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完这部剧有段日子了。之前还收到过私信,专门告诉我这部《问君能有几多愁》真的让她有回到童年的感觉,可惜后来因为排版删掉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爱好蛮小众的,也没有刻意挑畅销书或电视剧写,能找到共鸣实属不易。老剧在拍摄和清晰度上必然不如现在,但只要剧情足够吸引人就足够反复回顾多遍了。
(有人提到篡改历史,在我看来电视剧又不是历史纪录片,为了增加可看性肯定不会还原历史,反正就用看剧的心态、当作故事看就够了。)
小时候看这部剧时特别喜欢李煜,曾为他无奈被推为国主感到无奈和遗憾;那时我天真的崇拜他既会写词又浪漫,以至这些年一直记得全剧终的那句:李后主,一个生错了帝王家的伟大词人,以一己故国之悲,写尽千古人事的无常之恸。
说实话我也是冲着这句话再次重温这部剧的,本想重新回顾这位帝王的浪漫,回过头才发现年少时自己的那点幻想已被彻底碾碎,再看只为娥皇不值。李煜身旁明明有自己口口声声说过深爱的且赵匡胤一辈子用心守护的娥皇在身旁,却非得对娥皇妹妹嘉敏深情,他着实配不上娥皇。
赵匡胤
汉隐帝荒淫无度,赵匡胤怒烧观花楼,立志出来闯荡,遇到周娥皇。娥皇送上定情信物,然而阴差阳错六皇子李煜要走了娥皇,赵匡胤就因为这一个承诺,守护了娥皇一辈子。
赵匡胤错过了娥皇却一直惦记她,他想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娥皇实现当初的诺言,便发愤图强,一路打拼最终为了百姓称了帝。开始他希望李煜可以好好治国,与他并存;然而赵匡胤这边在打天下,李煜那边却还在内斗。
他一直思念娥皇,并把娥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承诺只要李煜好好地待她,好好地爱她,此生的遗憾,就将自己的爱永埋心底,只可惜李煜还是背弃了他心爱的女人。
赵匡胤喝醉了,借着酒劲对艳娘说:
你不要以为皇帝都是无所不能的,其实有时皇帝也很无奈。朕跟你说,你生意做的再好,钱赚的再多,终究还是会寂寞,要是有机会能找到个好人家,还是要把自己嫁出去。朕不是要你去依靠男人,而是女人终究得有个伴儿。
艳娘为自己身世感到难过,身为帝王却安慰她:
胡说,不许你这么说自己,更不许你这么看轻自己。朕告诉你,你是出污泥而不染,你受人所逼却誓死不从,有气节;你又是个娇美的女人,你秀外慧中,朕相信不会有人看不上你的。所以你一定要放心大胆的去爱,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虽然赵匡胤这段话中有几点我并不认同,但他的的确确是全剧中最尊重女人的男人,就连为了国家让赵普将表妹许给李煜时,第一句问的都是表妹是否愿意。
赵匡胤酒后错把艳娘当成娥皇,做了他多年梦中想做的那一幕,果然逃不过男人都那样的定律。这其实和李煜酒后错把窅娘当娥皇其实在本质上并没啥区别,唯一区别就是他的心自始至终都在娥皇身上,艳娘只是情感寄托的工具人罢了。
赵匡胤始终记得:今天,在朝廷得势的人,就是明天被拉下台的对象。因此他做的每件事都非常有气度,以理服人;当他得知李煜背叛了娥皇,对群臣说的却是:你们自己的操行有谁能比过李煜?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嘲讽人家。
娥皇离去后,赵匡胤感叹:
朕曾经梦想能带她漫步在山缘水边、在城市楼阁,在这世间的每个角落,可是她却做了另一个选择。这件事的确让朕尝到心痛的感觉,那真是心如刀割!几年之后,那个人竟然不珍惜她,还移情于自己的姨妹,而且做了一首糟蹋她的词。
她是朕这一生用生命来呵护的爱,那个人怎能如此呢?朕即使到了九五至尊之位,也挽救不了这个遗憾。就连朕要为她讨公道,要伐不伐他江南都左支右怵,顾及连连。伐他,朕又担心别人会说朕是假公济私,挟怨报复;不伐他,也要防止别人说朕是因私害公,放弃一统江山的大业。
“她是朕这一生用生命来呵护的爱,那个人怎能如此呢?”单凭这一句沉甸甸的话就足够哭好久。
最终,赵匡胤把对娥皇的思念寄托在了酷似娥皇的蜀国降妃花蕊夫人身上,但他心里有数,没有因自己的地位去强迫花蕊夫人做什么。
他对花蕊夫人说:朕常常把你想成她,拿你替代她,朕这样做对你她也不公平,让你受委屈了。花蕊夫人表示如果赵匡胤需要可以把自己当娥皇,赵匡胤却回答:唉!你是你,她是她,真心里有数,心里有数。
剧中的赵匡胤是没有女人能抗拒的男人。他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很少有姑娘会不为之动心吧!
