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男直女拍GAY/LESIBIAN电影,直男直女出演GV,LV(确实有很多直人),给谁看?向往爱情,寻求刺激的直男直女们,还是给寻求慰藉的曲线们?首先直男直女确实不太可能热衷GV,LV,不过看同性电影大受感动的异性恋确实很多(有时包括在下,不得不说许多同片的情节不怎么样),至于曲线怎么看我就不太清楚了
作为一个直人,我确实看过我自己这一性的同性片,也看过异性的同性片,看后者稍微能够放松一点,看前者真TM的有点不太,。。不太习惯。。。。无法想象自己和基友搞在一起。。。。我知道直男看GAY可能不舒服,直女看LESIBIAN也可能不舒服,相信有生理和社会的原因。不过撇除那些不可描述的画面,那些情节确实深得异性恋的心,所以我便产生了一个困惑:这些电影明显是给直人量身定做的.同性恋爱真的和异性恋一个模式?唉,咱直人不懂,但是貌似在女同恋中许多根本不喜欢异性恋的那一套划分法则,也可能就是两个软妹在一起缠绵罢了,而不是非要短发男人婆和长发妹,所以说现实情况远比电影中创设的复杂,再比如那些圈内的滥交传闻,说实话这种相爱八年的未必是一种常态,反而是稀罕的。想来不是同片为异性恋定做,而是爱情电影拍片思路决定了同片(同片是一个分支)思路。至于同性恋到底什么样?为什么要知道?作为直人,我也觉得知道与否并不重要,只是因为观看同片改善自己对同的看法也算是导演的劳动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支持,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同情心。
同性恋这条路是很难的,据说忠贞度比较难保证,而且人到中年想要个仔怎么办?再考虑考虑照顾父母,养老问题,甚至有些人也会因为感情刺激或者其他什么打击选择同性,所以一旦没法骗自己是先天同,面对他人的目光更加心虚没自信---你说爱可跨越性别?这不过一句口号,其实许多人还是不认的,看看电影可以,你要说你家人,亲戚,朋友有一个是,你是不是可以当做什么都不知道?这电影拍的十分完美,放在现实,它就有问题了---一方天天到处玩,下半身出事染上HIV可不是玩笑,另一方明知不爱也要求婚,万一女方真的不知道答应了,岂不是骗婚?女方也很可怜。当然电影不过是电影,也不要要求太多,只是考虑到现实和电影的差距,再转头看电影,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同情。谁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终于实现同性基因检测,或者寻到后天同掰直的咨询方法?或者真的变成同性牵手上街不被喊打喊杀?后者是否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还是希望天下所有女孩都有一个她爱的男孩更好?
在油麻地戏院《翠丝》首映分享会上,本片执筒的男导演舒琪说,究竟香港的LGBT电影在《春光乍泄》、《金枝玉叶》、《基佬四十》众多辉煌后究竟还有多少可能性。《翠丝》是由新导演执筒,其中最终落脚点不再只是性少数群体的困局,而是探索性别问题的边界,是继承也是突破。
说回《基佬四十》,相较于《春》的糜烂与绽放,《金》的暧昧和点到即止,《基佬四十》更多是写实与会心一笑。两个四十岁的基佬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一个出柜摇曳,一个逃于柜内,尤其是林子祥所饰演的家声,我一度怀疑是以作词人周耀辉为原型,同是社工,同有一位青梅女性在等他,同样也有一对患有艾滋的朋友(在《一个身体两个人》中提及)。
这一部充满会心一笑的电影,最巧在于选角。会和其他基友姐妹相称的Sonny陈小春,刚刚褪去了古惑仔山鸡的狠劲,却有着“韦小宝”的灵性和古灵精怪,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展现出同志气息。另一个最巧选角是家声林子祥,作为“真的汉子”,要让观众相信林子祥是同志的难度要大很多,同时他和陈小春所谓的“cp感”并没有“黎耀辉和何宝荣”那么强烈,但是真是这样的“非典型同志”才更有说服力,林子祥越不让人相信他是同志,他在电影里的自我认同之路就越难。
