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漪禾
2007年这一年有日本三大钢琴漫画之称的《交响情人梦》《神童》《琴之森》都推出了新作。其中《交响情人梦》作为最为人知的一部,在06年推出真人电视剧以后紧接着在07年推出电视动画,讲述天才学长和天才学妹从合作到相恋的故事。《神童》也推出改编自原作漫画的真人电影,讲述身患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天才钢琴少女与钢琴专业复读生之间淡淡的爱情故事。此外还有今天要讲的由MadHouse制作的剧场版动画《琴之森》。虽有天才却无关爱情,而且在满是天才的音乐漫画中,还出现了一个并非天才的普通琴童。这是琴童与天才的故事,是虽然讨厌钢琴却从小立志成为专业钢琴师的琴童雨宫修平,和赤脚弹奏只有他一人能弹出声音的钢琴的天才一之濑海之间的故事。
即将参加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预选赛的雨宫修平因为外婆生病从东京转学到乡下,在这里到遇到同班的一之濑海。在学校旁的森林深处有一架只有海才能弹出声音的钢琴,雨宫听着海在森林里赤脚弹奏的琴声很受感动。他们的音乐老师阿宇野在听到海可以弹奏这架本属于他的钢琴后要收海为徒,并要求海也参加预选赛。这两位被钢琴选中的两位少年注定在这个夏天相遇,注定要在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相遇,未来也注定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相遇。整个片子节奏非常好,从两人相识开端,到彼此相互欣赏发展,以海也参加钢琴比赛为转折,钢琴比赛预选赛为高潮。一气呵成,顺畅无比。
影片的主题是钢琴和孩童。被钢琴选中的两人通过彼此对钢琴的执着重新认识了钢琴。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的深层意义归结为天才与勤奋的探讨,是的,钢琴要独自忍耐枯燥的练习,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当雨宫还在追求绝不出错的极致追求时,海已经超越了这种极致,赤脚弹奏出只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天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合规不逾矩地弹奏本身就已经放弃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能性。在琴童的世界里,我们都是雨宫修平,却心里渴望着一之濑海。
除了探讨天才与勤奋以外,雨宫和海作为两个孩童都为彼此展现了最大的真诚。真诚是孩童普遍的天分,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和世事的经历,这种天分都会被逐渐磨损。动漫里真诚的孩童是我们潜在的期待,我们期待在孩童时代普遍的真诚就算历经沧桑也不会被磨损丝毫:雨宫虽然对成功渴望,却不会让这种渴望扭曲了他善良的内心;海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大人们那些流脓的污秽并不会沾污他明澈的双眸和修长的手指。所以,动画让雨宫遇到了海,让海遇到了阿宇野。让他们有这样的人来纠正他们在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偏轨,再加上两位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母亲来保证他们最起码的生活。这就是动画一直给我们的慰籍,它温柔地回应我们的期待。
本作改编自漫画家一色真人的原作漫画,该漫画从1998年开始连载,2000年一度暂停连载,2005年恢复连载。2007年被改编为剧场版,200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第十二回漫画部门大赏,原作漫画也于去年2015年完结,全套26卷。剧场版改编了漫画里的小学篇,漫画的中后期两人一起参加了萧邦国际钢琴大赛。一色真人表示,自己是在看到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于198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电视重播时获得了灵感,剧场版里海也曾绊倒在肖邦的作品下。一色老师还为漫画找到一个传说作依据,传说莫扎特死前曾交待把《F大调钢琴鸣奏曲曲K280》交给一位二百年后住在森林里的少年,这个住在森林里的传奇少年,就是故事的主角海。