李煜
剧情前半部分的李煜似乎并没什么错,有爱他、理解他的父母,优渥的生活条件,做着自己擅长并喜爱的事。若不处于乱世,他定是位伟大的艺术家,生活无忧无虑。唯一错的就是生于乱世却未能习得混迹江湖的本事。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在混乱年代,前六个儿子中存活的只有李弘冀和李煜,弘冀因毒死皇叔被废太子后不久暴毙,李煜便被推上太子的位置。
很喜欢剧里李煜的母亲,她非常理解从嘉的心性和处境,经常劝慰从嘉并嘱咐娥皇:
他从小就宅心仁厚不与人争,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现在国务都是皇上和太子在操劳,但他作为皇室的一份子,却有推不掉的责任。哪一天这些责任掉在他的身上,他不扛也得扛。
如果说前半部分的李煜值得同情,但做了国主的李煜愈发让人难以理解。赵匡胤和他,一边是杀戮,一边是歌舞升平。只可惜李煜含着蜜罐长大的,不懂人间疾苦。
他的感情一直为女人牵绊,没有自己的判断,感情用事,荒唐糊涂。见赵匡胤派人给娥皇送回了定情手帕,即使娥皇已经选择了他和大唐江山,却仍纠结于此,直至移情娥皇的亲妹妹周嘉敏。
娥皇病重时他仍只顾和嘉敏偷情,写下: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成为大家的笑柄。
娥皇离去后,李煜立嘉敏为小周后。在治国、感情上全都一团乱,越看越生气。当然他和小周后半辈子也都比较凄惨,也算是对他们有了安排。
娥皇
娥皇初次见到赵匡胤时还是一位将喜怒表现于脸上的少女。她在酒楼为窅娘解围,送赵匡胤手帕作为定情信物,她看中了赵匡胤的胆识和雄心壮志。后来迫于家族压力她嫁给了李煜,两人琴瑟和鸣也算恩爱。
当赵匡胤派人送回手帕被李煜看到,两人关系出现裂痕,李煜移情亲妹妹,母亲掺和捣乱,儿子夭折,所有亲人都背叛了娥皇,娥皇病重。
这部剧中,三人最经典的一段就是在李煜背叛了娥皇,赵匡胤不顾安危来瓦官寺找娥皇,希望她和自己回去,遇到闻讯赶来的李煜,在娥皇面前赵匡胤、李煜两人展开了交锋。这一幕表明了赵匡胤和周娥皇是互相钦慕的,只是娥皇最终选择了南唐百姓,选择了家族,选择了李煜。
在三人的交锋中,对话中两人对娥皇的爱一见高下。赵匡胤的爱他充足的理由,而李煜只会气急败坏的说因为我爱她。
赵匡胤:你不但计较她的过去,还怀疑她的忠诚,甚至以此来作为借口而移情别恋,你这算是什么爱,你根本就不配爱她!
李煜:你有什么资格评断我对她的爱!我爱她有多深,我自己清楚。即便我多爱了一个人,也丝毫没有减少我对她的感情。
赵匡胤:笑话!你问过娥皇的感受了吗?娥皇她同意了吗?爱情能够允许和别人分享吗?亏你还说得那么理直气壮!要是照你的说法,娥皇多爱我一个,你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她只不过来跟我见上一面,我们只不过说了几句话,我们是清清白白的,你却提着剑冲了过来,你这是吃的什么醋!生的什么气呢!
李煜:因为我爱她,因为我爱她!(李煜的理由真是迷惑,你此刻不是正和嘉敏玩得欢吗?)
