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泪可真好骗,呜呜
看了十块钱开年的新剧『人生最棒的礼物』
真是一个俗套到不行的治愈系故事,看个开头就会知道结局,毫无悬念,倒也没有强行升华,催泪一把好手
日剧的细水流长啊,怎么总能那么细碎温暖
我喜欢剧里反复出现的波光闪烁的湖面
突然明白人物小传的意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记忆深刻的
✦上一代丈夫对妻子的想念,在妻子去时候,逐渐按照妻子的方式生活,体会妻子的心情。一定很想念她吧!
✦下一代丈夫,支持妻子的愿望,温暖和煦
——“陪她过完剩下的日子,我感到很荣幸”
✦明明是个告别的故事,每个人都好可爱
✦父母与儿女,都需要约会独自生活,独自面对
✦言语的误差哇!会有好多遗憾!爱的表达,要及时反馈呀!要说真心话!
✦感慨!记忆节点真重要!要有共同回忆,彼此的存在才立体丰满。
✦爱这件事,真是最温柔的存在了!
朴素,平淡,自然。古朴的画面,没有起伏的剧情,以及最后父女二人告别时突然铺面而来的巨大的悲伤感。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女儿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人生最后的时光选择与父亲共度。
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好,才是不简单。
电影轻描淡写了癌症带来的痛苦,把笔墨放在了父女二人相处的琐碎日常中。女儿百合子从未在父亲面前流露出悲伤的情绪,除了在墓碑前歇斯底里的失声痛哭与吃药时短暂的失落,她一直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样子。在这一点上,依然与十元元气满满的人设相符。十元的招牌式笑容在影片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在百合子因为父亲的烹饪而笑得肚子疼的时候,或者因为大家学习父亲说话而笑得直不起腰的时候,气氛实在太过欢快,你甚至会忘记,这是一位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病人。
在从他人口中得知了女儿此番的来意后,父亲选择了沉默,不再向女儿揭开这层伤疤。他决心配合女儿把这出戏演下去,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日子依旧如常,甚至还会假装嗔怒责怪女儿为什么不来厨房帮忙。在细碎的平凡小事间,在人间烟火间,父亲一直努力挖掘着有趣之处,用心呵护着女儿的生活,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直到这里,影片带给人的感受依然是平静与自然,甚至还有淡淡的快乐,如小桥流水静悄悄地淌过。直到百合子告诉父亲,“我要回家了”,刹那间,涓涓细水从百尺悬崖上倾泻而下,观影的人仿佛突然从梦境中醒来,陷入强烈的悲伤感之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耄耋之年的好友相聚的场景,在最后分别的时候,他们会依依不舍挥泪相送,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告别再也不会相见的人,挥手时的那种失落感,像是半空中的自由下坠,你拼命挣扎,却抓不住任何可以帮助你停止下坠的东西,哪怕是风。
百合子告诉父亲“我要回家了”,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也以为父亲毫不知情;
对清楚真相的父亲来说,这是女儿对他委婉的告别;
对两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相聚。
站在第三者视角,尝试描述一下百合子的心理状态。
“与你相处的这段美好时光,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礼物。我的旅途即将结束,虽有不舍,但也已经知足。请你继续好好生活下去,记得我教你做的汤,秘诀是用熟的芝麻油。就送到这里吧。”
这种失落感在影片中被淡化了,作为观众,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平静告别的百合子,以及虽有不舍但点头接受的父亲。有趣的是,情感与表现的强烈反差之下,荧幕外的观众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共情。
之前所有的温馨日常,都是铺垫,只为了一个早已写好的结局。这个结局,百合子知道,父亲也知道,大家假装不知道地认真生活,即使钟声终将在不久后敲响。
我认为影片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有两点:
从父亲的角度,人生终将面对离别,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迎接短暂的相聚;
从女儿的角度,人生终将走向终点,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完剩下的旅途。
女儿突然回娘家大多是有问题,刚开没看出什么,在老父坐车去乡下问女婿问出百合子的病情后,才开始剧情的开始。
一个人生就应该是简单的,不需要多有钱,人际关系就很简单,家人,老婆,女儿,学生,朋友,几个人之间,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一生的时间都牵绊在一起。
癌症真可怕,创造回忆,就是人生最棒的礼物。人死后,记忆还犹在,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可以影响很久很久,对彼此的爱也会永远存在,可以感受到!
