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集是如何把梅晓歌立住的?
作为年度备受期待的大剧,《县委大院》开播后果然不负众望,收视率高、口碑好。昨晚忙其他活,来不及第一时间看剧,早上特意六点就起来追剧,这是怎样的魄力和精神!全部出于对于孔笙与胡歌的信任。作为胡歌路人粉一枚,实在是期待胡歌新作很久了。
闲话不说,来掰扯下剧集的开篇。
孔笙导演驾驭群戏的能力一如既往的牛。开篇两集,明线是一纸调令,市长秘书梅晓歌(胡歌 饰)到光明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同时,剧情延展出多个支线——钉子户老邱(尤智勇 饰)假装喝药自杀,油坊夫妻闹事,副书记艾鲜枝(吴越 饰)去工厂检查、发现厂里的排烟严重不符合环保标准,另一边又有几个村民去上访……
千头万绪,让基层干部相当头疼,亦强烈烘托出了:治理光明县,真是大难事一件。
这样的铺垫是必须的:塑造出典型环境,呈现出种种问题,才会有梅晓歌上任之后的一系列改革。
梅晓歌虽然是该剧的第一男主,但《县委大院》并非传统的大男主戏,它是群像戏,就像前两集梅晓歌主要就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厉害的地方在于:虽然戏份不多,但梅晓歌这个人物还是很快就立住了。
编剧的策略是,一上来就让梅晓歌置身于多重复杂的关系中,经由梅晓歌应对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态度,来体现出他人格的诸多特质。胡歌这一次也是洗尽铅华,让梅晓歌显得有说服力。
首先,梅晓歌一出场,遇到的是隔壁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立新(李光洁 饰)。
曹立新是梅晓歌的同行、同龄人、也是他的朋友。梅晓歌的状态就是与朋友相处时的自然、舒适,相互之间可以开玩笑,也可以说些吐槽的话。
譬如曹立新调侃道,梅晓歌是市委领导面前的“红人”,市委才把光明县这么好的地方交给他。因为对方是朋友、这也是私下的谈话,梅晓歌很直率地说,“谁不知道光明县是个坑,你还在这幸灾乐祸”。
接着曹立新与梅晓歌一起吃早餐,梅晓歌一上来就连吃几个小笼包。朋友面前,当然可以“不顾形象”,何况“事情再大,饭还要吃嘛”。
梅晓歌去光明县上任,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春(刘钧 饰)亲自送他,在市委办公楼前等了他好一会。梅晓歌应该是紧张,先去上了个厕所。知道部长等了他好一会儿,连连不好意思。
面对领导,梅晓歌是很谦卑很敬畏的状态。这里有个小细节胡歌就处理得很好。俩人在车上闲聊时,部长提到“谷书记说……”梅晓歌原本是正坐,他这时就挪动了下身体,让自己的头部和身体往部长那边倾斜,说明这里的谈话可能涉及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得认真领会,自然要更专注地听。
来到光明县,面对县委领导班子——这些都是他日后要一起共事的同事,大家的行政级别也都差不多,梅晓歌的态度只要自然而然、例行公事就好。
在欢迎大会上,市委组织部长介绍完后,梅晓歌做了一个发言。这里的处理也很好,就是梅晓歌他不是即兴的、激情万丈地脱稿言说——这不符合梅晓歌“踏实”的人格特质;他也不能紧张得磕磕绊绊——这也不符合梅晓歌年轻有为的形象。剧情的处理符合官场实际:梅晓歌显然是精心准备了文稿,他发言时偶尔看看文稿,说辞也有一些必要的场面话。
上任第一天,梅晓歌就跟着县委的领导班子去处理棘手的难题,直面群众。在与群众相处时,梅晓歌没有架子,亲切,大度,明明知道群众是在“无理取闹”、但他看破又不点破,给对方留有余地,既不会激化矛盾,也有助于打消群众偏见、便于以后做工作。
就像老邱是有名的“难缠”,但梅晓歌云淡风轻与他应对,顺着他的话说,老邱反而就无话可说了。
作为代理县长,以后难免是要跟当地的商人打交道的。本地的纳税大户东亚星能源董事长郑贵平(朱雨辰 饰),得知梅晓歌上任后,第一时间就要来“拜访”。
官员如何处理与商人的关系,一直是个难题。既要“亲”,要跟商人亲近,毕竟企业的营收关于当地税收和就业;但又要“清”,要清正廉洁,不要被商人的“糖衣炮弹”砸晕,一不留神为它们以公谋私了。
梅晓歌显然是很清楚这些的。他知道郑贵平的套近乎的“心思”,自然要给他这个面子;但郑贵平向他要了微信、随即就发微信拍马屁,梅晓歌微妙的表情也足以看出他对此是无感的、警惕的。
所以说,《县委大院》前两集拍得好、也演得到位。梅晓歌看似戏份没那么多,但他穿针引线,润物细无声地为观众揭开了光明县复杂的生态,也呈现了梅晓歌的工作状态。
