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本片之前,对于克隆技术,我的印象停留在生物教材中克隆多莉羊的一张照片上。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处理羊的乳腺细胞,培育出毛茸茸的生物体,它就真实存在在人类眼前,呼吸、饮食、生长,它的基因来自另一只羊,是对先前个体的再现。这是现代科学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尝试。
然而,在人们丰富对于克隆技术的想象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忧虑与广泛的争议。许多科幻作品就克隆人的主题进行深刻的探讨,例如石黑一雄的文学作品《莫失莫忘》,也如这部2018年的《克隆人》电影,正像受众者阐述着伦理道德和人类永生的命题。
关于电影《克隆人》可以提取出几个重要的阶段,电影角色的反应与剧情的推进便生动诠释了克隆人对于社会情感、伦理、道德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也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下,克隆技术为多国明令禁止的原因。
一、男主博士从事的“人造人”秘密工程
通过影片反映的情况,这个工程推进已有些时日,也有一个庞大的企业为之运转。然而,屡屡失败。影片首先展示的是一个军官捐献者,在授权文件确定了法律属性后,被用于提取神经数据。一根神经探针扎入人体泪腺,通过传输数据、在机械人造人中复制人类的大脑,从而激活人造人。然而,当人造人被赋予意识之后,它看向自己的机械手,变得十分惊恐,它唯一询问的问题,是“Who am I”,语气逐渐变得疯狂、狂暴,最终它开始了自我截肢、自我摧毁,直到被男主关闭了电源。一切归于沉寂。
从这个情节来看,这个公司尽管目前在进行人造人的研究,但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实现“生命无需被终结”的目的,即通过记忆传输实现个体价值的永远流动。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可怕的,当一个生命体物理死亡之后,即使它的精神还存在,那是否还可以称之为他自己?
包括人造人近乎癫狂的询问——我是谁,其实便是克隆技术面临的一个重大伦理问题。即使现代技术可以让我们在他人眼中以原有的状态继续存活,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究竟还是不是自己?这是一个深刻而需要探讨的问题。
另外,影片在后来对于男主反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阐释,之所以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不会自我截肢,而人造人却疯狂地进行自我残害,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身体的排异反应。这种排异使得大脑不知道自己与这幅肢体的联结,便会产生如人造人一般主观思维上的紊乱。
二、家庭车祸后克隆亲人
简单地重新叙述一下克隆亲人的过程,在车祸之后,男主的妻子与三个孩子全部丧生,为了挽救这一切,男主不惜冒风险偷窃公司的克隆车来“复活”他们。(由于克隆车有限,他只能复活三个人,最后他痛苦地抽走了最小的女儿的生存权)。克隆车里装有氨基酸、单糖等多类小分子物质作为原料,通过启动测定序列开始了为期十七天的克隆人打造。如果十七天仍然不取出,他们会继续生长,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癌变和衰老。
这里的情节大部分是有生物学理论支撑的,关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衰老和癌变。虽然意外发生的恐怖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几率,当男主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我们也可以再次看出人性与人类的情感在维护社会亲密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男主的妻子在生前曾说:人类不只是神经化学,不只是路径、电子信号和化学,组成人类的还有爱和灵魂。
可这同样暴露出了克隆人的潜在问题,那就是人类的情感。假如这样的技术开放,从犯罪角度来说,如果这项技术落入了不法分子手中,克隆体与本体指纹与DNA的完全一致,会为侦查和审判带来莫大的阻碍;而从普遍的家庭伦理来考虑,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可以活得更长久,可当这项技术被开发出来以后,决定人们生命的便不再受到基因的限制,因为只要有了这项技术的使用权,便可以世世代代地流传到自己接二连三的克隆体内。这种情况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克隆的阶级性——作为稀缺的技术,高昂的费用是划分富人和穷人享用权的屏障,当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富人、名人、天才优先享用这项技术,那么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如何能保障公平性呢?