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

刘德华梁朝伟巅峰对决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郑秀文,陈慧琳,陈冠希,余文乐,杜汶泽,林家栋,萧亚轩

类型:电影地区:华语语言:普通话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间道 剧照 NO.1无间道 剧照 NO.2无间道 剧照 NO.3无间道 剧照 NO.4无间道 剧照 NO.5无间道 剧照 NO.6无间道 剧照 NO.13无间道 剧照 NO.14无间道 剧照 NO.15无间道 剧照 NO.16无间道 剧照 NO.17无间道 剧照 NO.18无间道 剧照 NO.19无间道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间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重案组从陈永仁手中获悉一批毒品交易情报,锁紧目标人物韩琛,没料情报被刘健明泄出,双方行动均告失败。但此事将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暴露,引发双方高层清除内鬼的决心。命运迥异又相似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开始在无间道的旅程中接受严峻考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鸡毛蒜皮没小事十诫(下部)土耳其浴室移植正能量第一季珠光宝气爱的生命密码解决士恶性循环好戏登场奥兰多 布鲁姆 边缘行走离婚律师野蛮生长家庭经济学第二季棉花白了老师们2蝴蝶结热线密告之歌 2完全失控命运列车唐砖下之灵域双生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湿地雏鹰

 长篇影评

 1 ) 十年后重看无间道

    谁也没有料到,香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警匪片,诞生在港片黄金时代落幕后的2002年至2003年。十年过去,我们并没有看到港片的起死回生。甚至可以说,由于合拍政策的开放和内地市场的吸引,除开杜琪峰等寥寥数人之外,余者作品已经很难再被打上“香港制造”的标签。《无间道》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回光返照。
    《无间道》是一部充满着佛家思想的影片。虽然佛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扮演着主流之外的角色。但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国民性和传统民间文化里,佛教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人,外尊孔孟,内用老黄,可一旦仕途受挫,却多又抱起佛家的救命稻草,如同乡间老太太般,陷入功利性的宗教情怀和祈求来生的出世态度中。佛家的出尘离索,成为他们心理的拯救者。而这与“学得文武艺,贾与帝王家”的儒家入世思想如此格格不入,由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数次“灭佛”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本作,则正是佛家思想在电影中所集大成者。全篇散布着的气息,充满着对抗宿命的无力感和因果轮回的报应不爽。这同样不会是华语主流电影文化背景下的作品,更不会成为以节奏和情节制胜的港片主流。但正是这种耳目一新,成就了经典的《无间道》三部曲。
    无间者,无以间断之意。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其实真正的地狱是自己。所有的苦都来源内心,是你不够强大的灵魂败给更为强大的欲望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没有休止的无间地狱。恐怕,这也是导演想向我们传达的终极内涵所在。
   十年,从当初的学生到如今已过而立的小职员,再看《无间道》,没有了当初因情节刺激而带来的震撼,却多了几分世事如棋的感悟。或许,当我们渐渐看透深藏在人物冲突背后的禅意,才发现自己也已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人生道路。
    无间道——生亦无间,苦亦无间
    佛云人生八苦,求不得为其七。有所欲求而无法满足,与茫茫人生中徒劳无功,此间之苦,无法言喻。
其实一部无间道,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集中在刘建明和陈永仁各自的一句话里。
