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出品的剧版《星期三》,我看得津津有味,但对于这部老电影,我却觉得索然无味。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是反主流的,也许正因为其非人类,沉重如死亡对他们而言不过尔尔,在与正常人的反差之下,显其荒诞。也正因如此,我抓不到亚当斯一家的人设核心:悲观消极痛苦对他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对痛苦等消极情绪的意义直面,才能是这部喜剧电影下藏着的深切意义。就这一点而言,电影做的不够好。
“无论是面对这个社会,还是自己的肉身,以及自己的思想,你都无能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人这一生,可能永远都无法摆脱这对外与对内的抗争,也因此,对痛苦的表现永远都是艺术的主旋律,因为它比快乐更普遍,也比快乐更持久。”
我看过一些治愈的小说和电影,她们之所以治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涵括了死亡。她们正视了死亡,它不再是永恒的丧失,因为理解到失去是不可挽回的、必然的,所以当下和情感才弥足珍贵。
哥特电影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尤其是喜欢蒂姆•伯顿导演的一系列作品,听闻他要将《亚当斯一家》拍成3D,万分期待鬼才导演全新演绎的亚当斯一家。重温了《亚当斯一家》和《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越发觉得想写点什么。 虽然是哥特风格的电影,但传达出来的价值观确实正面积极又阳光的。哥特电影最初都是讲述吸血鬼、巫术之类或者有一定宗教背景的电影,而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则另辟蹊径,没有吸血鬼没有女巫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天才的蒂姆•波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电影的题材范围。《亚当斯一家》也走了这样的风格,亚当斯一族居住在一个墓园和沼泽的旁边,一个鬼气阴森的大宅子里,一个精致的独立家庭,生活像贵族般高贵体面,尽管他们一家有着恐怖的特质,但却都是真诚热爱生活的人。 Gomez是一个天真、迷人又成功的男性,为所做的任何事物,付出稚气且偏执的热情,生性平和却又精通各种格斗术,常常在家里玩击剑游戏。而亚当斯家的女主人Tish,她有一张苍白的脸颊,和阴森的黑色头发,她和Gomez的爱情羡煞旁人。女儿Wednesday有着阴沉而成熟的人格特质,这个腹黑萝莉有着有一张显现苍白病容的脸庞,时刻都表现出要把她弟弟Pugsley处死的模样。Pugsley也不甘示弱,一直想置姐姐于死地。叔叔Fester是一个光头怪人,有着乌黑的大眼睛,他力大无穷,脾气暴躁,在走失了25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大家庭。仆人怪兽弹得一手好管风琴,虽然面瘫但他忠心耿耿。 管风琴、坟墓、教堂、阴郁苍白的脸、黑眼圈、血…哥特电影的元素一个都不能少,虽然一家人常常有些小麻烦,但是总归最终可以团结一心整整齐齐。影片的主旨很有粉刺意味,他们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的价值观,讽刺了现在外实内虚的体制,以及习惯了伪善的世人。他们崇尚死亡,但是他们又多么的甜蜜幸福。其实黑暗下的真实要比过阳光下的虚伪来的实在的多。
哥特电影风格的确立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哥特文学又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紧密相连,而中世纪文化在人们心中标志印象就是禁欲与死亡。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扰,通过艺术的表现可以将死亡的恐怖转化为美感。
哥特电影受这种文化巨大影响,艺术家利用电影的多种视觉造型语言,例如色彩、光影、结构、材质、道具等手段,表现出哥特式的,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唯美主义的追求,并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
当电影运用悲伤、痛苦和死亡等主题的黑色风格,去剖析我们阴郁的情感世界,就形成了---哥特电影孤独、黑暗、高贵却饱含对美好的向往。
根据哥特电影的起源历程,列了张观影清单:
《历代的巫术》《吸血鬼诺斯费拉杜》,《泥人哥连》《吸血狂魔》《德库拉的噩梦》《无颜之眼》《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乌鸦》《人狼生死恋》《魔诫坟场》《十三勇士》《第九道门》《狼族盟约》《盖娜》《吸血鬼女王》《黑夜传说》《范·海辛》《理发师陶德》
9部致郁系 哥特风 成人向的黑暗童话电影 //www.sohu.com/a/205005863_641505
希望列入美国人感恩节的playlist…另外卑鄙的我的形象和设定应该和Fester有不少关系吧,加上片中对迪士尼的揶揄,真是…耐人寻味。虽然笑点没有第一部密集,不过加了不少让人笑不出来的反思和讽刺。这波演员真好特别是Wednesday太出彩了,复仇前的那一笑,啊…巨美!