短短一个半小时,就要把现实中好一段时间,可能一个月,也许半个月的时间里的情绪冲突,堆压在一起,好难承受得住。我真得绷不住。接受不了。哎,压抑得,等待爆发。
最后的时间,也要一起渡过。一想到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得,世上已无亲人的感受,好像很难受。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知,就是周围的亲人,重要的朋友都离世了,好像就不会那么害怕死亡的。反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快点死去,或去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团聚,以及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老了之后就会与世界格格不入。很多东西都会改变。
以前的时光很慢,阳光打在脸上很温暖,很舒服,风儿吹得很凉爽,下雨也是清新干净的,没有烦恼,专注于当前的事,当前的游戏,对明天、对未来充满期待。父母阿公婆也很年轻,这是属于自己的最美好的时代,最开心的日子。
享受当下,改变自己。不要再把一切当做是理所当然,感恩!好难顶,哭了。压抑,发泄一场会好点。痛哭之后,振作精神,乐观面对!加油,会好的,你可以的。
老父,好严格,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做家务,不管小孩子。是个不合格的父亲。如果不是女儿生病了,回来和渡过最后一段日子。可能也就不会再有过多交集,就逝去。也不会有文字记录,也不会再被人提起,消失于宇宙的尘埃里。试问这样子的父亲在日本有多少呢,在世界又有多少呢。
为什么我这么爱日剧和日影,看了这一部我又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优秀的日剧和日影传达的人生观都是这样 - 最好的人生并不是extraordinary life, 而是ordinary life done right。认真的做每一顿饭,认真的吃每一顿饭,认真的和重要的人说话谈心,认真的看每一本书,认真的过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每一天,认真的创造包含这些琐事的回忆。即使是在人生最后的篇章,即使以前有过太多的遗憾,倘若能这样的生活,人生便没有遗憾。
剧情老套,拍摄手法简单,光影甚至有时对不上逻辑,但依旧让我一把鼻涕一把泪,日本电影每次给我的惊喜往往就是沉浸感,所谓沉浸感是戏,是内容,也不应该是什么技术。和视觉效果。是叙事逻辑里独特观察力去呈现出来的亿点细节,是把一件再小不过的心里情绪无限放大,是共情的沉浸,是真实的感受。是告诉所有人老子这么拍也是挑观众的。
给对方留下记忆节点真重要,而唯一能完成的这一点的也就只有真心的陪伴啦,要有共同回忆,彼此的存在才立体丰满。
爱这件事,真是最温柔的存在。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爱。
这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女儿患癌,想在临终之前增加和独身老父亲相处的机会。日剧的特点就是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大喜大悲的场景,而是把细水长流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里。日子本是涓涓细流,哪怕面对生死这样的重大课题,剧情都没有刻意渲染,温暖且治愈,看完以后不太悲伤,反而觉得更应该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最该珍视的人。
有一次一个网友说一个喜欢的作词家去世了,很惋惜。我回复的是,去世并不是真正的离开,忘却才是。只要记得,就会永远活在心中。记得我爷爷是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世的,他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头,虽然那个时候跟我爸妈好像关系不好,但是每次我见到他,都有好吃的,零花钱,每次我想买的东西,跟爷爷说,爷爷都会满足,我考试考第一的时候,爷爷总是特别的骄傲,逢人就夸,在我爸喝醉酒发酒疯我妈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是把爷爷叫过来,他就能瞬间安静。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都是乐乐呵呵的,所以在他去世的很多年里,我都有做梦梦到过他,就好像他真的没有离开过我。现在的我已经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拥有了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很多事情熬不过去的时候,我会想象爷爷坐在身边,他会怎么跟我说,然后人生仿佛能够在一次次困境中找到答案。
疫情三年,虽然隔家不远,高铁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回去的次数少之又少。老爸性格也很像爷爷,有什么事情,永远是无所畏惧,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听话非常想要一个东西,他刚好在和面沾着手,没办法帮我解决,我气冲冲的走出家门,他怕我离家出走,就拿小棍子在地上画了个圈,告诉我如果走出去就挨揍。几岁的我被震慑哇哇大哭,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爸爸画地为牢的保护。讲给儿子听,他哈哈大笑,因为终于有人能够治住天天对他管东管西的老妈。儿子会在回去的时候提醒他少抽烟,说抽烟不好,还编了个顺口溜,说刘平山抽大烟,抽了一根儿又一根儿。每次儿子俏皮的念起来,他都能自觉地把烟掐灭,说姥爷不抽了。。。在老妈眼里,老爸暴脾气,性格倔,但是在我们姐妹几个眼里,他就像个老小孩,对我们总是各种宠溺,提啥需求,他总是放在心里,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
老爸今年60岁了,六十大寿的时候,北京的疫情闹得正厉害,我打了很多电话,北京社区和老家社区,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不能回去,心中充满了惋惜。因为老家有种说法,就是男人五十九是个坎,我们全家人小心翼翼,特别想这一年能够平顺度过,希望能够更多陪伴老爸后面的人生。好在有惊无险,因为感冒发烧了,前后难受了半个月左右才恢复身体健康,过后老头非常倔强的说,自己不是阳过,就是普通感冒。
临近过年,买了很多东西寄回家。每次给家里买东西,爸妈都在那说,不用花钱,不用破费,你们先管好自己,管好孩子,家里不用操心。但是我依然没有听话过。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子欲养二亲不待,孝顺陪伴父母要趁早。好在疫情三年,终于,终于放开了,2023年的元旦,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爸妈,陪他遛遛公园,喝喝茶,讲讲家长里短,还要吃一顿爸爸做的手擀面。
拼命压抑的悲伤都溢出了屏幕
越简单(俗套)的剧本越难拍得动人,冈田惠和的笔触回避了癌症本身的残酷,而是将全部的情感流动灌注于父女之间的日常相处,尤其吃饭与做菜这样居家的场景,涓涓细流中极尽温柔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寺尾聪安定又毫无表演痕迹的台词与举止,石原此次的角色诠释也算富有层次起伏,无形之中有了令人落泪的力量。
日剧真是够了,不要再让年轻人患上绝症了好吗?
