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把“授动”改成了“授勋”
但是在介绍页中依然没有改变,为什么……
我在小学时候看的这部电影,当时很感动,也就此认识了
梅格瑞恩,没想到,这个角色是她最不寻常的形象之一。
她塑造的很完美,美丽、英勇的女军官。
欢迎光临我的BLOG:
闲话:
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正经:
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盘点2016年最令人血脉偾张的电影,《血战钢锯岭》一定排得上号。影片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因为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生命,而成为第一个拒绝持枪却获得荣誉勋章的士兵。在冷酷无情的战场上,谁都无可避免地依赖战友,却很少有人有勇气像戴斯蒙德那样舍己救人,甚至为救战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凯伦·华登正是这样一个为了掩护下属而壮烈牺牲的女军官。
凯伦·华登是电影《生死豪情》的女主角,也是一位极具勇气的女性。然而影片并不止于歌颂英雄在面临生死时的英勇无畏,更通过剖析人性在战争中的丧失与回归来探讨什么才是战争中真正的公正与勇气。作为第一部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生死豪情》讲述了在科威特的伊军占领区,装甲部队指挥官纳森尼尔·沙林上校误下命令击毁了己方的坦克,战友鲍德温等人无辜牺牲。
内心备受煎熬的沙林上校被调回华盛顿,奉命调查已故女飞行员凯伦·华登拯救被困士兵的事件。如果审核无误,华登上尉将成为第一个被提名授予荣誉勋章的女性。然而随着沙林上校抽丝剥茧的调查,华登上尉死亡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影片开头仅用了短短5分钟就真实地还原了海湾战争最后阶段的“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从武器装备以及代号“美洲狮”、“军刀”等细节来看,沙林上校指挥的团队很可能就是担任突破战斗巡逻任务的第2装甲骑兵团(现为美国陆军第2骑兵团),当时从属于总兵力接近8万人的美国第7军。而他们的对手正是共和国卫队最具战斗力的伊拉克真主师。
![]()
美军M1A1坦克装备了高性能的火控系统和热成像仪,火控计算机
![]()
伊军T-72坦克只有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夜间最大探测距离不超过
由于伊军的坦克依托掩体实施隐蔽射击,被称为“萨达姆天气”的沙尘暴席卷整个战场,加上铁丝网与地雷的阻挠,即使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热成像仪,美军地面部队还是迎来了极为惨烈的战斗。可以说,沙林上校在战场上的失误取材于海湾战争的真实事例。因为在海湾战争期间最激烈的“东73战役”中,惊慌的美军就先后打爆了自家的5辆M1A1坦克和4辆M2战车。
然而,在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导演爱德华·兹威克并没有将大量篇幅放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再现“罗生门”的叙事手法,通过沙林上校的视角将被战友抛弃的女英雄的事迹逐渐还原真相,也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裂变进行了无情的剖析。
在军医伊阿里欧和士兵莫菲兹的口中,华登上尉分别成了果敢的女英雄和懦弱的胆小鬼。事实上,即使莫菲兹不服从命令并打伤了她,即使下属们也对她的命令产生质疑,但当救援飞机到来的时刻,华登上尉还是大喊着“快走,我来掩护你们!”实现了她对自己、对战友的承诺。
由于怕被事后追究,莫菲兹上飞机后就谎报上尉已经死亡,其他人也选择了集体沉默。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掩护大家撤退的女人被凝固汽油弹的火海吞噬。
然而,苟活者总是难以摆脱缠绕在心中的梦魇。同沙林上校用酗酒来减轻痛苦一样,虚弱的艾特梅耶尔躺在病床上求死,莫菲兹撞上了呼啸而来的火车,军医伊阿里欧只能用毒品来麻痹自己。值得一提的是,饰演伊阿里欧的马特·达蒙为了表演出吸毒者真实的状态,通过节食和每日跑步13英里(约20公里)最终在100天内成功减重40磅(约18公斤)。
