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之前预想到的计划总是会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一环套一环的最终失控。计划永远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变化却会将这种完美无缺一点点的摧毁。刚开始的时候往往设想的是挺不错的,很好的,但是一旦开始执行,一点点的疏漏就会造成整个计划的崩盘。
但是也有时候,计划的制订并不适合执行,本身制定的计划就是错误的,那么执行起来自然不会有一个预期的结果。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制定了错误的计划,最终,计划的结果很喜人的故事。《绿色房间》是一部血腥暴力型的电影。本片主要讲了一个摇滚乐队,应邀来到郊区的一处酒吧来进行驻演奏的故事。演奏完毕的摇滚乐队最终决定拿钱走人,却没想到遇见了一件尴尬的事情,他们看见了一具尸体。
这个时候,乐队成员炸锅了,同样炸锅的还有邀请他们过来的一群人,这群人原来是一个地下制毒团伙,他们由一个睿智的老头外加一群愣头青组成。老头很冷静,对于这个场面也有着自己的处理计划。后来他制定了一个方案,先将这群摇滚青年困在一间屋子内,然后自己伪装现场,将他们骗出来后用自己豢养的恶犬结果他们的性命。最终将这一切伪装成一起因为偷盗汽油而引发的惨案。
老头想的很好,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很糟糕,摇滚青年们并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愤青。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考虑,甚至能洞穿老头子的整个计划。老头子的计划在执行中逐渐地被人瓦解。而摇滚青年们看似一开始处于弱势,但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渐渐的转劣势为优势,最终完成反杀,而睿智的老头也终于被处死。故事到了结尾,之前看着弱小的人得以存活,而看着强势的人无疑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本片其实很有意思,站在两者的角度去看,我们分别可以看到的都是双方的自以为是,不过结局却很欢快,唯唯诺诺的弱者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弱者”。但是当时,每一方都没有这样想。开始的时候,总是很有趣,乐队认为他们是弱者,而聪明的老头也这么认为,而且错误地估计了自己一方的形势。认为只要是站在一个占据了绝大多数优势的位置上,处理一帮花里胡哨的青年还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故事发展着就失去了节奏感,而且失去的是聪明老头一方的节奏感。本来制定的计划很完美。但是再完美的计划总是会赶不上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出其不意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对这种变化有着丝毫的防范。就如同老头一开始觉得,只要将他们困住,就能轻而易举地逼他们就烦。但是这恰恰是因为老头的这种想法,而使得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老头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对乐队成员形成压制,但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聪明”却被一帮被认为是不如自己的人看穿了,于是故事就有意思多了。一方面老头想要极力维护自己之前的计划,因此,当其中的一环被破坏后,他并没有马上收手,而是着手另一环来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当这群青年开始着手反击,他们的战斗力就不容小觑了。因此,故事开始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过去。
老头觉得自己周密的计划,再加上自己手下一群愣头青,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相比较那些摇滚青年却依旧很强悍。虽然自信心是好事情,但是不自量力就不行了,老头就是犯了这个错,最终给自己迎来了一个不是很好的结局。
团灭是老头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确确实实的出现了。老头团灭的最终理由就是自己轻视眼前的这些“敌人”,而这些敌人没有自己计划中的那样不堪一击,而且越是看起来脆弱的敌人,最后爆发出来的力量就越是无穷。断臂青年和杀马特女士看上去是最弱鸡的。但是最后的生存环节,只有他两个人逃了出来。
