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对战争的描述往往也会让观看者落入不同的陷阱。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形象经常被美化,其目的是首先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宣传。纪录片《五人归来》讲述了导演史蒂文斯是如何在工作中遇到另一个问题,甚至是更深刻的遗憾。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角色从宣传者变成了证据收集者(他的影片将在纽伦堡审判中放映),但他无法接受也没有拍摄镜头凝视下的暴力场景。捕捉这些集中营内的死亡和腐烂弥漫的气息需要很高的勇气和代价。正如哈里斯指出的那样,与其他美国电影制作人相比,在这次经历之后,史蒂文斯只尝试过一次战争片拍摄:1959年的《安妮少女日记》(The Diary of Anne Frank)。该片的视角和观点,与那些关注战争或退伍老兵等其他同时期导演截然不同。尽管有瑕疵,但这部电影似乎在寻找深不可测和难以捉摸的东西:主人公看不见的命运是一种可怕的想象,而不是现实。这便引发出了另一个问题:解放类题材的电影究竟讲述了什么故事?许多争论都围绕着这些档案图像的使用问题,以及它们最终代表了什么。例如,单独的照片是为了描述大屠杀中的孤立事件还是整个大屠杀?目击者的讲述是捕捉暴力最有效的方式吗?
自此以后,这些档案图像在文艺作品中便不断激增——不仅仅是作为纪录片的使用对象,也出现在虚构的叙事中。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艺术评论家)认为,此类图片和其他暴力图像的不断复制会成为常态。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种观点。值得注意的是,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法国哲学家)在其2010年出版的学术著作《被解放的观众》(The Emancipated Spectator)中就指出,媒体过滤了战争的实际暴行,但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些档案图片被使用的方式的确造成了一种令人不快的熟悉感,即它们被重复使用了太多次,以至于失去了某种张力。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ABAGo
一本日记,一支钢笔,在黑暗中书写着光明。安妮•弗兰克,用豆蔻年华少女特有的视角观察战争中的世界,记录艰苦生活下的点点滴滴。安妮的天真无邪与法西斯的残暴无道形成鲜明反差。1959年版是对原著改编最棒的版本,三个小时的时长,电影节奏、戏剧张力都把握得很好!
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他们那么充满希望、欢欣鼓舞,想到他们最终竟然也没能逃出升天,难免唏嘘……
安妮日记.The.Diary.Of.Anne.Frank.1959.BD.MiniSD-TLF.mkv
故事真的很好,看完以后难过的想落泪,可以想象为什么原著可以那么流行那么火。但是电影本身显然是可以拍的更好的。感觉可以删除或添加一些情节,很多场景给我的感觉有些拖沓冗余。表演方面,本片的群戏是很不错的,安妮的演员选的不错,谢利温特斯的表现明显不如第二次得奖,男配提名形象也很深入人心
三星半,这个版虽然摄影、构图精美,但是太好莱坞化了,我还是比较喜欢简练精准的09版。
只差一点点他们就躲过了灾难,“现在可以生活在希望中了”。
女主极有灵气,颇似赫本,但从外貌体型和气质而言,不太像13岁的少女。虽是些琐碎的生活片段的记录,但由于它的真实性而让人能够融入其中。我愿意给8.2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2022-07-12/西瓜 黑白二战4/纳粹占领荷兰,8人隐藏在调味品生产工厂的书架后面的阁楼上。安妮一家4人,男孩一家3人,老头牙医。吃3人量的配给食物,白天必须保持安静,厕所和水都不能用。因小偷告发送入集中营,只有安妮父亲活。
并不是一味的苦情战争戏,最打动人的其实是安妮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个性有些小傲娇的她也会对母亲出言不敬,但是真诚和坦率的态度却更让人喜爱。整个地下室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每个人的性格都刻画得真实鲜明,一个16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洞察力已经足够向成熟的作家看齐。
一位少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用一本日记写下了战时藏匿阁楼的心酸苦楚,还有单纯快乐,她所经历的故事也会永远被后世记得。心存希望,心怀善良,她的所思所想也永远鞭挞着罪恶的行径和丑陋的心。8.4
看过各种版本的《安妮日记》后我发现,所有的《安妮日记》里,奥托·弗兰克都像是一个演员演的,而且都太像本尊了。
人性的丑恶在生存的压力下原形毕露。但我们还是那麽的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无常。同时我们从年轻人的身上看到成长的轨迹,感受到对人性的信仰。最后战争把信仰碾碎,但是结尾展现的是信仰的永存。在揭露人性局限和悲悯生命渺小的同时将对美的礼赞推到极致
和小时候看书时一样,因为知道结局所以特别珍惜每一幕。即使战乱,即使从13岁开始在逼仄的空间里躲了两年,不能散步玩闹正常的谈恋爱,即使这样,她还是相信人性的美好。就像最后唯一活着的Frank先生说的一样,和安妮比起来,我们实在太惭愧了。
3.5星给四星吧。米粒佩金斯真的演的太出色了,一个神似赫本的角色活灵活现,虽然乔导的节奏稍有些缓慢,在少女爱情片和控告战争的人性片里有些失衡,但必须要夸赞影片在悬念塑造方面的功底让人紧张到窒息
20世纪福克斯出品,上下两部三个多小时。少女想要好好活着,甚至于连死去也想活着,她如果不被这场战争摧毁,那么她可能已经成为一个记者或者作家了吧。观看时我一遍遍想像她的音容笑貌,可惜的是故事在即将迎来光明处戛然而止,幸运的是,少女的父亲找到了这本日记,她的所思所想将在这个残酷世界上继续温暖下去。ps女主好像赫本在《罗马假日》的感觉啊~
战争让孩子快速长大,可惜她的生命永远停格在了十六岁
哇,这个Annele好美哦~
相比09年的那版,这版很多视角略赞。人物性格更加凸出。但是所有主角都太美国化,没一个像犹太人的,更像是养尊处优的美国中产阶级。很喜欢女主亲吻的那段光影和楼上楼下的镜头。
比书早看 女主角扮演者有早年赫本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