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之月,终于迎来了这部号称投资过亿的重头戏,不过看这名字就多少感觉有些别扭,“战神”这个多半出现在国外神话故事或者各种艺术作品中的称谓,很少会出现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在咱们国家的文学传统中也很少有人被冠以这个称谓。然而本剧开始没多久,当凭借“北爱”声名大噪的陈思诚扮演的主角——龙大谷出现的时候,还是一名抗大学员的他,居然就有了“战神”的称号,在咱们国家这抗日战争接着解放战争这么10多年的时间里,百战上将也有不少,开国十大元帅更个个都是血海中趟出来的,不世名将,就这样的牛人貌似也没顶上个“战神”的头衔,然而咱们的这位男主,还没上战场就来了个如此牛掰的头衔,着实有点搞笑加荒唐。
有了这么一个略带逗比的开头之后,50块大洋往身上一揣,带了个保镖就上了抗日前线的龙大谷,转眼之间就把队伍拉了起来,还一个个的都有模有样,装备也还算齐全,貌似这位还真就有点神通,变戏法一样就有了人马和装备。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敌后游击队的“司令员”,这一切都齐备了,跟小日本开打那就是必须的了。
等打起来之后,就出现了非常搞笑的状况,面对着武器装备优良,编制齐整,兵力众多的国民党部队,那小日本是打的风生水起,国民党的部队那是一败再败,谁上都不管用,给打的那是节节败退狼狈不堪,然而但凡是咱们的战神出场,这武器装备差,整个部队加起来也没多少人,不过呢就这样一支部队,却无论是偷袭还是硬磕皆无往不利,几乎百战百胜,小日本在貌似见了战神就怂了,每次都给打的找不着北,龙大谷也就越打越是有感觉,时不时就找小日本的晦气,把整个小日本的司令部都闹的天翻地覆,开场没几集,就妙计频出,巧夺地图不说,还独闯龙潭,灭了个日本军官,接着再全身而退,这绝对是神话。
在神话一出出的继续下去的时候,我这就感觉,龙大谷这个人物的做派和战术以及举手投足之间,越来越朝着“李云龙”的方向发展,就连讨老婆都是一个路数,整个护士回家。伴随着部队的不断壮大,这龙大谷的想法那也是越来越OPEN,逐渐的开始从小打小闹,往大规模作案发展。这日本人的焦点也就如同关注李云龙一样,不断的念叨着“龙大谷”三个字了,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小日本的日趋关注之下,龙之队逐渐的迎来了一波波的苦战硬仗,直到最后的那一场决定性的对决。
整部剧在故事叙述方面逐渐的从轻松走向最近神剧们的一贯风格——惨烈,在描述战斗场面上那还是能看出钱都砸到什么地方了,场面还算比较大,而且看起来比较逼真,但不够铁血。主要原因——小日本太不抗打,往往没几招过去就交代了。而主演陈思诚感觉上是非常努力的想演好这个人物,貌似“亮剑”也没少看,但着实没有那种彪悍的匪气以及不要脸的痞气,所以呢就多少演的有点三不靠。继续努力吧!
