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女儿问我最喜欢的歌是哪一首,竟一时语塞。那么多深爱的旋律和词句,怎么比较,怎么能挑出哪个是最爱呢?只好回答说“太多了。” 但是那一问之后,有一首歌却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只是一个旋律,却有不同的词,不同的歌者,还有三十年间许许多多的瞬间:
《夕阳之歌》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旋律的场景。那是在合肥的一家小小的录像厅,昏暗潮湿的小平房里,大概只有四五排板凳,房间最后的投影仪一直有嗡嗡的噪声。那个周末我昏天黑地一口气看完了《英雄本色》三部曲,一直坐在第一排那个没有靠背的板凳上,耳朵都被那几个小时的枪声震得麻木了,眼睛也快花了。正傻傻地看着那直升机向夕阳飞去,梅艳芳的歌声响起,一行行的字幕升了起来。可能是因为只剩我一个人了,放映的大叔出去抽烟了,而没有象前面两集一样停机赶观众出去,让我呆坐在那里,可以一直听完这首歌。忽然间,干涩的双眼湿润了,流下了两行清泪。
那时的港片即使是盗版,也是有普通话配音的,但是歌却没法配音,所以我并不能听懂任何一句歌词。但是那歌声依然打到了我的心里,这么多年过去,《英雄本色》依然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这首歌也一直是我最心爱的歌,尽管大部分时间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曾看到过影评说这三部曲一部不如一部,不能苟同。我对第二部确实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一直觉得第三部《夕阳之歌》堪称绝唱。不用说周润发、梁家辉和梅艳芳的演技如星光闪耀,一嗔一笑都是又自然,又漂亮。而且整个剧情已经跳出了兄弟意气,快意情仇,更有徐克自身对时代和命运的感悟:纵是盖世英雄,在大厦将倾之时,也不过是命运下的蝼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什么都是注定的。”
当阿杰倒在Mark怀里,说出那句“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她的结局,但是不信命的Mark、志民和初八还是拼尽全力带她上了飞机。生死时刻,初八跳下来,让出了生机。或许这就是徐克心中的英雄本色:“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电影中的悲壮的生命,真的被一个人活了出来。2003年,刚刚40岁的梅艳芳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以抱病之身,拼着命在香港红磡连开8场告别演唱会。最后一场,据说徐克、梁家辉也在台下。不知道当他们看到阿梅穿着一身婚纱,唱起那首《夕阳之歌》的时候,是否象我一样流泪,是否感慨命运弄人。我第一次看那场演出视频的时候,本以为倔强的梅姐会说出那句阿杰经典的台词:“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而她最终说的却是:“夕阳好美,不过,只是近黄昏!” 而那个在长长红毯前,白色的美丽孤独的背影,也永远印在了一代人的脑海里。
从1989到2003,有谁知那首歌真成了阿梅一生的写照?而30年过去,又有谁能想到,这香港女儿的悲歌,也成了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悲歌?
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纵有豪情万丈,纵是儿女情长,又奈何家国破,运命伤。 回首处:云霞灿烂,似血残阳。
夕阳之歌,献于逝者。
到了徐老怪独自接手的第三部,暴力美学已经弱化,他的枪战戏一概的又假又傻。但是有了梅艳芳的加入,世界观便重新被拉回他拿手的儿女江湖。情感设定变得更加丰满。所有的离别和相聚的场景都令人热泪盈眶。女主为小马哥穿上风衣的镜头比前两部更带感。尼克松上台,北越进攻西贡,文革等时代印记被清晰地加入也是港片之少有。一曲 夕阳之歌 则把该系列的影响力带到了顶峰。直到今天我才体会到了当年为什么这首歌会火成这样,比我们大十岁左右的哥哥姐姐们当年都以哼唱这首歌作为时尚的先锋!
来说说 周英杰(梅艳芳饰)角色~~结起来,我个人很喜欢刚烈性子的女子,准确说便是刚中带柔。 《英雄本色三 夕阳之歌》 很好看啦,周英杰,真的是英气逼人,睿智,有胆量,敢爱敢恨。高挑的身材,简单风衣或小西装打扮真是非常好看,有气质。现在的我愈发觉得,或许五官不是姣好的,若气质绝伦,那便是我心中最美的。 敢于为爱牺牲,有情有义,可谓江湖女侠气概。不仅仅是对小马哥的爱人情愫,对长青类似于亲人般的感恩,对志民的和松树的帮助。 周英杰,爱小马哥,其中有过失望,惆怅,希望,隐忍 哎呀,不拖泥带水,干脆果断,所以会被民哥大呼为“这辈子最崇拜的女人”。 夕阳之歌 好听 ,非常让人情感共鸣与抒发心中快意恩仇,荡气回肠 电影的角色,为什么会让我喜欢呢,因为太用力去活了,酣畅淋漓,角色饱满与丰富体现在各方面,所以,当性格太突出,自然出彩了,也会引起共鸣,让观众如我想去效仿。 比如身高同样,想学习她穿衣服风格,穿出高佻女子别致的衣品出来 比如性格方面,独立和勇敢,也会让人羡慕不已。为何长青挡一刀,如此之后便跟在大哥后面混道。足以见其勇敢与善良,努力与上进。试问,这样的女人,何长青(大反派)到临死之前还是拼命的保护着的甚至不惜杀死最忠诚于自己的属下,能不让人珍惜吗? 比如隐忍,处理感情方面,也有诸多隐忍(小马哥为了成全她和民哥,在感情中略退让让她失望),面对误会,也不急于去给自己脱罪,可是感情和真诚能从频频的眼波流转看出来了。 面由心生啊,再刚的女子那一刻柔软起来。
虽然第三集拍的很糙,但我就是觉得徐克比吴宇森会拍电影,我一点也不觉得英雄本色的前两集有什么经典的
徐克果然是全香港最尊敬女性的导演,看本片梅艳芳的戏份就可知
多年后重看一遍相对清晰的版本,缅怀一下周英杰女士。当年不觉得她美,现在也是,但她的整个生命都融在这曲夕阳之歌里,堪称传奇。梁影帝你当年瘦成那样还挑衅什么坦克,学谁?!
