,也和他最新的几部碟中谍类似,充满着紧张严肃时刻的调味剂,不多不少刚刚好。
接下来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再来聊下剧情和人物,角色的情感积累,和前作有很大的纽带关系,所以建议看《壮志凌云2》之前,先去补课温习前作,会更快速代入。
阿汤哥经历过队友野鹅的离世,始终未能放下埋藏在心底那份愧疚和自责,而这些情感崩溃在见到公鸡(野鹅儿子)后,阿汤哥心里那道未愈合的伤口再次显形。
阿汤哥面临一场苏菲式的选择,是要把公鸡送去冒险完成任务成就公鸡自己,还是让他淘汰做后援打安全牌,让公鸡恨他一辈子。
影片真正的情感力量,也在于阿汤哥和公鸡之间几个回合的文戏转变,做得充实和丰富。
当然,影片真的完美无缺吗,也不至于,影片重点描述的是阿汤哥多年做飞行员心路历程的转变,化解的是内部矛盾和升华,对于反派的塑造影片几乎是忽略不计的。
这也是为了不想去对照现实中具体的国家和地区,重点放在如何隐蔽性的完成任务,反派都懒得去打造细化了。
还有就是阿汤哥的感情戏份,续作女主不再是查理,而是第一部提到的前海军上将的女儿潘妮。
而潘妮在影片的作用,emmm……我只能说单纯就是为了迎合第一部阿汤哥也有一位女性朋友的作用,仅此而已,潘妮在剧情推进上,我觉得比第一部的查理还要小一些,起码查理和阿汤哥船戏,还有一首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
说更直接点,如果潘妮的戏份在影片中被拿掉,丝毫不会影响到这部电影剧情的发展,甚至连阿汤哥情感的转变和释怀都不会有影响,就是这么没有存在感。
总的来说,《壮志凌云2》和第一部一样,依靠了阿汤哥的魅力,独当一面,让影片增分不少。
《壮志凌云2》胜在了临场感爆棚的刺激过瘾的战机训练和任务,肾上腺素直线上升。视听语言再次挑战了电影工业天花板,打造了一部典型好莱坞模式商业极致化的爽片,不管从剧情,角色塑造,还有观影效果上,都做到了不错的平衡。
但如果要纵向对比同样成功的碟中谍系列,影片还少了现实层面现今混乱局势的反思,以及反派丰富立体的塑造,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壮志凌云2》讲述的重点,所以也少了故事的厚重感。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了,毕竟碟中谍更为虚构所以大胆,伊森特工面对更为复杂的局势和人际关系,影射出来的问题也更为值得玩味,还能偶尔讽刺下美国的官僚体系,显得也更为国际化了。
趁著興奮勁沒過,要講幾句。 堅持推遲兩年才上映,是商業考量,是信心。 或者也是,[蜘蛛俠]作為一個試圖回歸正常的訊號,一家老小、三兩成群湧向戲院。我講訊號,意思是,距離真正的,凱旋的號角勝利的歡呼,還有距離。除了營銷,本份只是看拍得如何。 疫情好似接近隧道盡頭,看到幾絲亮光了,可就怕大家在這時要撐不下去,不拖了,上吧,給大家一點點力量。嘩,好看到嚇死人。 他喚起影迷,或者只說觀眾,甚至只是看客,內心對於英雄敘事最簡單的期盼,他乘勝追擊,他破除萬險,他凱旋歸來。 為什麼我們都對Marvel免疫了?因為他們在生產線上量產,肥皂劇的本質。而我要說所有人都會被[新•壯志凌雲]打動,因為隔了36年,只此一回。 從戲外指向戲裡的不可思議,逆行的動作電影傳奇,這傳奇指的是這部戲,也說Tom Cruise這個人。 美國海軍會撥出資源和時間,訓練一班演員坐進F-18戰機,起飛,倍增到6、7G的重力加速度,各種急轉、倒插、垂直急升(當然是不知道這些動作在專業飛行中叫甚麼)。 重點是,電影工匠們想方設法縮小攝像機尺寸,得以躋身進淺窄的駕駛機艙,真實得紀錄一眾演員,已經分不清是表演還是生理上,伴隨下意識的純粹流露。 以上的種種允許,各種玩命的踴躍一試,只是為徵兵嗎?只為拍美版[長津湖]嗎?當然,都為。 可因為我被感動,我也很確定同場很多人也被深深感動。所以,還為了什麼。
我覺得,也真的是為留下一次,在電影史,在飛行史冊,在戰鬥機駕駛員教材內容裡,與輸出什麼主義、與操作、與戰鬥都暫時保持距離,只為感動和振奮的,很稀有的,絕對永恆的印記。 真的好好看,我真的好感動。 (戲飛合著收藏的修復版[舊•壯志凌雲]藍光,來張合影)
作者:小野爱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还有比《壮志凌云2:独行侠》承载了更多期待的影片吗?