在电影里有两个神来之笔,一个是陈小春与林子祥吵架后,林子祥哄他说想不想吃香蕉,陈小春满脸幸福说,叼,谁要吃香蕉,很真实。另一个是当邻居大妈知道林子祥的同志身份,在电梯里询问林子祥的面膜,林子祥以“同志的讥诮”来回复:有些人脸太老什么面膜都没用,让他同志角色更为立体。
吴镇宇饰演的KK和患有艾滋的教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前两年因为艾滋逝世的一位挚友。当林子祥听到教授去世消息的时候,在黑暗中我和他一样眼中都有泪水,想起那天我知道他噩耗时的场景,终生难忘。
当然最点睛的是,杜燕歌饰演的男小三,在深圳渔场对着林子祥说:你们香港人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内地人吗。为这部在1997年上映的电影增添更多苦笑色彩。
陈小春撒娇生气都好可爱啊。当他说“我要找个全心全意疼我的男人”、“不要理这条老疯狗时”,我感受到的是他对小胡子满腔的爱。
“全世界又不是你一个人有小胡子。”
其实是的。是唯一的小胡子。是可遇不可求的想念。
陈小春与舒淇做姐妹画面好萌(○`ε´○)
友情可以分享,爱情无法分享。
这个片名真的很“香港”。基佬这个词起源是港粤,香港还有部片叫《男人四十》。 起初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讲同志中年危机的,后来看到剧透又以为是针对同志面对的逼婚危机和出柜难的状况,等到看到电影后半截的时候才觉出它的现实和酸涩。 豆瓣有评论说“Gay圈的生态在这20年间,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我不太了解圈子状况,但我觉得这位豆友说的对,因为感觉就是gay圈和同志生存情况缩影。 (个人之见)现在仍然有的现象——耻于表明自己身份的同志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某些公共场合成为同志们心照不宣的聚集地;同妻;有伴侣的同志约炮保护不当染艾滋;同志身份与用人歧视(社会偏见);同志成员给家庭带来的蒙羞感。 再说个体/剧情层面的感觉。 Sonny因为家声的遮掩、退让、怯懦、经不住诱惑而愤怒;家声也会因为Sonny的虚荣、爱玩、直接、难哄而无奈。不过总体而言,他们对彼此是忠诚的,他们在一起8年了,以后大概也会长久。是比较理想化的关系。 K.K.和甘永烈就比较衰了。甘因为不安全性行为得了艾,好在K.K.没有感染(真是好险)。甘生前因为印象顾虑没拍成宣传片,身后家人也不想K.K.来参加葬礼。仍记得站在门外的K.K.滑过脸颊的泪。惹得我都伤感了。 总言之,我是个喜欢个体故事的人,无论讲的是不是局限于同性恋的感情,不过当发现《基》这部片有意上升到社会层面时,我不由得产生敬意。(所以范围更大的角度的所感我反而放前面讲了😂) 我个人最讨厌的是从青少年心理来讲的性向觉醒片,总感觉不“现实向”,大概因为太有教育意义😂而且感觉压抑不是观众觉察出来的,是一种设定。 看到有长评比较《蓝宇》和这部,如果说《北京故事》还算得上残忍,那《蓝宇》就只剩下温情了,我算是原著党,喜欢不上《蓝宇》。所以《基》确实很严肃没错,那这两部在我这就没啥可比性了=。= 我觉得《基》少说值四星,不过不那么符合多数人的口味,无法达到大众眼中“经典”的概念?
小时候没认真看以为是个港式俗烂喜剧,现在再看竟然发现还挺真诚,各种同志现实处境都有展现,演员也可爱,林子祥陈小春吴镇宇都是选角奇招,舒淇怎么老客串基佬戏。
觉得香港人热衷社会学。受新浪潮的影响,喜欢拿电影说正经事儿。这片前段就明显比较郁闷,后面自如多了。陈小春的表演一方面极好,一方面又极糟。他完全按照女人的理解去诠释了,所以看着的时候偶感觉是有点鹿鼎记的痞态在的。吴镇宇倒是让人惊喜。故事构架都想的比较完整,基本上都顾及到,舆论与死亡
很喜欢港影接地气儿的文艺。本来觉得林子祥配陈小春,我是一定要笑场和出戏的,没想到居然被他们亲密自然的一举一动逗得万分开心,仿佛真的看到一对儿真实的情侣。陈小春抓奸那场戏演得绝了,吴镇宇惊艳了我。虽然一直蛮喜欢这个男人,但第一次看他演如此清秀忧郁文艺的角色。PS:客串的都是熟人啊。
吴镇宇是亮点!陈小春那句“你有无睇过古惑仔”也是亮点!亮点一箩筐……香港电影威武!
