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一个22岁还什么不懂得大男孩。却要远赴大洋彼岸,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一切。为了篮球,为了他的梦想在异国他乡打拼。他不仅仅是他,他是中国人,他是来到美国第一个打篮球的中国人,年轻的他背负了整个国人希望的重担,他要做一架连接中西的桥梁,他要为国争光,他不能让太多的人失望。难以想象22岁的他是如何接受了这一切,如何在盛望与盛名之下创造了属于姚明他自己的辉煌。
这是属于他成长的印记,这是这个随和羞涩的22岁男孩走过不平凡的虽然艰辛难熬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化茧为蝶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姚明年,更是中国年。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幽默可爱的大男孩倾心。中国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太多的人为他疯狂。耳边那首无限循环“姚明姚明姚明”的歌还在回声般唱响着。眼前姚明温和的笑容不时的浮现着。
影片就像温暖的小故事一样,让你揪心让你为她笑为他哭。他的一举一动会牵扯着你每根神经。第一次NBA上场,你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紧张与不安。第一次进球,你会情不自禁的眉开眼笑。你会抓着他每一个移动的瞬间,生怕错过什么,就像你在多年前的那天那个赛场,握紧拳头,为他加油为他鼓劲,更为他捏把汗。
这是感人的温暖小故事,就像发生在你身边一样。那个叫科林的小伙子,讲中国话有点台湾腔的学法学却跑来做姚明翻译的小子。你可知道最后机场送行分别的镜头让我难过的落泪了。替你们这患难与共的兄弟两落泪了。说着玩笑的你们表现的云淡风轻,可我哭了。为什么科林你明明走出去了,为什么要折回来。为什么要让我如此难过。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笑的。姚明,时代的印记,国人的骄傲。我只想说,我们爱你直到永远!
看了有关姚明的纪录片“The Year of The Yao”。其实,这个纪录片也是好几年前的片子了。原来在音像店看到了,就想说去看个究竟。但是,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篮球迷,所以还是放弃了那个看的想法。但是,昨天心血来潮看了之后,才发现片子真正的本质不是在讲篮球,“篮球”以及“姚明”都是象征,所指代的应该是出色的中国青年人怎样突破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的差异的冲击,重新站稳脚跟。
片子是很真实的,因为它真实的展示出了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首先,先不说一部分美国人的个人行事风格(开种族的玩笑、或是瞧不起外来人口),先单说说这个社会的习惯:只是观察一个人眼下的表现,以及当下的利用价值。尤其,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美国人更是完全没有耐心去了解,直接扣上“傻子”的帽子,甚至有时显示出的是无理。我想这一点,不只是体现在姚明的身上,对于一部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也应该是有所体会。也许这就是文化的不同所在。
其实,片子中“姚明”只是一个符号,因为他真正代表的是一批人,也就是去美国的中国人,这些人为了吸收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学术而需要完全开始适应一套新的东西,尤其是语言,还有专业术语。客观的说,英语之中的专业术语完善程度确实优于中文。先抛开文化差异、以及美国人为人处事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谈,重新掌握一套Terminology就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片子的结构方式,还是按照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来处理的。也就是一个人的不顺、挑战、胜利。但是,这样的纪录片更像是电影的思维模式,所以,总是要形成一个主题。所以,在处理素材方面也是有倾向的,比如,为了体现开始的不顺一定会选取相应的素材,为了体现进步又会有所侧重的选择素材。所以说,一部分纪录片也是有立场、导向的,观众也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所以,就是要看导演的意愿了。
此外,对于片子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表面在讲姚明,但背后更像是讲述翻译科林的成长。姚明能够去NBA球技是一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应该是给NBA带了不少收入,题外话。
最后要说,姚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父母一直陪在他身边对他进行着照顾,他妈一直给他做饭的经验积累下来就变成了那个“Yao's Kitchen”.