《壮志凌云2:独行侠》的特别展映典礼,是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第一个大事件。为了致敬本片的飞行员题材,电影节官方特别邀请了法国空军进行空中表演。
当汤姆·克鲁斯和全体卡司登上首映礼的红毯,八架战机呼啸着冲破云霄,喷射出红白蓝三色的烟雾,引得现场观众纷纷惊呼,也让卢米埃尔大厅成为整个蔚蓝海岸的焦点。 自1986年首部《壮志凌云》问世以来,汤姆·克鲁斯的摩托车、飞行员夹克、飞行员墨镜三件套和他桀骜不驯的英俊面庞俨然成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
加上那首由Berlin演唱的《带走我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经典隽永,只要旋律响起,年轻飞行员热血狂妄想要征服天空的画面便能在观众的脑海中浮现。
这部由托尼·斯科特执导的里根时代的征兵宣传片太过深入人心,据说真的大大推动了当时的飞行员入伍人数,效果拔群。 多年以来,拍摄第二部《壮志凌云》的呼声从未停止。尤其是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作为好莱坞国际一线巨星,一直在银幕上执着实践各种超越极限的挑战。
HALO跳伞、高楼跑酷、徒手攀岩、直升机垂吊攀爬、回旋下坠、徒手抢占正在起飞的飞机……世上恐怕鲜有人能与之比肩。
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止不休的拼搏,让他和「独行侠」皮特·米切尔的形象愈发重合、相互渗透。汤姆·克鲁斯越是拼命,观众们越是会想起当年的独行侠,都是同款的「不信这个邪就得拿命试试」的性格。
而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完全明白自己受邀加盟执导《壮志凌云》续集的使命是什么:
用最帅气的飞行战斗场面、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桀骜不驯却渐渐被收服的同侪和手下,来打造「独行侠」皮特·米切尔在飞行员职业生涯尾声前所未有的人物高光。
影片的一开始,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独行侠」皮特·米切尔就用一场超声速的测试飞行重新奠定了「地球上最快的飞人」的地位。
担任海军试飞员的他,为了拯救一个即将夭折的研发项目,驾驶着试验机冲刺并达到了10马赫的超音速——这意味着人类驾驶的飞机达到了历史性的十倍于音速,约3403米/秒。但是热爱冒险的他飞到了10马赫就想飞11马赫,导致试验机爆炸坠毁。
但是独行侠的飞行员职业生涯并不会就此完结,「冰人」的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回一切开始的地方——Top Gun海军飞行员学院。曾经的Top Gun同僚「冰人」,在第一部中与独行侠一样恃才傲物,两人竞争关系之紧张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不过多年过去,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已经身居高位,贵为上将的冰人,对于守在飞行岗位的独行侠总有一种敬意和惜才之心。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因为性格倔强,独行侠早就是加封两星的上将。但他理解独行侠多年来一直拒绝晋升、甘当一个上校的原因——天空才是独行侠真正的归属,他的人生就应该不停战斗,不停飞翔。
重回Top Gun的独行侠,并不是来继续做王牌飞行员的。他被任命为一项高难度绝密任务的飞行教员,教导来自海军各部的顶尖飞行员野战知识,前往一个地形险恶、易守难攻的峡谷轰炸敌军一处隐秘的浓缩铀加工基地。
放在平时,独行侠怎会有耐心给别人当老师?但如今他身处可能被踢出海军的被动地位,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工作。
上任第一天,他就给这帮飞行员中的天之骄子一个狠狠的下马威:降低「低空空战」的硬甲板,缩短模拟飞行规定时间,多方面提升飞行难度;他还亲自下场扮演敌军,放话谁被击中就得做一百个俯卧撑。
在一轮轮精彩绝伦的演习中,独行侠成了恶魔教官:全班无人完成任务,被他一击命中,集体俯卧撑做到吐。
但对独行侠来说,这个任务最难的部分并不是折磨本就非常出色的飞行员,也不是为一群心比天高的年轻人建立团队精神,而是他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飞行员之一——由迈尔斯·特勒饰演的「雄鸡」,他旧日搭档「笨鹅」的儿子。