最终娥皇对赵匡胤讲出这段话,做出了选择:
在我嫁给李煜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了是江南李煜的女人。我的人、我的心,从来都没有背叛过我的丈夫,以前不会,今后也不会。我知道你一心想当个名垂千古的好皇帝,我也听人说,大宋皇帝勤政爱民,将国家治理得一片欣欣向荣。这不正是你当初的心愿吗?现在你更应该为了这个心愿,为了大宋的子民,了却这份情,做一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
娥皇此生能得你这份情,已经知足了。可是今非昔比,现在的你我,已不是当初认识的那两个人,我们俩各自都扛着各自国家的责任,我们都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如今,我已是两个皇子的母亲。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的丈夫、我的家国,娥皇以江南国后的身份,正式向大宋皇帝请命。大宋强,江南弱,请您体恤我江南的百姓,在您将来一统江山之际,不要对江南动干戈,让我江南也能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这是娥皇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恳求。
赵匡胤答应了她。最终娥皇对李煜留下:婢子多幸,托质君门。窃冒华宠,已届十年。世间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痛惜者,黄泉路近。来日无多,子殇身殁,无以报德。憾然离世。
赵匡胤不止一次感叹过娥皇要是比花蕊夫人或是妹妹更刚烈些,也不至于红颜薄命了。是啊!我同样为娥皇感到不值,要是能更刚烈些就不至于会是这样的结果了吧。
窅娘
正在回顾这部剧时,刘真老师的离世让我对窅娘这个角色产生了更多爱怜。
窅娘本是舞女,欣赏李煜,因此进了宫为李煜舞蹈。她开始被李煜对娥皇的情打动,一直陪在娥皇身边。李煜背叛娥皇时她选择离开,娥皇病重时选择回来照顾。
她身轻如燕,擅长采莲舞,据说跳舞时好似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恰好刘真舞蹈出身,剧中的她将敢爱敢恨的窅娘展现得活灵活现,一颦一蹙都很美。
剧中有段插曲让人看了十足难过:李煜得知娥皇仍念的是赵匡胤找窅娘喝酒,醉后将窅娘误当做娥皇拥抱,窅娘明知自己是替身还这样卑微的顺着李煜,窅娘最终也是柔情错付。
想念刘真老师。愿她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像窅娘一样“衣袂蹁跹,行在云端”。
小周后
周家敏是娥皇的亲妹妹,爱上姐夫,执意与姐夫在一起,企图与姐姐并存,娥皇病逝后,她被封为国后,陪伴李煜走完了后半生。
李煜后来其实一直没有长进,看来看去也就和年纪不大的小周后般配。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蜀国降妃,长相酷似周娥皇。
娥皇离开后,赵匡胤一直将对娥皇的想念寄托在花蕊夫人身上。赵匡胤很尊重花蕊夫人的想法,给了花蕊夫人足够的尊重和空间,最终花蕊夫人从敌对到被他打动。
以下赵匡胤和花蕊夫人最后的对话,后花蕊夫人被赵光义射死,如果能在这段话全剧终该多好。
花蕊夫人:妾身听说狮象之所以能统一百兽,不在利爪长牙,而在于壮志雄心。固然英雄出少年,但经过了风霜雨雪,离合悲欢,反而倒更练达,更圆润,更高瞻远瞩,更宽猛相济。所谓老成谋国,妾身相信这才是百姓盼的真英雄!
赵匡胤:朕知道你在哄朕,可朕听了很开心。
花蕊夫人:我才没有哄你呢。其实从小到大,妾身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男人。有时候感觉像一座壮阔雄伟的山,又高又险。
赵匡胤:那朕让你害怕了吗?
花蕊夫人:有时候的确如此。可是更多的时候倒让我觉得这座山好牢靠,好安心,好想好想奔到山里,永远不再出来。
赵匡胤:好!那你就让朕这座大山永远的陪着你一块长相厮守,一块伴着湖海大地,一块老去,好不好?
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剧,当时真的被刘涛的颜值和演技惊住了,周娥皇和花蕊夫人两个女人都是她饰演的,但却是不一样的感觉。
1.周娥皇