最后的歌好感人
豆瓣猜推荐给我的,那我就顺便电影考古一下吧。二十三年前的电影,却一点也不落伍。香港电影一直很热衷于探讨社会问题,这一次也不例外。46岁的未出柜基佬罗家声和男朋友 Sonny 的故事,从不敢面对世俗的眼光、躲闪、不敢面对,到被发现、被揭穿、被歧视讽刺,再到最后接受、和解、向爸爸坦诚自己的性取向。九七年就有这样的胸怀可以如此流畅的拍出这个主题,真的是非常新潮了。配角的故事也很丰富,家声的姑姑也是同性恋、Sonny 理发店的同事也是女同(P是舒淇哎)、以及差点做了家声同妻的伍咏薇。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反倒很喜欢吴镇宇饰演的 KK 那条感情线。KK 为病逝的男友 Kim 选花圈,店家问他题字写「哲人其萎」好不好?他几乎哽咽的说道「永藏心底」。店家摇头说道还是「浩气长存」比较好啦!嗯,把「永藏心底」永远藏在心底。
惊喜一:这应该是「舒淇」和「舒琪」合作的唯一的电影作品吧?惊喜二:当陈小春和吴镇宇都“是”基佬……惊喜三:片中的两首歌都是林子祥唱的,原来他也是歌手。……挺有味道的电影,讲述香港同志的生活,有悲有喜有愁有爱。…… 《男人四十》→《女人四十》→《基佬四十》,可惜没有《蕾丝四十》。…
最让我惊讶的是,Gay圈的生态在这20年间里,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吴镇宇三场戏秒杀所有主角配角的光芒
誰都會有中年危機,愛情、事業、家庭、人際皆成困局,同志則還要面對整個社會的不友善。影片中同志與非同人士之間矛盾尖銳,到結尾也未解決。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個人的事情,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才最重要,所以結尾才有不完滿中的完滿。陳小春片頭的獨白戲演得棒極了,全片也數他演得最好。
每个基佬身后都有一个了不起却等不到的女人,她争取过,陪伴过,委屈过,挣扎过,心痛过,终于当她洗尽铅华,优雅谢幕,然后叫醒一场非她主演的戏码重新开场!【吴妈三场戏确实相当出彩!】
港片总是很难打分,一方面制作粗糙、剧情发展程式化、刻意安插低俗桥段迎合观众(比如美女让基佬为自己除x毛)但与此同时,影片中又总会有一些非常真实细腻的情感呈现,就像那场父子和解,几十年的压抑和恐惧、猜疑和担忧,落在“忘带钱包”的小小谎言上,顿时拨云见日,给观者会心一击。多一星给陈小春的Sonny吧。如此娇嗔又坦荡,甚至有侠义的角色,怎能不爱?
吴镇宇不过出场三场戏而已,人物塑造得完整立体还非常动人,那句“以后不飞了”是化在骨子里的温柔,眼睛亮亮地看着患病的恋人,因为基佬的身份,一开始只能委曲求全地站在灵堂外,无声的眼泪在墨镜后落下……没有任何一句声嘶力竭的表白,吴生把KK这个角色演活了。三星半
吴镇宇演得真是太好了,好到我觉得那时候没人找他演一部基调悲伤的同性片是中国影史的一大损失……。
难忘你的姿态动静略带忧郁的一双眼睛难忘记你的浅笑像春天 像阳光照和那离别匆匆的背影每天把臂漫步夜看星星一粒粒去数难忘记你的拥抱在雨中狂然起舞和你伴我心曲细诉
刻意将《虎度门》的人物穿插在电影里,明明是可以砍掉的旁枝末节,可见舒琪自己有多喜欢那部得意之作。
这辈子看过最温暖的同志电影~现实中同志该碰到的大起大落都经历了~可家声就是像一块捏不烂也掐不碎的发泄球~sonny发脾气要受着客户发疯要受着老爸骂街也要受着~幸运的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心爱他~接纳他的与众不同~可换种悲观的角度~像家声自己说的:即使劝服某人接受我,可也不能让全社会接受!
你想要的張國榮的CD,我幫你找到了!~哈哈哈~~~這句話也蘊藏著太多情愫了吧~~~~小春GG的表演不錯~難忘你歐~另,此片配角陣容強大~~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出現~
小春一吼:“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古惑仔啊!”哈哈,看得很开心,但不是闹剧。向父亲出柜的那场戏很动人,但结尾以歌挽回的戏码,大段林子祥的歌,还是有点为娱乐片的团圆结局而敷衍草率。
请叫我山鸡,基佬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