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印象就是小李子为了小金人的努力感,主角为了找补自己的过错,用力猛拍出来的
而且那些铁路下面埋着的大部分是猪仔(卖身的华人,大部分被骗过去的)黑人当时主要工作是采棉花,主要是猪仔更便宜,最后那段,看着比较像实况
影片不适合心情压抑的时候看,色调比较晦暗,没有色调,虽然有表示他们的世界就是那种颜色,这个样子太过于为了zz正确而造作的形象
不是很推荐观看
说实话,前十五分钟看的时候,人物故事背景,感觉矛盾点不够鲜明,同样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老年主人公的视角,应该是那个时代普遍发生的事情,仇恨值却太高了,有点感觉怪怪的。到后面才明白是是他自己内心接受不了当初的选择了。
南柱赫的角色,我个人感觉只是为了转型电影演员,搭档老戏骨,选了一部比较容易得奖题材的电影,又有老演员加持,他的演技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地方行为和逻辑上有点说不通。
警察真的感觉不到存在感,觉得有一点点无语。全片那么多人制服不了一个有脑瘤和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让将军认罪也是,太容易了。
烂尾了,南柱赫那段台词真的老套又无聊。
就是看看可以,别研究,没什么觉得特别好看的点。虽然很喜欢南柱赫。
最近会有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2水之道》,距离他编剧导演的上一部电影作品,也就是《阿凡达》第一部,那个令人惊艳的2009年划时代作品,竟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之久。卡神的电影,部部经典,都能值回票价,所以很想看啊!
反观风头正劲的韩国,今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电影。那就拿最近的这部《我记得》,练练手,毕竟我很担心自己不会好好的分享电影了呢。
《我记得》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患有阿兹海默症的韩弼洙,还是个脑瘤末期患者,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生命时日无多。在太太亡故之后,他立刻展开了自己的复仇计划,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家人的人,必须付出代价——一直被掩藏的罪恶,要由自己审判。
第一个躺在贵宾病房里,投靠倭寇,吞并了他家种植庄园和人参生意的财阀,这个人直接导致了他的家破人亡,所以是第一个被除死。
第二个是仅凭三寸不烂之舌,颠倒黑白愚弄世人的作家学者。这个人,欺骗了他的哥哥为倭寇去挖煤而死,故而导致年幼的他和姐姐在父母双亡之后,无法生存。
第三个是真正的日本人,抓了他的姐姐去做慰安妇。这个人是战争的发动者,蹂躏了他姐姐的暴徒……
第四个虽然罪行累累,却能以英雄面目示人,位高权重的得益者——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且不知悔改,他们投机取巧,欺世盗名,生活得安然自在,凭借正常的渠道根本就无法惩处这些人。
第五个要处决的人,就是他自己。因为当时年幼无知的他也被蛊惑,加入了自卫队,是伤害过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罪人。电影的结尾,具有争议性,因为是在一个始终信任并且协助他完成这些谋杀的年轻人劝说下,没有自杀而是接受了法庭审判。
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在韩国高水准的工业电影流水线加持下,颇为用心的配乐和剪辑,快节奏的情节推进……最大的看点,应该属于老戏骨李星民狂飙演技,而小鲜肉南柱赫的颜值担当也算很成功的绿叶。
可我觉得这部电影在说教方面,也蛮出色的。譬如,有些人是如何将黑说成白,普通人又是如何卷入战争,甚至还有真诚担当的爱情元素:韩弼洙本来在很多年前就要复仇的,由于听到妻子怀孕,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庭而延迟计划;他的姐姐被所爱的人欺骗,受尽凌辱,自杀身亡……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与之前的《暗杀》做对比,《暗杀》属于大制作,无论战争还原场面,还是顶级的演员阵容,都很出色奢华。李政宰饰演的那个叛徒,在法庭上就说过类似于在那个年代,活着的人看不到希望——这种为自己罪行进行的辩解说辞,也会蒙蔽很多人的。
也有人说,《我知道》翻拍自加拿大电影《记住 》Remember(2015)。因为片名和情节设置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年复仇者,区别只是《记住》拍摄手法非常克制,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悬疑反转的结局为真正的复仇者,是那个一直坐在轮椅上从未走出养老院的受害者,而帮助他实施计划的人也是凶手之一,得知真相后羞愧得自我了结。《记住》这部电影,将人们对纳 粹的态度设置得十分暧昧,古怪而荒诞的现实倒影,处理得颇为巧妙。
喜欢推荐值得一看的电影,分享优秀的影视文化创作者的作品,让我感到很快乐。
弗雷迪老当益壮、勇挑大梁,杰森帅气鲜活、收割迷妹,再加上英雄主义浓烈的复仇之路,如此商业却也把爱国情绪推向了极致…… 没有哪个老头子能够顶着阿尔兹海默症疯狂屠戮如此高阶的权贵,而且是四个,但其奉行的使命、背负的经历和氤氲的情感,足以在那些韩国年轻群体心中,打上一针精神力量的催化剂,所以,尽管这是部爽片,也要承认它的现实意义…… 现在想想,国内的作品带着伟光正的标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等,但实际上,故事情节的同质化,少了很多的吸引力,对此,我想说,历史及灾难的铭记是迫切的,大家想记得,也都记得,但如何让记得二字充满温度,需要编剧的思考和导演的呈现……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个被打死的老头拿台湾做教材给年轻人洗脑:侵略是过去式,你看台湾就跟日本很亲。好呀,真好,被战犯当作“标杆”了。………….
