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看到北京卫视在播。看了一集,当下饭剧都看不下去的程度...
一开始以为是党史谍战剧。后来发现是讲医疗的。
一眼看过去分不清年代。当代背景的剧色调弄的昏黄复古真的很有做旧的感觉,还以为是上世纪几十年代的故事...
剧情台词也很尴尬。这一集里没几个认识的演员,演技也没什么代入感。
播完一搜,居然是2022年的新剧,还有这么多老戏骨做配...
昨天还在说泱泱大国没有一部剧拍现代中医,是我们的失败。它来了,现代中医!(就是,中药,外科手术,针灸,音乐疗法,各种老祖宗留下的奇思妙想,还有现代仪器组成的现代中医)
我不希望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要沦落到无人弘扬的境地。让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朋友偷去,让他们潜心研究,丢人!有多少汉方原方在日本人手里,研究成各种汉方汤药,摆在货架上,中国人买了还得说日本汤药真有效。这古药方是我们中国的!一定要学起来!!
现代中医就是要把以前老祖宗留下的学起来,把新的东西融会贯通,就是我们的现代中医!
两天刷完。一开始是因为主演王志文点开的,期待像天道一样,结果第一集就是“他”的葬礼……
剧情也很简单,围绕调查“他”的真实死因展开。结局都不用猜,大团圆,亲儿子和好徒弟化干戈为玉帛,两个优秀的年轻医生从此医途坦荡……
槽点巨多,比如这个面有个女医生在当班期间有预谋的帮助渐冻症晚期患者逃跑出去结婚,大姐,你看不到他都靠呼吸机维系呢吗,弄出去分分钟就报道了!而且这动不动就哭啥毛病,why?因为全科医生会诊结果不按她的想法出牌?这有啥好哭的?看得我莫名其妙,以为后面要说那个孤儿院患者跟她有亲戚关系,拜托这是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医生啊,能不能派个专业一点的?……
还有,这么大医院,就这两个医生了?而且只要他们看了病历,人就有救了,还全是世界罕见的疑难杂症,关键别人都救不活,咋滴,到你这吃一次药就出院了?这到底是美化中医还是神化中医?
那徒弟,韩西林,一出场怼天怼地怼院长,上班迟到,开会睡觉,看病不需挂号,只用报哥的名号,什么病他瞄一眼就能治好,莫名其妙。直到他爸出来,噢,原来是局长大人,失敬失敬,那这么编也没毛病哈。不过,都开大G了,就一双又破又脏的板鞋,哪怕最后一集给换换呢?
再说好的吧,片尾曲还挺好听的。而且超多老戏骨,阵容强大,关键老演员们是真演的好啊,看他们心理活动时的眼神和微表情简直绝了,压抑怒火时抽搐的嘴角,欲言又止时微润的眼眶,撒谎紧张时飘忽的眼神和微颤的手……怎么能演得这么出神入化呢。尤其在人民名义里演高玉良的张志坚老师,又一次征服我了。与之前角色定位不同,这里面他演的是一个在单位上班三十多年从没有缺勤一次的老实人。大框眼镜,微微驼背,走路小跛,开会被Q到意见,永远低眉顺眼不敢正面回答,小心翼翼从不站队,面对领导啥都好好好,好事永远轮不上,吃苦受累倒次次都有他,先承诺给他升职,又反悔要求他隐忍退让,依然不敢质疑,只能顺着说是自己能力不够,院长思虑周到。就这么一个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实人,你似乎永远想不到他有一天会反抗,会拒绝你。没错,他腹黑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你看到三分一就能猜出来结局。我点赞主要是因为张老师演出了普罗大众没家产,没背景,没后台,甚至连赖以生存的天赋技能都比别人差点,能拼什么呢?只有当科室里的老黄牛了吧?他把小人物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苟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导致我对他都提不起恨,甚至觉得这都起义晚了,该早点反抗………
其实这种现象在国企事业单位很常见,领导同事欺软怕硬,闲的闲死,忙的忙死,可怜忙的也不讨好,因为做得多错的多,好事不属于他们,背锅和找替身倒想到了。唉:-(
《促醒者》是由张思麟执导,周大为、王宥钧、陈昊蓝、徐悦领衔主演,张志坚、王志文、江珊、刘佳、张晞临、毕彦君特别主演,杜淳、王媛可友情客串的医疗情感悬疑剧。该剧讲述了第九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意外身亡,远在瑞典留学的精英西医儿子丁远志与多年在外的中医儿徒韩西林回到九院,共同调查死因真相的故事为主线,全面呈现老中青三代医护工作者“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及薪火相传中医药文化、中西医结合创新诊疗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坚守与成长。
从剧情上来看,该剧融合了悬疑、医疗、情感等多种剧作元素,聚焦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观念的冲突,展现双男主以自己的专业救治一个个罕见病病人的故事。戏剧冲突的展现、节奏感的把握,都说明该剧在内容的把控上十分扎实。而一部剧最直观吸引观众的则是其视觉上呈现的效果,医疗时一系列的特写镜头、特技镜头都为剧集的真实性做了加持。
