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似為真的事物,到頭來全都是冒牌貨。
原本在銀行打工,後來順利轉為約聘職員的平凡主婦梨花,認真、細心又體貼的工作態度深得客戶信賴,然而大男人主義的丈夫卻覺得她賺的只是小錢,主管也認為她的業績都是賣弄美色而來,梨花只能每天乏味且缺乏成就感的日常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梨花邂逅了稚氣可愛的男大生光太,體驗睽違已久的熱情與肉體歡娛,為了跟光太一起過更美好的生活,梨花不惜盜用客戶交給她的存款,然而金錢堆砌出的虛華泡沫,卻終有破滅的一天。
日本版《紙之月》海報上寫了一句廣告詞:「最美麗的盜領犯」。既然兇手在海報上就已揭曉,本片的主題便非懸疑解謎,而是關於犯罪心理及人性的描繪。一句梨花自白的台詞說明了全片主旨:「原本看似為真的事物,到頭來全都是冒牌貨。」金錢如此,生活如此,人心亦若是。
一個過著平凡生活,衣食無缺的主婦,為何要鋌而走險犯下大罪,甚至不惜走上潛逃生涯,拋棄過去的人生?《紙之月》有別於其他熱愛道德勸說的日本電影,重點不在宣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應報式思想,也不口若懸河地奉勸觀眾不要犯罪,反而透過梨花的眼睛看見犯罪的魅力,試圖帶著觀眾理解是什麼讓她跨越了那條界線,分析犯罪的成因。
要繼續被困在無聊乏味的生活裡,還是要藉由犯罪轟轟烈烈引爆一場人生的花火,你會如何選擇?
綜觀日本電影史,生在世上卻缺乏被人需要的感受,沒有自己的立身之所(居場所),是驅使許多劇中角色走上犯罪這條不歸路的原因。
開創日本獨立製片先河的導演新藤兼人,在其早期名作《赤貧的十九歲》(裸の十九才)中翻拍轟動真實社會的「永山則夫連環槍殺案」,用倒敘的方式試圖剖析主角道夫殺人的動機。道夫生於北海道的窮鄉僻壤,家境貧困,母親又生了一堆孩子導致全家難以溫飽,某次母親出遠門找工作,身上盤纏只夠買兩張火車票,她決定帶著一個較大的女兒和最小仍在襁褓中的孩子,而把道夫及兩個姊姊、一個弟弟留在家裡,要他們用微薄的伙食費撐下去。多天後,社會局闖入道夫家中,才發現兩個姊姊已經餓死,而道夫和弟弟也早已無糧可吃。
道夫長大後因出身貧賤,找工作始終不順遂,最後拿著意外得來的槍枝殺死三人。他被關進獄中後,母親前來探視,他問母親:「媽,當時你為什麼要丟下我?」母親激動落淚,徒留令人心痛的結局。
以《告白》震驚台灣觀眾的導演中島哲也,在其色彩斑斕的作品《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詮釋了癡情女松子悲劇的一生。松子願意為愛下海賣身,吃苦耐勞,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她說:「只要和愛人在一起,即使在地獄,我也覺得幸福」,但也是這樣強烈的愛,讓她手刃了其中一任偷情的男友。在松子五十歲孤苦死去之時,她衷心盼望的,竟是家人對她說的一句:「歡迎回家」。
中谷美紀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從平凡中產階級女子演到在社會底層打滾的癡情女,演技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日本法務省在2013年提出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相關研究」報告中,分析了隨機殺人犯案者的共同特點:「整體來說,犯案者多數沒有活躍的人際關係,在孤立的狀態中過著窮困的生活。而如此的生活狀況,可認為是使無差別殺傷事件犯案者產生閉塞感及不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文翻譯引自「無差別殺傷事件相關研究~第八章『總結』之摘譯」一文)
或許人所渴望的,只是一個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懷抱吧。
導演吉田大八以2012年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獲得許多日本及台灣影迷的青睞。(圖:傳影互動)
《紙之月》電影最後,犯下大罪的宮澤理惠決絕地擊碎現實框架,拉起正直同事的手問她:「要不要跟我一起走?」接著朝向燦爛陽光奔跑,不,簡直就是飛翔。這個美麗的身影證明了導演吉田大八的出色。
導演吉田大八今年51歲,已非影壇新鮮人,拍攝廣告片20年後,於2007年以長片《窩囊廢們,讓我看看悲傷的愛吧》在影壇出道,並獲得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的青睞;然而直到2012年《聽說桐島退社了》橫掃日本電影獎項之後,他才開始受到日本及台灣影迷的重視。
吉田大八影像迷人之處即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魔幻場面,既具衝突性又充滿詩意。例如《聽說桐島退社了》中被排擠到不行的電影社決定硬起來強勢拍攝,卻拍到真正的活屍吃人畫面;又如《紙之月》中梨花舉起手指輕輕一揮,便將天上的月亮抹掉了。