只要有了永生的可能,有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个机会,那么很有可能引发暴力、犯罪,甚至战争。所以就目前来看,我仍然认为不开发这项技术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也能让人们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注意饮食与作息的安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的可能去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的意义。
上述是对于克隆技术的影响作出了大概的分析,其实对于克隆体本身来说也有探讨的价值。
克隆技术本身对被克隆对象来说,有没有一种情感上的伤害呢?当然,这里要排除掉为延长寿命主动选择这项技术的人,转而探讨被动的情况。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意外死亡时,亲人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克隆他,换取他生命的延长,而他并不知情。那么在克隆后并传输记忆(在这部影片中记忆被物化了,变为了储存器,可以增设和删改,其实细思极恐),大脑是否会出现排异反应?这又是免疫抑制剂可以协调的了的吗?如果他不能接受被克隆的事实,那么克隆体将会激发自我毁灭模式,这种伤害对于社会情感、亲情关系来说都是不可逆转的。
一个人在被秘密克隆时,他与周遭的世界是完全断链的,然而他与世界的密切联系总会让一部分人注意到他的离开,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男主为了复活亲人,他选择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掩盖填补这些漏洞,可是这些对于社会的伤害都是客观存在不可动摇的。那么在克隆体重新掌握意识之后,他又如何能带着这段社会的缺失正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爱是美好的、打动人心的,可有时候,爱让我们冲动,不可否认地会让人变得自私——自私地复活一个人,自私地去扭转历史,把科学技术的革新作为工具,把货币作为筹码,人成了自己的上帝。然而,我们不能用科学来否认科学本身,这也正是不能推行克隆技术的更深层原因。
#0809-北京:昨天看电影时忽然外面狂风骤雨,闪电明晃晃地把黑夜涂抹成白天。说不定,有人正处在未来提醒我们:记住,要让它永远成为科幻片,否则,真相会比雷电更恐怖。
不知为何,这部电影充满着这种呕吐感,以至于现在我只看到了男主老板突袭去男主家串门和一家克隆人对话。
这种呕吐感更像是看一场杂技表演,生怕台上的人失误掉下来演砸了整场戏。
以至于到最后,我没有欲望甚至有些害怕继续看这部电影,他没有给我带来愉悦,却是惊悚,甚至作呕。
低成本的制作,可圈可点,迄今可以说在李维斯对家人的爱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尤其是当他告诉妻子真相后,妻子问:你怎么会这么做,他回答: 换你会怎么做。没错,当亲人离开,我们最想做的就是把他们拉回来。这就是人性。
可一个思辨问题,迄今没有看到电影中谈论。
你怎么知道你是你。
你怎么知道你是昨天的你,而不是克隆的你。
我们每个人每天早晨起床,经历了一场梦后,我们怎么能知道,今天的我,不是上天给我们换了一个新的躯壳,甚至,我们其实就是复制品呢?
我们无从得知。
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到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我们是复制品,也没有证据证明我们不是。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科学家威廉姆负责的是一项将人的意识转换到机器人身上进而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研究,在项目陷入瓶颈期间,一次威廉姆在周末开车载着妻子莫娜、大女儿索菲、大儿子马特和小女儿佐伊去游玩的路上出了车祸,除威廉姆外一家人全部丧生。
威廉姆悲痛之下,找来了同为研究同事的爱德帮忙,盗取公司的克隆机器在家对妻子、大女儿和大儿子进行克隆,并在强烈的紧迫感驱使下突破瓶颈,完美将死去人的意识转移到克隆人身上。
但是重新“复活”的妻子、儿女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各种各样对现在生活的怀疑,与此同时公司领导琼斯先生找上门来,原来公司早就知道威廉姆的所作所为,在公司看来,复活的克隆人都不算是人类,只是试验品而已,而现在正是公司接收试验品的时候。
威廉姆打晕琼斯,带着一家人出逃,却因为被爱德出卖行踪而功亏一篑。
最后威廉姆靠将自己的意识扫描装载到机器人身上反败为胜。
要说这部电影的逻辑其实是通的,但是看的时候总觉得电影剧情走向莫名其妙:
1.剧情安排生硬,改变了威廉姆一家的车祸事件看起来全是威廉姆一个人的锅。谁让他下着大雨视线不清还非要继续开车,运气好躲过了迎面开来的货车不赶紧停下来整修一下不说,一边说话还一边非要往边上和后边看,他是第一天开车吗?本来下大雨视线就不好,还不仔细看着前面,正视前方耽误他和家人说话了是吗?
