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被送上了法庭。
引渡就意味失去调查线索,而为了争夺这个"线索"的控制权,女主想和律师谈判——让她撤诉,由CIA控制住弥赛亚。没想到碰钉子了,女律师决心要让这个案子成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重要成绩,即使败诉,也可以博得民众同情,所以女主说,你这是把人家当成献祭的羔羊。"公民自由联盟"真实存在,并且历史悠久,发动的运动和打的官司在美国相当有名。面对CIA女主,律师毫不动摇自己的立场,腰杆儿倍儿硬,CIA的政治立场是美国政府,而公民自由联盟捍卫的是个人权利。
在法庭上,弥赛亚的自我辩护。面对总统利益集团的精英老法官,男主的这个提醒,几乎是会心一击。一个一辈子叱咤法庭的大法官,拥有至高无上的裁定权,强硬,睿智,果决,这些特质已经深深刻进他骨子里了,他的观点就是法律正义的代名词。已经多少年没有思考过个人命运这个问题了,这次终于有机会总结自己的一生,开始反省,开始思考信仰,这一思考就上头了。
原来片头的CT报告是法官的,不是女主的。女主脱发和呕吐不是因为化疗,她注射的不是化疗药物而是孕酮。剧情反转。所以这次调查并不是女主悲壮的"堵上性命的最后一搏"。所以在男主女主的第一次会面时,他伸出双手,说可以让这一切过去,其实不是要治愈女主的"绝症",那么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次交手,女主和男主是高手过招,招招致命。语言从他们口中说出就像巫术,两个具有极强心理暗示能力的人对话,谁开口,都像在摄魂。Eva把麦西哈当成了以往案件中的救世主情结精神障碍患者,但是"理解和解救"对麦西哈没起作用,反过来,用逝去的亲人来触碰Eva最内疚的部分,把Eva打败了,女主落荒而逃。其中有一个细节,男主似乎听到了什么,向女主转达:她(你母亲)想让你知道,你是上帝送给她的礼物。如果说男主可以通过情报网获得女主的个人资料,但是像这种主观的message,不会被套出来,虽然“你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这种话几乎每个母亲都会说,但是马上被女主否认了,“你不了解我的母亲”,但是的但是:被否认的不一定不是真相。
犹太人的民族属性由母系的血统决定。男主的父亲是犹太人,女主的母亲是犹太人,第一集女主祭奠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男主的伊朗口音揭示了男主的成长背景,伊朗——美国的敌对国,每制裁一个伊朗人都是在给美国报仇雪恨,女主发誓要粉碎他的阴谋。至于伊朗和美国的结仇,最有著名的一次是伊朗把美国大使馆的人当成人质扣押了一年多,并且美国在解救人质的时候,行动失败,人质全部丧生。从此美伊断交,两国敌对。
男主近景魔术高手,胆大心细,狱卒刚走过去,他趁机变魔术逗小孩子开心。
这一集引出了第二条主线,是牧师一家,以及美国本土。
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生活死气沉沉,牧师收到了银行的最后通牒,无论是他经营的迪里教堂还是他个人都濒临破产,妻子和女儿骨子里都不信教,连每天宣道的牧师都想烧毁教堂,这条线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
序曲是一只死鸟,我不确定是不是象征着遭受种族歧视的知更鸟,但我暂且就这么认为。因为这一集后面的剧情。
第一集把难民带到以色列边境的剧情,在第二集迅速事态上升。
中情局的Boss与阿维拉姆的老大通电话,以色列方面不得不被动的配合调查。用老大话说:照章办事,阿维你不懂。为什么?这背后是以色列与西方秘密约定,以色列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的军事重心。
摩萨德总部在特拉维夫,女主要过去"协助"调查。
透过 CNN 女主播,我们知道以色列边境驻扎的难民正在挨饿,欧洲和美国的大使馆外面已经有人在聚集表示支持难民。这时候来了一队送水和食物的组织,车上喷涂的LOGO是 ISRAEL FLYING AID,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人道主义志愿者组织,简称IFA,这个组织成立于2005年,向以色列对立方面的难民提供援助,包括伊拉克、巴基斯坦、苏丹、印度尼西亚等。
还是挺感动的,国际人道组织的存在。当志愿者发物资的时候,以色列便衣警察们开始搜查难民,并寻找第一集最后“越狱”的男主麦西哈。
麦西哈竟然去了圣殿山。高能预警。
金顶清真寺就是男主的目标。
注意远处的巴勒斯坦国旗,此时此刻国际上已经有民间自发的支持巴勒斯坦难民的活动了。
而阿克萨清真寺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心中的痛,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对它搞破坏(理由是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埋着犹太教圣迹),还有澳大利亚观光客纵火事件,2000年9月8日以色列前总统沙龙强行参观事件——直接导致了巴以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民起义”。
男主在这个地标前宣讲“要和平、不要流血,要团结、不要分裂”“按照神的旨意进行最后的审判”,而此时,枪声响起,发生了大家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流血事件。虽然受害者被“神迹”复活。但是这种“阿克萨清真寺前开枪上伤害小男孩”的行为,彻底挑起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愤怒,发生了这集CNN新闻里报道的 “继2000年之后巴勒斯坦第一场起义”。
中东事务次长这下傻眼了,昨天还在说“应该让政客来处理麦西哈”,现在也明白过了,“这家伙是要挑起战争”。
好一篇巴以血泪史......