当时尚未成名的“呆萌”全凭一己之力减肥,导致紊乱的身体机能在两年后才恢复正常。但他在影片中体现出的敬业与演技令他获得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名导的青睐,因此才有了出演《造雨人》(1997)、《心灵捕手》(1997)和《拯救大兵瑞恩》(1998)的机会。
凹陷的双颊,痛苦的神情,伊阿里欧隐藏在心中的不安与内愧疚终于在沙林上校的不懈追问下倾泻而出。对于同样背负着沉重包袱的沙林上校来说,他能切身体会人在生死存亡时刻的渺小与脆弱。于是,他下决心要将华登上尉牺牲的真相公之于众。因为只有说出了事实,人们才能真正地尊敬她和每一位为国牺牲的士兵,而不只是崇拜英雄头顶的光环。
“前进,去正确地指挥,谨慎地参谋,时刻保持警惕,深思熟虑地判断。还有,更重要的是用你们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灵魂和全部的勇气去保护你们的下属和美利坚合众国。” 凯伦·华登用她的生命践行着毕业典礼上的誓言。沙林上校也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不顾军队的形象和自身的前途,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和鲍德温父母袒露了自己误杀战友的真相,并得到了鲍德温父母的宽恕。
正如影片英文名“Courage Under Fire”所诠释的另一层含义,只有面对事实、承认事实才是最大的公正和勇气。虽然电影中的“罗生门”已经结束,但是现实中的罗生门却在不断上演。当时的美国政府将其在海湾战争中的行动美化为“绝对地维护正义”,并强调“高科技转变了战争的严酷性质”。然而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知道那里只有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和无数血肉横飞的尸体。
![]()
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资料,海湾战争中美军伤亡1143人(死亡
即使是影片本身刻画了可歌可泣的美国英雄形象,并无处不在宣扬他们所重视的人权与生命,但是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权乃至生命会被珍惜吗?他们也会英雄般地死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海湾战争期间著名的“死亡公路”事件。美军对从科威特撤兵的伊拉
反观我们国家的战争片,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前,中国战争片也曾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理想化的、充满浪漫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高呼“向我开炮”的王成以及面对日伪军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却顽强抵抗打不死的狼牙山五壮士。
![]()
《董存瑞》(1955)/《狼牙山五壮士》(1958)/《英雄
同样都是强调英雄和集体主义,那些“高大全”和“脸谱化”的英雄形象在近些年较火的《亮剑》、《士兵突击》和《集结号》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个性、更加真实丰满的血性男儿。这些影视剧的选材立意和叙事风格也逐渐有了好莱坞大片的感觉。
![]()
《亮剑》(2005)/《士兵突击》(2006)/《集结号》(
不过,对于观众来说,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和“美国式”战争片同为主旋律影片,所受待遇却一直有着天壤之别。事实上,不管那场战争的起因是否正义,是否愚蠢,美国人都可以把它拍成一部大义凛然的爱国宣传片,这种不仔细甄别还真难以发现的套路是很值得我国宣传部门好好琢磨与借鉴的。
当今这个年代,说谎或者沉默远比说出事实真相来得容易。这部影片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正直,什么叫做诚实。面对对当今物欲横流、谎言弥天的现实,要做到正直、诚实谈何容易。不过,我依旧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纸永远包不住火的!对个人而言,正直、诚实是修身、立命之本,勿以善小而不为!
