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我和我妈百无聊赖,点开一个又一个爱奇艺里头的电影,看了不到五分钟,又一个又一个关掉。看到“哀乐女子天团”时我没做停留,也没抱期望。我先入为主,仅凭着片名和海报,便将它定义成烂片。但是我妈很兴奋,觉着这名字念来很有感觉,应该不错。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点开了电影。
面生的演员,生涩的演技,奇怪的强调,还没展开的剧情。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尴尬,没法让人提起劲头来,我靠在罗汉床上,依旧是百无聊赖,想着,不如睡觉。但,紧接着剧情展开,一个个人物性格逐渐鲜明,一个个支线逐渐饱满。我坐起身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不觉入了神。
追求梦想的三人在出入平安唱哀乐,这将近一小时的戏,拍的很好。不落俗套,感情真挚。我时不时鼻头发酸,眼眶发红。这时候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物个性,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我尤其喜欢刘翠,这姑娘侠肝义胆,爱恨分明,嗯,是条好汉。
最喜欢的片段是第二场葬礼上,刘翠和山山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互不相让。这场戏演员们表现得相当出色,我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倔强,看到了年轻的一冲动就不会考虑后果的自己。
第二场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男主唱登台,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看到这一幕,我抽了抽鼻子。第三场葬礼,那个被死者妈妈推搡的男人,没有进礼堂,他默默地笔直地站在门口。死者父亲在读死者的遗书时,默默跳过了一段。我没暂停,只看到那张纸上写了:我想念你,我不后悔,祝君好。爱乐女子天团临时改了曲子,“朋友,别哭”,随着歌声四溢,那个男人终于佝偻了腰背,泣不成声。看着这些幕,我都抽了抽鼻子。我很好奇那张纸上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暂停。原来潜意识里,我已经接受并尊敬了影片中的人设,真相一定很痛,我不愿意强行揭开他们的伤疤。我参与了他们的感情,对于事实本身,朦朦胧胧的也很好。
扣了一星,因为过于美好了的结局。结尾的潦草了。正能量是要有的,可这样生硬的美好,我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影片是很不错的。或许演员们的演技并不算专业,可是我喜欢,我喜欢这份认真。
看吧,青春剧也并不是非得有爱情非得要爆点的,还有友情还有亲情还有梦想,这不就挺好。
半星给秦勇,他的出现很惊喜,虽然我没有怎么听过黑豹乐队的歌,但也知道他们是摇滚的旗帜,他们送别队友就应该是这样的。
半星给刘翠,东北的大碴子味特别接地气,她这个人物讲义气,重感情,演员演技也不错。
半星给何傲,何老板这个人物现实中比较少,但他的存在是一束光,让人对生活重抱信心。还有他频出的道理,对葬礼的感悟,使我受到很多教诲。
半星给三人女子乐队,主场有点像梅艳芳,她们代表的是现代社会中追求理想的青年们,幸运的是,她们碰到了好老板,希望所有追求梦想的人都如同她们一样找到自己的舞台。
半星给周天宇那个故事,同性恋并不是错误的,我们的影视作品中也慢慢传递给我们这个信息,希望人人都好。周父没有读完遗书的表现很真实,他为人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却也没有办法原谅他,这是现代社会中对同性恋大部分父母的表现,既心痛又无奈又愤恨。
半星给楠楠,她的身份也许我们可以猜出来,也许她和周天宇是形婚,她才是我们应该可怜的那个人。但她表现得很坚强,也正如遗书中所说,她可以理解周天宇,她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女性。
半星给拍出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有才华,也很有想法,希望以后能拍出很好的作品。
半星,给一个小编,我是在浏览器中刷到这部电影的,给你们看一下标题《少女坟头蹦迪,这部国产片是我今年看过最励志的》,如果不是这个标题,可能我也不会知道这部电影。
难得的国产小成本佳片,颇有日本励志片的味道,笑点泪点都有,细节处理得很仔细,两声“走呗”,第一句急切,第二句无奈,把主角离开哀乐队时的心情表现得很好,男主老何的演的很好,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拔高了许多,结尾处方叔的葬礼算是催泪弹,为别人办葬礼终有一日会轮到为自己人办葬礼,此时又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完所有的仪式难以想象。但是结尾有点仓促,以主角三人组自我表白和为方叔献唱作为整部片子的谢幕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感觉片子还可以有更深的立意而不仅仅停留在三个小女生的成名之梦的实现,对于人生、生死的刻画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做得很好,所以最后的结尾使得格调有些下降,但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歌很好听,希望导演多多加油,不要被资本强暴,做出更好的作品。
哀乐女子天团 有梦想,有情绪,有感动 一个冷,一个暖,一个中性 三个偶像派女子,为了音乐的梦想。偶然与殡葬行业发生了交集,题材新颖,不脱于俗气青春片。 值得肯定的是借用这并不怎么高大辉煌的行业,却衬托出了音乐人的梦想,有一个舞台,就能够歌唱。 深入了解后,更加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感情与牵绊,种种人与逝者莫不哀鸣的悲伤情绪。但带给我们的却是逝者已逝,生者自勉,怀揣那昂扬向上的希望。 挚亲很少,遇到一个值得珍惜。 好片很少,遇到一部值得珍惜。
中国版《入殓师》的《海街日记》。用是枝裕和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有点禁忌小众的故事,将她们对这个行业从嫌弃到被迫接受到后来的理解付出再到最后的敬畏尊重的心理变化很好的呈现了出来,有笑点也有泪点。很可贵的是她们最后没有为了哀乐狗血的放弃眼前的梦想。缺点是人物太扁平,但作为网大,五星鼓励
比很多院线片好
区别在于放在哪个环境里比,单纯网大方向比的话是不是还得给个力荐五星,好于99%的内地网大之类的.....
