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拉传》秉承“小而美”的创作理念,用短小篇幅和高超技巧,完成了对传记人物左拉的树碑立传,展现了不断飞跃发展的电影创作艺术,世界电影在历史中变得崭新而蓬勃。
传记电影在奥斯卡长达近九十年的发展史中有着迎合大众和主流价值双重意义,如何创作出兼具艺术价值和理想宣传的优秀电影,拥有比剧情、爱情等其他电影更具挑战性的非凡时代意义。《左拉传》秉承“小而美”的创作理念,用短小篇幅和高超技巧,完成了对传记人物左拉的树碑立传,展现了不断飞跃发展的电影创作艺术,世界电影在历史中变得崭新而蓬勃。
《左拉传》在电影语言方面有值得关注的技巧。
首先是剪辑和转场的创作,主要表现在叙述事件与事件、事件与人物联系的手法。由于影片在时间上跨越数十年,关键性事件并不完全首尾相接,因而如何把事件联系得自然平实则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任务。《左拉传》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和道具设置,在“做减法”的原则上,将各个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如“娜娜事件”和军队出征这两个事件,影片直接把娜娜放进群众围观军队出征,用娜娜的视角观察军队,使“娜娜事件”和军队出征无缝结合。还有“瑞佛斯案件”和左拉的联系,影片用报童卖报和群众讨论将左拉推到“瑞佛斯案件”的边缘,进而一步一步深入事件进行叙述。这种创作手法极富电影特有的叙述技巧,用最为直观的影像语言在极短时间内拉紧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影片叙述节奏简洁有力而充满创意。
其次是符号化语言的表达,最为突出的是影片中雨伞的意象。雨伞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左拉去出版社请求编辑预支《娜娜》的稿费,他拿着一把破烂得翻转过来的雨伞,行走在狂风暴雨中,雨伞在这里象征着左拉的物质条件十分贫乏,即使是创作反映社会贫苦大众的惊世巨作,也仍然摆脱不了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惯性作用。第二次是左拉成功预支《娜娜》的稿费,他拿着从编辑那里借来的几块钱,出门买了一把新雨伞,雨伞在这里则象征了左拉经过对大众生活的反映创作,已经获得了维持基本物质生活的能力,并且他的写作也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第三次则是法庭对峙再开庭时,影片并没有继续直接切入法庭的场面,而是选取了法庭外成百上千如泄洪般壮观的群众和雨伞,黑压压的一大片雨伞表现了当时全社会因这个案件产生的压抑气氛,雨伞在这里还象征群众对“瑞佛斯案件”和社会公理、司法公正的热切关注。
最后是影片的镜头运动十分灵巧丰富,没有局限与某个特定景别,而是在人物对话、群众对话、大型场面等环境中不断变化,远近结合、活动自如。
《左拉传》在剧本创作上独具匠心。作为传记片,相比起《歌舞大王齐格飞》的超长篇幅,影片选取短篇幅实属不易。同样是依照时间发展叙述时间,《左拉传》别出心裁地选取左拉人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重要阶段,由点到面地表现左拉这个传记人物,舍弃面面俱到的流水线叙述,影片节奏紧凑有力,情节起伏也错落有致。同时在为左拉立传的创作过程中,剧本没有生硬地给左拉高大全的光环,而是客观地还原真实历史人物,给予他热血敢怒、给予他功成名就后的安于享受、给予他被丑恶现实唤醒后的志在千里……去神化的英雄化人物塑造,左拉这个传记人物的形象兼具伟大和人性,十分深入人心。在最高潮部分的法庭对峙阶段,影片并没有让左拉和对方唇枪舌战,而是让左拉静坐在被告席静静观察!无论对方做出怎样的污蔑诋毁,左拉一直在沉默隐忍,他的代表律师和对方的你来我往不断深刻左拉经历世事的冷静沉着,以及他对现实环境的叹惋痛惜。不难想象《左拉传》最佳剧本奖的实至名归。
“你知道人们不想看赤裸裸的真相,他们宁可看这种谎言。”开头片段的台词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大众中的尴尬境地,同时也贯穿了整个电影叙事,是哗众取宠,还是独善风骨?左拉,这个法国继巴尔扎克之后的大文豪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做独立的文人,“让火光温暖真理者的骨头”!“等肚子饿扁了,你就学会乖了”,坚持自我的人总会被身边的庸俗大众如此斥责嘲讽,你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浑身难受,不吐不快,而忠于真理的人只要继续做自己,不迷失与洪流之中就是胜利。左拉的高傲,蔑视一切歌功颂德或谄媚大众的垃圾作品,他用文章攻击文学界和艺术界的领导人物,批评市政府当局,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傲慢,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左拉传》在人物塑造上虚实结合。首先正面表现左拉的正直无畏、刚毅果敢,“你知道人们不想看赤裸裸的真相,他们宁可看这种谎言。”开头片段的台词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大众中的尴尬境地,同时也贯穿了整个电影叙事,是哗众取宠,还是独善风骨?