周娥皇,与赵匡胤在小酒馆中初遇,英姿飒爽,将两壶酒一饮而尽,舞姿婀娜动人,显得是那么明媚姣好。 她和赵匡胤,在湖边嬉笑打闹,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发乎情而止于礼,更有知遇之恩。就这样,一生情缘就此注定。 应邀入宫,佳节错别,水边濯足,坊中合鸣,皇子的倾心,怎么能逃得了? 的确,赵匡胤可以带走周娥皇,可周娥皇能撇下全家跟他走呢?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而活,便注定了从此以后只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周娥皇和李煜,十年的夫妻相伴、琴瑟和鸣,依旧敌不过对旧人的猜疑。丈夫变心、妹妹背叛、母亲伤害、幼子早夭,一代佳人年仅29岁便香消玉殒。 从此,周娥皇便是一株虞美人,不过不是李煜的,而是赵匡胤的。 赵匡胤从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坐到闻名天下的宋太祖,就像他的弟弟赵光义所说,“以兄长今时今日之地位,想要什么样的女子得不到,何苦依旧痴迷周娥皇?”可赵光义不是赵匡胤,他不懂兄长对周娥皇的爱恋与思慕。赵匡胤亲手终结了那个乱世,赢得了天下,却赢不到周娥皇的心。最后他只能将自己对周娥皇的爱,寄托在一幅画像上,想她的时候就对那幅画像说说话。甚至因为顾及周娥皇,赵匡胤在攻打南唐的问题上总是犹豫不决。
想起张卫健唱的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赢尽了天下,却输了她”。这句歌词用来形容赵匡胤再合适不过,周娥皇是他的白月光、朱砂痣,是他终其一生也得不到的挚爱,哪怕他可以赢尽天下与江山。
周娥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赢得了一代“宋祖”赵匡胤的真心爱恋与苦苦思恋。
李煜是文人,按理来说文人最是重情,辜负了周娥皇;赵匡胤是武人,按理来说武人最是无情,但他却做到了一生只爱周娥皇。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不知道周娥皇会不会抛下一切选择赵匡胤呢? 2.花蕊夫人 与周娥皇相比,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无准确的名讳留世,也无详细的生平记载,只是留在传奇里一个似有似无的名字,几段让人唏嘘的典故,就算是诗名也是同另外几位花蕊夫人相争了数千年。在蜀中的日子,花蕊夫人也的确恩宠在身,过了好几年尊贵享乐的日子,也成就了她的才名和艳名,但是自后蜀降随孟昶入宋之后,便是一路的悲剧。
周娥皇至少与丈夫李煜有过十数年的恩爱时光,得到过毛主席笔下的“唐宗宋祖”中“宋祖”赵匡胤的一世爱恋,死后也一直被人念念不忘。可花蕊夫人呢?自己的丈夫贪生怕死最后却死于非命,赵匡胤口口声声的说“你与她不同”,但却是因为花蕊夫人的形貌体态酷似自己一生不可得的挚爱周娥皇才喜欢上她的,赵匡胤这一生只爱过周娥皇一个人,他对花蕊夫人不过是喜欢,至多有一点怜惜罢了。同时还有一个垂涎美色、禽兽不如的赵光义。花蕊夫人纵然拥有绝世娇容、惊世才情,可她到底也只是周娥皇的一个替身,甚至因为她的容貌和才华横遭祸事。
所以,在赵光义射死她的时候,她躺在赵匡胤的怀里笑了笑,那是解脱的笑容。 花蕊夫人还像是与赵匡胤初识的周娥皇,有胆识也有气节,是一个勇敢的女子。作为亡国之君的妃子,她傲然赢出那首传诵千古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也许她这一生只有吟诗的时候,才是真真正正地做了一回自己。前半生她是亡国之君孟昶的妃子;后半生她是赵匡胤挚爱周娥皇的替身。
如果一切可以选择,想必花蕊夫人不会希望自己酷似周娥皇了吧?
其实,在那个万般不由人的乱世,哪怕是帝王将相也未必能事事自主。只不过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罢了。
转载自 素衣脉脉
命运无常,总喜欢把人儿作弄。当大街小巷都还在传颂她与那个男人夫妻情深的时候,谁曾想周家的二小姐已初长成,青春貌美、娇艳如花,堪比当年的她。他移情别恋了,或者用他的话说他多爱了一个人。我真觉得讽刺,当年,她心里有你,他心里却只有他,一心一意的为她,而她也渐渐软化,终于决定与他相守白头、举案齐眉,殊料却是多情总被无情恼。如果从一个开始就能看到结局,那人生如否会变得圆满?
思念决堤,你诉说着无尽的相思,包含着疼惜,紧紧的一楼,让你误以为又回到了滁州湖畔。那个你日思夜想的人,就在你怀里。你是多么想让时间就此停住,你甚至想放弃你不易得来的江山,与她遁世,做神仙眷侣。原来,在她面前,山川河流都黯淡无光。你只记得她是让你朝思暮想的人,却忘记了她还有个身份,唐国周后。
她怔怔的眼神,穿越了沧桑。
她叫你忘记她,自当从未认识。甚至下跪祈求,求你保全她的国家。
你节节后退,却难掩悲伤,悲从中来。你一直停留在与她初见的那一刻,自此再没往前走一步,后宫佳丽三千,你视若无睹。而对她的思念日积月累,如经岁月沉淀之后的美酒,更加香醇。终于找到缺**)发,你积攒了满腹的知心话,却被她的一跪生生堵了回去,只有一行清泪。
你还是不忍拒绝,答应她的要求。
我真的无法理解这爱有多深,才让你这样的毫无原则的退让和包容。她口口声声都是身心从属于丈夫,对这样一个她,你却要为她放弃一统大业的志愿?!