当年在一次飞行事故中,笨鹅意外身亡,虽不是独行侠的过失,但多年来他一直被愧疚折磨。雄鸡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因为父亲的早亡一直记恨着独行侠,罔顾后者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试图保护他。因为这份私仇,两个人在训练场上的冲突日益白热化。
即使独行侠倾囊相授,年轻的飞行员们也无法成为他,大家在一次次的挫败中都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条不可能完成的飞行路线。此时冰人癌症复发溘然离世,不再有人无条件信任独行侠,他面临被踢出海军的危机。
独行侠常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不要想,直接干!」所以他的破局办法也是一样的,直接用行动证明给所有人看。
他直接闯入机库,将战机开上天才通知总部和塔台,于众目睽睽之下,在2分10秒之内完成了低空飞行、精准轰炸、极速拉起等高难度动作,证明了这条路线是可以成功的。
就这样,他重新回到岗位,并且成为了领队,将亲自领飞完成关键操作,并负责挑选参加人物的成员。做事果决的独行侠第一次犹豫不决,他既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也不希望雄鸡在任务中送命,不过他对于雄鸡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但他没有预料到,突袭任务的真正艰险之处在于返航。不仅需要飞行员们的毅力、技巧和勇气,更需要他和雄鸡之间的彼此信任和救赎……
如果要给这部续集挑毛病,必然是配角人物的过度功能化。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酒吧老板娘是独行侠想要的安定港湾,恃才傲物的年轻飞行员「刽子手」是他年轻时的映射,乔恩·哈姆饰演的上司是刻板印象中的军方高层。
即使是作为独行侠最重要情感羁绊的雄鸡,在新生代演技最有实力的演员迈尔斯·特勒的打造之下,依然不能算是一个被充分挖掘、有血有肉的人物——即便他在酒吧弹唱老歌魅力四射,也都为了独行侠对笨鹅的伤逝。
所有这些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光芒四射到对观众具有催眠力量的独行侠。他依然穿着飞行员夹克、戴着飞行员墨镜、骑着摩托车风一样来去。
他在三十六年间,在这一次任务中,实现了全方面的蜕变——他学习成为一个讲究方式方法的良师,他反骨依旧,却学着为大局、为任务成败、为每一个人的平安回家着想,他依然不愿意服从权威,但他学会了接受别人的善意……
《壮志凌云2:独行侠》终究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没有什么真正新鲜的情节。但当传统的编剧技艺发挥满格时,俗套的桥段都无比生效,观众们随着独行侠的冒险惊呼,随着他的柔情时刻落泪。三十六年了,观众们真正、再次地认识了独行侠。 等到影片结束,人们已经很难再将汤姆·克鲁斯和独行侠这个角色分开。事实上,《壮志凌云2:独行侠》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他有相当的功劳。
多年来他一直都有重启「壮志凌云」的想法,独行侠对他来说也是非常特殊的角色,不过直到等来了满意的故事,这个项目才运作起来。而他加入这个项目的条件之一,就是尽可能减少电脑CG的使用,他希望一切都能够实景拍摄。
2018年的时候,他回到33年前拍摄的Miramar军事基地,重新开始ASTC (航空生存训练课程)的训练和测试。也是他提出,一定要使用F18这一经典机型。
更让航空迷和首作粉丝激动的是,在影片最后生死存亡的时刻,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独行侠从敌军机库偷出了一架F14机型——这正是他当年在《壮志凌云》第一部里使用的一代战机。F14如今看来已经是古董级的机型,但独行侠不仅让它飞了起来,还驾驶着它迎战最新的第五代战机,重又展现了精英飞行员极限战斗的速度、精准、力量和拼命一搏的勇气。这也堪称本片最精彩的一场空中战斗。
用汤姆·克鲁斯自己的话来说: 拍这部电影就像试着用一颗子弹去击中另一颗子弹,我可不是闹着玩儿。(This movie is like trying to hit a bullet with a bullet. I’m not playing.)
