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部安靜灰蓝的電影
從灰灰的藍白色的開篇畫面,到結尾男主角那句“Thank you, Rebacca"。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安静的,除了男主角因自己身世不明而对着早餐发狂的画面。
虽然整个故事看起来有些乱伦且阴暗,边看电影我也一直在想,克隆出一个完全一样的男人,并看着他长大,看着他恋爱,看着他抱着另一个女人在床上,值得么?!她躺在床上哭着看着他,说的那句话:“Tell me you are still alive.” 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因为她,曾经的那个他死掉了;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爱,给了他一次重生。但这一切对于他是悲还是喜呢?!他不可能回到以前的人生,却又不得已被卡在两段人生之间,真是纠结。
LG說不明白我怎麼開始喜歡看這樣的電影,不過我就是覺得還蠻好看的。
喜歡女主角那時時都很冷靜的表情,但遺憾的是爲什麽男主角長得那麼丑,的確是一樣名副其實的鞋拔子臉。哎~
2 )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本人的佛教知识都是道听途说得来,壮着胆子用这个略显装逼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底气,不过是觉得这句若颠似痴的很符合本片的意境,姑且用之再姑妄言之吧。
片中贯穿的大海潮起潮落的空镜和画面里空旷清冷的意境如同国画留白,等着你填补大把大把的想象力,然后再联系影片纠结往复的剧情,很容易想起“轮回”这个佛教词汇,然后把自己一下绕进去了。如同金庸小说里描写男主看见心上人:“...见到她脸颊上亮晶晶地兀自挂着几滴泪珠,不由看得痴了...”
看痴了后禁不住自问:女主生下的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的爱人?爱人可以再生,爱情也能再生吗?克隆可以让我们长生,我们还会信仰宗教神佛吗?女儿可以生下父亲,女友可以生下恋人,现有的亲情关系还能存在吗?路上碰见一个一模一样的陌生自己,会是路人还是朋友?克隆后的自己还是真的自己吗?......细思恐极!
回到影片上来。 虽然《子宫》类型标签上缀着 “科幻”俩字,但片中没有怪兽超体钢铁战士、没有宇宙太空未来城市、没有飞来飞去的公交系统,甚至都看不到滑来滑去的触控屏...刨除预设的“人类克隆技术已成熟”的故事背景, 《子宫》在画面上看不到一丝科幻片的影子,其实是个蒙着科幻薄纱的生命与爱情纠缠不清的故事。
影片摄影很出色。空旷简约的外景高调画面搭配大量浅景深的内景和特写画面使影片显得非常干净。铁链、松塔、渔网、密集的蟑螂、彩色的毛衣等隐喻基因和染色体的影像也令人印象深刻。蜗牛、小木屋、浴缸等符号化道具和场景的运用也显示了导演和美术的独具匠心,称得上赏心悦目。
开头前10分钟,导演用一片海滩、一座木屋、一只蜗牛、一艘弃船和两辆自行车就将一个两小无猜、情窦初开的故事讲述的刻骨铭心。然后镜头一转,一别12年,男女主相逢一笑,再续前缘。紧接着一场车祸男女主生离死别,女主毅然决定要用基因技术延续男主的生命和他们过早夭折的爱情。手术之后,俩人的恋人关系自然而然的转化为母子关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母子关系越发不明朗起来。男孩身上男友的属性慢慢恢复,母亲身上恋人的感觉也渐渐清晰,这种匪夷所思的关系慢慢积聚,最终在一场五味杂陈又无视人伦的床戏中爆发。结局悲凉中带着奇异的希望,孩子离开了母亲,男人离开了女人,女人的《子宫》里又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
大脑里抛开故事中克隆带来的缠杂不清又惊世骇俗的人伦混乱后,我佩服导演用这么前卫的视角、如此颠覆的伦常来描述这段唯美的爱情,更佩服女主蕾贝卡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这分“痴”情。这份痴情如同利刃,一下穿过我心中哪些柔软的部分。
人生无大事唯生死系之。
男主死后,蕾贝卡其实是想殉情的,她几乎已经淹没在潮水起落中。这里可能还有爱死人亦亡的双关设置。当蕾贝卡决定用自己的子宫延续爱人的生命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死过一回了,克隆手术后算两个人一起重生。子宫是生命的容器,而生命是灵魂和爱情的容器。“结束了!我会永远对你倾诉,哪怕你不回应!你走了,同样你也来过!或许,我需要的仅仅是这份礼物,你最后留给我的这份礼物。”这是影片开头女主的旁白,而影片开头正是续接结尾的。女主的这段话过滤掉了影片伦常混乱带给我的些许不适,让我只看见女主心中对男主圣洁的爱。这是一份超越伦常,超越年代,无比坚定又无畏无私的爱。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据说是顺治皇帝出家时做的一段揭语,个人理解像是作者用佛家轮回之说解释自己命运没有得到答案时发的一句牢骚。假设真有轮回,那么纲常辈分之说就不攻自破。灵魂飘忽于六道之中,永生不灭,人只是轮回里的一个形态。父亲的前世可能是儿子,女友的前生或许是女儿是母亲..... 如此说来,亲情其实真不如爱情来得实在,女主给自己生出一个男友也没那么诡异了,反而到是冥冥天意里的一种幸运。
影片结尾,儿子(男友)转身离去。寒风凛冽,沙滩荒芜,孤单的小木屋寂寞的立在画面中,突然一点昏黄的灯光闪亮,一下温暖了整片的凄凉,留下一份美好的希望。这时我突然想篡改一下那句经典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母子!