左拉,这个法国继巴尔扎克之后的大文豪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做独立的文人,“让火光温暖真理者的骨头”!“等肚子饿扁了,你就学会乖了”,坚持自我的人总会被身边的庸俗大众如此斥责嘲讽,你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浑身难受,不吐不快,而忠于真理的人只要继续做自己,不迷失与洪流之中就是胜利。左拉的高傲,蔑视一切歌功颂德或谄媚大众的垃圾作品,他用文章攻击文学界和艺术界的领导人物,批评市政府当局,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傲慢,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引自豆瓣影评)其次是侧面反映他功成名就后短暂的迷失。塞尚的到访点醒左拉已经变得虚荣享乐,瑞佛斯夫人的请求则唤醒左拉沉睡已久的社会责任心。两个次要人物推动主要人物性格和人格的发展变化,使传记人物真实合理,传记意义更加深刻有型。最后是去对话的场面表演,在法庭对峙中左拉的隐忍沉默,演员保罗穆尼的演技真正做到了眼神控制一切,左拉理性先锋的形象跃然影上。
《左拉传》传记人物左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关心贫苦大众和社会生活,不断创作反应真实政治环境与人民生活的作品,引起整个舆论社会的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左拉作为功成名就的文学巨匠,责无旁贷地充当起理性先锋的角色,毅然决然帮助忠于职守的军官平反昭雪。最后,左拉在写作中、在救世中,被命运无情地带到了天堂。“知识分子”这四个字在中国和外国被赋予了不同的深意,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份暧昧复杂,既清高又迂腐,既激进又贪婪,纸上谈兵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出神入化的技艺,现在还出现了贬义当前的“公共知识分子”,人们已经无法辨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究竟充当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左拉传》中的知识分子则一直是理想主义的理性先锋,行动永远高于理想,他们为贫苦大众发声、向冗杂政府政权质疑,社会少不了他们的声音,因为社会就靠他们发声。由此可见,经济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文化被迫成长发展的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何去何从,将至关重要地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何去何从。
知识分子的定位和作用,在中国社会实在是一个超越千古的命题和疑难,因为这个群体本身就横贯千年,主导着整个中国政治与历史。在这个没有温存与安逸的现代社会,谁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身试水的后果,恐怕也只能让实践和后人来论定。
# 10th OSCAR Best Picture 笔墨着重在Dreyfus Affair 完整体现了zola fight for justice的一生 Paul Muni真的是powerful performance 特别是庭上自我辩护的那一段 太赞了 可惜还是败给了oscar史上第一个完成连续两届影帝成就的我 Spencer Tracy
传纪片一向难拍,失败的例子多,拍得好的,又何其少。
1937年的《左拉传》和1945年的《一曲难忘》,算是极为成功的代表,紧扣人物为事件中心,不拖沓,精细入微,富有生机与动力。
剧本写得好,导演拍得好。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保罗·穆尼的出色演绎。无论是他演的左拉,还是饰演肖邦的老师都堪称绝唱,没有一点儿脸谱化的痕迹。其演绎台词的功力,非常人所及。《风暴》中的金山与其好有一比。
《阿拉伯的劳伦斯》,另一类风格,气势恢弘又面面俱到,融自然与人物于一体。看得直叫人热血贲张,恨不能也能骑着马去大沙漠驰骋一番。
《左拉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两种传纪片风格,后来者都难以企及。当代人实在缺乏这个精致的耐心,浮躁成了这个狼奔豕突时代的通病。
欲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对那些所谓的创作者来说几乎难于登天,不是他们不想,也不是他们没这个能力,而是现实的名利诱惑太多,总有一股无形的负能量推动着,让他们不能就罢。
在此风潮下,见利忘义者甚众,更多的是虚头巴脑的看似风光无限的玩意。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既难出现像左拉那样扛着正义与自由的大旗写作的人,也不可能如肖邦那样富有激情的沉静于自己的音乐中,还时时不忘仍饱受沙皇蹂躏的祖国。