而对于麦西哈在圣殿山的这次讲演,巴勒斯坦的宗教领袖有着自己的判断,而长老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男主其实在第一集就表明了身份,他既不是穆斯林,也不是犹太教徒,更不是基督教徒,他顺应人们的信仰,也颠覆人们的信仰,他呼唤和平,却带来了争乱,此时人类是大海上的小船,“依靠我吧”,他说。
在巴勒斯坦人民起义之后,耶路撒冷东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被断电了。多么批判现实主义,因为以色列阿拉伯人聚居区被封路、断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新闻采访可搜到。
拥有信仰我们可以做什么,失去信仰我们是什么 现代弥赛亚,奶飞新年第一天的剧集,自己最近看完了十集的故事。 看剧情简介第一反应这又是一部反恐题材剧集么?类似于杰克莱恩只是主角换成了女性?你可以这样看,至少这个故事的一条故事线是这样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个故事的另外一条故事线,就是这个时间的主要参与者和制造者,这位“弥赛亚”,故事讲述的比较新颖的原因也主要是这两条故事线看起来的齐头并进。 结合这几天的时事热点,其实看这部剧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过某些观点自己就不多说了。 关于反恐这个话题,某个国家的执行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和地步,不过,到底这是侵略式扩张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世界警察的天性使然,到底是迫害妄想症的终极形态,还是真的真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荣,为了lobe&peace?仁者见仁吧。 关于信仰,永远不要低估其存在的意义和催生的行为。 信仰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终极催化剂,运用得当,可以成事,运用不当,就是灾难。 个人比较喜欢这部剧集对于这个故事核心的处理,到底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是什么呢,是一个拥有神的能力的布道者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骗子呢? 故事到最后也没有把这个谜团解开,当然一部分可能的原因是为了后续故事的展开,但是个人更加喜欢这个隐忍不说的处理方式。 因为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一个魔术师,这就是一个骗局,那么,整个故事沦为了一个借着反恐和边境冲突和宗教隔阂外壳的罪案故事,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拥有着所谓的神的能力,那么这个故事注定了自己的玄幻主义色彩基调,无论是哪一种处理,都会让这个故事落入俗套。 故事中出场的人物,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地拷问着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信任体系。 有些人觉得看起来貌似国家安全机构的人每一个都拥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不过有个时候个人觉得有些工作必须是拥有某一方面偏执特质的人才可以胜任。 这个故事,用不同的剧中人物的视角去还原了整个经过,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信仰的问题,知识体系的问题,依然仁者见仁。 总得来说,反恐题材剧集近几年也逐渐疲软,选择好的角度,融入新鲜元素,架构不同的世界观,精细化服化道,多时间线融合,编剧演员们在尝试着,看多了生物性化学性甚至是物理性的反恐元素剧集,对于精神世界的控制和操纵,同样可以起到瓦解对方集合达到己方目的的作用,在这个角度上,这部剧集就值得一看,个人评分8.0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这剧奈飞连推了好多天,我是冲着预告里玄幻片段来的,前3集感觉挺刺激,刷完后却很痛苦,因为不明白它讲了什么,但现在好像明白了它想讲什么。片中关于神迹的线索很模糊,从我无神论的角度看男主前一集像神,后一集又推翻,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我发觉我不是坚定的无神论,这没什么,毕竟片中牧师在最后烧了他的教堂和信仰,他也不是坚定的有神论者,弥赛亚的追随者也并非全部信神,比如女儿得了癌症的母亲,纯粹是为了救赎。既然不是信仰将这些人串联到一块,那是什么?我觉得是suffering,不同程度不同根源,有的挣扎求生,有的内心煎熬,甚至是总统心中有big vision的人也会因为高位而面对更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恐惧。所以他到底是不是神不重要,只要有痛苦,就有渴望救赎,你可以从好的方向理解它——有善的地方就会有神迹,也可以从牧师身上看到人性的弱点——等待上帝眷顾等待问题被解决,正如弥赛亚所说,他是一面镜子,让妓女悔悟,让卷毛小哥救了自己,让牧师一条路走到黑,对绝症无能为力却让小女孩回到了想回的家,痛苦是人性的产物,它正是一面人性的镜子。我讨厌结尾让我又一次陷入有神无神的疑虑,脑海中出现无数个为什么,直到我看到那一刻的自己,我想我才开始看懂这部剧,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得很深刻,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去照镜子,当你困惑或是痛苦的时候。同时这也是一个多重含义的结尾,去思考吧如果你好奇的话,我只能说网飞好样的!