说起一色真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她的名作搞笑幽灵漫画《花田少年史》应该不陌生,这部1994年开始连载的作品,在2002年被改编成TV版动画,其主题歌选用的还是后街男孩的歌曲呢。一色老师的作品中人物线条粗重,乡土气十足。但都是些纯真善良保有童心的角色,雨宫和海就是如此真诚待人的孩童。就算她漫画里的成人世界也是如此,无论是妓女,耕地农民,还是欠租房客,她笔下的成人世界似拙实朴,让人大笑中带有温馨。《琴之森》原作漫画本来是以天才海为主角,但动画版的监督小岛正幸和编剧蓬菜龙太商量以后,决定以雨宫的视角切入。笔者认为这个选择非常巧妙,以雨宫这个勤奋练习的琴童的视角切入,不再只有天才的独唱,而增强了天才和琴童的对比,增进了剧场版的真实感和深度。此外,剧场版的成人世界里并不是像一色真人笔下那么纯真善良,这方面对海的生活环境的刻画就比原作漫画要真实的多。海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最底层,他要给居酒屋打工,要忍受醉酒男子的训斥和对母亲的调戏,还要和学校里比自己高一头的大胖子打架。从雨宫的视角切入,给海的生活环境以真实的刻画,让这部片子的真实感倍增。
真实感不仅仅来自人物的刻画,还有强力的制作团队和高强度的作画实力。该作不仅有日本顶级音乐制作团队,还来捷克爱乐乐团担任弦乐配乐,更邀请到世界级钢琴大师阿什肯纳奇为片中钢琴演奏场景配乐。阿什肯纳奇作为常驻日本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以70岁高龄首次为动画电影配乐。本人对录制非常严格,即使普通人听不出来什么差别,他自己称有时候在左手小指下落的一瞬间速度就已经慢了。剧场版制作之前无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原作漫画爱好者都很担心,会不会出来以后整个片子的钢琴演奏都成了阿什肯纳奇大师的风格。但大师本人表示自己的钢琴演奏只是为了配合整部电影的整体需要,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会根据片中不同人物的演奏风格也根据人物性格加以调整,成片中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阿什肯纳奇大师本人同时也担任了该作的音乐顾问。
除了演奏了片中的钢琴演奏场景,阿什肯纳奇还演奏了由NHK资深音乐人篠原敬介亲自创作的电影主题曲,篠原本人对于外国音乐家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这件事也感到非常自豪。虽然基本上在音乐大厅录制,但也根据片中不同的场景,森林,教室,琴房,比赛大厅,音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加适合不同的场景需要。
监督小岛正幸曾导演过一色真人的热门漫画《花田少年史》,自己也在早年看过《琴之森》,当时还在想“如果有人来做这个动画就好了”。后来映画的时候自然就找了导演过一色老师作品的小岛监督。小岛自己也没做过音乐相关的作品,也是欣然接受了。作画上有关钢琴演奏的部分按照脚本-演奏-分镜-作画步骤来,虽然乐谱本身几百年都没有什么更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奏习惯,按键深浅快慢,抑扬顿挫都有所不同。因此只得先将大师的录制用影像拍摄下来,再画分镜,最后再画原画。最初小岛监督觉得演奏的场面作画用2格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用2格作画画阿什肯纳奇大师弹奏的影像,成片效果里弹奏的太快了根本看不见手指。所以最后采用了逐格作画。键盘用了3D制作,手指的移动则都是手绘,钢琴机身的黑色部分也有手的倒影映出来。
