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的英文片名是《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和内地投拍的电视剧《中国往事》相比,《黄飞鸿》来的更像是往事的追寻,其中带有着更多飘渺的侠气与显性的民族伤痛。故事的年代决定着故事的气质,而《黄飞鸿》的气质,就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代文明的展望接纳。武功再好,也抵挡不过洋人的枪炮,而“金山”是不是早就在自己的脚下?变革,应该从自己开始。正是这些思索,通过台词或者镜头,一点点的铺陈出来。
《黄飞鸿》之中。有阴谋,有政治,有爱情,有家国,有道义,拳打脚踢甚是热闹,喜剧元素恰如其分。在当时的年代,徐克以此开创了“笑傲江湖”之后的新一轮武侠热。如果说“笑傲江湖”系列还有着更多文人江湖气,并交织着古味的浪漫情绪,那么到“黄飞鸿”系列,更为人所熟知的家国史引来更多的认同。黄飞鸿所带有着的个人魅力与英雄气节,是民众更乐意看见的。
影片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改编自古曲,雄壮辽阔。热血似日光、铁胆并钢骨这些比喻让人心潮澎湃,“我是男儿当自强”的唱词事隔多年仍令人肃敬。主题曲的强势也使“黄飞鸿”的故事更便于他人的认知。在香港电影已知的岁月里,“佛山无影脚”仅是“黄飞鸿”虚化的代称,“男儿当自强”却是“黄飞鸿”现实的意义。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语境,尤其在汉语文化之中,会承载太多历史的重量,而“黄飞鸿”做的很好,由“家”而“国”,个人的转变对应时代的洪流,而且点到即止,不惹人厌烦。
满满的回忆,尤其当影片中歌声响起时,依然热血沸腾。
李连杰的一系列影片,当年都是必看。特别喜欢他的形象和打戏,有着中国小生的正气凛然,还带着一点清秀儒雅,幽默风趣,又正能量满满。
这部是少林寺之后,特别的一部,因为这种感觉的剧,当时没有多少,还有十三姨,美好的记忆。
故事是正义的,发现外国人掳走国人去当苦力,不畏牺牲救人的故事。里面在李连杰与他爸爸之间,与十三姨之间,还有几个徒弟之间,有很多幽默搞笑的部分,又很温情美好。
打戏超级好看,这种真功夫,真是只有这几个真正会功夫的人才打得出来。李连杰,当年的男神。
近来怀旧的情绪比较高涨,又重温了大量李连杰的老片,发现儿时津津乐道的经典依然是经典,比如方世玉系列,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等等,但重看看出更多新东西的,还属黄飞鸿系列。
其实哪怕单说武打部分,和严振东的雨战和仓库梯战也足以在功夫片中有一席之地,但若只把《黄飞鸿》归类为功夫片,未免太低估徐克了。真正让《黄飞鸿》系列成就高于同类影片的,是传统正邪对抗之外,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当时的中国,港口停满了洋船,洋人已经在中国城市设了禁区,西方文明已经开始入侵中国,加上清政府的无能和当时百姓的愚昧冷漠,可以说随后被八国联军侵占,丧权辱国的局面已经是不可阻挡。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片中一干人物的塑造可以说很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人物心境。
比如代表清政府的提督,基本就是洋人的狗腿子,国难当前还忙着窝里斗;十三姨和牙擦苏代表了从西方留学回来,接受过先进教育的中国人,但两个又有所不同,十三姨是身在外心在汉,一心只想回来找心爱的黄飞鸿,而在前卫的思想之外也有着传统中国女性的各种美德,而牙擦苏则在外待得久了连中文都说不利索,在看到一系列挫折后剪下了辫子,若不是宝芝林当时遭遇劫难,他很可能就一走了之,彻底对中国失望了吧;沙河帮就是传统的恶霸,看不懂时代变化只在乎自己那点利益;严振东则代表了传统的武者,只是在时代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依然只想靠一身武艺闯出名堂,可以说不与时俱进毁了他的一生;梁宽则是典型的小人物,在大时代面前不知何去何从,一度误入歧途,好在本心向善及时悔悟最终归入黄飞鸿的门下,这才彻底走上正道。