作为浙江永乐影视公司全力推出,陈思诚主演的抗日大戏《战神》在经过几周的热播后开始进入高潮期。这其中各个角色都奉献了可圈可点的表演,而一直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也说明了该剧的受关注程度。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除了情节上的张弛力度之外,还有赖于剧中每一个人物的精彩发挥。《战神》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经过仔细的打磨,主要角色如龙大谷(陈思诚)、马铮(杜淳)、严振藩(于震)等自不待言,即使只出现几幕的角色如李广、安介等也都有血有肉,可以说是整体的发挥拉动了该剧的成绩。
王义(王冠)作为一个普通角色在《战神》中并没有占据太多的剧情,他的戏份集中体现在端掉鬼子机场部分。然而就是这一出戏让王义成为整个故事中最受关注的角色之一,表演是一种天才的艺术,它需要演员随时根据剧情调整自己的行为。就打机场一节来说,即始战斗英雄龙大谷也没有完全预料到事实的变化,有的只能是随机应变。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悬念的战役,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却因为鬼子临时增兵而不得不改变策略。接下来的潜伏考验每一个人的神经,偏偏却又在对方的清草面前几近暴露。王义的发挥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作出判断并保护好战友绝对是一种个人机智,而如何把这出戏演的逼真则是演员的能力。
通过装哑巴找羊王义暂时骗过了日军,但却被对方血腥暴打。然而,即使这样他也不忘记通过哑语向战友传递敌情信息。对于打机场这出戏来说,王义是最大的变数,他成功地改变了故事的发展走向。作为演员王冠对这一转折的把握相当到位,从面临险情的紧张表情,到装哑时的逼真动作,再到被打时的冷静,王冠一口气完成了三种情境下的行为。
这是一种对演出本能的直觉,不需要任何装饰性的动作,直接切入对剧情的表现。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出戏,对于剧中人来说这也是一出戏。这出戏中戏既要满足观众的观影需要,又要准确地骗过鬼子的眼睛,王冠通过行云流水的动作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切。
如果说前面的表演是一种智慧,要求演员有充分的表演天赋,那么在俘时的坚硬则是一种勇气。面对敌人的子弹,王义展现了性格中刚烈的一面。而被救出之后不顾满身的伤痕坚决要求继续战争则又体现了其心中的英雄豪情。唯大英雄能本色,只有在血与火面前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而王义无疑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王冠在表现这一人物形象时刚柔并济,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
就已播出的剧情来看,王义还只是初露锋芒,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应该还有他更多的戏份。然而,仅已有的部分他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这就是一个优秀演员的特质,在最小的空间内塑造最有质感的人物,这也是一种艺术。偶露峥嵘,便显英雄本色,我们期待在后面的剧情中王冠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九一八”当日,一部抗日剧在四大卫视开播,这便是由陈思诚等主演的抗战大戏《战神》。尽管陈思诚早已经从演员到导演,从电视到电影,一步步开创出自己的新天地,但今次又沉下心一头钻进剧中太行山区抗日游击队长龙大谷的躯壳内,将一个智慧、勇猛,而又带有一些“痞”味的抗侵勇士,鲜活的呈现出来,而今次陈思诚在剧中的形象,也与他的既往大相径庭,男人的粗狂,战士的勇猛,义士的豪迈,成为龙大谷这位抗日神将的不二标签。
记得初始陈思诚,还是通过那部名扬天下的《士兵突击》,陈思诚扮演的成才,在一干耿直倔强的士兵兄弟面前,机灵,聪明,又略有些文化人的油滑,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如果不是在军队这个严肃的大环境,成才大可会成为一名成功的社会人,左右逢源却又有暗含真诚,笑起来能灿烂整个荧屏,是为最具儒雅气质的小清新。
就是陈思诚这样一位小清新,在后来的演绎之路中,却一再的挑战全新的角色人物,无论是《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罗海涛,《守望者:罪恶迷途》的周栋,《法官妈妈》中的张帅,还有《制服》中的变态杀手陈岸生,将陈思诚的多面,文艺、缜密、偏执,甚至是阴柔黑暗的一面,都统统发掘了出来,或许是表演的潜能,也或许是人物挖掘的天分,至少在陈思诚的演员生涯中,几无失手的案例。
http://d8.sina.com.cn/pfpghc/589d168c719745bfa73e577f9cd66e37.jpg此次陈思诚主演《战神》,另一个令人意外的原因是,陈思诚已经在之前从演员成功跨界为卖座大片的导演,不仅之前身兼编、导、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大热,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双双狂飙,而在今年年初同样由他全能创作的同名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在情人节上映首日就攫取了过亿票房,最后以4亿的总票房成为年度大热,足以证明,他在导演的道路上的行走,或许比做演员有更多的发展前景。
但假设总归是假设,他就这样万丈豪情的又成为了《战神》的男主角龙大谷。众所周知,抗战剧作为国内电视剧的强悍类型,早就被各路创作人演员演绎出了无限种可能,无论草根的,草莽的,策反的,归依的,一个个抗日英雄,犹如一座座丰碑,树立在历史之林,龙大谷又有怎样的人格特色与性格特点,不会泯然成众人呢?