但是,你的深情换来的却是她奋不顾身的投入她丈夫的怀抱。
看着他们鹣鲽情深,你还能做什么?带着对她最后,也是唯一的承诺离开。
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那夜,你伏案批朱。气势雄伟的宋国大殿,透着冷清寂寥。窗外,暴雨如注,像是有谁捅破了天。
突然,一阵寒风把案头的绣帕吹出了殿外,你追随而出。字迹已被雨水侵湿,心没由来的刺痛。
朝堂上,南国国后去世的消息传来。你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上,仅仅抓着扶手,无法抑制的颤抖。你说为了她,你才拼命的爬到今天的位置,可如今这位置却成了你们之间最大的障碍。连个和你说说她的人都没有。高处不胜寒。
红颜多薄命。谁都无法逃脱这宿命。
我以为美人是为了成就英雄。没有了美人,那么英雄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成就千秋霸业。但是,谁真的能看透世事?
一个名叫花蕊夫人的女人,闯入你的眼帘。不仅模样与她一般无二,就连神采都难辨真假。 你知道她不是她,但是却情不自禁的一而再再而三去找她,哪怕只是说说话,或者看看她的样子也好。
爱情,有时候真的是一个人的事吧。
你说她和她,你分得很清楚。
真是的这样吗?这话,怕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不然为何对她一再包容。原本已赐予晋王,却在见到她之后对此事只字不提。在撞破了她与晋王之事后,又一切以她的意思为意思,不得已把她许配给了晋王。再然后,痛彻放她自由,可你仍然派人四处打听她的消息,到最后还是把她接进宫中,以你皇帝的名义做她永远缱绻依靠的大山。
再然后,她也离开了你。终于,你又是一个人了,这一次,连影子都拒绝与你做伴。
你伫立在她的画前,却发现连回忆都回不去了。他问你,如果可以重来,用她和亡国的恨来换你的天下,你是否愿意。你回答得笃定,说愿意。人生只要有她便足矣。 (本文转自贴吧,非原创,只供大家欣赏。)
另, 最近看过电视剧欲罢不能,为老赵的痴情和娥皇的悲苦,也为宋国(中原江山)的几多命运不值得,佳人再难,可是新的人会延续这段悲欢,所以在晋江开了一篇文《宋宫意》
其实更喜欢央视播这部剧时用的名字:问君能有几多愁。
赵匡胤爱周娥皇,却为了自己的前程大业放弃了她;李煜爱周娥皇,却在压力大时背叛了她;赵匡胤求而不得,找了替代品花蕊夫人,周娥皇从此是他画架上的一幅画,不禁疑惑他爱的是美色还是娥皇……李煜得而弃之,他的一生都被美人环绕,自己也是“美人”,可惜活该落得冷清下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与赵匡胤》之娥皇、花蕊CUT篇 观后随感,非剧评
2007年5月1日,《李后主与赵匡胤》(彼时旧名为《问君能有几多愁》),央视一台首播。
2016年7月14日晚凌晨,观罢。
剧终时,觉得心里堵的难受,觉得内底的爱似乎欲喷涌而出,更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美丽神伤的角色,这样的花容月貌、我见犹怜,当年怎么就没有见到呢?
不由想责问,2007年5月,我,何在?
努力的回忆,掐着指头算……终于忆起,2007年时的自己,整天被家庭和工作挤压,几乎是没有时间看电视的,最多也是在午休时间用电脑速食下电影之类。
真是可惜,如果那时打开电视,可能只是一瞥也会钟情吧,我对这样的女子从来是无抵抗力,可是缘分就是这样磨人,当年虽然早闻刘涛大名,但是直到九年后的当下,才通过安迪爱上了她。
这份欢喜,整整晚了九年。
出场和谢幕,犹如花开和花谢
初看此剧时,我还笑二千年后的剧,还是新白时的风格和选景,服装和音乐还是恪守古风不做与时俱进的改良,一股子陈旧味。李煜的讷、娥皇的妆、赵匡胤的老,还有镜头的闷和故事的老套,甚至让我想到小时候看的那些潘迎紫的剧。只不过唯一比老台剧先进的是,这次多是实景,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比老台剧棚里的岩石是铺绿布的高仿要真实好看多了。
但,因是抱着补刘涛旧剧的心情来看,所以剧是怎样倒不在意了,就如网上的段子那样,所谓重要,再重我也要,所谓刘涛,就算再不入流我都滔滔不绝的爱。