導演吉田大八用心的影像經營,讓《紙之月》電影中出現許多充滿詩意的時刻。(圖:采昌國際多媒體)
這種打破真實與虛幻界線的影像特質,放在《紙之月》的劇情中格外恰當。本片中進行了許多對立元素的辯證,如真實/幻夢、平凡/虛華、犯罪/良知⋯⋯等。然而電影最後,犯下大罪的宮澤理惠隨著耀眼陽光奔向「自由」,代表良知的小林聰美卻只能被困在冰冷的辦公室中,看著那空洞的窗。
或許凡事都不是一翻兩瞪眼那麼簡單,在正與反之間的模糊地帶,才是最恐怖、最迷人的幽暗。
看完原著后直接看了电影,感觉很不一样,或许是电影跟书的侧重点不同。电影里从梨花的罪行被发现到破窗而逃之前,会觉得真是罪有应得,但后面跟隅姐在房间里的对话又觉得她好可怜,甚至衍生到觉得当代女性真是值得同情。尤其是在她跳窗之前,对着抓住她胳膊的隅姐用真诚的声音提问:“要 一起来么?” (这句真的好妙!)好像她不是在逃跑,而是在邀请,甚至是在拯救。虽然她做了在人们看来十恶不赦(是不是说的太严重了。。。)的事情,背叛了信任她的人,随意盗用钱财,但却看的出来,是被人羡慕着的,不管是电影里的隅姐,还是原著里的冈崎木绵子和中条亚纪,她们在知道梨花的事后不止一次的想到:“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所以说角田光代很厉害,厉害在她写的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整个人性啊。人性的欲望、贪婪,但人类偏偏又是理智的、克制的。当今社会有很多条条框框,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像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我会去,该去的地方。” 而什么是该做的事,哪儿,又是该去的地方......而梨花突破了那个框架,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是人性,真正的“品格”。当然,这不是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值得歌颂的。再缩小到女性,自古以来,直到现在,女性在社会上仍受到很多不公,像古时的三从四德(也许只是通过影视了解的表面现象,真实情况不知怎样,像日本家庭中女性总是表现出的唯唯诺诺的样子就很碍眼啊。。。 ),像现在依然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而人们也一直在追求公平,突破那些框架牢笼。但这仍是一段很长的路。。。
重提之前说的看完原著和电影,感想不同。看书是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文字叙述,也更加详细,把读者缓慢代入情景。其实看书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梨花在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她说,“当初还以为自己再也不可能如此喜欢一个人了。” 她在婚姻生活犹如“死水”一般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她以为不会那么喜欢的人,但是因为光太么,做了这些事,最后在逃亡路上,她已经否定了。
假如没有遇到光太,是否就不会走到这一步?梨花凝视着河面,思考着。不,我并不认为走到这步田地是因为遇到了光太。要是自己进了编辑工作室上班的话。要是有孩子的话。要是没进那所初高中直升的学校,也就不会被推荐上那所短大。要是没从那所短大毕业,也就不会在信用卡公司上班,也就不能在银行上班。所有的假设向过去追溯着,又分散成无数分支,但是无论沿着哪个假设前进,梨花都觉得,自己终究会走到如今这步田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梨花吧,只是真的就如人类自诩的那样,克制,隐忍。 面对逃出框架的人,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谴责批判的同时,是否内心会有一点羡慕呢?曾经,我深信着 “性本善 ” 论,但现在我觉得“性本恶 ” 似乎更可信。或者说,是人性本该如此么。。。
其实很想知道光太最终知道真相时会是什么表情,不过,也无所谓了吧……
PS:强烈推荐看原著。
吉田大八继桐岛要退部后的新片,改编自同名电视剧,再次证明这家伙是文艺外表罪犯心啊。日本版包法利夫人,讲过度施舍其实是为满足自己虚荣心,并与童年宗教学校经历对应。电影拍得很小清新,插曲都特好听,让人对女犯人很有认同感,然后随她一起逍遥法外...短发宫泽理惠神似桂纶镁
改编不如日剧版。电影版的梅泽转变太“急”,未能充分展现女性欲望缠绵与释放间的微妙变化,仅利用与光太的情欲镜头简单带过,抹去了禁欲与挣扎部分不太明智,光太的性格也改得判若两人。唯一可赞:高潮压在阿隈的羡慕与梅泽的可悲对比上,奔跑起来特有感觉!