3 ) 这不是他
最后,复制版Tommy拿着行李离开。他说谢谢你,Rebbeca。感谢赐予生命么?即使来到这个世上的原因是被迫代替他人,至少有了生命,这是值得感恩的么?
复制版Tommy知道真相说自己过的什么狗屁生活,Rebbeca却说至少U R alive,她一厢情愿地拷贝一个早已失去的人,她以为复制出来的人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么?这种形式并不是在延续逝者的生命,而只是弥补生者内心的遗憾。
当初Rebbeca为了复制Tommy向他母亲征求同意,母亲说感谢生命赐予和带走的一切,即使失去儿子悲痛万分也没有答应。
原来生老病死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总有人不愿意放手。
复制版Tommy小学时候,好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同一个复制人女孩儿玩,因为她是乱伦产物,一个家长说“她妈妈生下了自己的母亲”。
即使复制也无法造就一个完全相同的逝者,你想留在身边的只是一个基因相同的其他人,而这个其他人一辈子都要遭受作为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4 ) Womb
文艺伦理大作,真让人无话可说。
没有片尾曲意料之中,在这样的片子后任何音乐都是多余。而职员表播放很久后隐隐出来了海浪声倒让人不寒而栗混合着诡异的平静。
看大家都在骂男主丑..........其实我觉得男主Matt反而是Tommy的不二选。Matt小哥有一种马蹄爹的痞法,挟带着从Tommy儿时小演员处遗留下来的乖巧。你说要是真的选个像Franco或者麦康纳这样棱角系剧情男星反倒不一定适合这片子的气氛。
果真creepy来creepy去的片子还是要脸色惨败气质冷的小哥来演.....
除了很满意男主无论本身还是演技,格林姐也实在把我惊到了....本身不熟悉她因为没有接触过,看过Womb之后简直膜拜。美先放一边,人物情感如此复杂的片子也能被她演得很好真是绝了!很多个眼神都能死戳到我心里的疼痛点,结尾床戏后她看着Tommy似笑不笑又感觉像哭过的表情简直宇宙第一。
而且怎么可以有女人生得这么漂亮啊...............
Back to the film......womb真是我人生接触过数一数二的诡异片。中间那句Her mother gave birth to her own mother真是让人心里发毛记忆犹新,而贯穿全剧的微妙气氛也让人点赞啊.....真奇妙大下午的看这片子我竟然没有睡着,而就算镜头慢得要死剧情竟然也还算紧凑。
真是棒.......
关于克隆的话让我想到我大本命NeverLetMeGo,Womb的气氛和它竟然还有些相似呢...安静又很无奈,还有不知道为什么让人痛苦要命的情绪。人体克隆真是玩不得.......母子恋这种奇怪的伦理能把人逼疯.......
说不出个啥了。
5 ) 爱是记忆
如果一模一样的一个人站在你的面前,唯独缺少了你和他相爱的记忆,他还是爱你吗?
《子宫》大概就是围绕这个问题的一部电影,抛开克隆人的伦理道德,当他再出现在你面前时,还是那头发型,还是那深邃的眼神,还是那张熟悉的脸庞,还是那声亲切的声音,他记得你是谁,唯独忘记你们相爱过,所以他还爱你吗?
当Rebecca一把屎一把尿把Tommy再抚养成人,再看这Tommy和和Monica明目张胆地在“母亲”面前过着甜蜜的同居生活,只是因为Tommy压根没有爱过Rebecca的记忆。
Tommy还是那个Tommy,就算克隆再生还是深爱生物科学,各种细节依旧不变,但对于再生的Tommy,Rebecca只是他的母亲,他是谁他为了而诞生,如果仅仅为了复制和Rebecca相爱的那个Tommy的话,难怪最后Tommy背着行囊离开。
这么说的话,爱情是个两个人共享的那段记忆,只要任何一方忘记或中断,爱情就不成立。这大概也是“我对你没感觉了”的写照吧?
