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诡爱
大银幕有一种神奇的效果,使得原本对国产所谓的惊悚或者恐怖片嗤之以鼻也有觉得那么几分心跳的味道。
作为一部打发候车时间的电影,诡爱还是满足要求的,虽然依照广电一贯的“无鬼”精神,照例是走“精分”的老路子,虽是冷饭,对人物的刻画也很单薄,大部分桥段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依靠影院内的大喇叭和大银幕,还是很有几个镜头是比较有冲击力的。现在想起来,这种气氛的成功营造也来源于观众对于剧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一旦随着剧情过于简单的展开,早已习惯了美式惊悚风格的观众无疑已能自己推导出剧情。
本片最大的进步在于大量出现了恐怖或者灵异的实体对象,这对于成功切实的惊吓至关重要。虽然说恐怖来源于未知没错,但若是没有一个基点则观众的想象未免过于天马行空,反而达不到效果(所谓局限性即是如此,你要如何想象出你不知道的东西呢),也不利于导演控制引导观众意识。私认为许多惊悚片即流弊于此。由此说本片这方面尚可,尤其是开场二十分钟内,广播大楼那场戏颇有一些意思。
一句话总结,看过不至于骂娘,没看也绝不致遗憾,国产三颗星。
2012年11月6日于T227
2 ) 导演,电费真的很贵么。?
这几乎成了一个死结,大陆的恐怖电影总是看起来让人别扭。要么冗长无味,要么令人发笑。当然,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从开头就刻意营造的恐怖氛围,就像是在向观众不断提醒:嗨,我是一部恐怖片,请记得瑟瑟发抖。
然而你我都懂得,越是这种极力想要吓唬观众的电影往往到最后总是会变成导演和剧组的一场巨大的意淫,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一惊一乍的花瓶女主和莫名其妙音乐到达高潮时却没有出现任何让人毛骨悚然镜头的尴尬局面。
毫无疑问导演是想要走心里悬疑和惊悚的高端路线的,小女孩洋娃娃,镜子里的影子,只闻敲门声不见活人,电梯惊魂等等恐怖片经常使用的元素和道具我们都看到了,只是过于文艺范儿和过长压抑的镜头让人觉得导演实在是矫情。
最大的吐槽点一直梗在我喉咙的莫过于,导演,女主家里的灯是都坏掉了么?偌大的广电大楼的灯是都坏掉了么?虽然我们都知道夜晚是最容易滋生恐怖情绪的。但是所有的镜头都在夜晚展现并且还是都在没有灯光的夜晚展现,很容易让观众视觉疲劳的对吧。?比如我就觉得看起来简直是劳心劳神。
毫无疑问,作为一部恐怖片它是不合格的,太多吐槽点让我无力,但是作为一部爱情片,一部”人鬼情未了“FASHION版,倒是值得一看。女主的那种绝望、压抑和对生活的不信任感让人揪心,最后坠落悬崖的时候也着实让我唏嘘了一把。
爱情是什么?是遇见过你之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将就。
3 ) 真正的恐怖
这是去年看得电影,对我来说蛮有纪念意义的。
许多人都在吐槽国产恐怖电影,我真心觉得十分的不公平,编剧和导演都十分用心的在扩宽理念,努力做到更好。吐槽最多的B区32号,我夜晚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也是觉得很恐怖的,恐怖片要吓到你,首先得让你入戏,现在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手里一部手机刷着微薄,更有甚者跳看,说剧情无聊,这样分散注意力,怎么能入戏,怎么会感到恐怖,当然会觉得无聊,甚至是笑话啦。
时间隔了很久,也不能很好的描述剧情了。反正自己被吓得一惊一乍的,很多地方都很恐怖,音乐也做得相当好,很容易入戏,让人关心起主角的命运,而且还有误导和反转,值得一看。
我觉得国产恐怖片最好不要学欧美的模式,开始20分钟都很无聊,迟迟入不了戏,很快就厌倦了,最好开始就有凶杀或者不可思议的时间,接着马上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这部片做得真的很好。
4 ) 影评:诡爱——比鬼可怕的不是爱,是变态(基本无剧透)
文\西皮
《诡爱》整个片子看完后,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看的《通天帝国》,当时我看完后和朋友讨论,朋友说,徐克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反而没弄好这部电影。如今,这个言论放到这部号称“中国首部爱情惊悚片”的电影上,也相差不到哪儿去。
一、并不惊悚的“惊悚片”。恐怖镜头就那么几个,基本都被预告片拿去吸引观众去了,而且恐怖元素也是老生常谈。更郁闷的是,影片放到后半截,灵异镜头基本消失,一路到结尾都没怎么再度出现过。
二、非正常的“爱情片”。说它非正常,是因为里面出现的大部分角色,或多或少都可以算是变态。人格分裂的女主,一点诱惑都抵制不了的渣男未婚夫,死缠烂打的极品小三,疯狂“仰慕”女主的跟踪狂路人甲,看似正常实则占有欲极强的钻石王老五,还有一直阳光潇洒的小清新旧爱,结果影片最后告诉你他其实已经挂了N多年了,出现的不过是女主的幻觉。
所以,我抓狂了。尼玛这都是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的是吧,导演你没看好他们么?!