虽然时间太短情绪没推上去,但是整个氛围真的很棒了,吊打二十部国产组乐队青春片没问题
题材挺有趣的,从丧葬文化入手,谈的是生命和生活的重量,摄影也有日系电影的风格,甚至某种程度上很像是枝裕和,属于网大中比较认真的一部,但是在叙事和剪辑上出现了较大的脱节,典型的有佳句但整体不成佳章,不过几首插曲真的是不错,确实比很多院线电影的完成度要高,网络大电影当中的一股清流
演技差,不接地气,情绪铺垫不到位……但是有诉求不三俗的网大,真的比圈钱的院线烂片要强。至少是枝裕和要是知道自己被这么致敬了,应该不至于骂娘。LGBT支线处理得很好,比起某些还在宣扬直男癌价值观的院线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值得五星推荐。有一点巧思,有一点催泪,有一点燃……淡淡的故事,好听的歌,认真的镜头和表演,网络大电影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没到5星水平,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完成度也可以更好。但是在现阶段网大浮躁的环境下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这么少的钱,尤其作为全部90后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处女作,不媚俗、不功利、不浮夸、不急躁、不走极端,尽可能追求普世价值的温婉表达,也有年轻人的新想法新思路,不陈旧。加油吧!
主创们蛮有勇气的!题材新颖噱头也足,虽然还是逃脱不了靠塑造歇斯底里的人物来制造低级冲突从而推进情节的老套手法,卡司的演技有时也很让人捉急,但瑕不掩瑜,在网大里质量已经蛮出挑了,上院线估计情况可能会很不乐观…《闪光少女》再加这部,今年看到了国产青春片的诚意满满,还是有人在干正事的…
人来人往皆殊途,歌声同归终入土。奈何桥上唱生死,哀乐天团送摆渡。
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网大中算最好的,叙事流畅,故事相对完整,演员造型好看,表演在线,打光充足,看得出想往好处整,题材很好原本应该很有故事但却跑偏,对题材本身应该延伸的心理改变,成了粗暴的两个组合争宠。题目用了谐音梗,好评。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女孩们爱的是什么音乐,原创?摇滚?还是只是看不上普通的唱跳女团区?总说要“坚持自我”,但这个自我到底是什么样子并不分明。他们所追求的“做自己的音乐”不过就是要个“大舞台”而已,依然彻底流俗。理想和坚持统统成了叙事符号,显得空洞而虚弱。黑豹那段的镜头表现力堪称薄弱到炸天了。年轻帅哥葬礼突然改变音乐风格由于没有任何动机和有力的铺垫甚至显得好笑,这不就是普通的女团吗?而且制服小清新。刘頔形象立体相对女孩们太薄弱。F的话:要不是听帅导讲讲这片我觉得这下午白浪费了
丧葬版《琳达琳达》、《摇摆女孩》,非常的日系,几场戏导演也承认模仿《海街日记》。电影还差1、2场丧葬故事的时长,5个妹子人设应该再多点细节深挖,方叔作为重要人物前面的铺垫也太少,细节的缺失导致电影有佳章却成不了佳片。但是细节真的很用心,不敢相信一部网大却能秒杀一众院线片。推荐一看。
可惜是按网大做的,也就是说,最终收束到了一个非常俗套的解决上去。有点可惜了好题材。
作为国产大电影,质量是超出一般水准的。刘翠的演员是表演最好的,秦勇的客串是惊喜,FTgirls,哈哈,是对应TFboys 吗?
看第二遍忽然明白为啥很喜欢这部也不能说那么优秀的电影了,青春是一路狂奔着的辅线,主线是对告别和失去的围观,围观了中年摇滚精神,多元的人生和爱,沉默的终将告别。三个少女有没有成长好像不是最重点的,全片有一种对逝去、边缘、离去的自嘲和体谅感,觉得有一点点高级。
正经的不像个网大,故事三观也都还不错,但总是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当然,海街日记里的多处场景,导演也坦诚说是借鉴了,但这个故事本身还是太俗套了,肯定之前有看到过,或者有类似的结构和人设。勉强三星。但即使这样,也是可以秒杀一众院线烂片。
前面蛮好的 结局还是趋向了价值观 俗了
网大其实最需要这样的作品,而不是一群牛鬼蛇神和爆乳肥臀
“连给死人唱歌都唱不好还开什么演唱会”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并被故事深深打动了,想要问下你的青春有没有如此惊心动魄?
创意不错,剧本也过得去,就是拍得太文气,太稚气,日系小清新模仿痕迹太重,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网络大电影气息,故事架构、人物气质不太符国情,这个片子要是拍得野一点,学习一下快手上面深得城乡结合部杀马特精髓的各类视频,在黄天厚土里尬舞、飙歌、撒野之类,会很棒,三星半,70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