所以他都是来真的。
无怪乎本片北美试映之后收获全线好评,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更为汤姆·克鲁斯在首映礼结束时候送上一尊惊喜荣誉金棕榈。
影片最后,当天后Lady Gaga为本片专门倾情创作的主题曲《Hold My Hand》响起时,戛纳的观众们都眼眶湿润,热烈鼓起了掌。
壮志凌云,依旧带走你的呼吸。
感官上很刺激,但是剧情很难经得起推敲。双杀5代机那段,懂一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拍,这起码两代的差距,不管是航电还是火控也都是两代的差距,锁不上的情况就有点扯了。其中阿汤哥狗斗的时候驾驶的是苏式可变翼的战斗机,强调的是高速性能,机动性不会有电影里表现的那么灵活。强调一点,现实中俄军能驾驶五代机的,都是王牌中的王牌,如果是现实中,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五代机一个打10个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段剧情我只能大呼太扯!
设定其实也有一些问题:关键性的目标使用较落后的山毛榉和萨姆导弹进行防御,狗斗的时候敌方地空导弹也全程没反应...五代机没有配套预警机进行巡逻...
所以阿汤哥还是很帅的,我还是很喜欢的,就是这片拍的,怎么那么像美国版的战狼...
我只能说:美国人,你要自信...不要意淫...
一开场经典的旋律、场景和介绍,直接一波回忆杀。烂番茄的双高相比前作绝对是颠覆性的。
整体是非常成功的美式主旋律电影,完全超越了第一部
从沙滩排球变成沙滩橄榄球,再次在酒吧调侃教官,早已退役的F14再次升起战斗等等,全是致敬前作。同时,很多镜头都用了复古的暖色调,音乐也是,像酒吧里的大卫鲍伊的let’s dance 等等。
阿汤哥和詹妮弗·康纳利的对手戏,也类比了第一部他和第一部女主的爱情线。
方·基默的冰人的戏份虽不多,但已是最大的情怀致敬了,要说遗憾,有“美国甜心”之称的梅格·瑞恩没能客串算是遗憾。
任务设定挺有意思,最后闯到敌军军营里,有碟中谍那味了。
总结,非常成功的一部主旋律的情怀美国片,有久违的复古感觉。
用2022年的技术拍出了一部属于90年代的电影。
美式主旋律电影🎦,观影人群也是一样的中年男人和学校组织来看的学生们。如果你觉得独行侠>战狼2,那么一些事出了问题
看评论讲是美国战狼有笑到,竟也是无法反驳,剧情确实,由他们咋说就咋说吧哈哈。但是阿汤这样子几十年如一日的银幕巨星真是太宝贵了,他很帅,而且也知道自己怎样最帅,并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这么帅,很是佩服。而且我也可以get到Miles Teller的帅,就是当下好莱坞最流行的丑帅嘛!哈哈哈😄
阿汤哥60了还得从女友家阁楼窗户逃跑……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回光返照。
感觉在看吴京开飞机..
4.5滿載對80年代情懷的美好致敬,同時也是阿湯哥電影職人精神的極致展現,全片幾乎都在紅眼眶度過,好在昨天有重看一遍,情感完全高度共鳴,所有小細節都好感動,這幾年消費80年代情懷最成功的一部,方基墨抱病回歸客串無敵感謝,片尾緬懷東尼史考特更是感動萬分。《捍衛戰士:獨行俠》是一部會讓在天之靈的東尼史考特驕傲的續集,也是阿湯哥從影多年英雄形象的迴光返照,以電影人到不能再電影人的極限消費情懷,角色刻畫同時還飽滿動人,雖然說後面的情節也是有點異想天開,但是以服務角色為前提的異想天開,開頭重重舉起,結尾輕輕放下,30多年的愧疚與遺憾都在這場任務化解了,老兵終有被淘汰的一天,但是在這一天到來前,他仍會在前線翱翔天際,獨行俠精神將會從耳順之年重新出發,直到他再也飛不動的一天。永遠的獨行俠,永遠的湯姆克魯斯
服了,俗套情节也可以拍得这么精彩。
#Cannes2022 第四场。请一定要在IMAX大银幕上看这部片!一定要在IMAX上看!壮阔的空战+飞行场面爽爆,是一部在各方面都完美升级的电影,且“传承”亦成为这一集的主题。第一部中Goose的离开成为了这一部的戏核,并由此衍生出老一辈空军人与新一代之间精神的承继、空军飞行员执行任务与家人之间的挂怀、Pete与Goose的儿子之间如父如子的情感、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互相守护。在高原、冰雪、蓝天下的广阔画面,将自然美景与战事的激烈尽收眼底,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色调也非常复古。
阿汤哥,六十岁,还能演,还这么帅。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吗?