所以,这不是部惊悚片,惊悚只是拿来吸引票房的噱头;这也不是爱情片,爱情只是拿来掩盖变态的外套。
这是部讲述一群变态人的扭曲的“爱”的电影,文艺点说的话,就是“一部对如今物欲横流的都市里人们极度压抑扭曲的心态细致描写并拷问人们灵魂的人文电影”,哦,高考作文是这么要求写句子的。当然,为了票房,各种十八禁的场景那是必须的,而且分量还不小。
但是除掉这些外,这依然是部令人意外的不错的电影,叙事手法相当赞。比如开头,你只知道有人坠楼了,有人割腕了,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关系,然后电影慢慢展开,各种回忆让你明白。而在明白背景的过程中,开始夹杂并不恐怖的场景来努力营造气氛,等你明白的时候,事件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使得你又追着看了下去。然而,唯一的好处被该死的剧情简介给破坏了,它在一开始就告诉你那两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纠葛,那还看啥。
我喜欢预告片里关于小女孩的那一段的镜头剪辑,从她脚下往上看,然后镜头刷地一下子从地面旋转到她眼前,然后再刷地一下子女主出现在她身后,并通过快放使得女主像是瞬间漂到小女孩身后似的。问题是,当正片放到这里时,所有的镜头的播放速度都是常速,也没有速度的变化,完全失去了“脏东西”瞬间漂到你眼前来的恐怖感。于是我明白了,摄制组说的该片镜头剪辑下足了功夫,原来大部分功夫是下在了预告片里的。
所以,导演是用还不错的叙事手法加上电影剪辑,讲了个变态到无聊的故事。她想弄得恐怖点来个灵异事件,所以电影前半截花足了功夫玩弄并不惊悚的惊悚场景;她想玩推理抽丝剥茧,所以后半截放在了各路人马的“解谜”行动上;她想弄点不一样的重口味,或者说想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于是选了其实已经烂俗了的人格分裂。
所以,电影前半截惊悚不够,中间一段变态之爱的纠缠不够,后半截推理刚展开整部电影就匆匆谢幕,尽管至此整部电影的内容确实都讲清楚了。
整部片子看下来我毫不惊讶,我的反应并没有像电影介绍里说的那样观众会陷入解谜中,因为谜底太好猜了,跟踪狂的存在,以及原本不存在的旧爱,很容易就能想到。《白夜行》中,我猜到了肯定有人在帮女主,不过一直以为那是她找的帮手打手什么的,只是对于那么多年过去她的N多事迹没被合伙人揭发感到困惑,而最后,男主对着大叔笑了笑然后从楼上一跃而下时,我已经低头找卫生纸卷去了。
反过来说《诡爱》,将女主的旧爱“雪藏”包装得如《白夜行》里的男主,本来点子是不错的(虽然是模仿),却因为想塞更多内容到电影里,反而被别的地方出的岔子给拖累了。
电影有内容是好的,能还算调理清晰地把内容展示出来也是好的,问题是,本来内容可以不必那么复杂的,叙事上也可以不必显得那么力不从心的。
想讲述更多的故事引发更多的思考,想法本身也是没错的,问题是,想表达的信息量,最好在自己的掌控能力之内。
所以我想,当年在写这个电影的剧本时,工作小组内可能发生过这样的对话:
“梁导!我有个鬼故事的好点子!你看,这样这样,然后这样这样……”
“不错不错非常棒,赶紧写,然后我们去拍。”
过了一久。
“梁导,我的剧本game over了,国家那意思就是最好别拍鬼故事,说怪力乱神价值取向不好,说太血腥会吓到小孩。”
“呃,要不我们改成正常的,不是说太血腥么,那就把现场的血浆量减少就好了。至于灵异场景嘛,嗯,由于心理作用而出现怎么样?主角的话,让她人格分裂好了,确保灵异场景出现的高频率。”