其实,追剧这么久,最大的感受是,龙大谷虽然也似一个草莽英雄,但他却是粗狂之下,大脑先行,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深思熟虑,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谈笑间令樯橹灰飞烟灭,无论是对外杀敌,还是内部矛盾。,或许,这也是共产党人智慧的凝聚性体现,至少在面对日本这种不可低估的精锐且残酷的侵略者的时候,只呈匹夫之勇,只会拿命抵命的拼杀蛮干,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陈思诚的龙大谷,给了抗日英雄新的诠释,也给了观众不同角度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这是一部精彩的抗日大剧,剧情曲折,人物饱满,制作精良。陈思诚会“挑”剧有口皆碑,做了导演之后的他,更能通过直觉和经验,来判定什么样的影视剧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最对得起观众的,所有,眼光精准的他,无疑值得观众和播出平台的双重信赖。
演员表演整体很不错,场面大,效果好,剧情紧凑冲突迭起,文戏诙谐有趣,感情戏包括战友情亲情友情刻画得都很动人,整个剧集后面比前面更接近战争的残酷现实,主题曲和片尾曲配得好也动听,但是导演和编剧存在大问题,战争细节和斗争逻辑的处理很多地方太脑残了,终究没能逃过被人当作抗日神剧看的命运。应该能得3.5星,给五星是为了拉分,平衡那些愤怒的一星。
本来是写短评的,因为字数太多被移到了这里,那就多说几句吧。陈思诚塑造的龙大谷还是挺成功的,果断英气,有血性,有头脑,有坏水,也有孩子气,比一味的粗鲁痞气更好看。当然有些地方还有点欠火候或者有点做作,但是考虑到他可以成功演绎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演技还是相当赞的。还有那个一人分饰两个日军兄弟的演员演技也是了得,我是在哥哥死去以后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人演的!让日本人说日语而不是变了味的中文,感觉不错,比较不会出戏。另外,董冬冬作曲,陈曦作词,陈思诚演唱的片尾曲“来吧,兄弟”很喜欢。
王丽坤带着女神的光环一脚踏进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谁知还没走出多远,无端端就被陈思成砸了头破血流,有些角色就是这样,总是有和所有人不一样的出场,而且,你从看到她的那一刻就知道,在她凌乱的出场后,人物命运的起伏兜转,以及故事中那条看不见的情感线,就紧紧和她绑在了一起。
作为男性题材的抗战剧,《战神》更多的是在为观众塑造“超人”,但女性的角色因而更加不可或缺,她们负责在枪弹扫射之后,为观众千疮百孔的情感收拾残局。王丽坤的角色就是这样,永远是焦躁环境中最静默稳固,最能安抚人心的存在——机枪扫射下的火车车厢中,她是唯一坚守在手术床边的那个护士,眼神坚定,表情安忍,散发女性光辉。
对于女演员而言,抗战剧的选择绝对是慎之又慎,因为这是个极其毁坏女性形象的一个剧种,灰头土脸面对种种血腥邪恶,绝对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反之也是对演员要求极高的一个剧种,不光是形象上的要求,更有对演员演技以及个性的要求,战争过于残酷,作为女主角,必须要有安抚人心的力量,当男人是战场上的神的时候,她必须是男人的神,在这一点的表现上,王丽坤可谓出色至极。
《战神》中的“女神”这一感受,最早来自她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在这个战争年代对自我的认知,王丽坤扮演的林燕作为战地护士,直面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她会神色凄惶地说:我总是觉得像洗不干净手一样,好像总是能闻到一股血腥味。是啊,战争对你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在战场上警醒的,只有王丽坤的林燕有过。这一点理智,与王丽坤惯有的聪慧和冷静形象保持了统一,更有“见生死”后“见众生”的突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时候,我的人生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开始,我只想从军,想着医护人员可以从零开始,可是,经历了那么多生死以后,我不得不问问我自己,这个工作,我承受得起吗?而故事也通过角色就此传递态度:“终于有人对我说,林燕,这件事情你非做不可。”——这就是信仰。
