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vertown.blog.com/2011/09/22/25/可转载,请保留署名,多谢~
------------------------
安妮•海瑟薇蹩脚的英国口音和前半段的乡下妹子扮相让人难以集中精力,沉闷的文艺范儿下星星点点的笑料冒个泡就消失得无声无息,男主角无病呻吟式的堕落与叛逆生硬无趣,苦苦撑到最后也没看到半点儿床戏。巴黎很性感但哪里超越得了伍迪•艾伦的手笔,海滩很美丽可海瑟薇穿的不是比基尼。然而你还是会流泪,边抽纸巾边说这该死的音乐好煽情。走出影院还在反复回想那些台词,看到弥漫着小清新气息的宣传板恨不能偷回家。你告诉每个人这片子太压抑影响心情,自己却又忍不住想溜进影院再哭一次。——影片里二十年的二十天,究竟与你心里的印痕有多少交错?你在豆瓣上委屈地写:尼玛想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浪费这十多年又能怪谁。可你也知道,自己骂的不是这电影。
最后,你还是打了五颗星。
拍爱情片就是这么容易。可以恶俗,可以滥情,可以奇葩,可以极品,可以冷酷无情无理取闹,可以莫名其妙不可理喻。只要一个场景一处设定一句台词一个眼神重叠了你的心思,你就会觉得这两个小时和五十块钱花得值。在这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无数爱情故事里,重叠的几率有多少?你心里暗自叹息为什么这桥段跟自己的剧情如此相似,却忘记了日光之下早已没有新鲜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也给了它五颗星。
三毛说她要的爱情是两个人各自盘踞在某个角落看书看到失魂落魄,在家里擦肩而过时可以完全看不到对方。刘瑜梦想中的爱人可以带走她的灵魂,让她像八爪鱼一样跟在后面死缠不放。琼瑶理解的爱情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看星星看月亮顺带撒泼打滚吞药上吊。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是扬起小黄帆出海远离尘世喧嚣,以七十岁的身体做爱做到天荒地老。菲兹杰拉德夫妇的爱意味着互相折磨,张爱玲的爱让她低入尘埃。杰克和罗丝的爱可以主宰世界,至尊宝的爱能够扭转时间。超级玛利的爱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拯救,Emma和Dex的爱通过死亡抵达永远。
我想要的爱情?家里备着砂锅老汤煲,周末下午可以慢火炖上。做一坛酸萝卜丁儿,每顿饭旁摆一小碟衬着。上班发呆就琢磨今天做什么菜既对你胃口又健康,下班就蹦蹦跳跳地奔去菜市场。如果你肯带我做的午餐便当,我会更开心地摆出五颜六色但毫无美术天分的花样。
到那时,我会开始买低脂牛奶,炒菜会用葵花籽油,做甜点也会少放糖。洗衣服会分得清楚布料和颜色,晒被子能捉得住最好的阳光。看到蟑螂和老鼠虽然不会尖叫,但可以笑眯眯地看你追着打。明媚晴朗的午后要和你一起在阳台上读书,时不时犯花痴偷看你专注的侧脸。雷鸣电闪的夜里关了灯跟你窝起来看电影,感动得稀里哗啦就把眼泪蹭在你袖子上。
等到有个小东西在背后撑腰,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你戒烟,自己也不会再每天颓着上网。我们会慢慢学会存钱,会放弃一些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但会发现更多可以一起经历的美好,也会有数不尽的能一起回忆的时光。日子就这样在温暖的琐事里地久天长,诱惑我一头扎进曾经避之不及的风平浪静中,不再惶恐,不再张望。
和两个女性朋友聊起这部片子,两个人都非常喜欢,感慨爱情终于打败了时间,言语中流露无比向往。不忍心泼冷水,可是,我亲爱的朋友阿,电影只是电影,是满足人们酒足饭饱之后的那点小小‘思淫欲’的愿望的工具而已,你要当真,就太傻了。
女主家境普通,梦想在现实面前受挫,却因为自己长得不错,幻想和帅气多金万人迷男主能有一段纯真的爱情。不说每年一天的联络能否维系/培养一段感情,这种所谓的默默等候真的能等来真爱?如果男主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女主能等到自己的机会?