又过了段时间
“梁导,只有人格分裂也很难保证灵异场景的高频率上镜啊,要不我们再加点东西,杀人事件怎么样?因为爱而杀人,最好是扭曲的爱,一来满足观众普遍缺爱的心理,二来可以制造点重口味。”
“不错不错,既然出现杀人的话,不如再加点推理进去,免得只有爱情没意思。不过国内没有什么好的推理片啊,前段时间我侄女看的东野圭吾那个《白夜行》还不错,你写的时候可以参考参考。”
开拍前夜
“梁导,这行吗?剧本开头开得太大我写到后来有点收不拢,我觉得没写好。”
“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无论如何也要达成我当年想拍重口味鬼片的愿望!”
最后……
《诡爱》成型,10月30日赶着万圣节的档去了电影院。
另,吐槽两点:
1、小三在家里被干掉后,她家(居然是住古堡啊太有钱了姑娘你啥工作的)被警局贴了封条,然后女主已死未婚夫的弟弟准备调查此事,直接来到那古堡前,封条居然是开的!居然是开的!好吧我这里可以理解为此时距离小三死亡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警察调查无果撤了封条。问题是他堂而皇之进入后,室内都没有被清扫过的痕迹啊,那小三的家人呢,不来收一下么?好吧对于电影中的年轻人,家长这种东西都是阻碍剧情的。但是那室内也没任何灰啊,这时空错乱是肿么回事。这个,我们先放到一边,先看这个大问题:“业余侦探”很轻易地就闯入小三的房间内,又很轻易地从她衣柜里某件衣服里抖出了一张条,很轻易地就找到了关键物证!那警察难道是吃干饭的吗,在你去之前,警察不是应该把整座古堡搜刮个遍的么?而且,电影也没说警局是想用他做饵故意放进去的。整部电影的转折点,就是这么神展开的。
修正:可以陈队(居然是重案六组客串过来的啊啊,我有种重案六组查办此案的既视感)或他手下找到了物证,然后通过某种途径扔给他们当时列为怀疑对象的“业余侦探”,合情合理。
2、关于女主未婚夫那个渣男的职业,居然是职业作家!还是名作家!导演你想写一群有钱人的生活纠葛史,拜托随便换哪个职业都好啊,别这么高端黑中国如今的作家们好么?中国的职业作家因为版税和盗版现在越发穷得叮当响了,哪有片中那么阔绰,还有心情打扮得那么时尚啊。如今能毫无压力在大城市的繁华地带买房子的中国职业作家,恐怕只有郭敬明和莫言了吧。并且从电影内容目测渣男是推理作家,想要享受片中那种级别待遇的话,还是呆在别国的好,机会会大很多。
5 ) 冲着于毅去看,最后不知道看了什么
大概是冲着于毅的名头去看的吧(没错,就是大萌的《灵魂摆渡》里他和冬青的卖腐),对于国产片(尤其是打着惊悚一类旗号的)没多大期望值。按以前的惯例,无非就是主角配角的一阵尖叫,一直不可能出现的鬼魂,以及一个庞大的开场下一个惨不忍睹的虎头蛇尾的结局。不过,这部片子收敛多了。通片的悬疑感,不到最后,你很难猜出真相是什么。很好,说明国产片的确是在进步的。影片以一个大婚前夕被人背叛的女人为主线,一点点将关于她的故事铺展开来。没看到结局,你会以为她是个受害者,被深爱的人背叛,被喜欢的人设计失去了挚爱……导演对节奏掌握得很好,紧张感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虽然还有些许让人想忍不住吐槽的地方,但大体来说,这是一部披着惊悚幌子的爱情电影。(好吧,刚才搜了百度百科的介绍,它的确是惊悚爱情电影……)爱至深处,不分彼此。导演很有野心,影片处处留了小线索给观众,就看观众自己能不能发现。比如一开始收听女主广播的那个保安无处不在、凌晨三点敲响女主家门的苏阳、超市购物反光镜中只出现一个小女孩,却没有女主和苏阳……