这是一部很清淡的电影,OP和ED都是那么宁静,压根没有声音。不断重复出现的海边孤独的老木屋,和那老朽的秋千。这是一幅画,被框在沙滩,木屋,秋千,浪,雨的世界里。
因为这一切,就是Rebecca和Tommy童年到相爱的所有记忆。
Rebecca就是这样在Tommy去世后,一生生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Tommy还是Tommy,爷爷的老木屋还是老木屋,海边依旧下雨。
只是Tommy喝了孟婆汤,压根就忘记那段所谓的爱情。
所以说,爱是记忆。
6 ) You were hidden in my heart as its desire, darling
泰戈尔的新月集一首叫起始的诗里写道:
“我是从哪里来的,你在哪里把我捡来的?”孩子问妈妈。
她半哭半笑地把孩子紧搂在胸前说:
“你曾是我藏在心里的愿望,我的宝贝。”
... ...
你曾居住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里。
十二岁的时候喜欢上一个男生,然后有了一个偏执的心愿——怀上他的孩子,而且必须是儿子。不管喜欢的人死掉,离开或是根本没有跟自己在一起过,一定要生下他的儿子,在无人的荒岛上把他养大,参与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绝对且充分地占有他的生命。
女人的爱情总是无可避免地有些自我牺牲的痕迹。电影中的Rebecca虽不像Leon里的Matilda含泪喊着"I want love or death",也不似两小无猜里的Sophie歇斯底里地把生活献给游戏。但即使她从儿时就克制而沉静,那只吃剩的梨,接到电话时眼里的欣喜以及Tommy未能如约出现后的失神,已经将稚嫩却持久的喜爱暴露无遗。再相遇,在他炙热如矩的注视下,她垂下的眼帘也没给多年来的执念打上丝毫的折扣。对于Rebecca这样内敛的女人,那句用不容拒绝的口吻说出的"the same as you" "I ll come with you" "wherever you go I go"便是最牢不可破的誓言,就算耗费一个人孤独的余生也要默默履行。
时光倒流二十年里Eason唱“遗憾我当时年纪不可亲手拥抱你欣赏。。。谁让我倒流时光一起亲身跟你去分享”。我想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渴望经历爱人生命全部的全部瞬间的吧,想要成为他喜怒哀乐的最大分享者,于是免不了暗暗忌妒他的ex,他年轻时的朋友,甚至他的父母。我想Rebecca一遍又一遍地翻看Tommy的照片的时候,一定也遗憾在他短暂生命的过往里她未能多一点时间留在他身边,她真切的存在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个擦身,然而他们本可以共同经历的未来又被一辆突如其来的卡车毫无征兆地撞得粉碎。于是复制他的初衷,除了延续再现他的生命之外,还应加上一条——给自己一个完完整整地从头参与他人生的机会。
装蜗牛的小盒子里男孩藏了这样一张纸条,写着"I will wait for you for as long as you take"。他的确是等了她十二年直到她再次回到祖父留下的房子里,而她却用了更漫长的时间等待并创造再次见到他可能。等待成了她生命里所能承受之最重。他和她之间,还没发生的,可能或是不可能发生的,都成了他生命之最重。她甘愿将一生消耗在虚渺而热切的希望之上,希望他还能再在她的世界里存在一次,不管以什么形式,什么身份。
男孩被女主角重新赋予生命并最终成长成为她渴望再次见到的那个人的时候,他带着与原本的他一模一样的眼神进入了她的身体,那一瞬间她抑制多年的泪水终于缓慢而无声地流淌下来,我想这一瞬间就如同exit music里那句"now we are one, in ever lasting peace",这样的交融让死去的Tommy,重生的Tommy与始终守候在原地的Rebecca合而为一。欣慰,愤怒,冲动,恐惧,释然,难堪...所有与爱有关的情感也在这个刹那交织凝结,等待新的救赎。
这样的抉择给她带来的究竟是福惠还是诅咒,我无从评判。但是我知道它同爱情的本质一样,根本不存在值不值得,也不容外人评头论足。就像所有的恋人在至爱面前都会感到无助并且无畏,无助是因为永远都得像只宠物狗一样在地上来回,从不远离;无畏是因为当你感到必要时,会拿出口袋里的小刀杀死一条巨龙。同时,我们的爱从来都是自私并且无私的,自私是因为我们像疯子一般地企图占有和控制与爱人有关的一切,固执狂妄地不允许任何其他人分享;无私是因为我们时刻怀有奉献一切激情与信念的决心,独自背负等待的徒劳,忍耐心里钩着的千回百转温柔的刺痛,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承载爱人的生命。Rebecca同每个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做的只是每个深陷爱情的女人都会做的事情。
尽管影片中远古生物的出现,关于永不重复的树叶羽毛的讨论等一系列情节直指克隆,但我还是不能把此片看作科幻片抑或伦理片。平静而凛冽的一个多小时和之后我脑中挥之不去的画面里,我看到的仅仅是爱情,一个隐忍的女人纠葛却坚定的爱情。
你曾是我藏在心里的愿望,我的宝贝。你曾居住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里,我的恋人。
另外附上Tommy在浴缸里背诵的小诗:
A Man of Words and Not Deeds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And when the weeds begin to grow
It's like a garden full of snow
And when the snow begins to fall
It's like a bird upon the wall
And when the bird away does fly
It's like an eagle in the sky
And when the sky begins to roar
It's like a lion at the door
And when the door begins to crack
It's like a stick across your back
And when your back begins to smart
It's like a penknife in your heart
And when your heart begins to bleed
You're dead, and dead, and dead indeed.
