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写影评,纯路人,轻微剧透。 这部电影关注了很久,在官方预告片出来之前就听说了,非常期待。最近网飞上线后才在网上找到资源解馋。说实话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只有6.2分。看了大家的评论发现,有人吐槽男主和五方的口音,有人吐槽乱改莎翁原著,还有人吐槽男主身材不够魁梧,吐槽画风太暗淡等等,但我还是冲着对这段历史的热爱义无反顾地看完了。通篇来说,画面和配乐没的说,网飞一流水准,剧情节奏虽然有待提高,但我个人已经很满意了。男主从街头混子到一国之君的成长经历虽有些唐突但演员表现得很细腻,重启百年战争的酝酿过程充满导演的个性化理解,神似私生子之战的Agincourt拍的既写实又文艺,结尾男女主面基后的电影小高潮处理得非常棒。至于对莎翁原著改编的质疑,我认为确实和原著相去甚远,尤其是那位被改的面目全非的Falstaff,台词大部分都是不需要看字幕的“大白话“,几乎可以视为网飞原创作品了,就像去年的《法外之王》。原著党应该回头看《空王冠》系列的《亨利四世(下)》和《亨利五世》,与本片时间线基本吻合。 此外,我认为很多评论者应该误解了导演的意图,如果导演真的想塑造一个89年版《亨利五世》中英武盖世的传统中世纪国王形象就不会找本片男主——偏向亚洲审美的颜值,瘦骨嶙峋的身材(很多甜茶粉已经开始骂我了),好莱坞荷尔蒙旺盛的男演员火与不火的都一抓一大把。电影其实想描绘一个看似大权在握的统治者的弱小,孤独和无奈:母亲早逝(电影中没有交代),父亲性格乖张导致众叛亲离,心爱的弟弟眼中只有权力和荣誉,最后还被父亲害死,唯一的朋友是个落魄的爵士,也是唯一忠于自己的部下,最后英勇牺牲在战场上(原著中这厮就是个花天酒地的投机之徒)。当国王大败敌人凯旋之后,才从自己的未婚妻——一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口中得知,自己其实被手下蒙骗了,这场不必要的战争的爆发完全是贵族们的阴谋,正应了电影中Falstaff的话,King has no friends,king has only followers and foes.国王问自己(本人意淫,电影没有表现),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所谓的胜利者的和平?是为了国王和家族的荣誉?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还是只是贵族们攫取利益的工具?无论如何,他自己都只是一个棋子,而且随时可能被替换——他的父亲就是个篡位者。所以电影中男主虽然一副面瘫深沉装逼范,但却让人感觉乳臭未干,仿佛并没有take control——这也是好多人吐槽的一点。但这恰恰是导演想要表现的:男主和五方饰演的法国Dauphin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两个被权力玩弄却又沾沾自喜的John Snow,影片结尾处女主其实已经一针见血的吐槽了。
此外,导演没有刻意展现男主过人的军事才能——单挑靠匕首偷戳取胜(缺乏骑士风度),打仗靠手下人出谋划策——也是有目的的。片名是The King而非The King of Lancaster或者Henry V,说明导演是想表现一个普遍的统治者形象,而不是特殊的亨利五世。古往今来,决定统治者成功最重要的特质往往不是什么盖世武功或者过人才智,而是如何看人用人,这也是影片中最考验男主、最折磨男主的一点:是忠是奸,该听谁的? 从历史角度来说,莎翁原著原本就是戏说(事实上亨利五世早年就参与政事,并没有浪子回头之说),导演对原著的解读更不可能是史实,但也谈不上亵渎。熟悉英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纪末期的金雀花家族国王王位更迭频繁,尤其是玫瑰战争期间,著名的国王制造者沃里克伯爵先后拥立约克和兰开斯特家族的人为王,这体现了在继承法混乱和不成熟的中世纪,王位的合法性难以保证,而英国自从《大宪章》和Simon de Montfort以来,靠着英格兰特有的议会和郡长制度,贵族权力得到了提升,所以亨利五世和其他一些金雀花国王极有可能受到了大贵族的操控(亨利五世的儿子亨利六世是被实锤架空了),而自己有时浑然不知。所以电影中国王被贵族玩弄于股掌的设定,从逻辑上是讲得通的。而历史上,开战的公认原因是当时阿尔马克人和勃艮第人之间的冲突。 现在市面上到处是炒冷饭的翻拍作品,而本片作为“翻拍”,至少在制作上很有诚意(网飞爸爸就是能烧钱),导演也很有想法,真的不该这么低的分。 如果真有人看的话,轻喷。
Ps: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全片一个黑人面孔也没有出现!!!只有那个离间国王堂兄的法国人貌似是中东长相。国王在战前演讲中高呼Unite,政治正确在这部电影中很难寻见踪影。牛批!