当忙碌完一天,脱下种种身份,梅晓歌回到住所时收拾行李时,他的身体语言这时才是放松的,但微微驼背的姿态也足见他的疲惫。这一刻,观众可以共情梅晓歌的不易。
梅晓歌立住了,好戏也就开场了。
从一开始大家对于光明县的评价就知道光明县不仅不是一个香饽饽,而且还是一个难题,是各方面面都需要改进的落后的县。梅晓歌从上任之前的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的这么一个形象到后面微微驼背的姿态恰好可以从人物的体态方面感受到梅晓歌在担任光明县县长时候的压力和责任有多大。好的演员不用自己去说,只要改变一下人物的体态就可以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表达所要表达的,胡歌的梅晓歌就是如此。
本来以为梅晓歌对于上任光明县这件事情充满斗志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的,没有想到原来梅晓歌也会紧张到在上任大会前去上厕所,不过这样的反差更加让梅晓歌这个人物生动了起来,虽然是有雄心壮志的新任县长但是在即将上任之前也会内心紧张的,这里的细节不会让观众觉得梅晓歌没有能力反而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梅晓歌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紧张,而不是开了金手指的男主。
#电视剧县委大院# 这就是好剧带来的影响和反思,“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个世界仍然存在光明,我爱这片土地。 从《县委大院》中领悟基层工作之道 从《县委大院》金句中悟基层“三心” 《县委大院》:基层是最好的“大学” 从《县委大院》中汲取干事“四心” 党员干部 从《县委大院》细品基层“三味” 基层干部 解锁为民服务的正确姿态 探寻基层工作的“最优解” 我之小院连着民之大院
特约评论员李京盛 近日,电视剧《县委大院》正在CCTV-1热播。这部以讲述新时代中国县域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塑造新一代基层领导干部形象和展现中国县级政权组织治国理政历程的政治题材作品一经推出,即备受瞩目。 该剧以新颖的现实生活内容、真实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创新的写实手法,再现了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实践展开过程;也为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 突出执政为民理念,彰显时代性和人民性特征 政治剧是西方影视创作中一个具有广泛受众和市场热度的题材,《白宫风云》《纸牌屋》《是,大臣》等等风靡一时的欧美政治剧,在我国电视剧观众中也有很大影响。 中国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政治剧的概念和类型,但政治题材类的电视剧作品,也一直被广大受众所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反腐、扫黑、法制、脱贫、环保等等涉及国家治理、政权建设、国计民生等等领域的作品,也都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中国政治题材影视作品与西方政治剧在类型概念、主题表达和内容叙事上有两个鲜明的根本不同: 一是中国的政治题材剧是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执政为民”为其鲜明主题和内容特征; 而不是西方政治剧以展示“权力角逐”和“政治运作”为卖点的商业叙事。 二是中国政治题材类影视作品,往往都是围绕当下社会治理领域中与国家未来发展和老百姓当下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展开,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民性特点。 《县委大院》则是在保持和延续了中国政治题材剧的鲜明主题和特点的同时,又突破了以往政治题材作品固有的人物塑造、故事规模和表达方式。 