一切真相在李明炎的追问下,抽丝剥茧,还原开来。
女主悲惨的童年,青梅竹马的恋人,不安的内心。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女主一手炮制。从这种层面来看,她似乎是加害者,而非受害者。可她又是可怜的。
结局大概是为了让影片能够顺利通过审批,用精神分裂来解释女主的行为,这是内地影片无奈的选择,不能用鬼神来解释。(这点棒子国倒是很开放嘛)于我而言,虽说这种结局也能接受,但并不是很喜欢的结局。这世界上,感情是很难用科学解释的,灵魂共生和精神分裂,谁更具有传奇性?好吧,又开始纠结了。
对内地电影不抱希望的孩子可以继续过去了,剩下的孩子们倒是可以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缅怀一下自己的爱情。
Ps:我觉得片名太具欺骗性,不过有位网友的解读倒是很好:爱到深处,情至诡时。
6 ) 《诡爱》 : 心有爱鬼 血祭蔷薇
一般不选择看恐怖片儿的,遇到一部真恐怖的,受不了背后发冷几个星期不敢关灯睡觉的折磨,遇到一部伪恐怖的,又要面对上当受骗后吐个槽还得挨粉丝骂的悲催。可迎接即将到来的万圣节不看个鬼片啥的,又觉得难以应景儿,此时得机会看《诡爱》,便欣然前往观之。
看一部电影总喜欢颁饬一下故事讲得好不好,情节是否合理。在故事没讲完之前,又要留意画面、配乐这些细节够不够优秀,观影享受能不能满足。《诡爱》运用的是倒叙手法,多条线索并进,扰乱你的判断,推翻你的猜测,抽丝剥茧在你刚刚恍然大悟时趁机揭秘,就算你猜到了一二,也难猜得到三四,这种设计得还算聪明。阴暗、冷光、鲜血、眼神、死亡、魅火……恐怖片儿的元素接二连三,在一惊一诈之余,观者注意到影片中不少画面的取景角度很是讲究,多处俯拍仰拍及特写镜头,图面构图令人赏心悦目,可以偷学过来运用到日常拍摄当中去。对影片什的原创坏音乐有感,回来便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来自曾制作过《浮城大享》、《周璇》等电影音乐的严艺之。音乐与画面情节融合得比较到位,多种气氛切换渲染得当,顺利入戏。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随着影片结束时那本蔷薇誓言的缓缓坠落,此句便迅速从跳出来占据我的脑海,那澎湃的架势,不思考点儿什么出来势必很难消去。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只是在虎穴之中仍有蔷薇丛生。每个人心中的猛虎和蔷薇的强弱形势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的人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直以来,世人不断用此句解释和化解着不同层面的痛苦与迷茫,运用在爱情之中的更为多数。本片中,视自己为小小蔷薇花的女主播潇潇雅(辛芷蕾饰),在生活和工作中,原本也像蔷薇一样柔美可人,因不堪突然而至的爱情背叛,心中压抑着的那只猛虎便被激发了出来,最终心魔丛生导致血色蔷薇。而她的同事兼好友沈美伊(叶熙褀饰)又何尝不是如此,分手后依然对恋人死缠不放,最终伤人伤已悔恨晚矣。还有师哥薛威(于毅饰)的前后转变,更是对此警句的完整诠释,其索爱不成恼羞成怒,最终竟然心生诡意伤害挚爱。当人被欲望所控制之时,就像打开心穴放出猛虎,任其肆虐必将导致悲剧产生。爱情至此,虐心至极。