“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自由了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洗脑大法好
為結尾破窗而逃說出的那句:「跟我一起走吧!」那個活在想做就做的自由國度裏的自己;那個超越了道德,法律,制度,被禁錮的慾望裏的自己;那個從小到大都在一個邏輯裏的自己,有什麼值得羞愧呢。
相比原作改动非常大,吉田大八把故事中心完全移至银行内部,不仅没有影响整体框架,反而更加突出主角。自由与罪恶之间,女主角向前不停的奔跑,直到纸月消失后,她才发现这原来是场梦。宫泽理惠影后级演出
好喜歡!當她把月亮抹去,意識到一切都是「假」的,當她臥倒床上感覺到「自由」的一刻,是多麼動人!這不就是「電影」和「夢」嗎?夢是假的,但卻是人性的出口,在其中我們不顧世俗羈絆追尋心中的自由,哪怕結果慘烈。夢醒後我們回歸正常生活。這部電影像煉獄,是反道德的,但戲劇的內裡卻異常純粹動人
神作!故事很吸引人是一方面,主要是导演根本没想进行任何批判和说教啊,在这个把体内巨兽压制了半辈子的女人身上,我只看到认同和同情,就像当初对《赛末点》里的杀人犯类似的情感。把苦心钻营半生的小世界毁灭于旦夕还拉他人陪葬,这样极度的放纵和快乐,只有女主角这样的疯子才能、才敢体会和想象。
宫泽理惠人生中第一次彻夜未归,她下了最早班的地铁走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上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月亮竟然可以抹掉,从此她开始此无忌惮的超越道德和法律。
电影技巧弱了点,总是不断的在想办法圆角色的心理动机,电影其实干不了这事,这是小说干的事
表为虚荣贪财,实为用另外的视角看世界,家庭性爱物欲其实都抵不过毫无束缚的自由之身,只剩日式的朝气却没有魂魄。纸月犹如梦境,自由冲破了现实的束缚,揭开了每个人心底的秘密。宫泽理惠。。差点认不出了。。同为吉田大八的作品,我更喜欢《听说桐岛要退部》啊。#上海电影节#
三个银行女职员,三种生存之道。——幸福是浮在头顶一抹就消失的月亮,虚而美丽,终有一天失去也不足为惜,用纸做得钱币来供养至结束来临的一天。人生虚幻自由短暂,已到尽头后她破窗逃跑到天涯海角,前路留给另一人生中的她凝望破窗偶尔夜里默默想象。
遙距操作而不見實體的慈善、滿口仁義道德卻又點到即止的宗教教育、名存實亡的婚姻、痴心錯付的婚外情、金玉其外的珠寶、金錢似有還無你我不分的虛幻概念,虛實來回跳動,直到彎月一抹。她舉手反駁,摔落床上,敲破窗戶,一口咬在蘋果上。她說,假的是你們,不是我。鬧市夏娃,阿當不上當,獨食禁果去。
《西瓜》前传了,有小林聪美工作的银行我看都得好好查查账……池松壮亮实乃中年已婚女性出轨的不二选择(至少演过五六部了吧?),乖巧懂事话不多,又孩子气又有很成熟的一面,好喜欢地铁那段哦
三星半入;纸月镜花黄粱一梦,不爱钱不爱丈夫也不爱小渣男,她只爱早晨孤身回家时静躺天上的假月亮,幸福或痛苦都能在瞬间被擦去;此刻心情飞起,何妨下秒坠地死去,不要讲太多道理,唯“我想这么做”而已;宫泽理惠苍白干瘦,倒和角色意外契合。
狗血大八
宮沢りえ的角色,就是西瓜里的馬場ちゃん吧....还都有小林阿姨做同事~石橋莲司演的爷爷和戴假项链的奶奶全场最赞。
如果贪欲是纯真的,自以为梦想一样干净清澈,以此心态犯罪,会有多少人降低嫌恶感?上半年最喜欢的日本电影(《0.5mm》《百元之恋》还没看),宫泽理惠演技秀,职业女性的清癯苍白,欲女的纯真和自欺,和小林聪美的气场互相压制,厉害。叙事上稍逊于《听说桐岛要退部》,结尾又赢回一程,打平。五星。
满足感或认同感。一路的情绪走向还是非常顺畅的。宫泽理惠的形象变化蛮大,完全的普通女性样子。只有偶尔几场恢复明星的靓丽。小林聪美表现也很精彩。整体看,吉田大八没有让人失望。
150531熟肉)看到最后真是飙泪,吉田大八太厉害了,把挥霍和犯罪也拍得那么帅气,相比缺乏个人风格的石井,霓虹映画不是应该更推前者|飞机上看的,英文字幕太小太累但基本能看下来而且是生肉也会觉得很不错的作品,吉田大八才是未来希望,前天同看过生肉的温哥华朝日我都不兴奋要来标看过,我说石井啊
这就是一个日本的包法利夫人啊。但是我受不了那种道德意识薄弱又善于给自己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的人,什么很快消失的月亮,去死吧!配乐不错,完全提亮了故事的整体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