像大卫·里恩那样澄澈又真诚的去创作一部电影,更是渺若星云,那得吃多少苦头,还要挨人骂。现代人火气大,也都很娇气,更不要说要受冤枉气。想想,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医生》上映时,铺面而来的是媒体无尽的嘲笑和讥讽。痛苦万分之时,女儿安慰他说,爸爸,我相信这是最棒的电影。大卫・里恩自问自答式的说是吗。
再说,不能在苏联拍摄,那不是导演的过错,那正值两大阵营冷战之时,除了这个遭人诟病,还能找出其它吗,但导演已尽心尽力了。为了这部电影,能找到相似的情境,历时三年,足迹跨越南斯拉夫、芬兰、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现在谁能做到。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光阴的检验,人们奉其为经典。一曲难忘,时光总不会辜负一个好人,也不吝啬给予赞美之词,更不会亏待一个举重若轻的真正的创作者。
2010、6、13
前二十分钟左拉是作家,中间二十分钟没有左拉,最后一个小时左拉是律师
左拉:要拯救德雷福斯,就得向控制世界者的心智挑战,不只是摇摇欲坠的军队,还有被人操纵的傀儡,另有一些人,急切草率地冲入血腥的战争深渊之中,以保护其权利。……世界必须被征服,但非以武力,而是以观念,加以解放,然后便可以为新人类、穷人和富人再造世界…… —— 发掘揭露现实生活中艰苦、丑陋的一面,是为了引发人们做出改变,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为了表面上的荣耀,终将坠入万劫不复;2.有时候敢于懦弱也是一种勇气;3.笔,有时候是最尖锐的刺刀;4.成功使人安逸,苦难才是动力。
不像大多数传记片,没有了为了有血有肉而浓墨重彩的乱七八糟N角恋,凡人左拉只是个喜欢安逸生活的文人。
原来是另一个角度的“我控诉”事件。穆尼的表演非常出彩,很难想象他就是五年前的那位疯魔黑帮老大。不过海报也太骗人了吧,人家根本没有这个造型出镜哎!
第十届(193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现在看来有些太戏剧化了。
一个知识分子伟大的气节。
塞尚对左拉说: An artist should remain poor, otherwise, his talent, like his stomach, grows fat and stuffy.
Canibal!如当时撕裂的社会,法庭戏先锋,左拉和德雷弗斯都演得不错,后者虽然戏份较少,但每每出现都有化屈辱为尊严,悲伤不失气节的凛然。
3.5。内容关于自由与正义,给国家精神开的一剂良药,属于良心电影。风格上早期的好莱坞等同于机械舞台剧,人物急急地表现情节,不会慢下来深入到人物内心。另外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此事件引起的思考,硬拉到左拉人物传记上有点偏离。笔记:影片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在重现史实的过程中努力开掘人物内涵,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人类共有的精神,并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完美融合。成功使人安逸,苦难才是动力。庭审段落开法政剧先河。
蛮无聊的,作家还是要去读作品,不能看电影。
又一个死于鞋子里的小沙粒的英雄。据说庭审部分开法政剧先河
十九世纪的法国正走在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一百多年后的我们还在彷徨怎样才能走上这条路
做伟人。。。
病痛不是掩饰就可以的~真理是不断的推翻更正的一个探求的过程~
整个电影给3.5星,保罗.穆尼的表演加一块凑够4颗星,保罗.穆尼真是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呢,这个是在看过他很多影片后的第一感受,虽然那个年代鲍嘉成功将穆尼挤出来华纳,不过真论演技的话穆尼一定在鲍嘉之上。
第十届Oscar best picture,真相与维稳,法庭戏赞!
娜娜之后,左拉寥落的日子一去不返,本可坐享其成的他在瑞佛斯夫人的恳求下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重峰巅,庭审戏无比荒谬,陆军的荣誉压倒了正义的呼声,左拉没有被打倒,转战伦敦的他仍在不懈为着真理奋斗,左拉赢得了胜利,凭借他伟大的心智赢得了命运的荣耀。
这电影应该对波兰斯基的《我控诉》启发极大,法国军官扯下德雷福斯的徽章军服,折断他的佩刀时,基本一模一样。只不过《我控诉》的重点是军官皮卡尔,本片则是左拉。二者都与该事件毫不相干,却在察觉他人含冤未雪时挺身而出,虽然自己也身遭迫害,却又绝不向不公正屈服。他们所追求的并非是名利与荣誉,他们无非是听从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的良心。可惜左拉在真相被承认前一年,便因煤气中毒而过世。“我只有一项热切的渴求:以人性为名,让阳光普照在饱受磨难的人身上,人们有权享有幸福。我的激烈抗议,只是从我灵魂中发出的呐喊。谁胆敢传唤我上法庭,他们可以试看看,让审讯在光天化日下举行!我在等待。总统阁下,谨向您致上我最深的敬意。”埃米尔‧左拉1898年2月
去年暑假和同學看的,對於電影講述的德雷福斯事件印象很深。保儸·茂尼的表演十分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