总觉得这个片子和那部被称赞烂了的《简*爱》都害人不浅,男女主最后能走到一起真的是因为真爱无敌么? 如果简没有继承那笔小小的财产且罗切斯特先生没有变得又瞎又穷;如果Emma 还是在伦敦那个破墨西哥小馆子做服务生而Dexter继续super star, 所谓的爱情会有结果么?
别告诉我爱情可以打败时间,实际上是时间玩弄了爱情,把原本处境悬殊的两个人拉到了差不多的位置,甚至是女尊男卑,所以女主终于可以可以扬眉吐气,施舍自己的“爱情”。
女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女主角,面对现实抓住属于自己的才是真的,电影么,看看就好。
这么执着看起来这么不值得的痴恋只能发生在文艺女青年身上啊!即使"I don't like you any more."了还是“I love you very much.”啊!为什么?因为在你的人生还没有展开你还戴着傻气的眼镜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甚至什么都没有或者全然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什么的时候,你被一个人发现了,而且恰巧是你偷偷喜欢着的看起来那么耀眼那么帅气那么高不可攀不可能出现在你生活里的那一个。那种欣喜,是绝对比美梦成真还要意外的无法言喻的激动啊。即使他对你的感情根本无法与你对他的感情相提并论,可你还是兴奋地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留给他,生怕他联系不到你。
然后你紧紧抓住这相识的契机,写长长的信给他,寄明信片给他,分享你的生活给他,听他说他的烦恼,甚至关怀他的母亲。他一句随口说出的鼓励都可以支持你走过很长一段艰难的路程。他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以让你开心得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你紧紧地抓住和他的联系,即使身处异地也不能阻隔你热切的心。你抓着他,就能抓住你最美的爱情。
然后你成长了,你outgrow他了,他还留在原地,越混越像个人渣,或者该说是,你把他远远超过了所以看不上他了,如果你们在生命的这个阶段相遇,你根本不可能爱上他。可是没有办法,你早就爱上了,并且依然那么爱他,还要继续这样爱下去。即使你剪了利落的短发,穿上漂亮的裙子,在最文艺浪漫的城市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出了书,实现了梦想,那么独立,那么耀眼,甚至不再孤独了,找到了另一个文艺青年。可你还是放不下他。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待在朋友的位置是因为自卑因为太重视而害怕失去,后来是因为你成长了独立了所以爱情不是必需品了,而且你们亦渐行渐远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了,可是到最后你发现这些理由都失效了。在漫长时光里你们的相互陪伴,开始于你一往情深的坚持,却由不得你说结束了,他早已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的一部分,是一个始于少女时代的情结,更是一个躲不掉的劫。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了,才意识到你的重要,跑来找你,要跟你在一起。你故作坚强,却还是没有办法拒绝他,没有办法拒绝那个少女时代的自己曾做过的最闪亮的美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文艺女青年的爱情总让外人惋惜不值(我毫不费力地就联想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当喜剧演员对男主说出那句“你不配”时我想是说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可是文艺女青年们总能因为一些最不起眼的开端而产生出最深刻的爱情。因为yy的能力和各种或细腻或宏大的感情,正是她们所最不欠缺的。只要给她们一个目标,她们就能一直和自己恋爱下去。她们天生擅长暗恋单恋苦恋异地恋旷日持久希望渺茫地,恋下去。
但是最后看到她被车撞到的那一幕还是狠狠地难过了。如果男主争气一些,她就不用大着肚子还要踉踉跄跄地骑文艺的复古自行车了,至少可以坐在四个轮子的有安全带的文艺的二手车里吧。