为进一步了解该剧在内容布局与拍摄手法上的思考,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对话了《促醒者》的导演张思麟,针对情节冲突、人物塑造、镜头手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以双男主矛盾折射中西医的理念冲突
黑格尔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冲突是戏剧的中心问题。《促醒者》的冲突集中在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观念上,该剧巧妙地将这个冲突具象到双男主身上,使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第一集开头丁学坤(王志文 饰)看着一张照片泪眼朦胧,照片上的两个人,一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丁远志(周大为 饰),另一位是自己的爱徒韩西林(王宥钧 饰),两个人虽然一起长大,但却矛盾重重,这个矛盾不仅是中西医理念上的,也有私人情感上的。
丁远志虽然是丁学坤的亲生儿子,但是却没有承袭父亲的衣钵,而是去海外学习了西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成长的,对中医不感兴趣的他,从小对父亲逼迫他默写中医口诀非常反感,而且对父亲力捧的爱徒韩西林非常介意,于是在他成年后,他远走他乡,去瑞典学习了西医。
韩西林则从小对中医十分感兴趣,在母亲去世后一直跟着丁学坤学习中医,而且很有灵性,在中医方面造诣很深。或许是因为师傅的宠爱以及他对自己的中医技术十分自信,他也因此养成了狂妄不羁、桀骜不逊的性格,之前在九院工作的时候盲目用中医治病犯了错误,而被九院停职。
因为丁学坤的突然离世,韩西林和丁远志被召回九院,二人携手调查丁学坤“推药自杀”背后的真相,同时也为了重组中西医结合医疗小组,改良治疗“脑胶质瘤”的特效药——化瘤丹。于公于私,本就不和睦的两兄弟再度走到了一起,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矛盾不断。
在治疗滑雪运动员谭淼淼的病例时,韩西林与丁远志在会议室便出现了意见分歧。谭淼淼昏迷不醒,如果这个状态持续三个月就会变成永久性植物人,所以丁远志坚持西医的疗法,实施动脉瘤栓塞介入手术,但是这个手术也会存在风险,如果失败患者的生命将会结束。韩西林则决定用中医的促醒疗法,在患者醒来之后再进行动脉瘤的切除,这样会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当然,促醒的成功率也比较低,如果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期,那么谭淼淼将会永远都醒不过来。所以韩西林给了自己两周的期限,如果两周内谭淼淼无法被促醒,自己会永远离开九院。
在接触另一个患者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年仅十岁的小患者高远山突发性失明,怀疑是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高远山是天才儿童,他的梦想就是能够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打篮球,但是他的眼睛几乎已经失去光感了。他是丁远志的病人,不过在西医的治疗下必须要检测遗传基因才能进行,而高远山的亲生父亲始终不愿意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韩西林不顾医院规定,私自给高远山实施眼内针的治疗方法,让高远山的视力暂时有了好转。
前两个案例似乎都是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有效,但是有一些病症是必须中西医结合才能治疗的,而这也是这部剧想要传达的医学理念。在诊断患者张蔷薇的病情时,由于始终没有突破口,韩西林和丁远志选择联手研究张蔷薇的病例,最终确诊了卟啉病。
以往的医疗剧往往是聚焦西医疗法,鲜少会真正地展现现代中医的魅力,而《促醒者》这部剧在中西医的对比中让观众意识到中医在现代医学上的帮助作用,可以与西医相辅相成,更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便是这部剧的拍摄意义所在。
以患者故事引发当下家庭关系哲思
从剧作层面来看,《促醒者》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但在情感上又不乏温暖和治愈。无论是韩西林与丁学坤的师徒情谊,还是最终丁远志与父亲在某种程度上的和解,亦或是每一位患者背后的亲情故事,都让观众动容。
在展现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医疗难度之外,该剧还展现了患者的亲情关系和家庭问题,比如谭淼淼从小就是在母亲的高压下成长的,母亲要强且对她很严厉,逼迫她学习滑雪,在她偷懒的时候罚她在楼梯上坐蛙跳。因此谭淼淼与母亲的关系始终不好,但通过这次生病,母女俩的关系也开始缓和。
谭母在给谭淼淼用中药擦拭身体的时候,画面闪回到她对谭淼淼的严厉,她也明白了自己过去的强势是导致二人关系破裂的原因。韩西林在帮助谭淼淼促醒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谭母对谭淼淼的照顾,因此在成功促醒谭淼淼后,他对谭淼淼说“有一个人一直陪在你身边照顾你”,这句话让谭淼淼对母亲释然了。
