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始其实有被吓倒,三十多岁的刘若英和三十多岁的古天乐,再怎么扮纯情,也不像大学校园里的青葱少年。再看下去,十年时光,点点滴滴,竟也慢慢融入。一个个小细节,诙谐或伤感,都是淡淡,回想时又多少有些惘然,相信这些小细节的加入不少是张艾嘉的手笔,让人想起《心动》,那些青春的花呵,怎么就在岁月中慢慢飘零。
小米是个很作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一般来说很不讨喜。电影反复出现小米妈妈摔门而去的场景——被遗弃的小米缺乏安全感,电影想以此为小米有些莫名其妙的行为开脱。但这些掩饰不了“作”的本质——怯懦、脆弱、自私、贪心。小米渴望被关心被疼惜,却又怕受到伤害;不愿意放开怀抱拥有却又舍不得放手。在神社许愿的时候,小米写的是:我喜欢的人永远不离开我。注意,是永远不离开,不是永远在一起。小米们需要的距离是,眼光可以触碰,指尖可以相握,但绝对不要亲密无间——亲极反疏呵。你不要要求我,因为我从未曾要求过你。是的,我或许曾暗暗期盼,但从未要求。“我不要爱,不要爱,可是我离不开”,《假面的告白》里这一句,用来形容这类作女,真是再贴切不过。
作女们以为妥帖准备好一切,足可刀枪不入,只享受温暖不会有刺痛。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愿,小米在知道小南婚讯后痛哭流涕的一场戏,朋友以为太过,我却完全能理解。那天,你问我婚纱,却原来如此,是我会错意,是我自作多情,又羞又恼,这是一层;你曾说会等我嫁不出去的时候娶我,我告诉自己不要当真,我对自己说总有一天你会结婚,无人有这样的耐心,但心底深处何尝不这样期盼,如今失望失落,又是一层;我以为我们十年默契,我以为在你心中我不同寻常,原来和你太太比起来,她是珍宝我是敝屣,这是最伤心处。概括起来,能伤人的无非是“意料之外”几个字。小米们放弃爱情去换取安全,却一样被暧昧弄得遍体鳞伤,大约也只有用活该两个字形容。
其实电影不用绞尽脑汁以童年经历来探究这种“作”的原因。我自问家庭和睦,童年幸福,不一样作得厉害?所以,这作女小米,看在我眼里,就分外心有戚戚。就算知道这种心理行径再可厌,也因了溺爱自己而宽容甚至心疼。
我喜欢小南唱生日歌给小米听时,房间里还睡着女友的那一段。是的,一边是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另一边,尘世中的寂寞需要排遣欲望需要宣泄。如果电影这样发展下去,本可以在在细琐中慢慢显露出现实那张冷峻的脸。可惜可惜,刘若英毕竟还是个小女人,最后,一个结尾,小南成了情圣,故事成为意淫。也许在每个女人的心目中,自己都是公主,都会有好男人一心一意在某个城堡里等着自己。
其实,就算小南真的结婚了又怎么样呢?小南和小米的故事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结局又怎么样呢?作女们呀,现实中,没有人有这样的耐心等自私胆小的我们。自作,就要自受。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桥段并不新颖的爱情故事,情节是那种温水茶,幽幽淡淡的一种香缓缓的飘着,累积着一份淡淡的无聊,以至于我渐渐的有了烦意,但是当影片进行到将近一半儿的时候,却渐渐的有了感觉。这是一部慢热型的片子,不会让我在第一眼就惊艳惊喜欢笑开怀,这种感觉从头到尾都没有,围绕我的始终是这样的一份淡淡的幽幽的缓缓的香。
还不错,但是故事看着好纠结啊
很感人~~
先予以别人安全感,再从爱人那里得到安全感。
好美好帅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叙事流畅 只是还是有点老套
那一句生日快乐是不是真的不过分 代表了很多 但其实不全是念念不忘 我们都别理时间 好么 2009.03.31
上映10周年。故事太慢太淡太温吞,但色调和打光很美。最后20分钟刘若英的崩溃和结局的反转才扳回一城。
嗯,不是我喜欢的
感动的剧情,成熟的演技
23/1/2007 7:50pm Mongkok broadway
可能异地恋确实是不可相信的。
奶茶的感情充沛 总是那么有感染力
觉得还是书比较打动我
挺清新的影片
小米7岁的时候她妈妈就一声不响地走了,等了这么多年,她也没回来。你知道,等啊等,小米对感情总是没什么信心……
古仔近几年少有的小清新文艺片,奶茶的干净和古仔的帅气还是挺有CP感的。
挺文艺气的。不过两个演员撑的起来。
奶茶你真闷骚,自己说自己“你一定会后悔的”。丫其实早后悔了吧。没自信的人会有同感吧……
合了分分了合,仿佛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