发现打篮球和做律师(包括很多其他职业)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当你还是个rookie的时候,可以做的就是努力练习,当有机会进入一个好的球队或平台,首先要获得老板队友的信任。情商要高,但关键还是你在floor上的表现。有机会上场了,一开始总有挫折,大家对你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你的debut可能11分钟不得一分,还有不少失误,被中锋盖帽,被后卫晃倒,接球滑手,带球脱手,媒体队友教练观众开始质疑,很多人会嘲笑你(并不一定带有恶意),要学会调整心态,放下包袱,get loose,享受你所做的事,不要灰心,错误都放遍了还有什么可错 ,keep training, 接好每个球(assignment),打好了,有信心了,越打越好,良性循环。回到电影,非常棒的纪录片!篮球是主线,同时穿插了很多中美历史、政治和文化,姚明球技EQ都很高, 电影里一个细节提到圣诞节他给每个熟悉的人寄了贺卡,把人主播给感动的,也时不时爆出点冷笑话,如去亚特兰大参加全明星时,别人问克林在哪,他笑说落在休斯顿了,不仅幽默,也传达给别人自己已经不需要翻译的底气。最重要还是很努力很幸运,碰到一个好的时代,好的球队,教练队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直让他上场,传球给他。里面提到一句,中美篮球文化差别就是,nba球场上非常nasty, mean, aggressive,中国文化更加谦逊。反过来,很多在中国人看很正常的言论,在美国人解读起来就就得很挑衅(比如媒体描述姚明对shaq的评价是,他是我前进路上的一座大山,我要去克服他)。有时候不管打球还是工作,稍微带点狼性文化没什么不好。
《姚明年》200侠之大者。肩挑重任,不忘初心。姚明一直为了国家而付出奋斗,年轻时打篮球为国争光,退役后当体协主席为国分忧,看完之后,我好像更理解了一点姚明和他的成就对于中国的意义。一代巨星也是从平凡开始,请记得时刻保持谦逊。
害我来凑字数了,第一天用豆瓣没想到影评还要多于140字?😂😂😂😂
目前在做搬运工作,把留在QQ空间的影评搬过来,当然,纯原创!都是自己一部一部片子看完了才有的这些,只不过有的感受多有的少而已。
有爱好者加QQ哈哈哈哈1526419293
一部很早的纪录片,记录了小巨人初登NBA的第一年。
时隔多年,当年清瘦的小巨人,已经变成了发福的姚主席,但回头再看这部片子,还是有许多地方被触动。
毫无疑问,姚明是这些年,中国向美国向世界最大的文化输出。但想想,当年姚明只不过也只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青涩少年。
尽管头顶这状元的光环,但毫无疑问在那片陌生的国度,被歧视、被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过。面对这一切压力,用自己的压力去打碎这一切质疑,去征服那些挑剔的球迷,这该是多么强大的力场。
毫无疑问,姚明开辟了一个时代。在那个年代,引领者多少少年迷恋那个篮球。只是没想到,回头在看那些,姚明却是近几年中国篮球的巅峰了。去年世界杯的失利,姚主席泪目的着实戳痛人心。
陆续开启的一系列改革,希望真的能让中国篮球越来越好吧。
小草如何感谢太阳?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NBA小巨人~
想起一段子,XX的要命!
姚明登陆NBA的第一个赛季真的比大部分体育励志题材的影片还要精彩。看到姚明在对阵湖人的时候打出感觉,让巴克利亲了驴屁股,第一次姚鲨对决的时候送给沙克的几个大火锅,真是感动啊。现在看着姚明作为解说嘉宾,对比赛的分析那么好,真是觉得可惜,要是真的能夺得一次冠军,那么姚明这部电影,
真正爱这部电影的人,往往不会去追究任何本该追究的东西。我其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感谢YAO,感谢科林。就像升哥说的,有些无声语言,只有寻梦的人才能彼此听的见。。。
这片子的价值在于如何从东方文化氛围中接受并融合东西方文化!