高远山的家庭关系也很复杂,母亲是国企的高管一直忙于工作,她是在离婚后发现自己怀了高远山,而现在的丈夫并不是小山的亲生父亲。但是在外人看来,高远山和继父的感情要好于亲生父子。当医生表示要对高远山的亲生父母做基因检测的时候,高远山的继父才将真相说出来,而小山的亲生父亲反而在得知要做基因检测后犹豫了。
九岁的患者夏小暖曾经被拐卖,在电梯里遇到了曾经拐卖自己的病人之后发病。夏小暖的父亲是一个妈宝男,什么都要母亲做主,但因为老太太过于溺爱孙子,也在夏小暖犯病后晕倒,夏小暖的父亲便没了主意,一直不知道该不该在手术同意通知书上签字,最终还是夏小暖的母亲夺过通知书签了字。从之前夏小暖的母亲和婆婆的相处模式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在家里人微言轻的人,但为母则刚,为了儿子她终于坚强勇敢了一次。
这些患者的情感关系折射出了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比如拐卖儿童、妈宝男、重组家庭、强势的教育方式等等,每个患者的故事背后都值得观众反思。
以专业的态度保障医疗剧真实感
国产医疗剧经常被诟病失真,甚至打着医疗的外衣拍偶像剧,但是《促醒者》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了减少悬浮感和偶像化,剧集对爱情戏做了大量的删减,情感关系停留在闺蜜情、兄弟情、朋友情、同事情、亲情的层面。
在专业性上,该剧的团队也深入到医院的神经科进行学习,观察手术室里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的过程,并且现场都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
为了保证真实性,演员们在拍摄之前都学习过中西医的基本操作知识,导演在拍摄层面上也进行了用心的思考。一方面实拍的时候有许多真实的操作镜头,比如中医针灸的过程会采用真扎的方式,有专业的中医做手替完成,导演拍摄的时候也采用了多个特写叠加的方式增加真实感和视觉的震撼感。另一方面,一些无法用真实的拍摄完成的镜头也会用特技镜头代替,更能展现人体神经的脉络,从一个微观视角下观察生命的变化,这也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不难发现,该剧的许多镜头都是颇具特色的,比如开头展现韩西林在内蒙救死扶伤的时候,一系列黄土飞扬和动物的镜头交代了地理环境,韩西林针灸时的一系列特写镜头和快节奏剪辑又简洁明了地展现了韩西林的中医技术。
还有剧中的一些转场镜头也颇具特色,比如潘小艾帮谭淼淼整理促醒房间的前后用头盔上反射的人脸进行衔接,节省了剧情交代的时间,保证了该剧的节奏质感。
《促醒者》在情节的冲突性、话题的时代性以及视觉的真实性方面都具有极致的追求,冲破国产医疗剧悬浮的刻板印象,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踏踏实实聚焦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医疗题材剧集。目前,该剧更新了15集,除了丁远志与韩西林在医疗合作上逐渐从冲突变得惺惺相惜以外,丁学坤的自杀真相也在逐渐浮出水面,那么如此专心医术的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为何会得抑郁症自杀呢?这会在之后的剧情中逐渐揭晓。
以下为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与导演张思麟的对话内容:
新剧观察《促醒者》讲述的是神经内科医生的故事,是否有带领团队和演员到医院观察医生的工作状态和说话的方式?国产医疗剧经常会被观众批评悬浮,或者打着医疗剧的名义拍偶像剧,您对此怎么看呢?拍这部剧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张思麟:医疗剧的专业性是极高的,必须经过观察和学习才能入手。在准备过程中,整个团队在顶尖的三甲医院内,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体验和学习。在手术室亲身经历一个生命在医生手下转危为安的过程,那种体验是终身难忘的,让人对医者,更对生命本身感受到敬畏,脆弱而又坚韧,这种敬畏也一致伴随着整个创作过程,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当然,更不能炫技,创作团队想得更多的正是如何把我们的体验尽一切可能传达给观众。
关于悬浮和偶像化的问题,对我没有太大困扰。因为还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就果断对既有的爱情线做了删除。这也是在刚才讲到的观察和体验生活之后,本能做出的决定。
新剧观察:刚开始这部剧中医生们的相处上有一种紧张感,尤其是中西医在治疗理念上不合的时候会互怼,甚至不避讳患者,每个高层医生都各有心思。这些情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显得不真实,您在处理一些戏剧化很强的情节时,是如何平衡戏剧性与真实性之间关系的呢?
