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纳粹家庭作为表现题材的片子,相比之下并不常见,而此片非常精彩。
元首在片中几次出现,或烧残的相片、或室内的画像,预示着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说明元首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比较直接的一次是妈妈癫狂失态、醉酒受伤,剧情突如其来,最后是喃喃自语:元首死了。
主角的家庭,毫无疑问是沐浴在元首辉光中,那是他们的尊严、自信、服食、礼仪乃至教养的基础。在仓皇逃离的前夕,银质餐具和一只瓷制小鹿特写,包含巨大信息量。
逃亡中遇到的老奶奶、以及最后出现的外婆,是两位纳粹的坚定信仰者。她们沉迷在伟大领袖制造的幻觉中,即使纳粹败亡也不肯放弃执念。有一瞬间,我觉得这是导演向那部久负盛名的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致敬,没有个体的狂热参与,哪有纳粹?何来文革?
影片调子阴郁,预示一段流亡的艰辛。特写镜头的使用相当有特色,自然流转而调度合理,有极强的表现力、省却言语。这种手法并不常见,特写在情绪的传递上尤其见效;当然,洛荷的饰演者表演内敛、含蓄,这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纳粹战败的场景没有直接呈现,仅仅是通过逃亡路上破败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群来提醒。影片对照片的使用也很有特点,父亲的相片、集中营惨状、托马斯的照片,黑白照片在要紧处以特写镜头呈现,不仅在剧情上颇有功用,对影片视觉元素的丰富也起到效果。
即使是逃亡路上,即使要表现破败与仓皇、饥饿与死亡,影片摄影依然顽强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示美好的视觉,这是电影的特性吧?否则,视觉艺术怎么体现?
托马斯是影片中很关键的角色,也是逃亡路上之谜,在保护、力量、依赖中又充满神秘,片中屡次提到婴儿,似乎那是托马斯尾随、保护洛荷姐弟又借以自保的原因?托马斯的行为充满矛盾、疑团,如同真实生活中的团团迷雾。最后影片也没有交代他的真实身份,突如其来又无声离去。
最后一段,洛荷在外婆家吃饭,餐桌上的怪异举动串联起全片,对洛荷而言,貌似失去教养的举动,却是她的开始,全新的开始。
《少女洛荷》 倒挂在低压的树杈上向少女展露精壮身材的青年,轻轻地将水面拂向水中的少女,少女面上丝毫不显,依旧保持她的冷漠孤傲。 但最终爱情还是改变了她。这是作为纳粹青年军的洛荷和幸存的犹太人的爱情。 整部电影大片大片的美感画面和定格让爱情和痛苦交杂在一起。 最后洛荷的信仰伴随china doll碎裂,她对于纳粹的崇拜也就此崩塌,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台词很少,但刚刚好。 这种片子就像一个公式,法西斯几十年前的公式却仍能套用在现当代诸如天朝的国度。 一开始,希特勒画了一个饼,雅利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对面就是犹太人,犹太人负责死,雅利安人负责杀。 于是少女Lore在希特勒帝国破碎后仍然对着喂牛的农夫跺着脚举起了右手:希特勒万岁。 一开始有一群人说,资本主义就是水深火热,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于是直到现在依然能听到有人唱着:东方红,太阳升巴扎黑。 要革命,革资产阶级的命,革中产阶级的命,革对面党派的命。要打倒,打倒一切非自家主义。 少女Lore就在这样虚无缥缈的帝国梦的边缘,带着弟弟妹妹颠沛流离,随着帝国梦破灭而铺天盖地来的饥饿与恐惧,才慢慢怀疑起自己的意识形态。 最后,她愤怒地拿起了面包疯狂塞入嘴巴,并捧起了洒在桌上的水。 一脚一脚踩碎了心爱的玩具,和太傻太天真的少女心,伴随着早已破败的希特勒信仰。
毕竟,除了这些看上去特别用力的自我爆裂,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还能做什么呢?
信仰变谎言的旅程。镜头美得不像话
爱情线完美!!sexy, powerful, palpable. repulsion+attraction,各种少年心事,神秘又现实的戛然而止。(其它方面也很好,二战电影拍到现在还能这么有新意实在难得)
拍得很好,但内核太情节剧了
倒挂在树枝上的少年与河边沐浴的少女的凝视。蚂蚁在尸体上的蠕动与尸体周围的蚊虫,让人仿佛已然嗅到腐烂的味道。情绪很对,细腻的摄影和充斥这部影片的忧郁气质的色调把森林河流和废墟描绘的美到极点。流淌着的情欲也十分动人,对我的小说也极有帮助。(滚!)除去美感,则嫌空洞,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終於有位善用特寫和淺景深的導演,特寫是為了”細節“而不是為了炫技與偷雞啊
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
寫情緒很細膩,但很冷冽。並不投射過多的溫情到主人公身上。相較更幼小的弟妹,Lore已經是形成價值觀的青少年,當真相不斷襲來時,衝突在她身上拉扯得最劇烈,尤其當她面對救命恩人托馬斯的時候,兩極的想法與情慾的鬆動不停燒熾她。最後即使當她終於到了外婆家,她也已無法回到之前建構的謊言中。
所以成长了么。明白了么。
虽然剧情经不起推敲,稍显刻意(尤其是末尾砸玩具情节),但是整个故事说得惊心动魄又富有格调。风格化的摄影和配乐,使得影片有了惊悚片和悬疑片的气质。
德国战败后,均官女儿逃亡记
赞摄影,百看不厌
一切都是谎言
碎片化剪辑,高速跳跃,追求画面的极致美,全程晃动手持感,聚焦细节化,直接想到的是11年的呼啸山庄终于又有和主旋律对着干的了!赞!什么时候拍dresden?感觉是50mm到底截图每一帧都很精美,德国的田野森林!
特写、空镜,特写、空镜,特写、空镜……少女的成长和帝国的毁灭。家庭的崩溃和穿越森林迷雾的逃亡。一个近些年申奥外语片的老主题,看似深刻的、痛心疾首的反省,实际上,毫无风险。
集齐艺术片俗套但.....又还蛮好看的....
普通剧本。特色视角。好演绎。
★★★☆ 德國有兩個題材是影壇瑰寶,一是二戰,一是兩德,影片以二戰中德國少女的逃亡之路為切入點已經拿到了基本分,一個又一個苦難疊加在曾經養尊處優的肩膀上,沒來得及適應就必須面對成長之痛,結尾更像是另一個開始。我不喜歡影片過多使用手持攝影機,微晃的鏡頭降低了我的入戲感。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阴郁的压抑中开始,镜头也在小清新和小黑暗之间来回切换,故事节奏刚刚好,摄影和配乐很赞。二战后德国纳粹少女逃亡途中的成长之旅,已经对反战题材影片麻木了。心中永远的经典是「红樱桃」
#BJIFF#恍惚看到kaya和小乔。少女美
这种摄影特容易小清新,或者更对应少女心吧。这一条逃亡路也是心灵之旅。视角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