而正是这些人各自的局限性,才更显出黄飞鸿的伟大之处 。按理说,他擅长的中医和武术都是最传统的中国文化,但在西方文明的压迫下,他没有盲目抵触,而是抱着理性的态度试着学习人家的长处。尽管比如在狮王争霸里也会因为吃醋而闹小脾气不学先进技术,尽管学外语学用枪什么的也闹出过不少笑话,但总的来说他看到了西方之所以领先的原因,所以尽管依然对洋人有抵触情绪,却仍愿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取长补短,对他这样的侠者在当时的时代太难得了。这当然也离不开身边人的影响,留学归来的十三姨就不用说了,包括后面狮王争霸也能看出其父同样是不死守老规矩与时俱进的模范父亲,严振东死前的那句我们功夫再好也敌不过洋枪洋炮,在国人怕事冷漠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作证,甚至最后为他挡枪的传教士等,都促进了他自身的成长与选择。这几部黄飞鸿看下来,他从最初严守辈分规矩,不敢对十三姨有非分之想,到慢慢打破陈规,直面内心,学着穿起西装,戴上墨镜,学习蒸汽机,摄影机的用法,其自身对西方文明态度的转变也是一步一步完整刻画下来的。更何况在这过程中,他仍保有传统的那些原则,有礼有节,对各方势力均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真可谓侠之大者。
本片最后,提督大人问黄飞鸿到底有没有金山,黄一笑:要是真的有金山,他们还会来中国么?多么简单的道理,可当时的民众就是这样不开化。不说武学境界,只说对时代的理解,倘若半数国人能像黄飞鸿一样透彻,中国早就有救了。而武术的高度也是跟内心的境界成正比的,心里只有功夫的严振东之所以在武上依然比不过黄飞鸿,差就差在内心境界上了,正是因为黄不好斗逞强,心胸宽广,才能对武学和人生都比常人看得更高一层。最后梁宽拜师时,黄飞鸿换上了十三姨为其定做的西装,而一直洋装不离身的牙擦苏却换回了中式大褂,也是一个绝妙的点题,经此一役黄充分认识到只靠功夫已经抵挡不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自强,而牙擦苏也被师傅的人品,武功与境界所折服,重新燃起了对中国的希望,换回了大褂。
可能略有遗憾的是,最后的梯子大战当时的李连杰受伤,不得不由熊欣欣代替完成,因此不可避免的使用了一些远景镜头,细看之下其实某些镜头还是能看出熊欣欣的脸,若是李不伤,可能这段大战会更加经典吧。不得不说,年轻时李连杰一脸正气的英俊相貌,摆个起手式再加上男儿当自强的BGM,黄飞鸿一出,自此侠之代言者无人可出其右。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一共拍了五部,最后一部水准太差姑且不提了。而第四部《王者之风》虽然黄飞鸿换成了赵文卓,且综合水准也比前三部差一些,但在时代背景的刻画上还是和前三部一脉相承的。这部我也视为徐克版黄飞鸿的结局,最后黄赢得了与洋人的赛狮,却得知京城沦陷,连老佛爷都跑了,真是赢得了一场比赛,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其实整个系列,黄飞鸿对待西方文明态度的进步有目共睹,他也做了不少好事影响了不少人,却仍然无力改变最终国家沦陷的命运,这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歌,大势面前只靠一个英雄已经挽回不了什么了。而整个系列下来,黄飞鸿这样一个在国难面前挣扎前行的侠者形象就此也成为中国影史最经典的角色之一,这无疑也是李连杰和徐克的巅峰。
插句题外话,替身李连杰的熊欣欣其实三部李连杰的黄飞鸿都出演了,且演的是不同角色,第一部只是沙河帮一个打手,第二部已经是白莲教的boss,跟黄飞鸿有一段经典打戏,而第三部则摇身一变成了鬼脚七,这也算黄又一个经典的徒弟形象了吧。包括后来演黄飞鸿老爹的刘洵也在第一部里扮演了刘大人,第一部饰演严振东的任世官在第二部里又演了个提督大人,这种同一演员在同一系列饰演不同角色的趣闻,也算是看黄飞鸿系列一个额外的小乐趣吧。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系列是最经典的,后面换演员后我就看不下去了,总觉得那个有情有义骨子里爱国的大侠就该是李连杰演的那样。那个时候成龙大哥的功夫和李连杰的功夫相比我更喜欢李的,他的功夫看起来干脆利落收放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现在很少有这样的人了。不过我发现了一个人的武打动作也非常干脆利落非常好看,有点扯远了,拉回正题。这个电影里黄飞鸿和十三姨之间的爱情挺好看的,特别是十三姨教黄飞鸿英文我爱你还骗他说是打招呼的意思,让黄飞鸿一遍一遍的对她说爱老虎油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个电影的歌听起来真振奋人心,歌词更好男儿就应该自强,国家也只有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辱。