在上一集的结尾, CIA 调查员采访了弥赛亚的哥哥,揭穿了他的魔术师背景,似乎一下把他从神坛上拉下了,但是这一集的开头,又恰如过山车的拐点,剧情再一次反转。
接下来的拉片会解读的很详细,以至于光是开头就要单独写一篇。
深夜回到酒店的弥赛亚被人蒙头绑架,你们能猜到被带去见总统了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已经在白宫眼巴前儿开始大型集会了。
但是私下的约见意味着什么,我想可以说明几点:
1. 总统希望获得真相,而且是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直接对话,没有其他人的干扰信息。
2. 总统其实对神迹,一些列神迹,并不是像极右(极左)的老牌政客(彻底的无神论者)全盘否定,而是好奇。
3. 在国家安全顾问焦头烂额的想稳住局面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自己去把弥赛亚请为座上宾,似乎“正中下怀”。而甘冒陷于被动之风险,也要探究真相,给国民一个交代,不得不说,有一种浪漫主义、英雄主义、骑士精神。
face to face, 这个镜头意味着博弈的开始,以下是精彩的一轮又一轮的较量。
很显然,总统知道自己的沉不住气会让弥赛亚从一开始就占据上风,并且已经做好了较量的准备,从一开始寻找机会一步步翻盘,有攻有守,寻找对方的破绽,伺机反将一军。
但是熟悉的一幕,都曾经在女主爱娃和以色列特工阿维身上上演过,结局是弥赛亚胜。
总统 - Is it? Why? 潜台词,我不相信什么宿命论。
弥赛亚 - ... Are’nt we? 反问句,潜台词:请正视现在的局面。弥赛亚占据上风。
总统的主动轮:主动给你表达的机会,因为你渴望表达所以而当你表达的时候,正好就是我占据主动的时机,总统用了同样的反问句,“Are'nt I?” 所以这一轮战平了。
原来总统是军人出身,怪不得有一对一对决的冲劲儿。在这一局里,总统试图用蔑视对手的语气激怒弥赛亚,弥赛亚沉默。
新的一回合,我们直奔主题吧,你想要什么?弥赛亚:为和平而计千年。
问题抛出来,就算很天真总统也不得不接,自己挖的坑要自己填,此轮防守。
撤军会带来灾难,而灾难一开始又是谁带来的呢?弥赛亚进攻。
总统的反击自相矛盾:一开始说的弥赛亚例数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预测将来也会这样;自己又说以史为鉴,如果美国不派兵,俄罗斯边境将会爆发战乱。弥赛亚将军:历史已经终结,审判已经开始,社会将要重启。
如果弥赛亚是疯子倒还好,问题是弥赛亚不是疯子。如果弥赛亚背后有阴谋倒还好,问题是他是阳谋。
总统完全占不了上风。弥赛亚他没有死角,没有黑点。
当总统以为收到了威胁的时候终于露出了笑容,你只要威胁我你就输了!你就是邪恶方!终于露出嘴脸了!