其实一开始并不太喜欢梅艳芳,但是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到,她原来真的有韵味 +1
梅艳芳在里面贡献了几首好歌
的确是完全没必要冠上英雄本色之名,硬要比较的话三部曲中个人反而最喜欢这一部,百年来华人颠沛流离无非是想找个安身立命之所,拍了许多运动的场面,战争动荡zheng权更迭之下命贱如蚁,徐克的愤怒与悲悯都更内敛一些,又擅长在最坏的环境之下闪烁一点美好,因此更加浪漫。周润发很神奇,不论一个人物做错得多离谱,他都能将之演绎得理所当然,好像错的都是别人,长大了看他只觉得讨厌;本片完全是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梅姐是整个东方最会也最适合拿枪的女人,当她拿起枪,你就会觉得没什么事是姐搞不定的,那一份定与飒穿越时空至今仍无出其左右,加上长腿与身形,每一套衣服都能穿出YSL高定的感觉,她的美与性感不含挑逗,是给女人看的,在梅姐身边,谁都是陪衬。
跟《纵横四海》等一样,又是“三人行”电影,梅姑水嫩嫩的,真美,电影配乐部分来自于卢冠廷佚名专辑,一张愁缠百结、市面难见,却足以载入史册的专辑。
可以当小马哥前作,什么三角恋明明可以拒绝。偏偏要她喜欢他,他爱着她狗血续尾。梁家辉真是不讨喜的角色,小马哥没儿女情长才有英雄气。最好的场景竟然是初八松叔离别,留在老窝何尝不香。梁家辉的角色真是强行活着,何长青能有这样的手下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夕阳之歌千千阙歌好听,梅艳芳和张可颐都不错。小马哥作用不大,还是初八最好。多给一星是初八的,89年前十看完。
有吴宇森的浮夸凌冽风格遗存,有徐老邪的末世游离氛围。女主角选的甚好,梅姑是华人女演员中最有大哥女人气质的。在越南那么热的天气也要穿超长款黑白风衣,和伊夫圣罗兰吸烟装凹造型的三位主演真是负责引领90年代高质素时尚追求的翘楚。90年代的港片,怎能没有兄弟情和三角恋,棒棒哒
爱情版《喋血街头》。比起2的狗尾续貂,3的徒有其名才是最可惜的。乱世儿女情长取代了兄弟快意恩仇,徐克终究要比吴宇森更细腻,也没那么大男人,无处不在的凄凉感贯穿全片,徐克非常想把电影置身在那个具体的环境里,也许做得不大成功,但绝对不是为了追赶潮流,因为毕竟他自己就是越南制造。
我始终认为 说这是部烂片的人只有两种1.动作戏不够2.不愿站在“男人需要女人的引导才能成熟”这个观点这边如此 那没法聊了真正的大女主、战乱下的华侨 如此徐克 如此具意义的一部戏,所具备的意义早已超出商业系列电影。
比起吴宇森 徐克的确是妇女之友 女性角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跻身英雄之一 最终却逃不过儿女情长生离死别的俗套场面 三部看下来 最后诸位在爆炸现场搂在一起的场景都成了标志 不同的是第一次见会感动到哭 第二次见会感动 第三次见就嫌不够走心了 好在这是最后一部了 关于社会背景和音乐的匠心值得回味
并没有那么差,只是味道变了,从吴宇森的世界变到了徐克的江湖。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无贬义),也可以说是一次沉湎,被架空的虚拟世界一去不返,只剩下内忧外患(文革、越战、水门事件)的现实世界,岁月的侵蚀下,谁也不能幸免。
这哪是什么英雄本色,分明就是儿女情长,但挺动心。三星半。
最先看到的一部《英雄本色》,最是难忘!
好怀旧啊这片子,第三部评分最低,显然低估,不同于前两部的枪战及兄弟情义。这部主要是表现乱世中,人如蝼蚁,儿女情和亲情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时势面前没有英雄,这部更接近现实,观后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压抑感,但影片艺术价值不低于前两部。
事先就听说本片在口碑上是《英雄本色》系列里最差的,但既然是三部曲嘛,就本着善始善终的美好品德还是看了它。然而看完以后才发现我差点又错过一部好电影。本片完全不输1和2,甚至更深刻更有升华。作为一个越南人,徐克在本片里深情地表现了他的祖国,一个灾难频仍的国家。影片颇多隐喻,处处点题。演员方面,梅艳芳完爆周梁二人。结尾的音乐一语成谶。10分!
英雄本色3的主旨,其实讲的也是即便是英雄人物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也不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小人物的命运唯有随着大时代的浪潮风雨摇坠!
那个时代的喋血情仇,尽管全片有不少突兀的推进和感情,但最后五分钟的夕阳之歌里小马哥和梅艳芳的英姿飒爽,让你觉得那个时代的有些东西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梅艳芳+夕阳之歌+结局,太虐了,我真的爱死周英杰这个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