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电影我重新在想 到底什么是“新主流”的好样子?这就是。表现的是在地的、区域性的实际问题、民俗文化,可又不只是。他已经跨越了空间的边界 在90年代中国加入全世界妇女大会之际 提出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那是我们象征“与世界接轨”的动作之一 而关照以往话语体系中的弱者 正象征我们走在成为强者的路上。那么新主流 不应该只有正面的传输 所谓好的片子 就是看完感慨:我爱这片土地,我想去/在这里生活下去。(参照深夜食堂 全说的是边缘人的边缘事 其实无比主流)主流是什么呢 就是开放包容 让我们一起前行。哪怕都知道不会一直是阳光普照 但是别怕 黑夜总会过去 困难终将解决。它不是没有问题,更不是找到了万能钥匙,而是在求索答案的路上一直走,没有丧失动力,没有放弃希望。所谓大国姿态 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99年就在反思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20年后的一号文件仍然在提。在片中,他说一个大问题是“不团结” ,那么一个民族共同体,到底何以团结?这么多年过去,答案,或者追寻答案的求索,仿佛已经越来越远。赵本山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只看春晚小品太被低估,“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他是真的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那个时期的每一个作品全是眷恋,全是希冀,深深爱着这片土地。
编剧有赵的御用何庆魁,镜头不乱用 台词不乱写 一个是集体的有头有脸儿的“妇女主任” ,可面对村里解决的是一个个个体切实琐碎不美好的小问题。当然 局限性就是依然用男性的力量来保护/推动妇女的地位 但是这片子戏剧点设置也在这儿 规避不了 可以逐渐加一些妇女自发自觉的动作。
看完大概会有点沉默 那时候的电影不东施效颦 不无脑取悦 我们曾经有这么好的东西 而且没有很费力。现在不是没进步 是大倒退。
我一气看完一部电影,等到片尾的字幕出现时才发现,这部电影一共演了一小时二十五分钟。 这是一部农村喜剧,整部电影特别自然流畅,没有刻意使用技巧,也没有故意制造欢乐,只是在剧情中合情合理地加入了微小的反转,延长了演绎时间。电影欢乐的气氛,表现了主人公的乐观和村民的质朴。 看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放松,不需要调动头脑思考,也不需要预测剧情发展,只要在电脑前静静地看着就好了。电影全程好像眼前发生的真人真事,极其生活化。我仿佛看了一个生活中的小品,又好像看到了一段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录像。 这部电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由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男妇女主任》。我在抖音上先看到它的剧情梗概再去看的全片,当我看到剧情梗概的时候就想去看全片了。 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吹牛成真的故事。兰河峪村农民刘一本在媳妇不肯当妇女主任的情况下,代替媳妇去乡里开会。他既紧张又兴奋,给村里吹了一顿牛,编造说村民文化活动搞得很好,周一到周五都有不同的活动。县里领导当真,准备去兰河峪村检查。刘一本为了应对检查,只好组织村民搞文化活动。可是一连几天县里领导都有事没来成,刘一本白忙活了,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村民文化活动被刘一本搞成了。 简单的剧情,观看时轻轻松松,看完后回味无穷,通过观察人物的形象,结合剧中的画面,联系当时的现实,就会发现功夫在世外。 这部剧有好几个人物角色,除了刘一本还有他媳妇凤莲,孙福和慧芳两口子 、村长和桂茹两口子、范秘书、老妇联、王婶 、小翠、金豆等。但正如片名《男妇女主任》,挑大梁的是赵本山饰演的刘一本,其余角色有的与刘一本唱对台戏,有的只是起到捧场点缀的作用。《男妇女主任》巧妙在于刘一本不单单是刘一本,是人物形象凸出的主人公,更是当时所推崇的农民典范。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说。刘一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见过大世面却渴望着进步,有点嘎咕的才华却缺少缜密的思维。但他又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农民,他帮助孙福家收拾菜窖,期盼提升在村里地位,为了参会恶补知识,见到领导急于表白,画下大饼甘愿兑现。他是一个助人为乐、踏实肯干、有表现欲和号召力的农民。 其次从剧情发展上说。村里需要选妇女主任,刘一本代替媳妇承担,开会时夸夸其谈给村里贴金,于是才引出了刘一本及全村为了圆他的谎言所组织村民文化活动一事,才有了最终坏事变好事的结果。刘一本在剧中起到转变剧情发展的作用,前半部是刘一本到乡里开妇女大会,后半部分是为了自圆其说假戏真做,最终刘一本的吹牛促成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从社会价值上说。《男妇女主任》表面上看是一部农村喜剧电影,实际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制作得非常妙。吸引了群众的目光,调动了观看电影的积极性,又充分地传达了上层的大政方针和指示精神,借用男妇女主任的新奇形象,令人捧腹大笑的出格表现,拉动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发展的理论化的决策部署,电影不动声色地让人进入政府所倡导的事里。这是由一个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引导农村积极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喜剧电影发挥了社会价值。 我看着这部上个世纪末的电影,片段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标语,土生土长的父老乡亲,赶鸭子上架的刘一本,二人转演出中的电影大结局,不禁想起了儿时的那个时代和人们。那是一个热闹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一种初见世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中国的电影始终摆脱不掉政治的烙印,许多看起来波澜壮阔的影视作品最后是那么空洞乏味,相反着眼于生活小景的电影却与时代如此丝丝入扣。我曾经说过,有些人复杂得简单,有些人简单得复杂,电影也一样,不知不觉中传达了社会主旋律,并且让人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才是高手。张惠中导演的,赵本山等人表演的这部电影做到了! 2022—12—5