2022年5月看完这个纪录片五味陈杂 看到科比 乔丹 奥尼尔 姚明同时出现的全明星赛 眼泪一直在打转 都忘记甚至还经历过这样的黄金年代 那时候的姚明以他的儒雅 坚韧熬过了他艰难又备受瞩目的NBA第一年 让世界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看到了中国 虽然他本不该背上这个重担 但时代选择了他 而他也很好的化解了这一切 时至今日姚主席仍旧在以他的方式帮助中国篮球 在这样疫情肆虐连家门都很难出去的时间 看到这个真的备受鼓舞 最后 RIP 8&24
出国前被各级领导嘱咐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在美国的这一年似乎没有过个人时间和隐私。记者会上,科林的电话响了,尴尬紧张地道歉,姚明会用“we both are rookies”来把场子圆过去。会严肃地说女朋友的照片不能外泄,是个聪明且随和的人,在语言文化冲突下依然很快地进入专业状态,无时无刻不认真。这一年的所有正式场合他都穿着那身黄西装。
没看出哪励志,只看到了大个子怎么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央六看的。。看的时候姚明已经退役了。感慨还是挺多的。说实话,我算不上十分的热爱姚明,但确实是因为姚明才逐渐开始看NBA的。片子拍的不错,短小精干,虽然是讲姚明的成长并折射出了一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但终究是浅尝辄止。和一般的篮球明星影象差不多。其实现在应该可以拍姚明年的下半部了。
时光荏苒。如今再看,姚明背负太多,但他能处理好巨大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能很快融入,能加强东西方了解互信,在这方面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恩,当成一道故事来看,还是曲折有致振奋人心的说。我喜欢里面穿插的两处老毛的镜头。一个是肥硕地鼓掌看球赛老纪录片节选,一个是片尾的天安门前伟岸笑靥。妖,我不熟识的领域,看来还是有类似的忽悠技法。田忌赛马一般。另,体育竞赛还真是励志的好材料啊,难怪连吴刚都到底变得阳光起来。
入手的是美国一区精装版DVD,片子真正的本质不是在讲篮球,“篮球”以及“姚明”都是象征,所指代的应该是出色的中国青年人怎样突破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的差异的冲击,重新站稳脚跟。
一开始还为片头奇怪的特效、夸张的音效以及对中国的神秘化渲染感到好笑… 接下来就完全叹服和感动了。一个导演/记者要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拎着摄像机就走进入他人的生活,况且记下的是时代命运和文化的脉…
大姚只是一个符号,这部电影本质上说的是漂洋过海的留学生的故事。看到全明星那段加内特开姚明玩笑、科比大笑着跟大姚说LOOSE让他放轻松、合照时邓肯扭头偷看姚明,啧啧啧。像扎克伯格的翻译科林对他帮助真大,还有汤帅对大姚真好啊,要是他一直带队,姚明职业生涯会长很多吧,唉……
哈哈,我看见某仁兄评论“一个劳模得故事”觉得很写神。不过我确实喜欢大姚的那份敦厚,也算个小姚蜜吧。
真怀念那个时代,那样的运动员,谦卑,认真。也怀念那个时代,两个国家之间还没有那么多怨恨和敌意,大家都是真诚的对待对方。。20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姚明这样的运动员,那些狂欢则变成了谩骂。叹息。特别是看到了鼓励姚明loose的科比,真正的感受到,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看到那时青涩的大姚,还有很有明星相的科林,中文还带弯弯口音,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拿3G手机看文字直播的青春。
CCAV6在放的时候我才想起来看过这本...嗯...喜欢记录和写实的风格...那时候的姚11真是青涩啊...
相比此部,似乎更喜欢当初五星体育(那时还不叫五星体育时)给姚明做的记录片,更有上海人的味道。或许是这部的补充吧~时间真快。那时候全家都喜欢大姚(长的像我老哥= =),还特地买了这部的盗版碟来着。
姚明的情商之高在篮球运动员里确实很少见,这点对比易建联那话都不会说的水货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