爱情,来了挡不住,要走,留不住,欲留则受伤。当爱情的蔷薇花盛开之时,可尽情享受,细心呵护,而当它凋零而去之时,要学会感恩,宽容面对。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人生中的修行,就是要平衡彼此达到内心的宁静,看清周而复始,懂得万物归宗。建立在伤害之上的过份执着,只能把“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美好回忆,演变成“心有爱鬼,血祭蔷薇”之痛心悲剧。
观者也认为本片多多少少有些《二次曝光》的影子,虽然在导演和演员上拚不过大腕儿,但在档期上确实棋赢一招。另外一水儿的新锐面孔,反而在不羁中透出各种新鲜,一招一式,诚意十足。影片个别地方仍有硬伤,整体谈不上优秀,但已经是我看过的国内同类型电影中可圈点之作了。
整个电影色调整体太过偏暗,让人感觉像是电影公司是不是欠电费了一般。整体情节一般,音效是整部戏的支撑点啊,有几次真的有被吓到。结局还是很感人的,虽然又被我不幸猜中了~
释凡大师和影志都打高分的片子呵呵呵呵呵呵。再加上一直对于请不起灯光师这种问题很在意,太影响观感,演员都不错却一直处于黑暗中这不有点可惜吗。
“最怕的不是鬼,而是那些记忆...” 标准的国产恐怖片流水线作品,抱着铁定烂片去看的,虽然半途也有不少人离场,坚持看完,竟然被感动了。结尾的真相是那么的合情合理、直抵心坎,以至于前面一惊一乍的恐怖效果,都可以忽略不计,故事讲圆真的就行了。回望过去,爱是枯萎的蔷薇。
刚看完回来,客观的说,这片儿还不错,比铜雀台等都要好看,没有明星大腕,反而不会跳戏,几个演员选得很到位,票价还低,值回票价
十部恐怖片 九部都个精神分裂有关系
现在中国这个电影制度下所谓恐怖片的结尾无非就还是嗯嗯嗯嗯那个啦,不过在这么弱智的故事里,这部拍的效果还行喔,男女主角长得不错,演的也挺好的
除了结尾有意外,一直在故弄玄虚……你为啥不开灯呢?——恐怖片开毛灯
不是每个青梅竹马的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一个马马虎虎的电影,真心不诡异,看到前几幕的小女孩就已经猜到是之前的她了,不过国内毕竟这样的电影还是满少的,值得一看吧。
一定是我太困才睡着的!
精神分裂的女主。。还有你家是不是没交电费?!
大量的特写和紧景别,真的只能带来恶心与腻烦。还有这些个年轻演员也不教教他们演戏吗,每个配角和女主角都不在一个戏里。
真相就是女主角精神分裂,一切都是她幻想出来的
女人拍的,优点是比较细腻,也掌握了部分恐怖技巧,其实国产恐怖片的硬伤在演员和编剧。
╮(╯_╰)╭
预告片都能把我吓哭!!!电影一定很恐怖!!!
不把它当恐怖片看还是不错的,略带悬疑的纯爱片。。。昨晚映后有主创见面合影,发现活体的男主好帅啊~~(¯﹃¯)和他打了招呼后他还很温暖的微笑了个~~嗷嗷,星湖^ ^小帅哥,加油!
现在谁都喜好拍烂片
片子所谓的恐怖完全是气氛而已,剧情好俗套,又是精神分裂,和前段时间范爷那片子剧情挺类似,都是模仿搏击俱乐部...女主角也真逗,从小被强奸到大,2012中国电影第一苦逼就你了
最近的恐怖片,都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想为故事主轴的故事……看上一个镜头就知道下面故事要怎么发生了……= =苏阳和小雅那对苦命鸳鸯的故事,本来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可以幸福一辈子的两个人,偏偏阴差阳错。结果小雅好不容易正常些了,薛威彻底挑断了她的理智线。苏阳和小雅那段回忆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