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和中士Sterling冷静勇敢,但也只能面对好兄弟Murphy被残忍杀害的事实。
然而,他们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饮弹自尽,一个溺水接近死亡。
巴特尔最后对Murphy太太讲述的善良的谎话,也是他期望Daniel能有的快乐,让人泪奔。
战争,伤害和毁坏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和家庭。
好战的人,即嗜血的人。
非常好的电影。可惜的是导演这种欲言又止、话说半句的手法不适合国内多数观众,大家都被国产片的直白浅薄害得不会思考了。两个士兵宁愿上军事法庭也不带回墨菲尸体,并刻意隐瞒,只是尊重墨菲“悄悄消失”的愿望。这大约是很多国人不能理解的。影片的沉闷实实在在映现出了回家的士兵满心的绝望,良心导演,请继续努力。
关于鸟的第一个场景
行军军歌,一般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出操跑步唱的。电影中出现在开头的圣诞舞会切换到刚入伍的卡车镜头时,外面有出操的兵在唱。
A yellow bird with a yellow bill, Was sittin on my window sill, I lured him in with a piece of bread, And then I smashed his little head。
翻译:一只黄鸟有黄色的喙,它正站在我窗台上,我用面包把它引进来,然后我爆了它小小的头。
电影中的歌词不太一样,但是大同小异,只唱了前两句。
隐喻,新兵蛋子墨菲有如这只黄鸟,被面包吸引,
谁知道被爆了头,墨菲灵魂早于肉体死去(开篇河流有讲),中士自己用枪爆了自己的头,Brand活得像鬼魅(开篇河流有讲)
关于鸟的场景二
墨菲的父母来探营,临走送别时,镜头切了一个地面的徽章,一闪而过。暂停看,虽然是只“黑鸟”,但陆军军徽上是白头海雕,黄色的喙,也是黄鸟。大大的英文写着“自由捍卫者”
铺垫,正义之师,捍卫自由的名义。可是为什么墨菲最终迷失了自己?在河流漂向大海才能自由?
关于鸟的场景三
在上帝之地,“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战斗后,布兰登走着走着,抬头看阳光,听鸟叫,差点睡着了。
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最后一闪而过那只鸟,也看不清是个啥鸟。一夜的战斗,累了。这一场战斗宗教意味很多,从长官训话到中士撒盐,个人不懂,不过多解读。
隐喻:自由的鸟儿在哪里?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关于鸟的场景四
两位同病相怜的妈妈,在讨论小鸟被碰过,妈妈就不要了,鸟没有嗅觉,何况是孩子。
这一段妈妈相遇的戏,用了大量的“框”去框住两个人,室内的对话,前景,背景都是框。
结合对话,就是她们不能理解,小鸟为什么被碰过,妈妈就不能要了,她们是母亲,而且没有嗅觉能闻到被碰过的味道。参与过战争的小小鸟为什么回不去妈妈的怀抱了?为什么整个人都变了?
剪辑,镜头语言,色调,这部电影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
叫做《黄鸟》,点题就在妈妈们探讨小小鸟这一点上。参加过战争的孩子很难再回到妈妈的怀抱,多么痛的领悟。
立意新,反战内核,只不过叙事手法前一半正叙,后一半倒叙+插叙,怎么就看不懂了?
这里面的墨菲,他兄弟,中尉,他妈妈,每个人形象丰富,故事层层推进,最后以河中弃尸导向高潮,哪里晦涩难懂了吗?
不是每个战争题材都要宏篇巨制,不是每个反战题材都要以大场面大别离震慑眼球。
管中尚能窥豹,你看不到,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
说穿了,就是讲一个战场开小差的士兵被敌人抓住KO,然后找到body的同僚为了面子、尊严(可以理解为USARMY,也可以理解为开小差士兵家属,甚至可以理解为找到body的同僚的)居然让body失踪,并顺便把带他们找到body的对方老头KO。这都能拿出来玩深沉?!可能还是由于老美老宣扬自由,都太在意自身情感,所以士兵大都怕死,意志薄弱。因为他们有压倒性的武器装备,不需要冲锋陷阵,一旦需要冲锋陷阵就暴露出来了。开小差那人的事写出来老美反而奉为佳作
影片主视角以小兵墨菲从参军时的一腔热血开始,到真正参与战争经历了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之后,直到无法走出战争残酷的阴影,一步步颓掉。
长官斯特林中士视为亲兵的墨菲与巴特尔,在伊拉克期间三人如影随形,一起经历了很多场激战。但在身边一个个血肉之躯的战友们倒下时,在营区驻守或巡逻随时会发生袭击时,在心仪的姑娘被炮击后死在自己怀里时,墨菲的心理出现了极大的落差。
战争的残酷性与无法预知的死亡让这个18岁小伙越来越心率憔悴,甚至希望自己从未来过。可既定的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每日还得拖着病态的身体和心理去例行巡逻,尤其是心仪的姑娘死在他怀里后每天生活依然没有任何改观,于是想要无声无息“消失”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一次巡查任务中机会来了,墨菲神不知鬼不觉的拖着浑浑噩噩的躯壳“消失”了……。他这一走可坑苦了斯特林和巴特尔了,也导致了两人今后的悲剧人生的上演……
影片依然是反战题材,但叙事手法还是比较新颖的。两条战争前后时间线不断交替穿插,一步步揭开了墨菲“失踪”的真相,也揭开了两位战友为了满足墨菲最后的“安静消失”的意愿不惜登上军事法庭也要隐瞒他惨死的事实!!!