可是多看了几集后,突然有种曲径通幽之后,渐至美好天地的感觉,慢慢的对其的诟词少了,赞叹多了。突然变好看了呢~
一直觉着那些年的台湾导演的审美与我们有些不一样,多了些古典文化的浸润,也多了些鸳鸯蝴蝶派的情怀,拍出来的片子便多了些戏曲的感觉,昆曲、歌仔、黄梅或者别的吧,一股子软软濡濡的南方味道。纵使英雄的气概,也是装裱之后唐宋传奇再生,那么的脸谱化和书面化。甚至有时候为了唯美和说愁,不惜把历史调了又调,历史不再是历史,而是一段段命运的骊歌。现实成了衬板,为一场场的情爱纠缠布幕,美名其曰,戏说。游戏之说,戏谑之说,戏剧之说。
但是,我就是吃这一套啊!现实枯燥,暂时游离,品品令人惊艳的花间波澜,围观下旖旎缠绵,万千风情的传奇,也是几分自我调节的乐趣,有何不可?人生如戏,不过还原。
以戏说为旗的《李后主与赵匡胤》,便多了几分传奇色,少了几分待斟酌的现实感,略了些草莽间的金戈铁马,政客间的尔虞我诈,添了些话本里的儿女情长。
无论是娥皇还是花蕊夫人,出场皆是明媚的,如朝阳底下的花儿破蕾绽开,鲜嫩的明媚。一个是螓首娥眉赛花娇,高台起舞,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一个是妃子璀粲,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轻香盈路,过街市。
可怜命运从来就是嫉妒美人,惊艳亮相之后,便是曲曲折折,一路黯然去,爱也罢,不爱也罢,怜惜也罢,摧残也罢,最终都是魂归落泉,烛灭灯息,灰暗落幕。犹若花凋而谢,徒留人间一缕香。
【 南唐 周娥皇 】
情窦初开终是隔于宫墙外,明朗不复换端庄,数年后,宫闱变泪涟涟
美人舞中来,周娥皇的亮相是惊鸿一瞥,亮了夜空,亮了世人的眸。
小酒馆初初相遇,美人豪气万千,两壶酒一干而尽,斗舞婀娜又妩媚撩人,明朗的让人想拍掌叫好。
情窦初开,湖畔笑颜,草上策马,止于礼而动于心,兼有知遇之恩,一世情种就此埋下。
应邀入宫,佳节错别,水边濯足,坊中合鸣,至尊家的倾心,如何避的过逃的了。
不妨说所有的悲剧都是命运的戏弄。他可以带她走,但是她却不能走。人活着岂是只为自己活着,偏偏有一颗顾全的心,注定了从此之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收了活泼敛了情愫,贤德淑良母仪天下,对于旧人的痴恋,避,避,避。然最终还是被解破。近十年的锦瑟合鸣抵不上对旧日的猜忌,写过再多的宠溺不过是纸上墨迹,不以他心换你心,只是一味的,逃,逃,逃。
然后,便是泪涟涟。夫疑、妹叛、母伤、子散,硬生生的把一个芳年华月逼成了灯枯油尽、香消玉殒。
妆容的不甚喜欢,让我一开始对娥皇,还谈不上爱慕。喝酒斗舞是女儿飒爽,是引起了我的好感和好奇,但是不足以为爱,水边濯足的是活泼可人,脚腕蝴蝶是别致魅惑,但是也不足以为爱,此时她妆容虽娇俏,花钿虽美,但雍容富态的唐代发式过于厚重,显得脸颊略宽,明眸皓齿大气足矣然秀美不足,倒是后面受到伤害渐渐消瘦忧郁的脸颊,愈发秀美清丽起来,让人怜惜,才不由升起爱慕之情,随着剧情愈发虐人,对娥皇的爱就愈发深刻。自认为刘涛最擅长最好看的表演是哭戏,尤其是爆发性的哭戏,她能演得细腻到位又走心,娥皇中后期哭戏甚多,无论是忍泪敛眉,还是梨花带雨,还是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还是后来见妹妹抢夫母亲不公又兼之丧子时,哭得恸绝心肝,刘演员均表演的极有层次极富感染力又不失美感 ,将角色完全立了起来,她在剧中凄凄切切,我在剧外悲咽难抑,常常恍然间已觉那不是戏,而是真切切的事儿真切切的娥皇,曾在历史的某个点上发生,而我们只是幸运的知晓了。
终是历史不是架空,再改动的故事也要被套在史实的大框架里,所以娥皇不可避免的玉碎香消。被剧情牵引的悲伤在美人仙逝时彻底爆发了,泪如泉涌。从此娥皇便是心底的一株虞美人,不胜清怨月明中,而李煜容你再表演不舍,依旧登上了我心底的渣男榜。
早知今日何苦当初。
【 后蜀 花蕊夫人 】
艳冠蜀中奇女子,刚烈世无双,才情传千古,换得两朝君主爱,却换不到一寸幸福