简简单单,却又那么真诚。同样是单身父亲和成年女儿的关系,比《晚春》里要细腻舒服多了。同样是癌症,处理也比《送我上青云》舒服多了正常多了。寺尾聪演得好好,小表情非常到位,一瞬间的眼神表情变化就能让你心碎。
悲伤的故事却异常治愈 笑着说再见与无尽的感激 转身却已泪流满面 窗外突然的大太阳 好温暖
悲伤的故事,琐碎的日常,细腻的感情,平淡间的生死。最后一幕父女间不点破的告别,泪点真的忍不了这种。个人觉得十元除了unnatural就这部最喜欢了,校阅之类的看一半就弃了。
从父亲得知真相以后 感觉他瞬间苍老了很多 曾经那么自负骄傲的人儿啊 在面对自己女儿的事情上还是没办法坚强。从那以后假装不知情的父亲开始让女儿帮忙做菜也让女儿参与翻译 我才懂任何两个人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相互需要。就像百合子最后要走时 女儿说谢谢 谢的是爸爸得知真相也没有怜悯自己还相互帮助让这段日子过得很开心,而爸爸的谢谢 大概就是 谢谢你成为了我儿女。这些呀 都是人生最棒的礼物。
石原里美以后多拍点接地气的角色吧,真的表现很棒,故事可能老套,但亲情拍不烂,永远会被感动,最后哭不停,给每一位演员点赞,尤其是寺尾聪和石原里美👍
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单独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直到父亲离开。父亲是个温暖又柔软的人,我们小的时候,父亲脾气不好,弟弟们成绩不好或者调皮掏蛋会挨他的打,退休了之后的父亲性情温和很多,还不辞辛苦的为我们姐弟带孩子。有一天突然得知父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那时候年轻,不懂这种病意味着什么,慢慢的父亲开始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跟母亲赌气吵架,到后来不认人,吃饭上厕所不能自理,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个做什么都干净利落仪表堂堂的父亲最后走的时候,样子很不堪,饮食要靠鼻子插管摄入流食,嘴巴里面全是浓痰,不能交流,嘴里的话能听懂的只有妈妈两个字,如果能早点懂事就好了,好想多些时间跟父亲相处,多了解父亲一点,想念您父亲。
不说破却默默珍惜的剧情,还有结尾的设计,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这种细腻的感情表达只有日本人最适合拍。
剧情平淡,自然,没有刻意狗血,矫情。父女俩去看落语,边看边笑的场景很感人,印象深刻。
陪伴是人生最棒的礼物。温馨细腻。
百合:我已经和妈妈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我有很多与她的回忆,但我几乎没怎么跟我爸相处过。在我死之前,我想创造更多属于我和爸爸的回忆,我想把这些回忆 当成礼物送给他。妈妈已经不在了,现在连我也要先他而去,他实在是太可怜了。我想不告诉他我的身体状况,和他一起生活一阵子。如果他知道了,肯定会百般怜悯我,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我想和他吵吵架,因为无聊小事说说笑笑,两个人一起吃吃饭,只想这样生活。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我和他总是没怎么给过对方好脸色看,我不想就这样给一切画上句号。……
虽然拍得很古朴,画面很80年代,但感情真挚,大家演得也很亲近。人老了一定得积极主动,活出质量!我70岁的时候能像寺尾聪演的那样吗?
泪腺崩坏…テレ東今年冬天出品的剧个个都戳我…岡田惠和太可怕了后半段哭到停不下来,重点父女情后面闘病直接略过的感觉是真的很好…
剧情本身是不怎么吸引人乃至有些老套的,但全员演绎得非常好。面对悲伤事实依然保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渲染痛哭流涕而是在传承中笑着别离,很高级。
太好哭了……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结尾没有点穿,剧本有点意思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能不能多爱那个小女孩一点
十元哭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拎着超市的购物袋去酒吧,带自己做的料理去酒吧,这样的翻译家/爸爸就是很有趣啊……没有多余的角色,最后只结束在女儿回自己家,但是他们都做了对方教的料理给身边的人,感觉只要这样未来也不会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