小岛监督和音乐制作人冈田花费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制作后半段30min的比赛场景。先是根据阿什肯纳奇演奏的场景画了分镜,再画原画,最后再贴音乐。贴着贴着又有些变动,音乐制作人设计师都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再改动。整整制作了7个月,实在是很折磨的一件事。在预选的比赛中,本来是想让修平和海以及誉子三人分别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的第一到第三乐章,但因为第二乐章不是很流行,最终让修平和海分别弹奏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选了更适合誉子的巴赫的意大利风协奏曲赫大调BWV 971第3乐章。
由于本作并没有续作推出,所以在后半段比赛中突然蹦出的誉子其实是有些突兀的。誉子在原作漫画中后期有很大发挥空间,但小学篇中并没有多大占比。如果不推出续作的话,其实誉子这部分可以缩减一些的。原作漫画于去年完结,不知道这部作品什么时候可以改编成tv动画。《四月是你的谎言》大火以后,期待这部作品也可以再掀音乐动画作品的热潮。
奇了怪,这片给人感觉“我有天赋世界都围着我转”“有了天赋可以站在人类社会的顶端”只要一练习就能让他人几年十几年艰辛痛苦的磨练成为出众的陪衬,而且老是若有若无的制造两个男主之间的对立使这种感觉更加突出,试问这世间哪个天才没有付出过努力?哪个没有付出过汗水?,而这部片子把天才形容成只要伸一伸手就能得到比他人努力很久才能得到的东西,天生就带着人生bug的人,这是整部电影的最大败笔,以至于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满是幻想的中二大叔,男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追求的东西,男一在最后的比赛打破了所谓的比赛规定这很好表现了天才者不同凡响和出众,但导演的表达方式让人觉得这个天才高高在上,非常高冷,原本应该着重刻画天才家庭的苦难却一笔带过,损失了一个加深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人物感染能力的机会,以至于大多数观众更理解男二,而对于男一只有感叹开挂和对男二的不公平吧,总之千错万错都是导演的错,把一个这么好的立意拍的这么平庸,而且让我有种三观不正的感觉。
以上纯属个人感想,不喜勿喷
幽深葱郁的森林里,一架钢琴静静地沉睡着,它与它那些设置在镁光灯舞台下的同类不同,只有月明星稀的夜晚,它会沐浴在月光下,林中的小动物会毫无畏惧地走进这个大家伙,钢琴就像一个沉默的人,静静接受着它们的抚摸。
这是比童话更加梦幻的场景: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 一之濑海,常常会在这样的夜晚,伴随着月光奏响这架钢琴。他没有受过正统钢琴训练的手弹奏的音响,是完全经由这架经常沉默的钢琴、流泻的月光和幽美的森林浸淫得来的,那乐音仿佛就是由这森林奏响的,就是这森林和月光的呼吸,就是这森林和月光的音乐。
雨宫修平——著名钢琴家的儿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钢琴训练,自然地以成为优秀的钢琴家为目标,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乐音,也不由自主地抚住心口,震撼不已,除了这仿佛由自然共鸣而出音响的震撼以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多年练琴的他,却根本无法奏响这架钢琴。
仿佛是被钢琴选中了一般,只有海可以奏响它,让人觉得钢琴也有生命,也会选择主宰它的人。
“有生命的钢琴”,这个设定有如幻想故事一般,而《钢琴之森》却没有过多地渲染这种幻想色彩,故事只是说,这架钢琴原是属于修平和海的小学的音乐老师,曾是著名钢琴家的阿字野壮介的,他曾经是修平妈妈毕业的音乐学院的明星,就像很多故事都有的那种天才:有名望的家庭,令人望尘莫及的天赋,众人的瞩目,顺理成章的成为人尽皆知的钢琴家,然而他随后遇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的玩笑。一次车祸侥幸生存,然而代价却是赔上他的钢琴家生涯。手伤愈合后,这双手永远只能做一双普通人的手,与钢琴无缘了。
送走了曾经为他特制的钢琴,他开始学着习惯普通人的生活,然而褪去了光环的他一蹶不起,直到来到有他曾经的钢琴的小镇。
“多么想,多么想再听一次那样的音响……”他在森林中跌跌撞撞寻找着,钢琴,它还在那里,只是这原本只属于他的钢琴却像抛弃了他一般,无法奏响了。