张思麟:在医院的学习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中西医在理念上本来就不是一个系统,差异性就是天然存在的,一个是经验的积累,一个是先做科学模型,要说理念上没有冲突,结合过程中没有碰撞,这反而是不真实的。
但是对于创作,人物的冲突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观念,理念,意志上的矛盾。在这部剧中,这些无论代表着何种医学体系的医生们,他们的一切人物动作,都要在延缓和阻止死亡到来的前提下展开。这就是整个故事特殊性的所在,医者仁心者也罢,意见相悖者也罢,所有人,都将主动地或者必然地,对生死,对生命,做出他们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归根结底,人物的异同,关系的变化,是在于如何看待生命,如何与世界相处。这属于在不同教育和生活背景下,比较个人化的体验。要在这上面去寻找所谓戏剧性和主题表达。
新剧观察:剧中有一些镜头我印象比较深刻,比如促醒谭淼淼的时候韩西林让潘小艾一个人布置病房的时候,雪橇头盔上映出了潘小艾诧异的脸,第二天早上潘小艾枕着头盔睡着了,头盔上又映出主任的脸,形成了一个呼应。这个镜头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呢?
张思麟:这主要是转场的一个表达方式。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赘述,让场次的过渡更流畅,不仅仅在视觉上舒服,还在于把重要的戏剧场面指向更为紧张的医疗事件和剧烈的情感冲突,过场和转场简洁有力一些,是很有帮助的。
新剧观察:医疗剧也好,刑侦题材的剧也好,一般会采用主线案件(事件)+单元案的结构,《促醒者》也同样是以老丁的死亡作为主悬念,那么您在节奏上是如何处理的呢?您觉得怎么做才会让主线剧情与单元副本之间的关系显得不割裂?
张思麟:谁是凶手肯定是主线,老丁的一生,串起了两代医者的复杂关系,他的生死悬念,也是让人物之间,恩怨纠葛反复推进和展开的载体。而病例单元也并不是附属,而是人物成长的主要内容。这里面融合的关键,就是丁医生的理想光辉,能否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被人看到,同时也在日常的行医过程中得到验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新剧观察:《促醒者》涉及到许多中医方面的疗法,比如眼内针之类的,这些在拍摄上是否有难度?主演是否有专门学习一些医疗的知识?现场是否有中医专家进行指导?