虽然逝者已矣,但生者已无法如斯!!!结果“走不出来”的两人:一个不断躲避,一个整日里饮酒后狂睡。最终斯特林中士举枪自杀,巴特尔蹲进了陆军监狱。
其实,墨菲作为一名战士来说,心理上无疑是出现了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但作为一名十八岁的少年来说,他所经历的事情对比他的同龄人又是多么的充满残酷性与悲剧性。但墨菲此时终究是一名军人,就由于他的擅自游离状态下的脱队,才导致了被所谓的“恐怖分子”绑架,以至于最后的惨死。说实话,我看过伊斯兰极端组织虐杀所谓异教徒的视频,残忍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啊。看墨菲尸体的受虐程度不难看出,其被折磨致死时的过程可谓是无不用其极啊!!!
墨菲死状之惨烈,也让斯特林和巴特尔在今后生活中无法完全“走出来”。斯特林最终选择“退出比赛”举枪自杀,完全是每日被战争创伤后遗症所累的结果啊!
其实,巴特尔在见到前女友跟别人缠绵的场景时,加上回想起在水中“送走”墨菲的场景,也想溺水自杀的,只是被人救起来了……!!!这才有了后来他与墨菲太太的对话……
道出了一切的巴特尔,脸上似乎是有了些许的平静。在墨菲太太的继续追问下,巴特尔最后所描述的墨菲与心仪女孩跳舞的场景,也许才是大家都想得到的听到的唯一可以带有安慰情怀的场景……,哪怕它是巴特尔臆想出来的墨菲最想拥有的却又羞涩止步的场景……
意外的觉得不错,不同感触的反战片,某些地方摄影和音乐都不错,让墨菲随波而流吧
剧本发展和转折的地方都太生硬了,拍得也过于普通。不过有几场战场上的戏挺动人的,演员表演还是让人能看得下去的。
从密西西比河的污泥一眨眼小演员都长这么大了,此类型隐晦的战争抵制类电影实在是不合我的胃口
反战题材电影。 从人道主义上来说,两个士兵的所作所为可能是出于尊重和善意。 但是他们用了错误的方法,并且杀害了无辜的平民。
重复
虽然反战,但脑回路看不懂。
这个故事的格局真的太小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引起的你们想过的吧?Toni Collette好帅。她和Alden的对戏好看。(Tye Sheridan不好看演技也一般鉴定完毕(
Exit Music For a Film
两星半。怎么挑也挑不出一处亮点,或许得跟原著比较着看才能察觉出优劣吧。另外这种片真是…每年不拍也要拍上好几部。二战救犹,伊战创伤,欧美战争片的两套万能模板。
木有马脸男神。被简介骗到了。本来睡不着看这个电影,看了直接好困困了,哎呀
战争文艺片。一只弱鸡的自寻死亡自我放弃。配乐不错。
很残酷的故事,美国的反战电影总是能一勺子铲到骨髓里最痛的部分。毫不避讳地展现当地人对美军的仇恨,美军士兵对当地平民的枪杀,反省的程度相当了不起。悬念一直留到最后才揭开,但揭开是更深的绝望。谢里丹的演技真好,电影开头阳光下的几个特写,性感到我以为是钙片(以为要走 钙-hate crime路线
每年都会有几部这样的反战片,但很难出精品
镜头和人物都很美。但是故事讲得四平八稳。从凯撒万岁开始喜欢的小牛仔要红了。
很有风格。可烂番茄和IMDB上评分都不如12 Strong。“他们总说,如果你碰了小鸟,母鸟会闻到你的味道,不再把小鸟带回去。其实并不是这样,鸟儿连嗅觉都没有,再说,那可是她的孩子!”
a terrence malik wannabe
现实也许是这样的,但是电影还是需要点反转什么的,拍摄不错,演员不错,故事实在是太平铺直叙了,两个主演就像是过客一样混了个半小时。
冲着Jennifer去看的,果然不好看。
论战争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不太想谈这个片子,这种东西就是美国的红海行动,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像某种贫民窟孤女听你一个上流社会少女讲自己的烦恼,一点点普世的东西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