如果在对的时间遇上一部对的电影,便会深深地刻下烙印,难以磨灭。电影强大的感性力量,从内心唤起愤慨与惋惜,失望与希望,带给世间最令人心碎的遗憾和惆怅。伴随着岁月无可奈何的流逝,将一对“傲慢与偏见”的男女写得如此动容。想起当年陈可辛讲解《甜蜜蜜》,最后一幕黎小军和李翘在电视机前停住脚步,唏嘘一笑。他们没有在一起,就像许多年前在火车上擦肩而过,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我个人更崇尚这样的结局,一瞬间的空白,留下沉甸甸的回忆。《杀人回忆》永恒的未解之谜,真实又无奈。《熔炉》最后一句台词是“他们依然抗争着”,比除恶扬善大团圆的结局更发人深省又束手无策。《迷雾》雾散了,用智慧汗水拼出路的英雄生不如死,安于现状懦弱等死的人得救了,以前我和同学还说这是史上最贱结局,可恰恰反思,主角真的是英雄吗?像《心慌方》里狂妄自大的昆廷,这是人类悲哀的自嘲。
爱玛莫利身上能看到许多人的影子。一副近视眼镜、政治文化衫、手里握着英语历史双学位证书。平凡、有梦想的普通女孩,也有小女孩的心思,一年前的舞会上有了自己暗恋的男生——德克斯特梅休,一个浅薄、自恋却不失幽默英俊潇洒的花花公子,偏偏对这个角色恨不起来。就像《那些年》,成长最痛苦的事就是同龄的女孩总比男孩成熟一些。所以我会一再包容。他也想成功,让父母为他骄傲,想光鲜体面,不被任何麻烦纠缠。就像班里最差的学生也想好好学习,可他本身慵懒、顽劣、喜欢逃避。就是这样性格迥异,甚至党派和信仰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看似两条平行线,不该有交集。 1988年毕业那个夜里,两人相遇了。可这次短暂邂逅却深深地刻入了彼此的生命。二十年,德克斯特经历了事业的大起大落、母亲的病逝和婚姻的离散。爱玛也尝尽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他们焦灼、倾诉、挂念、幻想、安慰、伤害、总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刻一再错过。
(此处略去两千字,我原来写了很多。。)
2004年圣威史逊节,天上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像往常一样游泳,然后骑车去见德克斯特。隐约觉得什么东西在左边掠过,身体突然变轻,脸贴着地,本能的去找车,却忽然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似乎很害怕,到底怎么了,德克斯特一定着急了。。。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德克斯特拿着手机,在咖啡厅的玻璃门前向外张望。他不知道我在哪里,他会着急的。。。。然后所想,所感消失了
爱玛梅休死了
书中把爱玛的死亡写的如此平静,也正是这平静文字令人惶恐、措手不及、令人窒息的痛,整个天空都塌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为什么大卫尼克森会让艾玛这个人物死呢,二十多年像一场梦,是远远超过肉体精神层面的柏拉图式爱情。可这种理想状态的爱是不存在的,没有王子公主一辈子幸福甜蜜,生活中只有柴米油盐。婚后会分歧会吵架,理想主义一点点变质。像红玫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则有恃无恐。爱玛不会永远静静的站着、默默付出。德克斯特顽劣的个性又可以坚持多久。人性本身的自私尽显无疑,选择悲剧,完全是内心对爱单纯的信仰,作者苦心经营的柏拉图式爱情最终会败于世俗。也只有死亡才能通向永恒。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最干净的爱,最悲痛结局。相遇不晚为何匆匆,一曲高歌千行泪,情在荡气回肠中。
结尾闪回我最喜欢,二十岁的爱玛和德克斯特朝山下跑去,一路青春飞扬。同一个镜头四十多岁已两鬓斑白的中年男人带着女儿上山,女儿说着爱玛一样的话。他望着二十岁的自己,画面定格,已成永恒。二十多年,时过境迁,山还是那座山,你给了我生命中最美的记忆。分手时“祝你一生好运”。转身的那一刻,华灯初上。。。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什么样,只是我爱你,一生都不会变。
影片动人的不是爱情,是两个交错的人生。彼此放任,又相知相守。没有伟大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只有两个自私的男女,源自生活,是你,也是我,在不经意间点亮了彼此
过去的誓言像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可终究是阵烟,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及远去的笑声,再次见面的我们又经历了多少路程。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她骑车经过那条巷子时,我还在想,如果是韩剧,就马上会出车祸死掉了......我特么...