    “我想做一个好人。”
    “对不起,我是警察。”
    刘建明背负着沉重的原罪。他可以在警察体制内混得如鱼得水,却不得不受制于出身的黑帮,为他们提供掩护和更多警队的内部信息。很多年前的那一天,韩琛对他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曾经以为自己足够勇敢,足够忠义。但随着日子的流逝,他付出了努力,并收获了应该有的回报。一方面,他在警队通过努力一步步提升着职务,另一方面,韩琛的黑帮也投桃报李,通过让渡一些利益为他的晋升提供功劳。当刘建明站在了正道的成功台阶上,他却再不想做枯骨,他想要当的,是那个千万枯骨上的将军。
    其实,刘建明希望成为的,不是好人,而是拥有合法身份,能够正正当当当被人所敬仰的人。
    而陈永仁,他沉沦在无穷无尽的人性底层,毒品、酒精,打打杀杀之中,他渐渐与这个虚构的身份越来越分割不开。三年三年又三年,这种没有人能够诉说的秘密,这种明明心在天堂,却身在地狱的折磨,足够让一个人发疯。支撑他的,只是一个信念——我是警察。
    我们无法想象,需要多大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我们也无法想象,当所有知道他身份的人一一死去,他的心中将是如何波澜。直到他最后倒下,电梯门一张一合的无法关闭,正如他内心的不甘。
    两个人的错位人生交叉在了一起,他们都在寻找回归的道路。地狱无间,每个人都在苦楚中折磨。逝者解脱,生者长凄。
    《无间道》为观众奉献的,是一场扑朔迷离的秀,所有黑白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性在最深处呐喊。世间是一个巨大的棋局,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一只巨大的手牢牢抓住,道无间,罪无间。你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在改变命运,殊不知,结局早已注定。
    全片最为震撼的两个瞬间,是黄SIR从天台坠落和陈永仁在电梯中殉职。《再见,警察》的悠然旋律两次奏响响起,残酷的结局,却未尝不是最好的解脱。最后的最后,依然响起那首《被遗忘的时光》: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无间道2——因果循环中,无人能够解脱
    如果说在无间道1里,导演想探讨的是宿命无法改变的无奈,那么在续集里,他更深的解释着宿命的起源。种下恶因,必有恶果,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刘建明为何要走上黑帮的道路,电影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很大可能,他是为了那一段不伦的单相思。在中国传统帮派文化里,勾引兄弟的女人是属于不赦的大罪,更何况是大哥的女人。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作为沉沦的开始,还有什么理由比爱上一个女人更加充分呢?
    每个人都有罪,这才是无间道2所想要表达的关键所在。韩琛和倪永孝手里人命累累,刘建明背负着倪坤和MARY的亡魂,而MARY和黄志成则是倪坤死亡幕后的操纵者。那么陈永仁呢?他只不过用生命和全部青春为父兄所陪葬罢了。
    在无间道中,每一位演员都如此出彩。强大的影帝阵容将每一个配角都诠释得淋漓尽致。吴镇宇饰演的倪永孝,将一个杀人不眨眼,却又文静如书生的黑帮老大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荧屏之上。你可以说他嗜血癫狂,你可以说他泯灭人性,但他真的是深深爱着所有的家人。所以,当他最后倒下的时候看见陈永仁胸前的对讲机,那抹绝望一闪而逝,最终还是用尽所有的力气,默默合上了弟弟的衣襟。
    而他所竭尽全力保护的家人,在他死后不久,都惨死在遥远的夏威夷。陈永仁也在几年后以身殉职。这条血脉,终究断绝。他们的罪,报应得干干净净。相比起来,早早死去的倪坤,反倒应该是死得最平静的一个了。
    虽然出镜时间未必最长,但曾志伟所饰演的韩琛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他的心路变化,串起了本片的主线。影片一开始,韩琛在警局里吃着便当,很巧妙的与前作遥相呼应。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剑拔弩张,只有两个老友之间的默契。韩琛的变化是被动的。直到在泰国火并之前,他仍旧对倪家忠心耿耿,但仇恨终究蒙蔽了他的心灵,在感情已经无可寄托之后,对权势的渴望让他沉沦。他利用老友杀死仇人,纵容盟友灭人满门。最终,为他开出那一枪的黄志成也死在他手下的手里。我想,没有人会为他的恶贯满盈而感叹道惋惜,只是在《无间道II》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当他凝望亡妻的遗照后,默默收拾起悲痛欲绝的情绪,转身进入觥筹交错的名利场。那一刻,还是让观影者心中莫名一恸。