1988年,WarDaddy 普尔,见识过M1的火控系统后感到很欣慰“当初有这家伙,纳粹永远不可能击毁我的坦克”。 1990年临终之际,他一直坚持到了地面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真相只有那些历经故事的人才知道,谎言的背后背负的心理包袱又有多大呢……稍微遗憾的是战争场面做得太假了,敌人都像木桩一样不会动……不过这不是本片的重点啦~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谎话确有千百张面孔。一个正直的人在面对失误的时候只有讲出真相才能面对自己的良知得到救赎。人往往在失误时的第一反应是掩盖,其实才是面对。作为一名军人还给牺牲的战友一个真相更是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人在受伤的时候,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经典:用奖章埋葬我,他们真有幽默感
两位主角都是我的菜 尤其是梅格 片子对我来说挺不错的 很主旋律
梅格·瑞恩形象大变,女硬汉。看的太早其他记不清了。很美国主旋律。
在沙林对其中一名士兵墨菲逼问后,墨菲竟然自杀了。随着墨菲的自杀,事件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不算特别好的片子,但:1.Danzel Washington 是我的爱;2.对真相的执着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3.每个人都有治愈自己的方式,哪怕是开车撞火车;4.美国式主旋律多少让人有治愈感。
一个女人,在飞机坠毁无人救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遇到下属兵变,仍可以扛起M16掩护自己的士兵撤退。而这伙龌龊的士兵居然为了不受事后追究撒下弥天大慌,让这个勇敢的女军官,扛着M16,烧死在自家人放的火海之中。梅格瑞恩演了这个舍身取义的女军官。看到仨士兵五花八门的供词那笑场了~PS matt萌cry!
被低估的电影,尤其IMDb评分过低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结构,剥洋葱般通过多人回忆串联,直至真相揭开,事实的残忍使人震惊。第一部基于海湾战争的影片,却透过战争讲述面对误伤战友之后的人性抉择。两次被掩盖真相的事件,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军官因误伤战友却被上层命令不能说出真相,而梅格•瑞安饰演的女军官因公殉职授勋的背后都在指向对女性参军的各种刻板印象。男人婆、果敢的领导、胆小鬼,不同人基于不同心理在口中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个角色塑造的异常丰满,所以结尾处情绪渲染是到位的。
这是一部有悬念的战争片
eyes were wet with tears
1.丹泽尔表演没那么好。 2. 马特达蒙好瘦,好年轻。 3. 美军版罗生门。
煽情却无力的片子。两条主线、罗生门式的讲述,散漫、沉闷。感觉影片中所有高大全的人物、情节等元素都未能融为一体,形不成有机整体。挺失望的。
对真相的不懈追求,才会越接近事实。虽然事实无情,过程艰难,但这才是需要。
大概去年年初看过的,快忘记了,只记得个大概。。。
2008年10月5日晚威海
主旋律与非主旋律并行,此处的主旋律为身为军人的骄傲、为家国做出的贡献,结尾沙林看见凯伦驾着飞机笑着起飞就是。而非主旋律则是个体对集团对家国的抗争,沙林一直在跟自己跟军队做抗争。用一场调查来揭开荣誉勋章背后的故事,战场上的残酷让人无情失去理智和底线上的良知,战友对凯伦之死的经过睁眼说谎言也和上司力压调查真相对应。是什么让人不去公布真相,是什么在阻挠人应得最起码的尊严。大局为重、面子荣誉,所以为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牺牲掉个体?凯伦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下属,这种尊重是根源性的,它可以打动人。
该片没有一味的宣扬主旋律,而是揭发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身处战争中人心的黑暗一面,同样也展示了梅格·瑞安饰演的女军人在危机关头,所表现出的真正军人的勇气。
导演是赫赫有名的爱德华兹威克,他导演和制作的电影,超多经典。这部剧本结构相当于翻拍了《罗生门》,战斗场面现在看来非常滑稽和粗糙,但是本片的重点还是人的情感,以及多重反转;导演非常克制,没有煽情,镜头给了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感受。演员方面,年轻的马特达蒙也可以忽胖忽瘦,1年后的《心灵捕手》他开始大红。斯科特格伦和另外2个演员非常相似,一个是东木,一个是狼叔。41岁的丹泽尔华盛顿正是颜值巅峰。……甜姐儿梅格瑞恩,我最喜欢她这部电影,后来她在低谷期还拍了《裸体切割》……。美军女兵的电影都很好看,还有《将军的女儿》,《魔鬼女大兵》。……97年本片引进国内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