自2013年本山大叔退出蛇年春晚后,差不多5年了。宋丹丹早一点,2008年与赵本山表演了《火炬手》之后,就再没在春晚上露过面。不过,这两个中国小品界殿堂级别的人物早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烙印。少了他们的春晚,似乎总是会有一些遗憾。
很多人可能对于他俩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春晚的舞台上,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除去小品演员的身份,这两人曾经还搭档过电影。没错,大家所熟知的《落叶归根》就是他们的一部成熟作品。赵本山和宋丹丹两人在里面的表演也是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这部电影却不是《落叶归根》,而是一部早在1999年的电影——《男妇女主任》。
本片主要讲述了,由于妇女主任工作交接问题,村长想要动员村里的凤莲走马上任,去乡上开会。最终却阴差阳错的让凤莲老公刘一本去了。他在会上激昂慷慨的发言赢得县领导的青睐。领导们纷纷表示要将他们村树立为典型,然后供人参观。
回村后的刘一本跟村长商量后决心要按照自己之前写的要求具体实施。期间受到了重重阻碍,而且县领导一而再再二三的失约,最终,县领导没有来,但是村里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我国很大,故事很多,电影并不仅仅应局限于某一地域。对于艺术而言,这个国家甚至于这个世界是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的,城市里的人们可以有自己的大情绪,村里的乡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小确幸。尤其在社会处于变迁时期,这些村里人,这些乡村故事所带来的思考就更加的重要了。
本片通过县领导们是否来村考察工作这个主线,引出来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领导们的三起三落,同时也印衬着这个村子里的乡民们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的变化是为了应付检查,领导要来考察,刘一本鼓动着身边的人连夜起来写标语,但是最终领导却没有来。此时,村里人包括刘一本,他们对于自己豪言的文艺活动仅仅停留在表象。他们认为把表面工程做好了就可以了。这是第一阶段,当然也是以失败告终了。
第二次鼓动妇女们排练节目,不惜用喝羊汤来诱惑,但是结果依旧是以失败而告终。节目虽然排练好了,但是他们对于文艺节目的认识依旧是没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错误的认为仅仅是凭借着利益的诱惑就可以将原本散乱的民心收集起来。结果依旧是落空了。
但是凭借着两次的经验,人们已经开始慢慢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刘一本这个男妇女主任的所作所为,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妇女们帮他洗衣服,以及后来大家一起找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原本村里失去的人心慢慢的聚拢了起来。再到后来,即使是领导们不来了,这又怎样,村民的文化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起来了。
首先来说,这个题材的故事很切合实际,并不浮夸,相信很多有过农村生活的朋友都会对于里面的场景感觉到亲切。故事不虚无,切合实际。在广大农村渐渐的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接下来是要干什么?是仅仅满足自身的财富的积累?还是说要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本片用领导的三次失约的考察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当然,片中也反映了一些不正之风的雏形。领导前来调研自然是好的,但是结合我们的国情,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的事情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一些领导干部们喜欢做表面工作,对于村民的正常文化生活强加干涉等问题也略有浮现。
村民们是自私的,同时也是善良的。他们看似平常是一盘散沙,但是真正团结起来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比方说找孩子,比方说最后的大联欢等等。淳朴的故事自然有一群淳朴的人来演绎,这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故事才会有特色,接地气。
本片导演张惠中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是说起《昨天,今天,明天》、《卖拐》、《买车》等一些列耳熟能详的小品,或许大家会记忆犹新。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电影工业水平进步了,但是像本片一样非常朴实的故事却在退化,本山大叔远离舞台好几年了。或许这样的故事再也回不去了吧。
最骚了,算是农村幽默的开端?
轻讽刺剧,美刺,反映的更多的是好的积极的方面。角色本真,风景优美,场景细腻,人际淳朴,情节紧凑,等等。。。像这样的国产三好电影,评分不过八真是奇哉怪也!!!
二哥你写论文 你写它有啥用啊
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 是姨妈带我去的 还给我买了美登高香草味雪糕
本山大叔太2了,受球不了
不管是男妇女主任还是女妇男主任,只要能保住乌纱帽,就是铁饭碗。
新时代新农村文化生活 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设置很好所以是有趣的剧情冲突。尊重女性上,好像还可以。至少最后位子还给女性了。
这片子比现在的电影好了几百倍,非常贴近农村生活
1999年学校大礼堂。
特别生活化,比如串门上炕拿起桌上(人家刚吃过的)筷子就吃
赵本山+宋丹丹=不笑不行
是不是本山的第一部电影啊??
“这年头儿人都各顾各的,把人聚一块堆儿多难呐,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我才不掺和那心呢” “工作如果说做好了,那么说就是你们的配合,没做好,那就是我的水平问题”
这比后面的乡村爱情各种曲朴实多了。
赵本山演的农民真是好,片子不仅接地气,而且还有不少讽刺,此片被低估了
里面还有童年玩伴的身影——老肥。
亲民
相声小品演员一演电影就。。。没那么好笑了。cctv6,童年记忆。 补遗
我喜欢的演员凑齐了,还有什么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