    刘嘉玲所饰演的MARY ,绝对是一个可以为了丈夫放弃一切的女人,只是她不明白,比起权势,韩琛更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把自己的丈夫逼成了那个沾满鲜血的魔鬼。她不明白,除了忠诚,刘建明还想得到的是什么,所以,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黄志成的故事,则更加有了悲天悯人理由。他最好的兄弟因他而死。而他,亲手葬送了自己最好手下的父亲和兄长。韩琛的背叛让他不得不把朋友变成一生的宿敌,他接下来的生命里与其说是在活着,不如说是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所以,当他从天台坠落的那一霎,或许对他,已经是最好的解脱。
    没有救赎,没有解脱,罪业之下,只有无穷无尽的地狱。这个灰暗到了极点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只是当最后,刘建明在警局里看着那个同样叫MARY的女孩时,他的心忽的温暖了一下。
    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爱情,只不过是对自己已逝的那一场青春祭奠般的告慰。
    终极无间——被世界所改变的他们和我们
    相比前两部的满堂彩,终极无间没有收获意料中的美誉。宣传里六大影帝的碰撞,并没有形成理想的化学反应,反倒是过于凌乱的剪辑和叙事方式,让整个剧情有些支离破碎。
    或许是重要角色在前两部里几乎已经陨落殆尽,又或许是前两部太过优秀的压力使得导演和编剧不得不另辟蹊径,终极无间最后采取了现实与回忆交错的叙述手法。但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线索太过繁杂,反而丧失了前两部那种一气呵成的流畅。
    不可否认,终极无间极大的丰富了整部无间道故事的血肉。通过闪回的形式,将细节补充进情节的空隙之中。我们看到了傻强的义气、韩琛的阴鸷,也难得的看到了陈永仁可爱的一面,和黄志成温情的瞬间。可惜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间道》系列迎来了一个不怎么精彩的结局。
    与两部前作不同,你很难用几句话归纳出本片想要表达的东西。似乎导演忽然放弃了原有的定位,只是想打造一部以悬念取胜的悬疑片。所以,在观影时,你可能会为了紧张的情节而屏住呼吸,可能会为真相的扑朔迷离而绞尽脑汁。但当电影落幕时,却没有了前两部那种深深的震撼,只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轻松。
    黎明虽然也贵为四大天王和金马影帝,但他的表演总给人浮夸木然的感觉。陈道明则舞台感太强,与一众香港明星有些格格不入。只有刘德华,从以前的烂片王子忽然开窍,并在数年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收获了梦寐以求的金马影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无间道》视为他演艺生涯的一大转折,似乎也并不为过。
    刘德华在影片中最精彩的表现,是最后的对峙。刘建明在持续的紧张氛围里终于精神分裂,他把自己当成了陈永仁。因为陈永仁是他所钦羡的对象——是警察,更是一个好人。即使是殉职,也可以躺在那片能够遥望大海的地方,让爱着他的人永远怀念。而他却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痴呆的他,面对前来探视的妻子MARY,心中却想起了那个死去多年的MARY。年少时的这份情节,即使智力不再,理性全无,却仍然深深躺在意识的最底层。他的罪,将用漫长的一生去赎。
    唯一的安慰,是陈永仁在殉职之前,有过那样一段快乐的时光。对于在黑暗中隐藏着自己的他而言,一把可以让人安睡的椅子,一个可以随意说说话的女人,实在是太过珍贵。当他破口大骂“黄志成这个王八蛋”的时候,仿佛让人看到的是《鹿鼎记》或者《东成西就》里的梁朝伟,而不是陈永仁。或许作为对他所受的苦难的补偿,这段朦胧的爱情就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了吧。
    尘埃落定,无间永恒。他们终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而是,这个颠倒的世界改变了他们。还有,被这个混乱的世界所改变的每一个我们。