身为同胞,看到这都有点抹不开脸了,不知道湾湾能不能看到这部电影。
………….
………….
…………..
大陆真不图湾湾什么,只是想让孩子别满世界丢人现眼而不自知,仅此而已。
复仇母题。鲁迅复仇 张扣扣。如果没记错,邓学平律师的辩护词第一部分就是复仇。
完全冲着李星民去的。他也的确成为主演中的主演,但那几个配角也不错,总觉得韩国有些演员,特别是男演员都是熟面孔。
李星民是不是有强制性脊柱炎,有那么一些瞬间,觉得他这个腰背跟张嘉译是一样的。除了身高。 时间线是不是不太能对得上啊?我也不想往回倒了。八十多,那最后陆军将军得有九十了吧?搞什么铜像啊,不该是考虑拔不拔管的问题么? 红色豪车作为杀人战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租车行不心痛么? 老头武力值惊人,但是观众是希望看他技压群雄的。 让你把枪放下,你就自觉下了子弹?你可是太成熟的特种兵部下了。 老头最后不自杀就因为小可爱一句认罪伏法才是负责任? 最后又去监狱探视,小可爱再次被大佬儿看穿一切,但表面波澜不惊。这种也太老套俗气了吧?多此一举,完全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在铜像揭幕最后为复仇杀掉同样背负国仇家恨的自己,就可以再见警察再见了。 总体给人一种漏洞百出,但又不是不能看的感觉。
如果朝自己开枪了那么就是神作
就。。。小男主怎么说也是共犯啊,另外开个保时捷四处作案真的不会太显眼么。。。总体拍得平平无奇,也就看了个南柱赫的颜
故事背景应该是2014年左右,但是反派四老头在四十年代中期就成年了,那都得是90岁老头了,居然还能照常讲座,和人扭打,甚至孙女才十几岁?!这时间线太不认真了,还是《杀手之王》里边2000年设定的比较合乎逻辑。
最后一个目标的身份算是一个亮点。叔的演技真好啊
似乎散发着亲中的信息?(168)
好平庸的复仇故事,相比之下还是朴赞郁的复仇美学深得我心。南柱赫全程演了个工具人啊...
通过阿兹海默的主角向战犯复仇来表达历史的伤痛,记忆流失与复仇的完美结合,本不该遗忘的罪恶,却通过主角的不断遗忘呈现出来;复仇过程险象环生,精彩刺激。李星民演技炸裂,一次次紧盯着纹满复仇对象名字的双手的眼神,都能让观众感觉到复仇的愤怒和记忆流失的无奈;结尾处从“自己就是罪人”到自我和解,让这份反思更为深刻。我们也应该好好学学,如何表达历史的沉重与伤痛,不是刻意拉高一个贬低另一个,只是我们民族的伤痛更多,理应更好地表达出来
能和星民叔搭戏是柱子的福气
韩弼株成了压垮姐姐的最后一根稻草,呼应影片末尾姐弟在树下的画,那是他的救赎。
我觉得结局还是打死自己比较好
比较想说,南柱赫骂西八太帅了啊啊啊。。。。。。。我们东亚战争电影叙事果然是伤痕满满。
即使记忆退化也要报一个甲子之前的深仇,但最后要记得同自己和解啊~
着实一般
在东亚没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所以,不要做坏事。不管过了多少年,都可能会有人来找你复仇的。做了坏事,你晚上能睡得着吗?
片子挺好,就是结尾小伙子劝一个时日无多的脑瘤痴呆的老人复仇完去坐牢,这事你不糟践人么。。。
看的時候一直在想,既然韓國都能把伊高揚原作改成順應高漲反日民族主義潮流下,處理日佔、親日派等歷史遺留問題的作品,內地若把版權買過來改編,對年輕人而言,不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嗎?但又意識到,要這樣做首先得承認某些「不可言說」的事實,應該還是拍不了的。
只能说李星民的演技太行了,明年青龙百想大钟不给个影帝,真就辜负了。沉重的题材,悲惨的几代人。
有点像国产抗日神剧的创作思路,不讲逻辑,只图爽快,看脑癌大爷如何报半世纪之前的家族仇恨,顺便拉了一波日据朝鲜时期的仇恨,失忆这个梗除了录视频好像没什么作用,当然更没用的还属大爷身边的小哥,不如索性配个大妈好一点。
更让我动容的是该片的故事背景,关于不为人知的,侵华日军里的雇佣军。日本占领之后,通过武力镇压,文化侵略,一群不是日军的「日军」也就是日军里的雇佣军,包括南京大屠杀,日军里有很多这样来自韩越泰的雇佣军,穿日军军装,有日本名字,杀疯了的少年。有一幕的剪辑,两个老兵分别讲述他们选择的「历史」,“你们看来是大事,我们那时候就是生活的每一天,只是要活下去。”,80岁的老兵,回忆自己穿着日本军装站在当过慰安妇妹妹的面前,大声念着日本名字的时候,妹妹其实那时候已经死了。韩国影视关注的视角和讲故事的能力,确实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