2.车祸中威廉姆一家除了他全部丧生,威廉姆需要复活的家人有4个,爱德帮助偷盗出来的实验舱却只有3个,威廉姆不得不在4个家人中选择3个复活——这段悲痛欲绝的选择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电影中克隆一个人只需要17天的时间,分两拨克隆家人很难吗?
3.为了保证实验舱正常运行,爱德提醒威廉姆必须有备用发电机以防万一,因为半夜无法找到发电机,威廉姆偷盗了附近多辆汽车的汽车电池做备用能源。先不说为什么非得大半夜,在完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克隆,再等几个小时天亮了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再进行克隆很难吗?这么多汽车电池被盗,甚至警察上门询问过一次,却完全没发现威廉姆就是偷盗人,看起来国外一定是没有满大街的摄像头,并且警察破案效率颇低。
4.威廉姆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没有告诉“复活”的家人真相的想法,也没想过再花17天把小女儿克隆出来,而是选择了删除家人对小女儿记忆的处理方式,我实在是看不懂这个科学家的脑回路,既然这么舍不得小女儿,就算是给先“复活”的一家人连续打镇定剂直到第二波小女儿“复活”也好啊,何必费时费力把家里小女儿的东西都收起来或者扔掉?如果实在是耽误不起时间,那么就算告诉家人又怎样,毕竟人体克隆是可能存在缺陷的,反正已经死过一次,每活一天都是赚的,早点告诉家人让家人更好的注意自己身体不好吗?而且威廉姆似乎光记得删除家人关于小女儿的记忆了,却完全不记得对家人“复活”期间的空白记忆进行填补,这么大一个漏洞难道解释成3个人一起失忆?
5.爱德真的是无辜躺枪,威廉姆自己导致的车祸家人死亡,把爱德叫过来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能把什么责任都推到爱德身上?爱德说自己做不到不是一次两次,可是威廉姆呢?每次都只是说,“我需要你怎么怎么样”、“求你了,我做不到”,凭啥你威廉姆做不到爱德就一定得做到?要知道爱德帮威廉姆偷盗公司实验舱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威廉姆哪来的自信把所有事,包括善后、包括圆谎、包括偷盗公司实验器材的责任都推给爱德?爱德是欠了他的是吗?虽然最后确实是爱德把威廉姆一家出逃可能的落脚点透露给了公司,但前提也是威廉姆非让爱德处理自己家人的尸体才被公司发现的,而且男主一家出逃也完全没想着通知下爱德,难道爱德就应该咬死了不承认一个人替男主一家背锅吗?而且最离谱的是最后爱德还被琼斯打死了,一枪爆头,连转移意识的机会都没有,只是因为琼斯想要警告威廉姆一下???真是再无辜躺枪没有了!!!
6.威廉姆是打算霸占着公司的实验舱一直不还了吗?既然开始没打算第二波“复活”小女儿了,为什么不赶紧把实验舱送回去?至少这样被发现了也能少一个偷盗公司重要财产的罪名啊!