没想到弥赛亚用了善意的词汇——warning, 下一秒总统就转喜为怒。
下面,弥赛亚又一次直击内心深处,总统面色逐渐凝重。
两个肯定的回答之后,总统进入了似乎另一种状态,是不是催眠,各位看官自己来看吧。
最后真的就是,不由得你不信,完胜。
敢说敢做 神迹夸大出现和神迹被人为打压 焦虑的follower永远兜转在恐惧和情绪激荡中 一个开放式结尾也好 进化过于缓慢的世人本来就不允许这样的声音越说越响
🥃再见 一部flash好作品
混世久了的孩子的确容易接近真实 能看见对方因为什么而恐惧 情绪激动
与其说是政治魔鬼 还不如说是底层社会方式磨练了读心术
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审视自己的信仰。
一般人看不懂,这个当然可以理解。你们看看普通烂剧就可以了,思考不是你们的责任。
Lost in faith.
看得出是网飞年度重头剧,连官方中字都翻译得比其他剧好得多,还特别选在以耶稣生日纪年的公历一月一号播出,整部剧将神话、宗教、社会议题、移民政策、地缘政治等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从叙利亚到以色列再到德州,主角连番用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谈论玄机,围绕亚伯拉罕一神教的三大分支引发世纪热潮,最后不出所料在所有人将其人格化时,又借由奇迹般的花海复活神格化了,悬念和野心极大,但由于涉及的元素非常多,需要庞大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观影量及时事了解,才能看得懂这剧,其实这剧和信仰的关系最少,讽刺意味更多,剧本雕琢非常精细,世界构架庞大写实,拍得极为精彩
这是一部非常大胆的美剧,其实我们在电视剧里能够发现新约时代各个圣经人物的影子,百夫长,彼拉多,彼得等,其实也给我们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有一个思考,当救世主再临的时候,我们准备好认识他了吗?还是说,我们仍然和当年的他们一样,根本认不出来呢?
米歇尔·莫纳汉和邪教剧杠上了?
【如果你寻找真理你或许可以找到安慰,如果你寻找安慰你永远都不会找到真理】【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奥普拉】【the cia就像圣职,它是你需要在生活中奉行的教义,人们的生死取决于我们做的决定和行动,当你处于生死关头,你需要知道谁是你的敌人。真相看起来是灰色的实际并非如此】亨廷顿预测冷战以后世界矛盾会以文化和宗教冲突为主
男主真的太帅了,中东阿拉贡。妓女-神父(抹大拉-耶稣)桥段是真的经典,百看不厌。
剧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该信什么,而是给出正反两面足够平衡的证据让观众自己选择相信哪一面,这也是最后一集,写在墙上那句点题的话的意义。
女主讨嫌。剧情 banal
女主角像是Carrie Mathison和Juliana Crain的合体. 无论Payam是否是弥赛亚剧情上都有解释不清的漏洞, 当然我更倾向于不是. 一些细节处理得挺到位, 例如Payam用语言和表情对周围人进行的心理暗示. Jibril的screen time多到让人怀疑也许他才是真的弥赛亚. 题外话: 如果总统真是LDS的话他难道不应该更相信总会会长而不是这个来路不明的“使者”吗?
单看这季应该可以说他就是弥赛亚,一份住院证明、亲哥哥的否认、和华莱士的联系都说明不了什么。圣经中的基督本就是政治家的身份大于神的儿子,他反抗希律王,却被钉上十字架。如果基督再临是在现代的话应该就是剧中这样,受到各种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是会选择相信他是救世主还是一个“高智商精神病人”。看结尾像是会有下一季,只能期待下一季填坑了。
神不在时,人祈求出现,神示现时,人却不相信。
打低分的都是傻逼,这是一部神剧。
主线是经典戏剧式的,《天使来到巴比伦》、《四川好人》这类,神降临在不信神的世人间,见众生相。佐料是Netflix用熟的那些——中东风土、恐怖主义、大国间谍、个体伤痕、阶层(民族)差异、现实植入(本片中的飓风和洪水)。确实我们这种现实世界也只配得上伪神。真敢想敢做,不如做降个真神的剧情,哗~~
真正触动人心的不是神迹,而是有人真诚地说,我了解你的一切痛苦和不堪,我爱你,每一刻你都有机会重新开始。
很有意思,很神的一部电视剧,他的精彩程度完全取决于你相信什么和你的信念,就和这个世界上的不少事情一样。
最后一集,小孩说弥撒亚施展神技救活了男主和另一个人,但是前文有交代了这个小男孩非常爱夸大其词,信与不信都在于你心中
彌薩亞 好性感 好想把他撲倒
365天内看到最好看的剧,以亚伯拉罕教为线串起中东-美国以及现代政治冲突,太他妈妙了。强烈怀疑7.3分是因为中国观众对圣经的不熟悉才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