它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时空视野和叙事背景,全面展示了一个县一级的政权组织,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积极作为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过程; 为观众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式县域治理模式和所取得的成绩;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基层执政者形象;也为“郡县治、天下安”这一延续千年的社会治理方式,续写了新的时代篇章。
《县委大院》收官了。挺有意思的,这剧不是一般扫黑反腐拍法,没有一条大反派主线。历史题材的官场剧还能用力一点drama一点,平行当下的现实题材,说多了你太尖锐,说平了又太虚伪。编剧的尺度不好拿捏,更难还考验演员的功力——要让他们演老百姓最熟悉的社会工种,没几把刷子是万万不让人信服的。
和一般“打老虎”的官场剧相比,《县委大院》更像一出基层官员群像戏。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大事件,多的是官僚体制解决政务的日常。泡个茶,开个会,打个照面……就是这些琐碎时刻,一点一点推动剧情里的问题解决。反倒贴近真实的公务员生活,只是少了电视剧过大瘾的感觉。
让我一直琢磨的趣味是:“官气”真是一种玄乎的气质。不同性格的官员面相,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比如有的人一看你就知道是贪官,有的人一看就想干事,有的人沉得住气,有的人虚头八脑……结果我看《县委大院》时就有了统计学样本还原的乐趣,嘿,你看这些演员,都是怎么把“局里局气”“厅里厅气”演准确的?那些老底子好演员,还真让人服气。
本文就列下我心中的局气厅气演技大赏,供大家对照一乐:
1、吴越——艾鲜枝县长
眼角眉梢,自然流露。
吴越这几年作品不少。从《我的前半生》里人人喊打的“小三”凌玲,到《扫黑风暴》里的巨贪“保护伞”贺芸,去年电影《爱情神话》里还有个阴阳怪气的前妻形象,到《县委大院》里又是一转,成了八面玲珑又敢管敢说的女县长。
有条弹幕说得好:吴越是每演一个新角色都能覆盖旧角色的好演员。确实如此,你看艾鲜枝的时候绝不会代入贺芸的黑警形象。那部同样是描摹官场的剧里,她眼神里藏了多少事,一看就不简单;这里就完全换了个人,风风火火地抓经济下基层,一点也不含糊。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吴越初上任县长时,到省农业厅申请项目经费。剧中她托了在省委老同学的关系,一定要想方设法和负责项目的省级处长搭上关系,为自己县争取经费。在办公楼走廊一见面,就是高手过招。
艾鲜枝那满脸堆笑、哈腰点头的样子,对着一个和自己平级此刻却掌握她手上项目实际生杀大权的官员,她表现了巨能忍的能力。既要哄着这位处长舒服,又要无形中影响他的决策给他“施压”,吴越温柔的微笑杀人于无形。
不过这位处长也是见多了世面的,不轻易点头,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可能是一件不难办到的事情,却被他吊起高高姿态。两人对话,一个坐着后仰,保持距离地指点;一个前倾,姿态坐得更低洗耳恭听,这高低对比的画面无比生动,权力分高下和如何运用权力的暗流都蕴藏其中,被两位演员诠释得恰到好处。
最后百般努力争取到省农业厅项目经费的艾县长证明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柔软身段相当助攻。但另一方面,她在县里又处于“二把手”的高位,各项实权在手,她对下也是该骂就骂毫不客气。
张新成饰演的体制内新人林志为,在女县长身边担任联络员的日常,让人时时刻刻感到窒息。这位领导说话语速极快,记忆力又好,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不容人落下。联络员换了几波了,又从侧面证明这个女县长确实很难对付,要求严,标准高。
正因有了前面这些细节铺垫,到后面有一段处理村里女基层干部家暴问题时,艾鲜枝表现了合乎她性格逻辑的处事方式,既真心同情女干部的遭遇为之落泪,又十分硬气地用合法的方式解决,报警、教训丈夫、借调女干部,给她出了一口大气。这里的戏是剧中少数表现官员强烈性格的部分,很有感染力。
2、胡歌——梅晓歌县委书记