影片塑造的男主形象,还让我联想起一位即将过气的“网红”。
仅仅是联想,两者并无太多相似,没必要往皿粹上强行拉扯,我相信导演只是想简单讲好一个故事。
更新:
受好友启发,发现了电影最本质的问题——选材不当。导演初衷是表现一个相对平凡的国王,却为了博人眼球选择了英格兰历史上最杰出和最残忍的国王之一,为了贴合最初的想法,只能把鲜活的历史人物改的面目全非,既与历史相去甚远,又和莎翁原著迥然不同,好比重拍三国,既不按史实拍,又不按三国演义拍,自然两头得罪。
其实导演在取材完全可以选择无地王约翰,亨利三世甚至爱德华二世等这些相对平庸的金雀花国王,把他们历史上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用过多在意观众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拍出来的效果可能就不那么违和了。
个人很喜欢,应该说超出预期。早前我一直觉得这片像很多史诗片一样,肯定很闷,但看完不仅没让我觉得困乏,反而希望对这段历史了解更多。早前对亨利五世的了解不过是网上常见的说他是一个年轻有为完成了很多功绩的英国国王,但统治期很短。看完本片才明白这场征服法国之战背后居然有这么讽刺荒谬又复杂的原因。也理解海报上一脸困惑的小国王了,估计这场战争的走向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之所以不闷,与以下几点有关
1)首先,这片居然不到3小时,才133分钟,对于历史片来说,简直了,太难得。
2)影片塑造了几个有趣的角色,打破了沉闷。其中罗伯特·帕丁森出演的法国王子确实最好笑,他的轻浮、高傲,与甜茶出演国王的心智成熟形成鲜明对比,两个人之间的对手戏也最好看。选择两位年轻又万人迷的演员出演就更加加分。特别是,找英国帕汀森演法国人,找有法国血统的甜茶演英国国王,这种反串也很有趣,增加了演出难度。而且两位的演出都颇令人满意。
乔尔·埃哲顿也给自己写了个有趣的军师角色,平时看起来玩世不恭,台词不多,但每每开口都是金句。甜茶的角色虽然严肃,但周围人的“不严肃”良好的平衡了风格。当然甜茶的国王虽然看起来平淡,但确实有几次爆发机会,让人颇为惊喜。而且很多镜头把他拍得像油画一样美,确实增加了看点。
3)英法之间的泥巴大战拍摄得很精彩。一般来说我是不太喜欢这种脏兮兮的肉搏战的,但这场战役拍摄就是展示其原始的粗暴、笨拙,没有什么精彩的打斗,也没有摆出阵仗,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也展示出了这场战争的无奈与可笑的一面。
4)最终结局的转折看似出乎意料的,但又非常微妙地展示出历史上很多政治博弈的黑暗与狡猾。而且也让这个亨利五世继位后的一切看起来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料,呈现出一种“失控”的感觉。最终,他似乎成为了他最不想成为的人,但也接受了事实。观众则看到了一位原本不爱战争,没有野心的年轻男子,如何一步步被逼迫着成为征服者和领导者。不自觉为他心疼。
我个人觉得本片的节奏算是同类型作品中掌握很好的,也没有什么让人觉得多余的内容。
导演编剧统统不在线的电影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帕丁森的法语口音下流笑话以外,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就是男主继承王位前仰头喝酒然后大笑了十几秒的时候。
那瞬间真的很不错,糜烂已极,破碎已极,在自毁自戗时能绽放极致美丽,让人陡然生出想观赏,想伤害欲望的形象,也不枉我白看了一晚上。
其他时候大家有一种来赶场的随意感,导演的把控也太差了,历史题材的腔调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打光黑半边脸ok?
甜茶在古代的故事中感觉也不比在现实差太多,而且我觉得这部还有罗伯特帕丁森,这部电影的角色感到来到了高潮,我觉得只要有提莫西查拉梅的电影,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说成为一部烂片,而且我觉得他拍的电影都特别经典,而且他拍的电影票房都很不错,或许这就是属于他的魅力吧!我觉得提莫西查拉梅应该至少能够成为新的奥斯卡王者!