音乐原本就属于和它心灵相通的人,只是这架钢琴特别挑剔,它无法容忍一双属于消沉之心的手奏响它,甚至无法容忍一双技巧无懈可击却没有太丰富灵魂的手,那是阿字野的手,那是修平的手,这架骄傲的钢琴,打击了两个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人,却偏偏青睐自学自弹,拿它当一架玩具的海。
修平大概是察觉了钢琴的不屑,随后尽管他怎样克制自己,也还是无法遏制他对因为可以奏响森林里的钢琴而被阿字野强烈要求要收为徒弟的海的嫉妒。
“我和他不属于同一类人”,修平这样想着,刻苦练习准备参加钢琴大赛,而海,一直吊儿郎当,很讨厌别人对他任何管束的海也被推荐参加。
一天,修平对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从小我就被父母安排要学钢琴,为了钢琴,我牺牲了很多,也怨恨过,为什么我要出生在钢琴家的家里?你知道么,一直,钢琴就是我的敌人”。因为是被迫的,修平在真真正正完整地领略到音乐的美并与钢琴建立心灵的交流之前,就踏上了音乐旅途,尽管他完美地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了,但他的灵魂在抗拒着钢琴。他的天赋是充足的,他可以做到技术上的无懈可击,然而因为缺乏那种对音乐从心底的欣赏与敬畏,他的声音缺少像海那样摄人心魄的力量。
音乐本就是自然的脉搏、人心的风景。在技巧之前的,是音响和心跳的共鸣。对于人来说,音乐的意义要纯粹,就像海一样,音乐对他来说,是原原本本的音乐,不是父母的期望,荣誉或是金钱。漫画版《钢琴之森》的副标题是The perfect world of KAI,对于海来说,那架森林里的钢琴是他的伙伴,那片有钢琴的森林是他的世界,他在夜晚躺在钢琴那漆黑如镜的身体上入睡,就像在所爱的人的怀抱里一样,他弹奏它是一种交流,他可以对它敞开心里的任意一个部分,他的声音紧紧地和那片茂林融为一体了。
自然地,钢琴选择了这样的人。
在钢琴大赛上海动人心魄的演奏后。修平令人心酸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努力输给了天赋,但他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要弹出自己心灵的声音的错误,他问阿字野老师:“我能演奏出像海一样感人的音乐吗?”“会的,只要你更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这样回答他。三个执著于钢琴人,天赋的钢琴家,努力的钢琴家,和已放弃追求的钢琴家,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新的起点。
《钢琴之森》传达的不是音乐纯粹的美,也不是人们如何为了音乐努力奋斗,而是人与音乐,这自然与人交流的语言的共鸣。
《钢琴之森》同样也表现出了现实的无奈。将厚望寄予孩子,强迫孩子做事,却从不想到要启发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心智,将成功理解为表面化的东西,包括钢琴大赛的结果,尽管海的琴声感人至极,但因为没有按照乐谱演奏,从而被剥夺了晋级的资格。阿字野老师问海的妈妈:“我可不可以带他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日本容不下他的钢琴。”
信天翁不会按照人设置的轨迹飞翔,海也是。人往往喜欢追求些表面的东西,忽略掉一些本质的东西,而他却以敏锐的心灵和过人的天赋把握到音乐最为本质的东西,因此钢琴选择了他,音乐选择了他。
森林里的钢琴,静静地睡在森林的古树荫下,等待月光和那些灵性的灵魂奏响它。
背景资料(黎亚原创评论,非转载)
《钢琴之森 - The perfect world of KAI-》由一色诚创作的青年漫画,此次由MAD HOUSE改编为剧场动画《钢琴之森》。制作阵容的强大使得本片气氛清新优雅,内涵深厚幽远,虽在剧情上没有过多跌宕起伏,也没有过多商业元素,却是真正具有成为经典作品的气质和素质。比起一色老师的漫画原作,剧场动画在画风和人设上对原作人物进行了大幅优化,使得画面和人物形象比起原作更加舒展优美。在弹钢琴的动作得分镜上精益求精,将角色弹钢琴时优雅潇洒的指法完全凸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叙事上,将原作的诸多漫画语言转换为更适合电影的叙事手法,因为是剧场动画,情节节奏较漫画版有所加快,但在重要情节上却利用电影的时间感放慢了脚步,从而制造悬念。剧情上删减和重新编排了原作中较为现实的情节,比起原作更具优雅清新的气息。不过尽管作了这诸多的调整,剧场版《钢琴之森》对原作的主题意蕴还是做出了较好的还原和提升,伴随着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阿什肯纳奇的演奏,富有艺术底蕴。
