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船夫的故事,这里有他作为一个「夕阳阶段的老人」在生命面前的隐忍与挣扎,有他作为一个「夕阳行业从业者」在时代面前的隐忍与挣扎。如果说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近乎禅境的「空」,那么这部电影就是纷纷芸芸的「色」,它将柳宗元笔下那样一个老人的故事尽其所能地填满夯实,让人们看到,一个有等于无,空灵极致的境界背后,可能会有怎样的淋漓血肉,菲薄清苦。当然佛家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是在电影当中,这句话未免令人怅怳。生命的蹉跎与镇痛原本就不是一句「空即是色」所能够轻易涵盖的。生死的极致境界是「大道至简」,但人生从来都是琐细与粗粝。这部电影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表现出来的,老人生命的粗粝。然而电影本身却精致无比,这当然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杜可风的至大功劳。看着电影里那些云蒸霞蔚、绿水青山、晨昏转换,会知晓叹为观止。刨除一些「奇情」元素的部分,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几近于完美,其实它最浓墨重彩的地方,还是主题,当主题足够掷地有声,一些细微末节仿佛也不再重要。最感动的是,导演安排了小女孩儿的出现,那是老人生命中的一道光,是前无音信,后继无着的人生的指望,是导演对于生命最深沉的慈悲。它也毫无疑问成为我的年度最佳。
弱者物哀。哀是无奈,求而不得,无力适应,囿于肉身。
何不浮沉随浪。一期一会,长短何干,宠辱何别。
愿我此生,身似琉璃,澄澈无畏。若你诚实无暗,欲望也美丽,迷茫亦动人。此生过半,疲惫有之,失意有之,所幸世间可爱者甚繁,虽偶有无力欣赏者,私揣亦可为他人挚爱。游戏体感已多,所贪恋者唯其美好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料得船夫亦然,导演亦是
一开始是被电影中的构图美吸引到,后来带上耳机🎧,水声,鸟声,山谷空旷的回音,绝绝子!中间大概1个半小时的地方,船夫的幻想惊艳到我了,带耳机能听到声场,各种对造桥的赞美,对渡河不方便声声入耳句句入心,让人有种漩涡感!看完后才知道是小田切让的作品。那个过分热情的男孩,结局的缔造者,也是结局自取其亡者!😍😍😍
人性,这个船夫几乎拥有最完美的人性。像个虔诚的佛教徒。贪、色、欲皆戒了。人性,这个船夫几乎拥有最完美的人性。像个虔诚的佛教徒。贪、色、欲皆戒了。人性,这个船夫几乎拥有最完美的人性。像个虔诚的佛教徒。贪、色、欲皆戒了。人性,这个船夫几乎拥有最完美的人性。像个虔诚的佛教徒。贪、色、欲皆戒了。人性,这个船夫几乎拥有最完美的人性。像个虔诚的佛教徒。贪、色、欲皆戒了。
影展第二弹,小田切让指导的《一个船夫的故事》。见到了小田切让(重点加粗!)和摄影指导杜可风。
感觉有很多东西要写……先说电影再说见面会吧。
其实真的是蛮简单的一个故事,老船夫每日渡人过河,他的人生价值几乎就是帮人渡河。但是因为开始造桥,桥造好了就没工作了,本来应该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结局,但因为捡到了一个女孩子,他的生活目标改变了,变成保护这个女孩的人生。
故事是真的没什么,胜在画面太美了,可能前两个小时都是在看画面而已。让叔自己都说如果没有那么美的画面大概很多人会觉得很闷。
电影的客串阵容又很强大,浅野忠信苍井优就五句台词吧,村上淳村上虹郎父子共演还挺让人惊讶的。
我发现这种文艺片有个见面会真的很必要,否则大多数人真的很难看懂,答疑相当重要。
说回见面会!!时长45分钟!
让叔又是穿一身黑,就是常见的帽檐超宽的黑帽子,还有大长马褂。合照的时候离我就一米多点吧,但是因为那个帽檐,脸完全在阴影下看不清。不过可能因为最近每周都能看到他一集剧,所以感觉完全不陌生。
经过以前数次的映后问答提问失败,这一次知道要抢占先机,不能怂,所以我第一个举手了🙋
这一次把提问变简单得我也能说出口的程度:撮影の時、一番辛いのことは何ですか?映画の中で、幽霊みたいの子供をあります、それはどういう意味ですが?