 2 ) 从《无间道》到地藏王菩萨

        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

        但《无间道》完全没有这类可以说是浮面的花招。它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又或者说,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脉络,并细细体会的观众,都算是成年人;它呈现的是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及进一步的,在电影本身构成的各项技术上,我才说,《无间道》是完全成熟的。

        也因此,《无间道》系列值得我们更细致的讨论。特别是,它引用了涅盘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来隐喻,或者开展剧情;这一点,不仅展现出既宏伟又幽微的气势,更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而这延伸出来的想象,绝不是仅仅用目前这《无间道》三部曲的幅度可以完全涵纳的。

        在《无间道I》当中,以一种单纯但有效的双线交错与对应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简洁的奏鸣与对位;在这个架构之下,黑白之间交互「卧底」所产生的角色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张力,则将这两条线绞在一起,并且越绷越紧,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我想就不用在这里多费唇舌了。重点是,这种双线交错的叙事模式在国内外并不罕见,但《无间道》用来胶合这两条线,并使之产生化学作用的核心意念,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属于东方文明的深度现实主义,透过「卧底」这个位在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最边界的人生角色,具体地传达出来。

        说是现实主义,因为,它不仅仅表现了警匪之间的尔虞我诈,更因为刘德华的企图自我漂白以及梁朝伟的最终殉职,而使得《无间道》可以超出一般这类影片正邪斗智的既定模式,而往更深沉的真实人生之辩证过程发展。而这个辩证,最终就表现在公祭梁朝伟的场合,刘德华代表警界举手致敬时,不禁闭上眼睛的那个特写镜头里。

        在好莱坞影片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成熟的警匪片、间谍片、股市大亨片;与《无间道》首部曲同时间推出的,有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的《Spy Game》(台湾译作《间谍游戏》)。这部片我在HBO上看了不下三次,深深为其剪辑的功力与运用回溯叙事(flashback)的巧劲所折服,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步拍给成年人看的片子;但是,它依然不脱西方叙事当中,角色必须「正—邪」截然分明的架构----正: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邪:中情局。而正邪之间最终的价值判断与调和,会落在一个超然的上帝手上;这个上帝角色通常由美国宪法与立国精神来扮演。在绝大部分的西方故事当中,似乎舍此二元对立与上帝之眼,故事就无法推展,说不下去,或是无法吸引观众。

        而《无间道》却揭示了东方文明中的深沉真实。正邪的无法二分,并不在白天是上帝、晚上是魔鬼,或者白天是人、晚上是吸血鬼----在西方那通常都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相对于此,在东方,正邪无法二分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共相,两者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正如阴与阳、佛与魔、因与果、王与霸、善与恶,往往都是一体的两面,既可能相克,也可能相生;屏幕上的梁朝伟与刘德华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对子。

儒释道这三个东方社会的主要信仰,在其思想核心,并不像西方那样,需要依赖一个超凡的上帝来指导凡间的所有准则与次序;而是直接去体验或揭示现实的娑婆世界里头,人自身与人际关系当中,最复杂也最基本的道理。儒释道都观察到,自大规模的灌溉农业社会成型以来,社会集体当中最现实也最奥秘的细微人性变化,是如何在形成与作用;而它们的道理也就架构在对于这变化的体验、诠释与超越之上。在这当中,佛的道理,或可说成是,当对于这现实人性纠葛的超越无法有效进行时,就会不断地堕入轮回,甚至陷进最糟糕的地狱烈火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说,电影本身是一种对于故事逻辑的玩弄,那么,《无间道》就是是一系列高度「玩弄」人性的故事。而这种「玩弄」的手法与深度,对我来说尽管是那么真实,但我怀疑,西方人在正邪二分、上帝存在的既有框架底下,是否看得懂当中的奥妙?而他们是否会将之认知为,那是属于东方的奥妙?听说好莱坞已经将《无间道》的剧本买下,准备改拍成好莱坞版;届时,我们就可以来瞧瞧,西方人是否能够领悟属于东方的人生智能?

        在看完《无间道I》的隔天,《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尚未下片,我连忙冲到戏院去看。在这之前,已听过许多人说,看不懂这第三部;老实说,我也看不太懂。如果回到《无间道》系列本身,引用佛经「无间地狱」说法的这个隐喻上面,那么我会觉得,仅仅去描述刘德华这个角色的无法自拔、终致必须在无间地狱中承受无法超脱轮回的痛苦,这样的设定其实并无法撑住连续三部影片、将近五个小时的叙事幅度。我想这是造成编剧在《终极无间》当中必须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叙事花招的原因之一;但这也使得观众不易进入整体脉络。