影片的结尾还是很有意思的,活下来的最终都是弱者,当然还有一条狗以及两个失去了梦想的人。他们关心的点并不是自己得以生存,而是即使活了下来,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却不在了,这依旧是很没意思。这对于通篇的杀戮而言就很讽刺了。
1 音乐特别难听
2 故事很新颖,换一个角度拍惊悚片
3 小成本但没有廉价感
4 氛围制造得不错
5 人物符合现实
6 就像在拍一场小型战争的纪录片
7 感觉敌对双方内心都很矛盾很纠结
8 电影里的狗很有喜感
9 影片一开始先展示一下美国的地下乐队文化
10好奇如果在现实中发生电影中这样的事会如何
11各种血腥暴力镜头
12所有人演的都有些淡定,表演不是特别到位
13电影里很多人死的都比较冤
14感觉像在看权力的游戏
15手被割那里看着就难过
16感觉美国也挺乱的,那么多人崇拜纳粹
17疲劳驾驶警示片
18搞乐队不容易,挣钱少还要冒生命危险
19一场命案引发的蝴蝶效应
20感觉本片没人是主角,谁都可以是主角,很真实不做作
21一开始乐队选择堵门真是明智之举
22乐队那几个人算是比较单纯善良,但是唱的歌有些重口味
看完全片以后回头理了一下,觉得这部片子主要是在讲纳粹死灰复燃,亡我社会主义之心不死(误)的故事。
片子开头,一行五人乐队为了能上台表演,千里迢迢赶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地方,结果发现自己被诓了,介绍人为了平息他们的愤怒介绍他们去了另一个酒吧驻场,于是一群人便踏上了不回头的玩命路。
一到酒吧,片子后边的核心人物(开膛女)就出现了,她和她的朋友与另外两男商量什么,鬼鬼祟祟地交换着一些东西。朋友女要和二五仔男相约跑路,离开这个制毒的鬼地方。
男主一行进了酒吧发现到处是光头,ss记号和万字标志(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总之都是纳粹的象征),他们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做了一个大胆而朋克的决定:演唱歌词中有“纳粹朋克去死”的歌作为第一曲。台下的人中有人向他们投掷酒瓶,喷口水。这时,开膛女,朋友女和两个壮汉纳粹男离开场地。
演出结束,嗨够了的乐队拿了钱准备走人,吉他女发现自己手机充电没拿,弱鸡男帮她去取,目睹了朋友女太阳穴上插了把刀死的一动不动,开膛女哭着说,可以帮我报警吗?于是弱鸡男做出了决定:当着所有壮汉的面打电话报警。
🙄️
唉
优点是有一种久违的密室逃杀的窒息感,缺点是杀与被杀的反转真的是老套路了。
死肯尼迪 Nazi Punks Fuck Off
故事到没有多新颖,但是讲述方式以及导演的风格绝赞,影调骚气,配乐鬼魅,场面也足够炸裂,小格局,大味道~
虽然电影中男主活到了最后,可惜现实中男主去世了,挺喜欢男主的,以后再也看不到他的片了。
荷包空空的独立乐队如何一步步地爬出死亡陷阱的惊悚故事,虐杀场面处理得干净利落,反派出乎意料的戏份超多,但是气氛营造略差强人意,节奏稍慢,故事似乎也没讲清楚,好在结尾还是蛮爽快的。★★★
【6.7】节奏很怪,画面很暗,期待很高,失望很大,智商下线,逻辑不通,气氛还行,惊悚血腥。总结,今年的几部片高口碑作品,科洛弗道10号,午夜逃亡,绿色房间,总体观感上相似的可怕= =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60823076/
两星半。很有才的一个导演,有些非凡的创意,却拍了个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入流的作品。
R.I.P
这片子除了阴森森的X教授、还不错的安东尤金(RIP)外,其余也就还凑合吧,烂番茄91%?严重过誉了。
节奏很奇怪的类型片,暴力血腥桥段丝毫没有传统类型片的畅快感,效果全都闷在里面,冷幽默倒是放得恰到好处。超杀女果然是标配。
好看到什么程度?把sicario里面墨西哥边境25分钟的桥段延长为一个小时。好久没看到这么刺激的片子了。
69/100 《娱乐周刊》2016年目前年度十佳排名第三位,这部惊悚片的另类之处在于没有绝对的主演,导演也懒得塑造人物,角色们嗝屁的也相当随机,故事的前戏设定有点无厘头但是应该有寓意,我还没有往深了想。尽管表演空间不大但Patrick Stewart的坏人演得入木三分,台词功力无比强大。
【B-】双线叙事而非密闭空间的抽丝剥茧让它丧失了悬疑性,关键虐杀场面的省略简化让它丧失了感官刺激,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爽”而拍电影。起初奇怪为什么一定要和乐队扯上关系,看到最后明白了,虽不是高明的把戏,但很成功。
不要被豆瓣的假文青骗了,一部真的值得看的电影,至少国外还没有差评,话说今年简直是恐怖片爆发年啊!
我为正反两面的人的智商都感到拙计.....
薄弱的剧情,血腥的场面,不是我的菜。还有,狗不一定是小可爱。
困/为最后那只狗狗再加一星。反类型惊悚片。
一口一个gentleman的新纳粹头目叉教授最终还是装逼失败……团队明显缺乏培训啊。训狗比小剥皮倒是略胜一筹。复仇小天使安东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