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一部类似于《飓风营救》类的故事,没想到是一部剧情片。施大爷真的辛苦了。
正如另一位网友说的,电影改编自“乌柏林根空难”。电影里,那个空管员其实没有玩忽职守,他同事离岗,他有被安排同事工作,最后阴错阳差的出了事故。被害人家属,本来也并不是想去复仇,但事情不顺利,怒火冲冠下了杀手。电影最后,死去空管员的孩子找到施大爷,像给爸爸报仇,但是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继续犯错。可能这部电影就是想说“冲动是魔鬼”。
所以希望看到各种打斗场面或者爆炸场面的同志,就放下这份期望吧,这片慢的很。
影评?我硬着头皮写一个,算是为施大爷的工作精神喝彩。他这个情况,拍电影应该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气。要不为了点自己对电影的追求,要不就是可能帮朋友忙吧。
当然,精神可嘉,电影不算好片的。
看着州长下垂的胸肌和几乎全白的胡子不仅感叹岁月无情,看多了他演的的动作片第一次看剧情片,还是如此沉重的话题,但感觉施瓦辛格看起来还是那么像机器人。失去了妻子和女儿以及为出生外孙的主角并不是针对任何人,他和其他很多遇难者家属一样只是希望有人能认错道歉,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空管员没有人站出来,后来导致州长迁怒于空管员的态度将其杀死,出狱后面对前来复仇的空管员的儿子说了声对不起唤起了对方的良知和恻隐之心。对于空管员来说,我也觉得法理上他不是killer,并不应为这个事件背锅。但是既然被牵扯进去就在情理不得不承担一定责任,就像国内正常驾驶的司机撞了乱骑电瓶车的多少也要赔点钱。如果在面对遇难者家属前来质问时能换一个态度说句对不起,而不是一直说我不是杀人犯此事我不应该背锅,或许不会被杀。而州长面对空管员儿子时说出了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触发了对方的良知。可能在美国人的价值观里,你做错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否认错道歉。
这结构要么削减至一集剧长度突出反转要么加长至一季通过POV重点描述各视角的PTSD,且更日常的剧情,才有看点…不然除了州长还有LOST小妞?还能让我记住什么?
基于真实故事的传达却被拍成了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强调煽情救赎的大型八点档。好在体量得当,一个沉浸于丧至亲之痛的中年男人,一个意外造成错误同样被错误缠绕的工作人员,在最后相遇,完成了高潮部分。只是戏外的故事或许更精彩:原型人物回到俄罗斯后被认为是英雄,瑞典却引起了不满(摘wiki)。
州长演的男主遭遇悲惨T T,难免会让人想起之前成龙(同是动作巨星)的《英伦对决》。冤冤相报何时了?Scoot McNairy再度出演飞机题材,“丧男”模样演得炉火纯青,一开始我是求他这位空管人员自杀去死的TAT,简直严重失职!后来又发现航空公司和值班人员也难辞其咎……片末某些镜头乍然变成恐怖片,继而又变成伦理片。
被低估的电影,首先因为它被宣传成一部复仇电影,其次它实在是太悲伤了,基调类似中国的苦情剧,从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注定无法疏解的悲痛之中,悲怆本身就是主题。在我看来它很具有现实意义,尤其结尾不动声色的宽恕,出演这部电影史需要勇气的,凯文席格斯的表现毫不逊色于《海边的曼切斯特》里的卡西。
很平淡。唯一留下印象的空管员哭的时候鼻涕出来了🤣🤣
喜欢阿诺这类转型之作
我觉得还是不能和萨利机长作比较,毕竟切入点不同。本片明显框架太小,只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过分渲染悲伤的情绪也是本片不足之处,本可以拍成一部催泪片,却有一点惊悚的味道。
原来全世界的草民都一样,都活在一个没有歉意的社会阶层里。
没有动作戏,些许失望。看到那下垂的胸肌和肚腩,倒也有些伤感,剧情上,老诺杀了那个航空调度员,是不是草率了点,难道是最后为了让他儿子原谅他?单论电影本身,6分,不能再多
确实是把好题材拍折了,被《Sully》甩几条街,结局完全是留白不成变丢盔弃甲。
2星半。根据2002年德国空难事件改编,原型人物是一位名叫卡罗耶夫的俄国人,影片中施瓦辛格正是饰演这位“复仇者”。近年的空难电影不少,去年《萨利机长》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不过与萨利的救人相比,本片明显更具有悲情色彩,可惜后半部分处理的不好,两次复仇都草草带过,说服力不足,结尾也干瘪。
同样类型 却被几年前的萨利机长秒得渣都没了。
每一个意图切入的角度都缺乏真正的力量
去了解了一下真实事件,小概率人祸导致大悲剧。我就是好奇普遍情况下航空公司对于空难的处理态度是怎样的,是否有一种专门提供空难赔偿谈判业务的公司。航空公司给出赔偿金额底线,该公司在调查乘客背景之后制定计划。最后金额数字越小,谈判公司获利就越高。才导致长期以来的空难善后问题充满了残酷感
故事本身很好,可惜没拍好。空管调度员是有错,但最大的恶却是航空公司、律师团、乃至整合体制对于他人的漠视。没人在乎你。
可遇不可求的原型案例 导演编剧却像是绕着故事中心走了一圈丝毫没有重点 除了每个人都像疯子也没有真正的复仇 背景设定在美国也体现不出原型Vitaly Kaloyev出狱回到俄罗斯受到英雄礼遇甚至当上建筑部长的背后意义 一星给表演
一路叹气叹到结尾。。。
文戏阿诺还不错,却还是杀错了人,本质是飞行公司管理和安全系统问题,但导航员承担了最大责任,最后以精神失常提前出狱面对导航员的儿子时,如何结局没有对错。当个人面对大群体导致的人祸时,毫无反抗能力,毫无公平可言,也是为什么实际复仇者在受够了扯皮推诿杀人出狱后在俄国当地获得英雄的待遇。
在自我救赎和自我谴责的双重主题下道来,角度切入点不错,但人物在润色和饱满度方面是败笔,演员的表演也不足以承载事件内外的沉重,在缺乏充分动机成因下以流水账叙事,让原本充满悲情力量的电影堕入庸俗,这类电影需要推敲的剧本和人物,以及过硬的表演力度,才会肩负起除娱乐大众以外的社会使命感
极佳的故事,但是导演调度的叙事方式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