与娥皇相比,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无准确的名讳留世,也无详细的生平记载,只是留在传奇里一个似有似无的名字,几段让人唏嘘的典故,就算是诗名也是同另外几位花蕊夫人相争了数千年。而此剧中与大周后这条线相比,花蕊夫人的线也拍的粗糙多了。也不知为何,虎头蛇尾成为影视作品的通病。娥皇这段用大幅篇章进行铺垫、描写、刻画,大至做到了细腻生动,就是拍摄时镜头语言都仔细而丰富,但是到了花蕊这段,表述突然变得有些仓促,一场连着一场,急冲冲的象赶路,剧情的交待、演员表演情绪还没有很好的释放就转场了。好似花开两蒂,但一蒂吸养分太多,而另一蒂就会营养不足。也好像周母对两个女儿的爱,一薄一厚。
但是,拍的再不好,当剧终时,我还是爱花蕊夫人爱得更深沉。
先不说妆容,后者居上,就是喜欢上的速度,也是后者啊。花蕊一出场,气场顿开,几乎是第一眼就感受到顾盼生姿的绝色之美,可能是前期有同相貌的娥皇做了铺垫,可能是审美上艳丽明亮的更吸人眼球,也可能是想急急的从娥皇逝去的悲伤里抽离,反正当坐着轿子并受百姓赞美的花蕊初初一登场,我就打心眼就爱上了。
找来何中华演四十多岁的后蜀国主倒也妥当,年纪虽大生性虽弱但不失儒雅,后面花蕊夫人对其的念念不忘也说得过去。那些在蜀中的日子,花蕊也的确恩宠在身,过了好几年尊贵享乐的日子,也成就了她的才名和艳名,但是自后蜀降随孟昶入宋之后,便是一路的悲剧。娥皇好歹有数十年的宠爱,有两个男人的一世倾心,有子嗣遗世,死后亦有封诰,可是花蕊有什么,前一个是贪生怕死却死于非命,还要帮他抗起孟氏族人数百人生死的大担,后一个口口说你与她不同却确实是因为她而喜欢上你的男人,虽有担当但终是高山仰止,中间再夹一个禽兽不如的。纵有天赐绝色,惊世才情,可惜有何用呢,不因此得福反而因此遭祸。
据说历史上花蕊夫人不过一个美称,是形容女子生很美。此剧眼见是将史上几位著名的花蕊夫人史实和轶事典故相融而塑造出的人物,所谓艺术的再创造吧。然而我却愿相信这位花蕊是一个真实的人物,隔着屏幕,见她双瞳剪水、千娇百媚,时不时一股子不输男儿的傲然之气迎面扑来,虽然是柔弱的,但是极有气节,尤其是她在宋帝面前,吟出那首传诵千古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数年后,我们极爱的那个霓凰郡主的英气已依稀可见。
这样一个奇女子人设如何能不爱。极聪慧富才情,谈吐不俗见解非凡,还有一颗仁义心,不忍别人为已受累逐放了假画师,入宋后又为了族人忍受欺辱。难得是她还能看的通透,又是极为倔强,受辱不诉,就算偶有垂泪也是任之流之,不做委屈小女儿态。花蕊的哭戏与娥皇的哭戏完全是两种状态,后者为情到深处不能自抑,夜夜碧海月明心,而花蕊是烈情刚强忍辱负重,仿佛偶有泪下却流的不是泪而是血。娥皇泪眼是婆娑迷蒙,而花蕊流泪时的眼里还是精精的气、不屈的硬朗和勘破人心的决绝。其实剧在花蕊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BUG,花蕊在母后死后明显想要复仇,想利用兄弟俩对她的垂涎挑事端,达到兄弟阋墙的目的,所以说花蕊不是白莲花,她是有心计的,可是不知为何,剧演到这一步却没有发展下去,甚至后面她的剧情完全是靠兄弟俩加李后主之类来推动的,好像那个念头,还有为了表现那个念头,刘演员辛辛苦苦做的眼神表现,都只是随便演演就算了。
入宋,夫亡,受辱、赐婚、逃离再加上回宫,故事性强却拍的蜻蜓点水。因为看的个人CUT,不好说别的线找描叙的如何,但这条线每集不超过五分钟。
恩,花蕊可怜,被强了,看晋王那猥琐的眼神,看夫人脖间的伤痕,是哦,好可怜 ~
恩,被侮辱了还不能告诉皇帝,明知道不能拿人家兄弟怎样,是哦,好可怜 ~
恩,终于明白白白牺牲也换不来族人安全,不如逃走,但是怎么没逃出去,是哦,好可怜 ~
恩,好歹被皇帝救了,获得自己,又结识到窅娘,怎么又被禽兽捉回去了,是哦,好可怜 ~
……
好吧,一切悲惨际遇,拍成了为了表现而表现,走马灯似的刻画,我只能看着花蕊夫人身上的伤和眶内盈盈的泪,还有她让人无比心疼的看破世事的表情,不停的脑补,发散思绪,一曲悲歌自心弹。
后期唯一的长处大抵算是花蕊那几套衣服,还真是好看,比起娥皇的要素雅不少,但是配色考究,绣花镶边依然精致,发式、佩戴也比大周后的更利落秀美一些,基本符合野史上对她空谷幽兰的形容。