但王丽坤在陈思成的眼中,其实是作为一个“疯丫头”存在的,在那段“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的黯淡岁月里,她的“疯”恰恰让她保持了对生命最大的热情,如果说对生死对自我的思索是一种静态的表达,那么这种“疯”就是动态的,是火种,所以,当陈思成说出:“我们是第几次见了?这次终于落你手里了”之后,观众就知道,他注定再也逃不出她的手心。
王丽坤在二十九集的时候,推掉了学钢琴的机会,继续留下作一名战地护士,则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的悲悯之心,从思索到认知,从疯狂到悲悯,她身上背负的是一条传统女性的成长线。这条线也让王丽坤的演技有了被观众清晰窥探的轨迹——表现端庄稳重的“青衣”以及表现轻灵活泼的“花旦”,其实,她更应该是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的“花衫”。
从《七剑下天山》到《河流如血》,从《血色迷雾》到《北京青年》再到《战神》,王丽坤经历了徐克、柳云龙、海岩、赵宝刚的洗礼,演技更上层楼,情人节档其出演的大银幕作品《前任攻略》票房口碑亦有出色表现,由王丽坤、吴亦凡主演徐静蕾导演的影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也将在2015年上映,当下,大银幕演员正值更新换代时期,备受期待的王丽坤无疑将接棒成为最前沿的新生代银幕演员。
节奏快,场面也不错,心目中应该可以达到6.5分了,虽然不达到10分,但绝对不只4.5分,所以给五星来抬分。。。
可以打负分的话,我一定打负分,娘亲在隔壁看这部电视剧,我蹭她房间玩的时候也顺带“欣赏”了这部神剧。短短的十分钟,我看到了无数“神奇”所在,这里面的日本鬼子,还是“特种部队”,想进个山搞突袭,才刚进村头就因为各种智硬被拿下了,在我看来,他们根本就不是突袭的,他们是来送物资的!
艹她妈的还有比这更恶心的抗日神剧吗,也就糊弄鬼,偏偏有那么多撒币把他当历史,智障用什么也救不了
日语很好啊
陈思成这个装逼犯。
大卡司大制作诶~一堆电脑特技,还有飞机诶,而且请了好几个日语配音~就是编剧依旧差。。。
这是一个很迷的剧,男主年轻的时候很调皮,扔石子打到女主额头破相了,于是命运就将他俩拉在一起了……
前面还是8错,笑点,紧张度都恰到好处,后面就呵呵惹…ps.喜欢日语,不像其它抗战剧完全奏是变音普通话!!
那些年和老爸一起被看的抗日神剧……
看见陈思诚真是很惊讶,多少年没看过他的片子了!!说起来的话,我还是最喜欢他和徐帆演的那部平平淡淡的剧。一直说,陈思诚的有才是肯定的,但是恃才傲物也是肯定的。
陈思成真是我辈底层卢瑟的终极胜利版。长得不帅不提,演戏也没看出多好,却总能当主角做英雄摆姿势。
看了一点点关于矢野浩二的片段觉得特别有意思,日本演员打日本鬼子……那画面。但是说正经的,他在劝说的片段,我觉得他用了真感情。
全局53集,鬼子就用过2颗手雷;鬼子见到机枪从来都是抱团挨扫,不会散开;林燕莫名其妙的被炸死;鬼子基本没战术,全靠大炮飞机;编剧写出来的东西连故事会都发表不了,我一晚上快进看完了30多集,可见电视剧史上又多了一部抗日神剧!!!!
以前看的没看完,卡司很强大,但看到后面二三十集的时候就看不下去了,审美疲劳
陈思诚就是个笑话
是不是每个一线男星都要拍一部抗日雷剧呢?
又一部抗日神剧。第一集看到日军劫共党的运弹药的火车,押车的共军,打了每半天居然没子弹了,拿起大刀冲了上去!!!
雪豹是半神剧,这片则是彻底向神剧靠拢了,战场特效、临演动作场面调度也太小儿科了,难以想象这是雪豹导演,新水浒武术指导,集结号场面指导合力弄出来的?白瞎了拍摄设备。中途弃剧!
垃圾抗日剧,陈思成的破演技就算了吧
能靠谱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