白面书生成长记。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是这部剧的主线。到任光明县,离任光明县,这段时间里管理一个县大小事务的方方面面呈现了县级官员的日常。
开始很多人和我观感一样,胡歌过于白净的面相和颀长身材,饰演侠客、公子都有傲气和贵气,但要演左右逢源的官员,似乎不太搭。
不过在前面五集交接的戏份过后,随着梅晓歌书记工作职能的变化,胡歌渐渐释放角色的能量。没有太浓的官气,着墨隐忍实干的一面。他和李光洁饰演的曹县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抢农业经费、抢招商引资几集戏尤为精彩。李光洁敏捷油滑,胡歌沉稳踏实,两位演员分别设计的走路姿态、说话的语速都形成强烈反差。这几场戏也演出了商战的味道。
待抢到项目做出实绩后,胡歌演的书记在下级官员中慢慢立了威信——喝完酒在车里和乡干部李保平的对话,既有李保平的诉苦,也是“地头蛇”乡干部借醉直斥县工作的各种问题。梅晓歌不动声色,不卑不亢,既听取了意见,也没有任下级拿捏。他的微表情把握住了分寸,一下就有了“官气”。
之后随着梅书记在光明县任职时间变长,他说话的气质和神态慢慢都在变化。和李光洁演的曹县长几次过招,从最初推心置腹,到慢慢设防,两人的对手戏越来越像打乒乓,话中有话,唇枪舌剑。梅书记渐渐也有了“油滑”的感觉,话讲一半,点到为止。胡歌到后面慢慢是这样保持微笑的常态,让我想起不少经典影视作品里的官员形象:神秘,你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3、王砚辉——马广群市长
四两拨千斤。
王砚辉是那种不用演太多,只演一点点,这一点点就让你知深浅的好演员。
正如他在《烈日灼心》电影里最后几分钟的出场,仅仅坐着,几乎没有空间上的移动,他说话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紧不慢的节奏、还有眼睛里涣散慵懒的神情,就把一个杀人犯招供现场演出了法制节目的真实。
在《县委大院》里,王砚辉几场不多的戏也都在同一场景里:开会,坐着,仅看上半身和脸,你就会感叹一句:简直是电视新闻里走出来的啊!
他坐姿挺拔,声如洪钟,讲话时指点江山的模样(手臂和手指借助会议台道具发挥力量的动作),足足表达了这个位子领导训斥下级、布置工作时的霸气。虽然每次开会时间不长,但讲的话,语气语调都有全局在胸、对每一个下级情况都了如指掌的自信感。因此他的肢体是舒展的,不拘谨的;眼神是凶猛的,严厉的。——这和胡歌饰演的亲民实干的县级“一把手”完全不同。
我尤其喜欢一段马市长和艾县长的对手戏。王砚辉和吴越对谈,两人坐在沙发上,你一定要看王砚辉的坐姿,那翘起二郎腿的松弛感,活脱脱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达·芬奇画多少蛋啊,每个蛋都不一样。《县委大院》里开了多少会啊,只要有马市长的会,一定大放异彩。
4、李光洁——曹立新县长
是如何做到又英俊又油腻的?
最近李光洁有两部热播大剧。《风吹半夏》里他演一个稳重大气的外企高管,《县委大院》里演一个激进自信的县长。两个角色性格截然不同,李光洁在那里多实在,这里多油滑,分明是不同角色,绝不串场。
《县委大院》里的曹县长是傲慢嚣张的。有干事的魄力,有做事的决心。他带领一帮官员走路时,所有人的步伐极快,像极了急行军,团体快速移动。曹县长带头走在最前,像蜂群里的王,威风狂扫一阵。
与光明县抢农业项目经费的戏十分突出。有个细节是李光洁侧卧在高级酒店的床上,仔细感受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为服务上级领导做准备。他把房间各个角落的细节都抠得无死角,一面对外胆大,一面对内心细——弹幕都说,这种领导,活该他搞得好经济。
我仔细比较李光洁在两部戏里的目光。《风吹半夏》里演赵垒的眼神是有定力的,看人时目光聚焦,停留的时间长,以“注视”表达关切。在《县委大院》里,曹县长很少与人有长时间的眼神交流,他在谁身上目光停留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并不在意多么推心置腹的交流。要解决问题快、狠、准,行动迅速,正是曹立新的独特性格。李光洁在剧里设计的动作都非常快,说话快,走路快,做决定快,一方面给人反应敏捷、聪明能干事的好感,另一方面他的英俊形象里又有油滑狡诈的浑浊——细细品味,这样的官员形象也是鲜活生动的。
5、任程伟——村干部李三宝
手腕上被晒的细节都不放过。
李三宝是《县委大院》里最讨喜的角色。他身处最基层,干的事也最贴近老百姓,讲情理讲法理,在群众诉求和上级要求之间,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最矛盾。