非常纯正、堪称典范的镜头语言;表演低调、内敛,氛围冷冽、安静;全片配乐近乎于无,只在最后半小时有两处加了短暂的配乐,稍显多余;克隆问题值得深思。
根本就是《伊俄卡斯达》嘛。在德国北海边拍的英音浓厚的东欧片,摄影极赞,极简主义。音乐用得很节制,结尾段该煽情的时候却不用音乐,而“只有风”(这个导演下一部片子就是这个片名……)。科幻仅是个设定,但儿子的年纪却恰好透出了后冷战时代的悼亡意味:东欧剧变恰好20多年。
把老公当儿子养,把儿子当老公用
这影片真是好安静的调调。挽留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在他离开以后,想尽办法再制造出一个“他”。
摄影凄冷,伊娃格林表演内敛沉稳。就是男主角真的丑。
cassie还是那么灿烂
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想到了“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人们总渴望能够挽留死去的爱人,或是重温逝去的时光,焉知它若真的重来常常已非曾经的美梦,只会成为现在的噩梦。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1非常安静的片子,对白很少,配乐也几乎没有。2画面摄影还不错,灰暗冰冷的色调。3这种伦理故事不是太喜欢,好在处理成文艺范没有搞得太狗血。4主要来看Eva Green的,演技果然没让我失望,母性的气质压倒一切。
伦理片中的文艺范,文艺片中的伦理狂。Eva Green的表现十分惊艳,除了化妆不够力度之外,内敛与爆发的度都拿捏得当。这爱真是惊世骇俗,近乎恐怖。摄影凄清绝美,充满视觉暗示。3.5星。
男主这个丑样怎能配得上伊娃格林!!!妈蛋
记doctor的一次regeneration。Matt Smith永远给人other worldly的感觉,Eva Green也是如此,好吧Hannah Murray其实也这样...倒并不是坏事
最后终于乱伦成功了。。男主太难看了,脸有二尺长好吗。文艺片的调调,但没什么内容,浪费了Eva Green。
丈夫转职为儿子,然后再转职为丈夫
《儿子与情人》
影片的创作意识非常先锋大胆,挑战伦理,在伦理问题上最终也看似无解。这个故事太悲情了,甚至让人也觉得那份执着等同于病态,让人很难去评判影片的主题,它至少了给了观众一次审视生命的机会。影片氛围阴冷,情绪压抑,色调阴暗,到了最后的那场床戏,所有的道德伦理世界观彻底崩溃了。★★★★
每一个镜头都美的没人性啊!!!Eva女王又再次流弊了,“Cassie”也美,虽然没太多戏。
一男一女青梅竹马相恋多年然滚床单未遂男方横死,女方克隆男方且自孕自产自养二十年兢兢业业最后终于滚上了床单……
表演和镜头非常英伦的文艺片,也有着很好的科学内涵,我们能够克隆机体,却无法克隆感情,因为情感是后天获得和培养的,所以爱情无法复制。
虽然被车撞死很狗血,但我总是很吃冷色调且鸦雀无声的文艺片基调这一套,安静的面部特写穿插着大量海边的空镜头。最成功的点是选伊娃格林做女主,她写满神秘的脸太适合演这种压抑的伦理片了,最失败的点是男主的选角,长得丑还显老、疯狂出戏
从吾栖之肤,到这部子宫,小清新果然都很爱重口味影片。女主角伊娃格林有点娜塔莉波曼的气质;之前看过男主角马特史密斯的一部同志片,觉得眼睛不好看;饰演男主角妈妈的莱丝利曼维尔去年看过她的又一年,年老却很美;一下子好几个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