其实我是想提问的时候能收获让叔的对视,没想到他那帽子我真的完全看不清眼睛[捂脸]
因为是自然景观的电影,所以拍摄全部其实都很辛苦。
关于幽灵男孩,他说是想表达重生,但是因为很多地方的文化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重生,所以用了幽灵这种实体化的方式,表达老船夫的一次重生。
有人问道女演员是个完全的新人,但是演技很好,是怎么找到的。
让叔说女主是通过甄选的,通过后用了半年时间把自己的很多演戏经验都交给她,慢慢地掌握进步了。
还有杜可风超级搞笑,他突然说,我也问一个问题!Why didn't act in the film?! Because it’s too expensive!😂😂😂
后面在其他问题的时候他也有趁机吐槽“谁叫你(让叔)不去演!这人超级selfish的!”还讲了很多他们整天喝啤酒头脑风暴😂 什么剧本no bad,不过还可以再好一点,你看莎士比亚那么多杰出的剧本,拍出来有几部电影是超级优秀的?所以重要的还是trust,connection,还有啥来着反正说了很多。真的是超幽默又超厉害的人,就像前面提到的,摄影完全救了这部片,故事和画面的水平完全不是一级。
还有问让叔为啥会想到要做导演的,让叔说上学的时候很喜欢电影,其实最初就是想做导演的,只不过做了演员。这个故事是十年前就构思好的,然后之前跟杜可风合作过另一部片,当时是作为演员。所以想要两人合作一部电影,就觉得这个故事是最合适的。
还有问为什么用了那么多大的画面和小小的人。说是因为是要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最合适看这种画面。然后杜可风又跑出来说了句“不要!在!手机!上!看!” 妈呀笑死😂
关于为什么想拍这个故事,说是发现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好像更喜欢回归乡下生活,所以想到了这个故事。片尾船夫撑船离开住的地方,其实可能是他会去展开一种新生活,并不一定说明他被现代文明抛弃了。
以上……(签名又没get,罢了罢了[捂脸]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日本新片展。
小田切让演而优则导的导演长篇电影处女作,还有不少瑕疵,但是灵气充沛。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相当私人的作品,虽然导演从头到尾都没有露脸,可他的内心世界却展露无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是闷了些,可也有很多人会对它爱不释手,比如我。
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日本版的「边城」,连字幕都故意把小姑娘的名字“ふう(風)”翻译成“小翠”了[偷笑]不过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爷爷,那位老船夫。
还是喜欢英文片名——“They say nothing stays the same(他们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这世界是在变,变得便捷,高效,眼花缭乱,无法跟上这种节奏的人和事物就面临着“被淘汰”。但逐渐着,那些匆匆的脚步也会踉跄一下,顿一顿,然后开始思考“我们是否也失去了太多?”。
河流一旦污浊了就很难再变清澈,萤火虫一旦飞走了就再难回来,人心一旦迷失了就再难回头。
愿十市和小风能够找到一片属于他们的桃花源。
与预想一样的闷,但其实比想的略好一些,作为导演的小田切让还是有他的表达欲的,起码不是无病呻吟。不过,中间有些神叨叨的处理还是挺傻的。另外,客串的熟脸真多啊,这就是人脉。
HKAFF 做好了很难看的准备结果比白色女孩好多了(。杜可风的摄影没话说 当成生态人文纪录片还可以(雾 是一部蕴涵了很多私人情感的片子 感受到了莫名的浪漫?
卖药的妇人自己却从不生病,狩猎的男人死后任野兽啖食,一生渡人的船夫冥河上更好渡己,世间万事仿佛自有轮回。河面建好了桥,村庄更加方便,但再也没有野牛淌水,少妇飘荡的景象。狐狸象征孤独,舟楫上谋生的船夫犹如水上的一尾狐。当年说要炸桥的少年,成长为猥亵少女的商人,文明进化总在失去什么。
有点无聊,全是片段式的“来去之间”,小田切让的好朋友们走马观花的客串,多数角色其实并无存在的理由。前面拍得十分松散,后面生死轮回时有所提升。船夫既摆渡人生,又渡冥河,但终究抵不过跨河之桥,新事物诞生旧事物被遗忘,又是这样一个传统与现实碰撞的母体。
日本边城,渡头爷爷和小翠的故事,外加一场楢山节考的送终。场景、人物、表演、摄影、配乐都非常不错,可就是非要把新与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关系通过台词絮絮叨叨的说啊说。旁边的钱德勒认为,这是传统媒体式微和死亡的隐喻,我看少女活过来后,说,”传统媒体没死“。
差一点就可以成为艺术品,但脚踩本届平遥影展一堆新老导演作品,成为近几年非常出色的长片处女作是没问题了。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有吉普赛气质的浪人们,东西兼并,很有风格。用船客们的“故事会”链接船夫的孤独。其实该叫《船夫物语》,因为救女、引渡亡灵和之前的“神灵”元素结合,真正承载了生死轮回意义。开篇是“一个人的摆渡”,中后段仿佛是沈从文《边城》里的“爷爷和翠翠”,灵气卓然。最后复归日常的平淡和丧气,他们的小船在漫天冰雪中也不知要驶向何方,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似乎也是如此。很像无污染无公害纯净版的金基德(小田切让还演过他的《梦》)。整个影像和故事完美结合,就像小田切先生本人,沧桑而绝美。我劝本届平遥吹色彩的其他片子在这部面前最好闭麦。
还没上映不谈电影了,我只想说今天Q&A的小田切让好帅
催眠佳品,徒有其形,可能适用于一句老话,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本来想说小田切让功力可以,影像质素不俗,后来发现这一点应该归功于杜可风…“船夫”这一题材若是以俗世风物叙事诗为基调纪录日常生活那得是多美的电影(更可在一页页的平凡日子里衬出渐渐不复往昔的悲凉),而一开始它确实表现出这幅“模样”,但后来戏剧性越来越强的同时情节间却仍旧是断裂的,实难共情。那些不时出现的激烈“戏剧”,更是损毁了整部电影的意境与韵味。影片本身很长,再加上肠胃不适又坐在前排仰头,随着愈加崩坏的发展,头晕脑胀的,堪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起初的好感算是荡然无存了。
5/11/2019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沒想像中沉悶,但頭半小時的船家日常實在有點長...而且經常性用black out過場真的是敗筆!在豪華的人情牌中,鬼佬的攝影絕對替片子大大加分(鬼佬的QA太風趣了!)