MD又被漂亮国装到了!秒秒都是荷尔蒙!这才是no time to die!
电影用一种非常老套、通俗但又格外燃且易懂的方式,完成的是一个人跨越35年的成长和沉淀。无论当年的意气风发,如今的志在千里,无论父辈与子辈的和解与承接,还是那些烂俗的爱情桥段…你可能会挑出这部电影的毛病,但你却不能否认它让人看得屏气凝神;全片散发的那份经典好莱坞的范儿、以及它煽情却绝不滥情的做法,绝对称得上是近几年最好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感觉碟中谍系列对老当益壮阿汤哥影响不小呀,结构挺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约不简单,文戏,幽默元素比想象中多。在碟中谍玩极限觉得还不过瘾,在壮志凌云2里又真自己玩起了开飞机。算是战机类型电影工业一个天花板。角色关系和第一部连结紧密,没看过或忘记第一部刚开始比较难代入,影片打各种情怀牌和自我致敬联动。好莱坞商业类型片模式打磨平衡的大爽片。
带走呼吸36年
情节非常俗套,开头酒吧那场戏那种充满toxic masculinity的气氛让我非常不适。但是讲作战方法讲得非常清晰,尤其是和《信条》最后比起来,讲得太易懂了,很好。整场电影下来感觉像是去游乐园坐了一个小时的过山车,很紧张很刺激。真想看看幕后花絮,看看是怎么拍的。候选团队里塞了一亚男一亚女,却一个镜头都懒得给,让人心酸。
虽然对第一部无感,但这绝对是给全球所有主旋律/征兵广告商业大片设立的一个标杆,即便是执行任务环节有点跳戏碟中谍,但丝毫不尴尬,也丝毫不掩饰温柔又豪情的底色,阿汤哥带领全剧组做到了视听与情怀上的本垒打。国内影人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学,把这些小九九琢磨出味道来了,献礼片也就不那么难看了。
Typical劇情,Typical帥氣,Typical熱血,Typical煽情,Typical好看。
标准的好莱坞三段式结构,标准的美国征兵宣传片,标准的发达电影工业打造出的流水线产品,但竟然已经是2022年院线最佳了:)
阿汤在片里片外掌控了一切,结果他成了这个片的最大负资产。有他在一切其他人物都成了摆设,但他自己衰老的体态容颜早已镇不住场子。导演水平太差,文戏全是水词儿,情绪魅力、剧情张力和荷尔蒙感荡然无存,连沙滩上打橄榄球的造型都拗得不能再土鳖。影片结尾忽然转型成了偷飞机搞笑片,颇得《反斗神鹰》精髓。出了影院,回想这高潮部分执行的是啥任务:轰炸固定目标早就是无人机的活儿了,为什么要让六十岁的老头开着几千万美金的战斗机去玩儿,偷来的闲置F-14不但油箱是满的,在通讯雷达全无的盲飞情况下居然能稳稳得找到大海中游弋的航母。最后,顶尖精英万里挑一的海军飞行员学校非得找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后座火控去顶直冲云霄的压力么?就不怕镜片压碎在眼睛里?怀念四十年前托尼斯科特的基情荷尔蒙张力,那位最被忽视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大师。
60岁依然六块腹肌在沙滩上和年轻男孩打球毫无违和感,or临退休依然专业技术第一没有后人超越,说不清这两项哪一样更容易成为中年男人的porn。Mark一下270度银幕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