Weird is the NEW Normal,亚当斯一家就是美国中产的照妖镜啊。就是觉得家族宅邸的戏份太少,阳光明媚的环境放在这儿有点影响观感。
妈妈是端庄高贵吸血鬼,奶奶是会算命的巫婆,叔叔是憨居的僵尸,姐姐每每语出惊人且试图与弟弟合谋杀死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就有胡子,管家是科学怪人,宠物是会走路的手,爸爸算是最正常。Tim Burton 真的相形见绌了,真正又黑色又幽默,又哥特又神经,不可多得的佳作~
妈妈是吸血鬼、奶奶是巫婆、管家是科学怪人、叔叔是僵尸、家庭宠物是只手。简直就是威廉古堡阿2008.11.29 完全不记得九年前竟然看过了,小女孩把小男孩演成了路人甲
僵尸妈妈美极了,最意外的是无耻之徒里的娴熟老阿姨居然在里面演DEBBIE,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原来那种古怪的演技是她本身就浑然天成改不掉的习惯- -放在老阿姨身上是温厚老实,但是放在debbie身上就把气质掉了100个档次啊………………
好爱!!!!期待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一直到永远!!!好有爱!!!
ricci最后的表情亮了,小四眼被thing吓得不行,又是一幕经典。亚当斯家这一对儿女,外加新生小鬼头,实打实的死小孩,放一般人家庭早给折腾死了。哥特式搞笑家庭片,不cult不欢乐。
那可怜的小男孩就这么被Wednesday给吓跑了。。。。那坏女人还真是长得挺好看
我觉得难主人还是很有味道的,这部比上部好笑很多,那孩子一般般,CHRISTINA演的孩子可真性感!
比第一部好看,古堡贵族爸爸,吸血鬼女王妈妈,老朽女巫外婆,科学怪人管家,寂寞芳心叔叔,青春炫酷女儿,强悍变化婴儿...手的戏份减少仍很逗,妈妈自带眼部高光,爸爸小胡子依旧销魂;夏令营太讽刺,迪斯尼价值观被黑出翔,感恩节也被大洗底清算,哥特的叛逆非主流精神赛高!黑寡妇渣渣!
58分居然有Daine羞耻play。。。哈哈哈。第二部在灵气上比不上第一部。不过小女孩儿终于笑起来的时候好好看。
「They had sex.」「Lucifer, Benito, Mao.」「Thanksgiving play」「I'll never forget you. You're too weird.」
我庆幸的是自己从小开始就是一个怪胎,喜爱黑色的东西,有着不一样的萌点,也感谢亚当斯一家以及怪鸭给我带来了无比美好的童年记忆。观看这部电影是一次非凡的回忆之旅,浓重的哥特气氛,完美的黑色幽默,古怪的人物,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人无比着魔,我们不需要迪士尼,不需要那些愚蠢的美丽童话!
最喜欢Wednesday的感恩节戏剧了—“我们不感激你们,因为许多年以后,你会占领我们的村庄,残杀我们的种群,你们的富有建立在掠夺我们的财富之上,我们在牢狱里等待死亡,而你们在蓝天下肆意欢笑”还有Wednesday与小男友的对话——“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全心全意对你的人,视你如生命,爱你如初恋,你会怎么做”——“我会可怜他”
dear dear Wednesday
感觉比第一部要好看诶,星期三的夏令营线和叔叔的结婚线都很精彩,用迪士尼电影洗脑,星期三的笑表演得太好了,带领印第安人反抗夏令营也很赞。妈妈的眼睛一直在被打光,小孩变成了金发是生病了,亚当斯一家的故事都很有趣~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这片子反传统美学,反政治正确,反真善美主流价值观,还致敬了几部经典电影,看得好过瘾!亚当斯夫妇太萌了,一言不合就秀恩爱,莎士比亚风的情话张口就来,是有多幸运,如此中二的一个人遇到了另一个中二的人,然后旁若无人地中二下去!星期三萝莉在续集里各种高能,我已成迷妹。
阿达一家有了小baby,真是太有爱了~~
如果有个人崇拜你爱慕你,愿意当你的奴隶。我会怜悯他
真不错哈搞笑。最出色当属小魔女演风中奇缘之女太彪悍了冰冷而邪恶。大居然初恋还初吻了。魔女明明生个仔怎么会变性呢和爹地一段tango跳的太火辣辣。最傻的当然是阿弟中贱女的招黑寡妇。这家人实在太一个模子刻出来不惊人死不休。看到好多好多之后的美剧演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