最后很想说的——自我杂感
看完《钢琴之森》,我真的有一种感觉,这片子说的就是我想说的。小时候学小提琴,我是被老师选上带着新奇的感觉去学的,可后来这种新奇感就被严格的考级、恐怖的老师(真的会因为我拉不好打我、踩我、掐我)、根本不懂音乐只是想让我学点东西的父母给磨灭了,到后来练琴变成了我的噩梦。到后来我放弃了音乐转向了计算机和美术,从来没有人强迫我干这些,把这些干到多么好,我只是自己非常想做好这些,也为此吃了很多苦,但我最原始的兴趣没有被磨灭,然后我果然成功了。再后来,我又开始对音乐感兴趣了,比起小时候,我了解了更多的音乐知识,也在一些系列事情的刺激下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好,然后自己也克服困难地学,我感觉这一次我真的能做到克服一切,看完《钢琴之森》我就想,如果我的音乐是像海那样通过与音乐最自然的接触学来的,也像我的电脑和画画一样学来的话,也许我早就成功了。
一系列的感悟让我最后觉得,没有爱,什么事情也做不到极致。《钢琴之森》恰好也要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人应该看重由内心生发而出的情感,让自己用最自然的感情取去热爱自己所作的事。
原文地址:
http://hi.baidu.com/leas/blog/item/aa0ea977dbcae41fb151b905.html
这是一个关于少年与钢琴的故事,也是一则关于艺术本体性的探讨,作品用纯真的视角叙述了这个故事,细腻的心理描写,描绘出主人公自己对艺术的认知,也正如最后所抛出的观点:“比赛不应该拘泥于国家、标准、尺度” “对于他的钢琴来说,日本太狭隘了”。--短评《钢琴之森》『Tab』
震撼到了。可惜我不学钢琴,学的真该看看,思考下自己学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话说为神马阿大就没有喜欢上钢琴呢?
御姐给正太配音。啧啧。
很多人将本作称为“励志片”,但其实这部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的理念并非什么“勤奋”或“天赋”之类,而是对独立思维的追求、对死板教条的挑战、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磨合。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钢琴奏鸣曲K310,是当年身为卑微的宫廷乐师的莫扎特,为挣脱命运束缚、对自由理想而创作的曲子
森林中的天籁之音!!改变的乐曲很有意思!!
很好看 也有漫画 但现在可能很难买到了 名:琴弦森林
読んだことない・・・参加できない(;つД`)
剧情很王道但还是很温暖,海的妈妈真是美人啊。誉子mm是亮点,再一次验证了放下头发=萌度解放的真理。上户彩配得比神木隆之介好。
有爱!!!
回归自然,坦承内心。PS:CV阵容真强大啊,麻由由、国民彩、神木、千鹤。。。
- - 上戶彩和龍之介.....
棄(什麽,劇場也可以棄?!)以後遇到業餘聲優務必繞道 ps 彩姐果然V5 光是聲音都甩神木十條街
少年们为了一个目标暗暗较劲,那种朴实青涩又振奋向上的力量让我想到《侧耳倾听》里的天泽圣司和月岛雫(虽然性别上……),那种艺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为了做出好作品的自我纠结,可能搞创作的人特别能体会吧,真心推荐!
这是怀旧风吗?粗糙的画风,不喜欢;上户彩配的角色到底是男是女?
天!我一定是疯了!追着神木DD都到这种地步了,连配音也听。
用你的勤劳去弥补你不足的天赋
吐槽点有:男主角的槽发型,男二号的女人脸,不澎湃的剧情,莫名的发展,最重点是莫名的3D马桶出画!!!看点:场景,场景,还是尼玛的场景。。。那段钢琴倒是真的挺好听。
两个少年的友情很美,然而人物塑造得过尤不及——一个顽劣得匪夷所思,一个安静得烟火不沾。
虽然是水准之作...但还是没有被打动...天才真是种不公平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