一部有点莫名的莎改剧,戏剧冲突不足,人物形象单薄,故事节奏跳跃,还有无法忽视的口音问题。在众多亨利五世的版本中,这可能算最失败的一例,像极了练习作。甜茶的少年感亨利虽很新颖,却也显出导演功力不足的短处。最后十分钟,甜茶和Lily的对手戏才方显一丝制作精良的模样,却又混乱了对影片主旨的判断。
导演似乎有意利用甜茶的特点,将亨利五世的形象落脚于少年王者的“少年”上。这是一场对身份和自我的思索,人物形象的温柔是足够的,王者之气就过于弱了。甜茶的演技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口音问题除外),几场重要的演说的确有些功力,但缺少合适的配合(画面、音乐、情节对比等),人物可信度不高。
主角被赋予许多形象,斗士、王者、少年。这些本该是加强戏剧张力和人物立体形象的良好材料。但情节之间过于独立没有适当的对比和补充,如同看一场场独幕话剧。无论是人物间的对抗还是主角自我的质询,戏剧冲突都被减弱到“干瘪”,缺少人物变化的微妙感,让亨利显得不稳定。
对Hal的忠诚将领,用朋友这样的人物设定,的确有些尴尬。虽提供了主角温和的侧面,却削弱了对战争和决策的勇度。想感受一个年轻王者的真实与复杂,却只看到无逻辑的担忧与坚定,这大概不是好的历史解读,也不算好的戏剧翻拍。另外,战争场面有些草率和尴尬。
如电影题目,本片应该主要树立亨利这单一人物,最后的感觉似乎是一份反战宣言。那10分钟较出彩的冲突,升华了对政治的讽刺,对以胜利换和平的扭曲理论作出根本性质疑。可前面快令人入睡的近2小时在演绎什么呢?选择甜茶这枚炙手可热的演员,在我看来导演完全没有对剧本的用心,而仅是一场商业考量,而Netflix的这个选择,真的断送自家电影奖之路。
最后的最后,6分,给甜茶单独再加0.5(最近期待的片子咋都才及格)。
(文中图片均来自豆瓣电影)
「不语」,公众号“不著”的艺术单元之一,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让主角留长发出场是对的,要不是靠着这短短几分钟的美颜,加冕后这宛如智障的发型、黑屏黑了三分之二时间的画面、以及晦涩难懂的中世纪英语,简直让人坚持不下去。直到最后一代美女凯瑟琳(莉莉德普)出场的时候,我整个人都不好了。“You are beautiful” 孩子,你怕是昏了头,你可比她美千倍万倍!这一见钟情是怎么做到的,我不信你们之间有爱情!
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为什么要花两个半小时学习中世纪英语,为什么不直接对着甜茶的照片看莎士比亚!!
不错的历史题材,主题先行。甜茶发起狠来真的不行,在后面的《沙丘》中有所提升。
这个片子枯燥到我男朋友允许我边玩手机边看。。。甜茶鼓舞军心的样子怎么看都像小辛巴的怒吼。。。
不该这么低分,几个年轻演员都挺出色:甜茶不用说,演“亨利·“热刺”·珀西”的和法王太子路易都演得好,就是法国凯瑟琳公主不好看,让前面亨利妹妹演就好了。凯瑟琳公主和亨利五世结婚才两年,亨利五世就病死在法国战场。成为的太后凯瑟琳和总管欧文都铎搞上了,生了好几个儿子。其中就有开劈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的爸。欧文都铎在太后死后,被关了起来,获赦,60岁了又去参加什么贵族间的战争,被俘,被敌方砍头了,老头子真作。
Timothee 的气质,短评说得好,幼儿园班长,不合适不用勉强
太瘦了我55分的甜茶!我觉得打仗场面我国电视剧水准比较好哈哈哈,最后和未婚妻谈话开始才比较好看,其他一般。
宏伟的配乐盖不住作品的平淡,精湛的演技救不了整体的苍白。找不到的平衡点打破了故事结构的工整,最后的声嘶力竭也显得无力。Tom和Rob带来了惊喜,印象深刻。
莎士比亚很少拍出这样气势蓬勃的肃穆和哀伤。Chalamet比我正好小13个月 演戏一把好手。不懂国内差评说不符合史实是在说些什么 大概是没读过莎士比亚?本来写的就不是历史 而是莎士比亚想象中的传奇。莎士比亚剧本翻拍最怕的就是过分self-aware的舞台剧化、照本宣科,显得没有说服力,仿佛演员就在跟观众说我们在演一个死了好几个世纪的人写的剧本 你们就当故事看 这跟我们今天的社会一点关系都没有。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经典本身承载的寓意超越时代的限制。