事实上,到了第三部,应当要有另外一个与刘德华同样强烈的元素进入故事脉络,方能如第一部一般,继续有效、简洁地推进叙事。而这个元素,我以为,如果回到佛经的典故,无疑地应当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如果有一个象征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就可以跟永沉轮回、等待被拯救的刘德华,两者之间形成另一组强烈的张力对比。但在第三部当中并没有这个角色,而刘德华也还未往生;也因此,我觉得,《无间道》的系列故事,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回到东方文明的深沉里头,这个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在影片所要呈现的现实世间,不会仅仅是纯洁如莲花的,而是会有他人性的、二元并存的、相生相克的面貌…

http://milankun.blogs.com/renaissance/2004/03/post_2.html

 3 )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一直很喜欢陈永仁(梁朝伟)和他的前女友May(萧亚轩)巧遇的那个桥段, 陈永仁走到May跟前,停下,May挽着两个购物袋,凝望他,轻轻一笑。 陈永仁也腼腆一笑:“这么巧?” “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 “近况如何?” May像煞有介事地说:“我结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

陈永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一个女佣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May身旁,陈永仁望着活泼可爱的女孩,凑前摸一下她的脸蛋。 你的女儿?” “嗯。”May简单回答,像不想多说。 “几岁了?” May急急回答:“五岁。”

陈永仁点点头,凝视女孩,在心里慨叹:假若不是自己当了卧底,女孩的父亲可能是自己吧。 看着陈永仁凝望女孩,May有点焦急:“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 陈永仁连忙打圆场:“啊,我也赶时间。”他顿一顿,像有点依依不舍,“拜拜。” May应道:“拜拜。”

陈永仁转身离开,May的女儿拉一拉母亲的下摆:“妈妈,我今年六岁了。” May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陈永仁,感触良多。 May 在跟阿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阿仁走后,摸着女儿的头的时候,她的手指上可以看到戒指是戴在食指上的,表示她实际未婚。

 4 ) 『无间道』影评

《无间道》是寰亚电影发行公司于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 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2003年,该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第40届台湾 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无间道中,“无间”的意思是指“无间地狱”,寓意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影片《无间道》的剧作,用一段序幕和三个阶段的铺叙把故事层层推进到最高潮。整个剧作完备地体现了其主题思想,从主人公错置的身份将“道”的“无间”叙述得淋漓尽致,而这之中刘德华和梁朝伟之间的对手戏 堪称经典,让人过目不忘。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刘德华和梁朝伟在一起听音乐的时候,当时他们之间仿佛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语言上的交流也让人觉得亲切,而第二次在刘德华办公室他们之间却又隔着一张桌子对话,虽然当时梁朝伟还未清楚刘就是内鬼,但一张桌子已经无形中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分裂态势,当在大厦楼顶的那场戏中两个人的位置和语 言已经完全对立了,三次最有戏最出戏的地方能够在镜头和分镜头的运用上都能够做的如此巧妙,的确让我佩服,当然在这里还是要顺便提一下当时两个人的对话 “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影片中的陈永仁和刘建明,一个想成为真实的自己,一个想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对他们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人。电影中的刘建明其实更让我心疼,面对做一名好人的无奈与彷徨最终让他走向了人格的分裂。在无间的黑与白中,很难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这是人生最痛苦的时刻。

影片的结局没有像传统警匪片的常规叙事一样以正义战胜邪恶,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而是摆脱了这种“大团圆”模式,作了反处理,结尾时陈永仁的真实身份得以确认,警方以英雄待遇为他厚葬,而站在墓碑前向他敬礼的却是最后活下来的赢家----身穿警服的刘建明。但活下来就是真的赢家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也许死亡,是另一种解脱。在本片中,陈、刘两人都是警,同时又都为匪,谁能在这个混乱的规则里战胜对方,谁便能够生存下去。这种略带悲观的宿命沦为整部片子增添了黑色电影的味道,发人深省。

 5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快到终点才能知道 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6 ) 我想做个好人

你相信命运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力反抗。

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是个黑社会混混,成天打架斗殴,只会仗着老大们撑腰到街头恐吓商家收保护费;而十年之后,我是香港警署最年轻有为的高级警司,受人尊敬,前途一片大好。可这一切皆非我愿,我只是命运的木偶,一举一动尽在他人手中。我多可怜。