7.电影中似乎想把威廉姆塑造成一个因为担心家人而什么都顾不上的,并且不是很懂得生活的科学家,但是看的时候只让人觉得他脑子缺根弦。正常人都知道如果有人突然消失肯定会引起周围人的询问,但是威廉姆却完全没考虑过给妻子和孩子们请个假,直到老师找上门,还是爱德帮着圆了个谎,而威廉姆第一反应却是纠结爱德撒的谎中的祖父母早已去世。之后威廉姆才想起来替妻子和孩子们请假和回复消息,而这部分操作他又完全忘了植入克隆人的记忆里,这么大的漏洞要是他妻子和孩子们还没觉得不对劲,简直就是傻了。
8.电影中的反派BOSS是公司的领导琼斯先生,但就是这么个反派最后甚至都得到了一次复活的机会,并且和机器人威廉姆(结尾好像改名叫“比尔”了)合作开展了意识转换身体技术赚得盆满钵满,凭啥一个杀了人的反派最后HAPPY ENDING了,从头忙活到尾给男主擦了无数屁股的爱德最后就得BAD ENDING?
感觉就是看了一部比较普通的国产科幻电影一样,或者是把一部20集的连续剧剪辑成2个小时的电影。哪怕把克隆出来的人的皮肤弄得丝滑一点也好啊,或者再模拟一下紫外线的照射啥的,17天整出一个成年人连发型都没有变,起码也要修理一下吧,除非克隆的时候可以选择定制。算了不杠这些了,剧情别人已经说了。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的立意、出发点,或者说脑洞挺不错的,但是逻辑上有很多硬伤,而对于科幻片而言,逻辑有问题是很不能忍受的。所以,不能打高分。
先说立意,本片有两个未来科技假设,一是可以制造人造大脑,并且将人类意识移植进去(方法是先从眼角提取大脑记忆,并存入一种容器,然后将容器内记忆移植进机器人的人造大脑中)。二是克隆人,克隆出没有记忆的完整人体,再通过幻想一中同样的方法,将原本人的记忆移植进克隆人的大脑中。
这样以来,就出现了逻辑问题。比如说,人造大脑和人的生物大脑应该是不同的(理由是做出功能相同的机器大脑应该比做出完完全全一样的生物大脑要难得多),所以移植记忆方法应该是不能通用的。
另外电影的其他逻辑漏洞,一,就算记忆可以完美移植,而且可以和机器大脑或者克隆出的生物大脑完美融合,达到亲朋好友等人无法分辨的程度,这对于原本人来说,也是另外一个人。所以片末,科技公司的主管琼斯是不会被克隆自己来续命所诱惑的。二是威廉·福斯特一家逃跑时,进入医院破坏追踪器,出来竟然无人拦截。而且这段戏给人感觉很假。此外给人感觉很假的地方有,一开始实验失败,然后威廉找到解决方法这点。
抛开这些,去讨论克隆人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亲人的意义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可以克隆出完全一样的人出来,这或许是对像电影中一样因意外事故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很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克隆人所拥有的权利,比如生育权和伦理关系就要另外说了,那将非常复杂,而关于十分重要的这一点,这部电影并没有进行讨论。
RT
这部电影做到了,也表达到了。当妻子、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之后,没有表现出了迷茫,而是迅速接受了,这个才是人性。有什么好迷茫的?自己现在活生生的,还有个帅老公,有孩子,住着大别墅,不爽吗?而且自己对老公和孩子的爱、记忆和习惯,也是如此真实,有什么好迷茫的?当时是瞬间接受。
在科技和利己面前,人类伦理的局限性是多么地不堪一击。就如同古代对女性的各种束缚,现在生产力发展到这个地步,尤其是发达国家,还有用旧的伦理观束缚女性吗?伊朗都女性解放了。
最后,基努的电影永远能带给我惊喜,他的电影是一个另类,我挺喜欢。
你会不会想要复活river呢
低配版《黑镜》S02E01,家人复活后几乎没有产生任何问题,和车祸前没有多大区别,毫无深度可言。后期直接由科幻片变成了动作片,第三幕更是变为“吃豆人”,丝毫不见对人性、科技、克隆的探讨。
爱德小哥又做错了什么
失望的,好好的题材没有利用好,落入了俗套,特效也不行,网剧既视感。
只生一个好,生两个更好,生三个…emmm,也成吧!这剧本如果改成悬疑剧,那就成一出阳光灿烂的黑镜。
仅看剧情简介,会有一种新版活跳尸的错觉,事实上本片中主角所要办的事也确实差不多,只不过因为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先进的技术,主角不再需要尝试复活肉体,而是直接克隆一套全新的,然后移植意识罢了。影片碍于成本的因素,弱化了其中的科技场面,将克隆,移植这些细节处理的太过轻松,而把更多的内容留给了表现差异的地方,本是一个讨巧的方式,但奈何剧本没有制造足够的冲突,又在后半段把剧情引向了主角公司的阴谋上去,使得前半部分关于克隆产生的冲突浅尝即止,没有达到应有的探讨层面的高度,沦为二流故事,好在影片本身关于克隆和移植意识等内容存在一定的新意,略微扳回一城,实际评星应该给3.5星,鉴于基努李维斯的表现,我还是愿意多给半星的。
如果你问我,我会和Mona一样,没有要想成为克隆人…但是,如果我已经活过来了,那么我会一如既往的珍惜。电影最后,是一个男主的happy ending!然后我默默心疼奇诺李维斯!