茶口音不行…被同组美国人都比下去了😂一穿铠甲竟然显得肩过窄,怎么也走不了武力压制路线,战前动员吼再响都还是像翩翩苦苦prince,关键战斗都是小匕首刺刺刺保命,真可爱呀。给配角大爷们鼓鼓掌。
空王冠呐空王冠。忍过了冗长的prologue才是历史片该有的样子,温吞、阴郁、琐碎、简陋、颓丧。国王没有朋友,只有追随者和敌人,这里的福斯塔夫太有光环了,什么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使命,全都加在他肩上,太重了。醉醺醺死在穷街陋巷,或者干脆死在女人身上多好,福斯塔夫,你本不必做个英雄【我真的…福斯塔夫让我嗷嗷哭】上个月写甜茶的稿,其中一个副标题是“浴火为王”,现在看起来他可能火候还不太够,帕丁森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和甜茶的对手戏让我有种错觉,他唱一句“惨绿青年你短发密且软”好像挺合情合理,虽然我也挺不懂,这个片为什么要让一个美国人演英国国王,而一个英国人演法国太子…耐住性子看的话,这个片是值三星半的,遗憾的是90%的人要么耐不住性子,要么不能倒背英国历史,要么连莎剧都没看过,so…whatever【摊手
3.5,撇开历史(毕竟不了解)其实可以看的。决战是人少了点,但对中世纪战争的描述非常到位,没有常识性错误(细节BUG不清楚有没有,但大的战争BUG没有),怎么会有人拿来和连战争常识都没有的神剧比呢,对于中世纪全甲战斗,这个剧想得非常到位,只是国王的幕僚们不是猪队友就是坑爹,剩下来原本可能派上用场的被国王自己杀了或者为他牺牲了……OTL好吧,被人摆了这么大一道,也确实很难不上当。最有意思就是法国公主吐露真相。前期非常压抑都是为了最后这场战争的光荣胜利,节奏很慢很慢~。照偶说法国太子真是活该了,嘴贱得人憎惹。甜茶表演其实挺好的,就是太年轻少点气场,身板子太薄,走路姿势丧了些,脖子前伸了点,除了初出场,大部分时间和老演员们对戏一点毛病都没。
甜茶演技精湛,配乐宏大。
史上一些最伟大的战役,血流成河,往往只是王侯想要更多的土地养羊。这不新鲜,很多人知道如此,却少有电影真正说出来,因为大众对历史片总另有定义。我很喜欢这个片子的立意和更现代的阐述,导演之前的Catch-22也是男性题材但稍微反大男子主义的pov,这点我给四星。不过成片确实温吞,摄影风格对主角来说已经很扬长避短了,甜茶作为主角,表演难以共情。
几场战争场面的戏拍得很有新意也很impressive~你们甜茶太可爱啦 放完电影后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对有着孙子兵法和经历过漫长封建王朝的我们来说,英法战争也就泥腿子打架的水平。但甜茶的亨利五世演得真好啊,不但有“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厚度,还有集温柔与暴戾于一身的少年王者气息。可惜对戏的五方实在太违和鸟,从造型到口音全方位滑稽…
很好看。 打斗场面,略弱了一点。 其他都好。4.5星
选择甜茶出演亨利五世非但不是某些观众认为的「违和」,反而更加显露出现代观点下对于这个「浪子伟人」的解读——并无英雄外貌的浪子却可以凭借一颗「英雄之心」成就事业,却也无可奈何被命运所吞噬,从开篇对苏格兰叛徒的单挑,到「泥浆之战」,几乎毫无荣耀与尊严而言,这也是人类社会所谓战争与纷斗的真相;此外对于福斯塔夫的严肃塑造也更加接近于英国人对其喜爱的真相,而非很多国人单纯认为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丑角。
走路姿势最为黑泡的一位国王。
这个王好瘦弱..电视剧既视感
法国人说着拗口的古英语演了一个英国国王,英国人说着蹩脚的法式英语演了一个法国皇子。说真的,你们俩换一下角色电影绝对能顺眼很多。
挺好看啊,一班主配角演员都不错。看得出甜茶用心了,只是气质太不亨利五世。阿金库尔战役时,亨利五世已将近30岁,而甜茶幼态得仿佛还没长喉结呢,更像个纤弱、忧郁、聪慧的贵族王子,而非君王和统帅,还是《沙丘》那种路线更适合他。风头都被帕汀森抢光了,后者把法国太子的轻狂、自大、愚蠢演得惟妙惟肖,操着法国口音的蹩脚英语,他一开口我就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