女主角如果真的像安妮.海瑟薇这样美的话……故事在前三分钟就会结束了。
当他们俩最后还是在一起了,然后我看离电影结束还有二十多分钟,我就断定Emma肯定要挂了,不然之前那些冲突就没法在剩下的时间里收拾干净了= =
被影片所打动,被男女主演的演技打动。'I love you, but I don't like you any more' 要不要这么感人啊!!!
事实证明《成长教育》的难看不是意外,这导演就是水平不行。这是一部拍得极其糟糕的电影,但是两位主演用惊人的个人魅力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弥补。看看海报和最后20分钟就足够了。
当了十五年的备胎,到他落魄才有机会转正,然后就突然变成他此生挚爱。若他事业一直风生水起,万花丛中过还来不及,哪会正眼看她?实在不懂这算是哪门子的真爱。
if you were gone, can i at least pretend you were still around?
you just dont get it dont u
又一次证明男女间没有真友谊…
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而爱是不能剥离的……为什么拥有时不珍惜。
终于看了很久之前就想看的这部电影,当初是被那张街头亲吻的海报吸引的。结局很忧伤。不太懂女主这句“I love you,so much.I just don't like you any more”,喜欢不代表爱,但是爱肯定就有喜欢吧?不懂(=_=)
她死后,才出现的那特别一天所有的温暖细节。岁月是滂沱的泥沙俱下,每个人都太想要个让自己愉快生活下去的理由。我想你,就像想起年轻时代的光荣梦想。得与失在这滂沱里终将流失泥泞。
“到头来,什么都没做,所有的规则都打破”、“我以为我已经不在意你了……” 当你发现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未来是不可预见的,这就是它令人兴奋的原因。不管明天发生什么事,把握好今天,找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一对全人类都看出是天底下最match,最soul mate的男女,却愚蠢地设下约定,坚执彼此的关系不该向更深更快乐和完整发展,要以best friend自欺欺人。果不其然,恭喜他们成功找到借口“合理”浪费了人生宝贵的20年。爱情中的犹豫退缩,是最大的自私,更是最大的自残。爱你在心口难开?那定是爱得不够的缘故。
在我的爱丁堡拍的呀。一个学校的一样的故事一样小小爱丁堡的单人床一样my best friend。爱丁堡 伦敦~~去看了哭了,最后的arthurs seat一样爬过的 不知道怎么说 甚至一样的七月十五号在王子大街哭到脸肿。怎么逃也逃不过命运。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多少人,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清晨的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叙事真糟糕, 很难让观众入戏. 既然是改编于一部小说, 那么我相信原著必然有一些闪光点, 不过这部电影实在不敢恭维. 尝试过喜欢这部电影, 但确实没有任何的可能性. 结构松散, 苍白无力, 或许这本用不同的时间坐标串联起来的小说根本就不适合拍成电影. 就当作看Jim Sturgess和Anne Hathaway这两演员吧.
第一次,被一部影片这么牵绕,我爱它
用半生承认相爱,用一天永失挚爱
叙事手法简直是PPT= =戳到我的点是Dex鼻青脸肿的问他爸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老人回答像我从十年前至今这样(Dex的妈妈十年前去世了)。小哥沧桑look非常帅,Anne的旗袍和短发造型美得肝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