<图片1>

韩琛,即使在他死后这个名字也像幽灵一样纠缠着我,是我无尽的噩梦。我从小就跟着他,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心狠手辣目中无人。即使称呼我为刘警官,他的眼神却在告诉我,你不过是韩琛我养的一条狗。主人打狗可以,狗咬主人就该死了。我从他身边学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压抑本性,以前我桀骜不逊,现在我是人人夸赞的温和有礼。在警署我一边打击罪犯一边帮着韩琛捞人,监控器或者录音设备运作着,而我偷天换日瞒天过海,原来我还会紧张,现在我不会,这对我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也许我骨子里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我承认我不是个好人。

好人是很难做的,即使在警署里好人也异常稀少。高级警司只知道升职加薪,他们不关心人命。下级警员听命行事随时偷懒,他们只是在完成任务。黄SIR却是公认的好人,十年如一日在重案组工作,勘破了很多黑社会大案。我多少是害怕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负责黑社会方面的调查,更因为在这种好人面前我的卑劣和虚伪就被对比得一览无余,但是我也敬佩他。我常想如果不是命运决定我做不了一个清白好人,那么我会想黄SIR 一样成为一个恪尽职守,正义道德的好人吗?我不知道。或许老天听到了我内心的疑问,他试验了我。

<图片2>

一个卧底,一个跟我一样从小培养、埋伏在敌方的卧底。但还是有不一样的,他是警察,我是混混,我们是身份交换的仇敌。他毕竟有身份恢复的一天,那一天将成为他的荣光,而我,当我的身份大白于天下,那也就是我的死期。当人们谈起我,他们会说,刘建明他原来是个混混,他是坏人。我隐藏十多年,我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我的原罪,都将被暴露,我的骄傲我的自尊都会被践踏,除了暗无天日的牢狱之灾除了韩琛的追杀堵截我还剩下什么?我活着不如死了!可是这一切怪我吗?我从来都没有选择!

我从来都没得选。这一切不能怪我,要怪就怪老天爷,就怪命运吧。

当我看到黄SIR从22楼坠下血肉模糊的尸体的时候,我知道我或许想成为个好人,但我付不出这般的代价。说到底,我是个懦夫!我做了好几天的噩梦,那些噩梦里有黄警官死去的样子,微热的血流满了整辆计程车,他死不瞑目,那双微睁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也有和他一起办韩琛案,在他目光的注视下喊着电话那头的韩琛“爸爸”(多么可笑我视韩琛心腹大患却还要叫他爸爸);也有主管内务司所有人都冷冷旁观我的样子……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很精神恍惚,我怀疑自己心理已经有了问题,可是我连心理医生都不可以看,我可是一直温和有礼的的刘警官啊。

韩琛来了电话,我笑问,有必要玩这么大吗?他仍是一副残酷无情的的样子,那个警官一直缠着我咯。我笑笑没说话,但我心底却有一个冷酷的声音在催促着我,他说,你不能成为下一个黄SIR,你要亲手了结你的噩梦。

<图片3>

韩琛死了,被我一枪打死。后来我又开了很多枪,我只是在泄愤。我原来以为我会激动地落泪、大笑又或者感伤,但事实上我的内心很平静,平静到我似乎知道这不是结局。还有什么在等待着我。我宿命的敌人,那个卧底。

在办公室看到他的时候,我很惊讶。原来我们早已遇过,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老天爷的戏弄。
我嫉妒他,嫉妒他的光明磊落,嫉妒他的内心坦荡。不像我心思丑陋、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
可是我和他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以世俗的价值观判断我们的对错,我们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可怜人。哦,不对,他有的选,我没得选。如果我们的命运交换,他还能做一个好人吗?你看,好人坏人其实是上天安排的。那么结局呢,上天是怎么安排?