【平遥电影节展映】釜山错过的在平遥补完。非常喜欢。明治末年孤独的老船夫面对来势汹汹的桥梁建设现代化浪潮,淡泊之中心有不甘。超现实部分映射内心的焦虑不安。主题沉重而严肃,余味悠长。这才是真正的“摆渡人”!这个故事除了节奏较慢以外,丝毫不显得空洞无物,也不无聊烦闷。杜可风的摄影令画面如诗如画,极大地提升了电影质感。打酱油客串的熟面孔大咖很多,但都不及柄本明举重若轻自如地划船,与角色融为一体。
浓浓的东方古典韵味,风情画卷和寓言故事的结合,摄影极其讲究,每一帧画面都精雕细琢,色彩浓郁如油画,喜欢视觉系影片的观众应该不会失望。小田切让在映前说希望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时间缓慢地流逝,我确实感受到了。/ PYIFF @小城之春
#3rdPYIFF# 一个船夫的故事,又名:杜可风摄影精选,或:小田切让的朋友圈。
也许有了沉闷冗长的预期,反倒轻叹才这么一夏一冬,故事里的时光就燃尽了。摄影太绝,来来回回不过长河与山林,却拍出了仙境的气色,在这段风光里入戏,哪怕这些天被芜杂任务压得不见天日,还是感受到莫大的放松。折返传统媒体工作,特别明白单拎杂志与CD出来叹息的小田切让,留恋的过往曾有多么美好的记忆,而人到中年,为何执意至少在自己的故事里回溯那种慢状态。像是二平说的,有了便利的桥,大家都忙碌了,以前天天渡船,怎么没那种着慌呢?船夫十市真是质朴善良,渡船渡的是自己的人生,也是万民的良知或嘴脸,万箭穿心过,却在检讨自己与善人的距离。要是这温润如玉的故事少些聒噪的鬼怪叫嚷就好了,哪怕那非现实部分是导演的私货。三星半。@平遥,见到小田切让啦。
感觉是比较浮夸的…河濑直美?杜可风存在感比小田切让显著,半个电影界差不多都被圈进来客串了也是厉害的…
PYIFF19,这部电影可以叫小田切让和他的朋友们,各种熟脸来客串。熟悉导演的影迷,可能不会惊讶他选择这样绝望又沉重的题材和主题,如果是一部电影能看到一些新导演的生活和他的思考,那这部电影就是。讲一个老人努力从死神手中抢回来一个人,这可能就是他这一生在这个世上走一遭,所要寻找的意义。我理解故事里为什么要有那些暴力,在人性被压抑之后,暴力成了一种自我的发泄和调节。传统慢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被现代快节奏的人气冷漠取代,悲伤之中带着无奈,就像这部电影的基调,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逆转的无奈,我们只能从中找到自己寻找到意义,为了更好的活着。片子肯定是不完美,但我还是被它的主题和情绪触到了。之前很好奇小田切让现在如何看待死亡,可能这就是答案吧。
不差 至少70分 但没什么新意 很多日本老电影的风格融合 苍井优只出现了1分钟
2019日本新作展。一方面追忆过往缅怀人与自然的「平衡时代」并抨击「新事物」对人心的腐蚀,另一面却也无奈于留恋「逝物」最终带来的毁灭,故事最后一个「无用之人」和一个「必死之人」逃亡于未知的江上,或许最后的慰藉在于冬天即将结束。小田切让的处女作剧本中浸淫着太多的和风式生死观,和杜可风的摄影相得益彰,也是年末最大的惊喜。
小田切让人缘真好。
【补标】对不起我是看睡着了(实在太无聊),砍人的剧情才惊醒了一下,然后又睡过去,直到小田切让舞台问候出场才是醒的,嗯,我果然就是为了看小田切让才买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