任程伟把三宝这个角色演得朴实自然。首先那晒得一身黝黑的形象就非常真实。如果你仔细看,他的手腕上除了戴表的一块是白的,其他全身从胳膊到脸都晒得发黄发黑,这个精心设计的形象证明了他是一个每天在外干事、疲于奔波的基层干部。
三宝不避讳两腿沾泥的土气,自然在上级面前也不会表演优雅。他每次坐领导车时,都有种五大三粗不知如何放置四肢的别扭感。这和其他干部完全不同。加上他的衣服也永远是那几件polo衫,背后的汗渍永远是一大片,演员的用心都在准备好的细节里
虽然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但任程伟演这个角色,赋予三宝特别的复杂性格。常年在贫困群众和无力解决问题的上级之间游走,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既能掏心掏肺地和群众对话,也能狡黠地应付上级。第一集陪李来有书记拦群众上访就是个伏笔,他是双面人,一方面配合领导工作,一方面还要和群众(乡里的亲戚们)通气,教他们巧妙地去和领导要实惠。到后半程面对供电所、派出所、新来的村官时,三宝更多面展现了他的“智慧”,既有村民的朴实,又集合了他们的狡猾。那种在基层和官员之间平衡的微妙尺度,是任程伟演出了人的复杂。
当然,这部剧里还有不少好演员可圈可点。我喜欢王骁,演老师像老师,演干部像干部,走路的节奏、拿保温杯的手势都细致准确。演李来有和李保平的两位演员也是活灵活现,乡一级的干部,既要邀功表现,又要掩盖问题,借他们油滑的嘴和虚头八脑的干事过程,基层管理的问题一点点摊开。
虽然没有紧凑和戏剧冲突不断的剧情,《县委大院》算是用一种特别不同以往的方式展现了基层官员的工作生活日常。少了drama的宫斗戏码,将大量繁冗、琐碎、矛盾的会议、案头工作徐徐展开。在有限敏感的题材内,编剧用心写出了日常的对话、刻画出不同面相的官员形象,是让我感到有意思的部分。
有的狠话就像这些角色喝茶时才能讲的,讲一半,点到为止。开着弹幕看时,一条弹幕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剧,看到后来是“图穷匕见”。个中深意,百姓自有体会。
胡歌演技确实不错,很推荐看
在“假大空”和“接地气”之间的独木桥走的很稳,多线并行,杂而不乱,光明县的舞台已经搭建起来,等着各方人马轮流唱戏了。ps,人均熟脸实力派的阵容我真的好爱!胡歌还是那个有魅力的男子
作为体制内人员,看这剧还是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看 我泪流满面😭
作为曾经在县级电视台工作的一线记者 表示 设定比较真实 独独缺了县委开会时记者的长枪短炮
看了两集,剧情紧凑,人物多但不脸谱,官腔相对舒服。正午阳光还是牛啊,孔笙厉害。
不该叫光明县 应该叫理想县
“我姓梅,叫梅长苏,是这个县的书记”
编制内的人看了觉得太真实,讲的是县委大院,但可以从身边的股级,科级干部中看见他们的影子。只是蹊跷的是,编制外的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就是值得深思的地方了。
黄磊演技尴尬啊😅
剧情挺好的,就有两点,一个是目前全剧竟然没坏人,基层没有贪污腐败我不信。一个是任何问题他们都成功解决,太主角光环了,可以当爽文看
胡歌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像一尊洁白无瑕的观音。万茜看起来很想和他离婚的样子。吴越太棒了,张新成会挑剧本,踏实。
太真实了 感觉又上了一晚上班
为了胡歌看的,希望能有山海情的质量。但是目前有个问题…环境塑造很真实很接地气,故事和台词也都是可信的。但…感觉完全没有人物…看了两集了,每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模糊,跟山海情差太远…继续观望吧…
买电脑装摄像头这种事,不需要上常务会。全剧王骁演得最到位。
胡歌吴越黄磊李光洁张新成王骁尤勇智孙淳刘涛万茜!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这种阵容!正午有你的!!希望孔笙导演好好导!!!
勉强撑到第九集 真的看不下去了
这群像戏好到什么程度,就包贝尔放里头都不讨厌了,请都来看爆款吧。
拍的各方面都不错,但是题材真的不喜欢,不想看剧放松的时候还在看青年大学习
“咱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