第一个发现我身份的竟然是Mary,她哭得像个泪人说她24人格的小说写不下去了,她说她也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好人恐怕只有那个人自己才知道。她在说我。说我每天戴着面具,装着警察的样子,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自己应该是坏人了,以至于自己都开始憎恨坏人憎恨自己的身份起来。我在警局没有一天可以松懈 ,我跟他们不一样。我看着那些被我亲手逮捕的罪犯就像看着我自己,我时刻觉得我的同事们会发现我的身份然后冷冷地看着我。我心底有最深的恐惧,我原来以为是害怕身份暴露,但现在我突然觉得我是怕这么提心吊胆地活着,我厌倦了伪装带给我的焦虑、惶恐以及冷酷。我害怕我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成为一个像韩琛一样真正的坏人。

我想做个好人,但我不想死。

<图片4>

我心里一直很矛盾,即使在被枪抵着要害,即使被拷着手铐。一方面我的良心告诉我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应该为之赎罪,另一方面我的野心叫嚣着这不是我的错,企图得到宽容。我顺从了我的野心,但行为上我没有反抗。该来的都会来的,我只想听天由命。

枪响了,好人死了,坏人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我看着陈永仁倒下去,他的眼睛里有一丝无措和茫然。为什么好人会死呢?我跟他一样茫然,难道这才是天意吗?可笑的命运。阿B在我眼前得意地笑着,简直跟韩琛一模一样,标准的坏人。坏人不应该被消灭吗?我笑了。

这个世界真奇怪。该死的人死不掉,该活着的人都死了。你看,死亡才是救赎,可以永远的摆脱人世的虚伪和罪恶。好人会死,而老天爷不让我死。

<图片5>

我叫刘建明,我想做个好人。

 短评

刘嘉玲说:当年拍无间道的时候梁朝伟每天只开工三四个点就回家,拍了二十多天就拍完了,之后就是获奖无数。演戏这种事,不得不承认是有天赋的。

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怎么形容梁朝伟的分量呢?就我个人来看,影坛少了一个梁朝伟,就等于少了一百个刘德华。

3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常看常新。我认为无间道里最精彩的设计之一,就是陈永仁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丝动摇,站在巷道里冲着警司的灵车敬礼那一刻,闪耀着强大又微弱的人性光辉。

5分钟前
  • 欠揍的我
  • 力荐

经典港片,无间道,如人生~~

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一气呵成。梁朝伟的眼神令人揪心。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当年我深刻的爱上了梁朝伟同学

14分钟前
  • XAr
  • 力荐

港片新旗帜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难怪高中时大家那么喜欢。片尾才发现,陈永仁的生日和我一样。

21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卧!槽!居!然!这!么!好!看!(好后悔现在才看这部电影……所有人的演技都太棒了,甚至萧亚轩……)

26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最后那一下爆头,刘德华和梁朝伟的眼神里都是震惊,他死在电梯里,电梯门来回的开关,我们也从震惊中恢复,觉得残酷,谁说的,好人有好报,那些为民除害的,都死了。会有人惦记着他们吗?把他们视为英雄吗?又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还不都是恶人当道。

31分钟前
  • 刘小姜
  • 力荐

牛就牛在,他让所有演员都达到了巅峰

36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无间道》拍得相当好,但是再好也已经没有当年港片热气腾腾的生命力了。不知是拍的人变了,还是看的人倦了。《无间道》的前传后续也声势闹猛,它似乎可以打破港片沉沦的僵局。但是,它更像一具艳尸,妆扮得精美绝色,但终究是死物。”网上的这段评论深得我心。

40分钟前
  • 白开水
  • 推荐

五星献给黄秋生突然掉下来的那个瞬间。

45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梁朝伟已经无与伦比了,那忧郁的眼神,欧~~

50分钟前
  • 伊豆
  • 推荐

现在看来,无间道一部电梯里挤了三个影帝,这部电梯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54分钟前
  • 小罗伯特唐寅
  • 力荐

重新对香港电影刮目相看,它从哲学的角度深入质问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种窒息,感受贪婪与自私,体验善恶的痛楚纠结。剧本相当出色,梁朝伟的陈松仁直接神化,所有的角色都可圈可点,没有一出多余的地方,以至多年后看美版的时候仍然不忘旧爱。这是港片的里程碑。9.3

5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看了美版的,才知道港版有多好看~55555555

60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别说,这种港片老爸老妈们已经欣赏不了了,就连弟弟一起看都没坚持看完,哎,我说,片子都这么牛逼了,对你们来说却成不了经典,叹息。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看刘德华演戏好累

1小时前
  • 意闲
  • 推荐

港片的里程碑

1小时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