多好的电影。多好的思想。不是单单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么简单。中华男儿,顶天立地,当自强不息。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打洋鬼子,弘扬民族气节的电影实在不能多看,一是容易被绑架情怀,二是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又是中国电影偏偏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类电影中,当以黄飞鸿为首。袁家班的武指堪称一绝,今天看来依旧热血沸腾。杰哥功夫皇帝自不必说,梁宽十三姨猪肉荣牙擦苏等配角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而不落俗套
李连杰版的黄师傅虽然年轻,但也不乏坚强的意志。牙擦苏,梁宽,严振东等人演的都非常出彩。前半部分,店里奏的民间小调与外面牧师领着唱诗班之间的声音分庭抗礼很有意思,徐克是非常懂得在细节部分抓住观众的。后面雨夜,竹梯的打斗也很好。
1. 故事差强人意,更喜欢欢脱的方世玉,这个时代设定有点窝心。。2. 感觉片头和片尾看过无数遍。3. 梁宽从出场就是一副小人模样,可还知羞耻、知是非。严振东可惜一身好武艺,却甘任人羞辱,和人生地不熟无关。4. 现在再也拍不出这样的武侠片了,美。一代宗师、聂隐娘再怎么好,也没有这样的质感。
一直认为他比成龙的动作大气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除了好看的武打场面,片中的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我始终觉得黄霑的音乐是最符合武侠的,关之琳很美。
中央六一天播7回
杀气重重地说一声: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黄飞鸿,一个是古惑仔。
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将一个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侠者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而出,这不仅在于电影所先天便有之奠基的家国情怀,更源于徐克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透过种种人物细节的塑造,令观众在这一人物上找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使李连杰所饰演一代宗师的形象真正深入人性。
现在才算是认认真真地看这部片子,才晓得了徐克作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旗手的辉煌。不只是新派武侠的创新,还有对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会猖獗,内斗正欢,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惟有“自强”。
1,当年的香港武打片是照着晚清史诗片标准拍的。2,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没赶上最水灵的李连杰。3,严镇东这个角色很丰满,他一讲山东话我就想哭,那是孔子的乡音也是义和团的乡音。他就像古雅、保守、认死理、会投机取巧也会阿Q精神,有很多能耐却还是守不住门户保不住尊严的古中国。
很大气的功夫片,当《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响起,真的很让人热血澎湃~~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徐克对于外族的态度比20年后单纯宣扬民粹的《叶问》系列要暧昧许多。黄飞鸿的两根手指抵得上一把洋枪,但是最后却也不得不穿上一袭西装。
当年电影制作方临时决定为《将军令》配上歌词,黄霑填好词后,找林子祥来唱。但林子祥当时只有一天时间,他第二天要飞美国,而且当时只有钢琴demo。监制于是告诉他:你唱的时候,就想象千军万马,有鼓,有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额
每次听《男儿当自强》我都热血澎湃,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我都看了,超级喜欢,打戏过瘾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严振东:打通了任督二脉却没打通思维的开化,在内忧外患的时代洪流面前纵有十八般武艺也要为一文钱低头,在强的硬气功在生存面前也没了骨气,一个巨浪就将铁布衫拍成了一粒沙。国人不该为打而打,男儿当自强该知道为何而打。这也是我觉得本片比一般功夫武侠片更好看的原因。
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