5分,其实是部又土又糙的B级片,结尾也是够独特的。
故事就是这么个克隆人的故事,但结局还挺值的思考。我们常常说克隆人违背了伦理道德,其实还挺空泛的,真的看到它在电影里“实现”就觉得确实挺可怕,看着结尾跟一个不忍戳破的梦一样,还是个美丽的噩梦,细思恐极。立马想还是不要实现的好……经历过和最爱的人生离死别,那时是星际穿越给了我温柔的力量而从没希望一个外表一模一样的复制人来爱我!噩梦总会醒,一手抓空一身冷汗一脸泪痕也是一种经历。ps,盯着大银幕一会儿嘿嘿嘿傻乐一会儿唏嘘难过……忍不住胡琢磨,导演找鸡丝演这么个故事确定没有啥深意吗……蛤?
3星片,果不其然,现实遭遇不幸的基努里维斯,在电影里复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成本不高,故事节奏前松后紧,在科幻主题方面走得很远,结尾的脑洞很大,细思极恐也有争议,但联系起基努里维斯的真实经历也就明白了,他对生活没招才去假造一个生活(电影),把自己藏在里面。但最后也有他面对现实的隐喻:冷冰冰驱壳下面,才是孤独的灵魂,所以加一星吧
特效水平好似时光倒流,整体粗糙得像我被冻伤的手。
看片名就是比较老套的题材,本以为会看点是在克隆人的与众不同,结果却变成黑吃黑的套路结局。另外片中的机器人实在太丑,科幻效果很廉价的感觉,还是个合拍B级片。
因为最近基因编辑婴儿的争论,让这部影片讨论的主题更有意义。
至少可以删减20分钟……可惜了奇洛李维斯的都老了还这么好看的颜。
心疼基努,不知他怎么忍受得了这片的,烂是烂,故事老已听过,难得也搞提前上映,偷偷删了露点镜头别以为看不出来,很怀疑国外到时候会在电影院里上映。一个人包场睡觉哈哈。
老基不行了吧,这片子也接?剧情真垃圾!表演真垃圾!及时一部毫无创新的流水账
基努依然是我心目中最差但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主题不新颖,像是粗制滥造版黑镜。为了在不到两小时内讲完这么长的故事牺牲了很多逻辑性和完整性,特别是把他本人的角色塑造成了一个大笨蛋。。但娱乐性还是有一些的。
完成度不是特别高,立意完全被剧情拉着走了。可基努里维斯和基友偷电瓶造人你敢信??
都有基努大叔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B级制作来说,尚可。其实这剧本的容量更适合做成黑镜类型的一小时剧集。前半部分松散但细节并不马虎,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内容展示出的伦理冲突都更饱满。后半段虽加快了节奏,但明显是编不下去了。其实复制大脑和克隆都是老生常谈,可以随意删减真实存在的记忆才是本片最令人细思恐极的部分,导演轻描淡写带过总觉得是避重就轻。如果能把这部分展开去替代后半部分的俗套,电影应该可以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