当年看新白,我对胡媚娘的喜爱更甚于白娘子,因为媚娘更为悲惨,而这部剧里,我那泛滥的对弱者的同情,让我对花蕊夫人更为怜惜,再加上我的审美情趣一直是以悲怆为上,不是江南烟雨温婉绮丽那种,而是天高云苍大江东去大时代这种,花蕊倔强硬朗气质的更为符合,所以让我更为倾心。
传奇里,花蕊夫人被封为贵妃,与宋太祖也恩爱了数年,但是电视剧里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演绎,只是最后有几个略为亲近的交谈和捏肩镜头,也不晓得代表了多少日子。既然已拍了亡国诗、送子图等等典故,再多拍一点有何妨。最后花蕊死的也拍得仓促,本来是最为悲情的一幕,极易煽情和感染观众,可惜却处理的太草率,没有让我体会到应有的悲痛感。
看完真觉得这一幕,我还不如选一首忧伤的曲子,然后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里自行想象呢。这一幕真是此剧最大的败笔,太失望。花蕊闭上眼的时候,这首美人绝唱一如弦断,嘎然而止,剪CUT的人也真狠心,硬是突兀的黑了屏,我硬是楞了半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也罢,人物也罢,终是一捧黄土,不过早晚而已,娥皇、花蕊夫人,料你们如见到后主与太祖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好伤怀的了,唯一句,双姝走好,已托青鸾载魂归。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 2016年7月15日 已无蝉鸣,只闻雷声的午后
(补充:谢谢刘演员演绎的这两位历史人物,真的很好,沉浸在剧中时,已全然忘记现实中的你,只感受到真实的娥皇与花蕊夫人。哦,窅娘和艳娘也是极喜欢的,义薄云天性情中的女孩儿我都是喜欢的)
就是爱里面的赵匡胤,重情重义!
看到我对李后主恶心到极点,好可怜的大周后~
明明我看的时候还叫问君能有几多愁,刘涛真的美翻我了,当年。吴奇隆也是年轻的时候帅帅哒。赵匡胤很喜欢。
无奈情深······黄文豪演的赵匡胤很不错,刘涛在这部剧里有种大气温婉的美。。
突然发现本片的片名如此地富有基情!!!
刘涛的古装扮相真好看
服饰人物都不错,刘涛的大周后和花蕊夫人太美了!!!作为一部戏说性质的电视剧,还是很精致的。就是剧情比较拖沓。
小学时候就是通过这个剧,知道了李煜和问君能有几多愁,后来还很喜欢他的词,再后来发现他好渣。印象中刘涛在这部剧里很漂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历史就不提了反正也是戏说。但是剧情太狗血了= =另:本剧美工过于凶残导致我对后来同时期剧的发饰服装完全看不上眼…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出彩的其实是赵匡胤啊!
若早知李煜会移情别恋。
今天特意翻出来看是因为读初中的时候周日放假在家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午时候放过一次,当时只看了第二集,周娥皇翩翩起舞的那段特美,舞姿装束特别吸引人,那时特迷恋刘涛演的古装美女端庄大气淑慧,喜欢她迷人的微笑,喜欢这样的爱情桥段。
三观不正的小周后,三心二意的李煜,亡国真是活该。
为了此片,假期居然每天10点准时起床看!
台词太精致了。黄袍加身的前夜,太祖说只有繁星满天,明天才会是好天气,赵普心领神会地说,请大哥放心,必定是众星拱月,光义接着说,为天子缝衣,必定无缝。还有南唐朝臣斗嘴,修好不过是讨好,久安不过是苟安,句句言之有物。虽然词句古雅,但即使没有字幕也能听懂,编剧实在是难得的用心。
刘涛的周娥皇和花蕊夫人都太美了,赵匡胤和娥皇的感情挺感人的,作为戏说类电视剧挺不错。
刘涛真的在里面好美
刘涛有一种古典、大气的美。
其实,吴奇隆在该剧里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高帅富,而且悲剧气质。刘涛的大周后比起何晴是另一种气韵,秀丽不足、大气胜之,但反而就削弱了大周后被妹妹夺其所爱的柔弱感。但是该剧的女配实在是...熊乃瑾个怂货,整和没整都那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