张思麟:相关的拍摄有一部分依靠特技完成,同时也有一部分需要现场操作,演员要有中医和西医的基础实习操作,现场有非常专业的医生专家为我们辛勤指导。实拍过程中,有很多真扎的镜头,都是由专业的中医生手替完成的。
这部分镜头不仅是拍摄技巧的集合,在创作上也是一种美学层面的统一,因为对神经的探究本身就是一种微观视角,我们对医学视觉上的放大,或特殊呈现,也是在换个角度看世界,有种生命与人性同样处在在微观之下的意向。
结论:不要用你浮夸的演技去侮辱医生这个职业。我不知道全篇有几个专业名词,救个人半天不说病因,病人啥样没见这群人去看过,就说要动这动那,真的不知道演的啥!。。。。。。。。。。。。。。。。。。。。。。。。。。。。。。。。。。。。。。。。。。。。。。。。。。。。。。。。。。。。。。。。。。。。。。。。。。。。。。。。。。。。。。。。。。。。。。。。。。。。。。。。。。。。。。。。。。。。。。。。。。。。。。。。。。。。。。。。。。。。。。。。。。。。。。。。。。。。。。。。。。。。。。。。。。。。。。。。。。。。。。。。。。。。。。。。。。。。。
老戏骨们真是让人敬佩
就很莫名其妙的剧,非常脱离现实,简直看不下去,要不是因为没有其他剧看又居家真是没法坚持下去,哪有大夫天天没事干陪患者打篮球玩游戏的,还不要钱。
不过王志文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个剧的质量,江珊也有院长的气势,另两位老演员也演的非常出色。
总之这部剧就很脱离现实,完全跟现实医院不相干,大夫都是神医,天天没事干,一群大夫陪患者打篮球,碰见没钱的病人就免费医治。
丁远志和韩西林的性格就是两极,一个嘴硬的要死,一个又过于直球,其实两个人都有心结,只是需要个契机解开
悬疑线好看!我现在就想知道那个来老中医楼找东西的神秘人是谁
妈妈看过,一边骂一边看
片头很加分,一句“名利带不走,污点洗不掉”也勾起我的好奇心,难道丁学坤的死真的另有隐情?第一次看带点悬疑的医疗剧,很有新意。
剧情优秀,老戏骨加成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一部剧同时聚齐刘佳,江珊两位老师可看性太强了。
第二集就让我对韩西林改观了,本来以为他是高冷直男,但是嘴上说着不见家属,实则上还是去安慰谭妈妈让她不要放弃,就是一个口嫌体直啊
假模假式的权力斗争加一条悬疑线这种模式操作的职场剧已经过时了,三年前做出来还凑合。
宣传都在主打王志文江珊但主角其实是是两个年轻男演员……整体感觉很美剧但是主题竟然是中医针灸,“促醒”就是不开刀的方式治病,细想就是有点惊悚的
注意到医疗日记这个细节,联想到化瘤丹的研究,估计老丁是为了这个死的吧,或许是被逼自杀?韩西林能不能快点把日记亮出来给咱瞧瞧,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看了前两集差点把我尴尬死。俩男主台词表演都不过关,配音什么鬼,剧情不合理脱离现实,白瞎了老戏骨的配角阵容🙄
很好奇的一点就是说剧情取材自真实事件,那么中医促醒植物人也是有迹可循,影视化肯定是有些艺术化成分,但我觉得信服力蛮高的,不然中医也不会传承这么久的时间
蛮好的一点是关注到了中医,很多人对中医有偏见,但是早期贫穷没钱看病、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是传统的中医治病救人的啊
中医的元素在这部剧里融合的很好,一点也不突兀,而且中西结合这种还是第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不错不错
医疗剧新方向,玄幻医疗剧。
老戏骨为新人抬轿的剧,剧情宣传看似新颖,实则正片毫无亮点,且老套又拖沓。周大为与其在这里擦边卖腐,不如回台拍腐剧来的实在。
真无语了,大家都在牛什么啊,尤其那两个男的,拽个p啊!你俩很高贵嘛,好好上你的班得了。最后 干嘛配音,自己没有声带吗,枉我期待了这么久,气死我了😤
最新医疗神剧,长了肿瘤昏迷不醒不手术,吃点中药就醒啦?????有这神药舒马赫早满地跑了
从金生火的运筹帷幄,到高育良的老谋深算,结果这个剧里作为王主任,唯唯诺诺实属罕见啊哈哈哈哈!小阁老你也有今天,张志坚老师这回的角色可可爱爱的,属实剧抛脸了
这是悬疑剧?真是太悬了!最后整哪出?一帮人还商量好了都穿黑衣服?吐了!而且警察还给打配合?天呐什么鬼啊!事实证明形式大于内容永远没有好结果。这俩孩子接得住这么多老演员捧吗?你再瞅瞅那些医生、那个打光、那个化妆、那个气氛,哪医院这样啊?天天除了赌气闹气就是阴阳怪气,好家伙高兴了还破个案,到底是神经科还是神经病大家自己体会。什么病人敢把自己交给这种医院啊……再麻烦bgm歇歇好吗,闹心……ps,我妈问我好几次为什么她根本听不清这俩小伙子说的是啥……我:嘴里有袜子呗!
首部老中医题材青春偶像剧横空出世,小鲜肉拿捏着霸总的傲娇腔调熬中药,不接受任何质疑,有质疑就是“我不允许任何人……”,首集就突破尺度上演中医开颅,用最青春的戏致敬最老的中医——华佗,不要问几成把握,问就是十成,华佗的遗志就用青春霸总的豪横来继承,再不信?再不信瞪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