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2008

HD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斯图尔特·格雷厄姆,莱恩·梅加,布赖恩·米利根,利亚姆·麦克马洪,凯伦·汉森,弗兰科·麦卡斯特,莱勒·罗迪,海伦·麦登,德斯·麦卡莱尔,杰夫·盖特,罗里·马伦,本·皮尔,海伦娜·布林,帕蒂·杰金斯,利亚姆·坎宁安,夏兰·弗林,B·J· 霍格,Thomas James Scott,玛格丽特·撒切尔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饥饿2008 剧照 NO.1饥饿2008 剧照 NO.2饥饿2008 剧照 NO.3饥饿2008 剧照 NO.4饥饿2008 剧照 NO.5饥饿2008 剧照 NO.6饥饿2008 剧照 NO.13饥饿2008 剧照 NO.14饥饿2008 剧照 NO.15饥饿2008 剧照 NO.16饥饿2008 剧照 NO.17饥饿2008 剧照 NO.18饥饿2008 剧照 NO.19饥饿200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饥饿200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因为领导反对当局的游行而被捕。在梅兹监狱中,他依然没有放弃斗争。监狱里都是六平方米的封闭牢房,这里关押着北爱共和军的囚犯,他们赤身裸体拒绝穿囚衣,以此对抗撒切尔夫人剥夺囚犯权利的法令。他们用污浊的食物和排泄物掩盖着变形门下的沟渠,以此传递消息。   通过一台蒙混过关的收音机,囚犯们得以及时了解共和军与英国政府斗争的消息。最后,在桑兹决定以绝食抗争的时候,他与神父多米尼克?莫朗(利亚姆?坎宁安 Liam Cunningham 饰)有过一场精彩的辩论,然而结果却于事无补……   本片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不良男女星际迷航:发现号第三季昆虫总动员2——来自远方的后援军我的墨西哥椒盐脆饼VR推理战记侧颜凯文哈特:校对现实认识的妻子欲望都市第四季古战场传奇 第七季地下决战007之雷霆杀机英语旺角藏龙征途2020谜域之噬魂岭一线生机我的心败家仔1981网聘女伴活着1994黄金花(国语版)正义之击两个月亮在被逮捕前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七季云上的玫瑰爱情春天流浪女王风云际会间谍情迷火车大劫案小猪爱打嗝远古入侵 第四季再次来寻我丧尸的屁股电梯惊魂一点小信仰法医宋慈2020救世兵团女人香贝利叶一家法语新纽扣战争

 长篇影评

 1 ) 《饥饿》

北爱共和主义者抵抗运动以不同形式被无数次的搬上银幕,《饥饿》必将成为的一部力作跻身其中最优秀者,即便她来源于小制作,而且受关注程度还不算高。

第一部分“地毯”“不冲洗”抵抗和第三部分“饥饿”抵抗以还原真实为出发点,而第二部分以一种语言还原内心的形式表达(一段长达17分钟双人对话、一段长达5分钟的个人特写)。切割清晰却连贯统一。同时也造就了2008年最优秀的男性角色之一。

2009-02-13

 2 ) 影片背景介绍

由于本片牵涉英国,爱尔兰和北爱之间的关系,如不了解背景,很难理解,在网上找到一篇介绍北爱和平军的文章,作为背景介绍,以助影迷。


    “我不能相信今天的新闻,我无法闭上眼让它消失。这歌还得唱多久?破碎的瓶子在孩子们的脚下,死尸横布小巷。但我听不到激战的呼号,它逼得我无路可走。星期天,血腥的星期天。”U2乐队的《血腥星期天》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北爱尔兰的伤心往事。
    1972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在德里(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组织大规模游行,抗议英国政府在北爱实行不经审判便可拘禁的政策。游行人群与英国派驻当地的军队陷入僵持,最终,军队中有人开枪,13名天主教徒被枪杀。而根据当时英国政府内消息人士的透露,开枪的英国士兵中没有一人因此受到惩处。此举大大激怒了爱尔兰共和军,以德里事件为转折,他们的目标从“保护北爱的天主教派社区”逐渐转向了“把英国人赶出去”。
追求独立创建民族武装
    爱尔兰共和军是北爱尔兰天主教派最大的准军事组织,成员分布于爱尔兰和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总部设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爱尔兰共和军的历史要从1919年说起,它的前身是主张“建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爱尔兰义勇军,后经由改编成为爱尔兰共和军。十二世纪下半叶,在教皇阿德里安四世和亚历山大三世的默许支持下,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入侵爱尔兰。以此为起始点,爱尔兰步上了一段漫长的寻求独立的道路。1921年12月,英国与爱尔兰签订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但北方6郡划归英国。及至1937年爱尔兰建国后,这种割裂的局面也没有改变。北爱尔兰成了一片纷争不断的是非之地。
    起初,北爱尔兰问题更多是以一种宗教对抗的面貌出现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主教徒占了北爱人口约1/3,但依据英国法律,他们在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均明显低于新教徒。主张回归爱尔兰的天主教派与亲英的新教派间暴力冲突不断,英国政府以此为由,派军队入驻北爱地区。正是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原本已处于基本解体状态的爱尔兰共和军重又积聚起了人气。
政见不同导致内部分裂
    新芬党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成立于1926年,它反对与英国妥协,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谋求爱尔兰的独立和统一。1969年12月,由于党内人士在寻求统一爱尔兰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新芬党分裂为“正式派”和“临时派”。相应的,爱尔兰共和军也分成了两支。“正式派”的爱尔兰共和军提倡以合法手段搞斗争,而“临时派”则主张用更激烈的手段实现统一,并在爱尔兰设有多处训练基地。一般说来,人们口中的爱尔兰共和军指的便是“临时派”的爱尔兰共和军。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北爱地区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间的暴力对抗已趋白热化,每年都有数百人因此丧生。而爱尔兰共和军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以一种危险的面目示人。1978年2月,他们在贝尔法斯特用燃烧弹袭击了一家旅馆,12人在烈火中丧生,现场状况堪称惨烈。几个月后,曾策划了印巴分治方案的英军名将蒙巴顿在一次与朋友游船庆祝时,游船发生爆炸,所有参加派对的人无一幸免。事后,警方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有预谋的爆炸袭击。
监狱绝食斗争震惊世界
    爱尔兰共和军热衷于以各种暴力形式向英国政府示威,为此,该组织曾一度被归入英国的犯罪组织黑名单。而在监狱的大墙内,这种对抗的意味也是愈发浓厚。在1976年前,被捕入狱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得到的是政治犯待遇,但从那年开始,他们不仅只能以普通囚犯身份待在牢里,而且有时候还会遭到一些不人道的对待。
    为了抗议这一政策,被关押在梅兹监狱里的共和军成员先后组织了“毛毯抗议”和“秽物抗议”。1981年,绝食接力行动在高墙内浩浩荡荡地展开,此后,有10名爱尔兰共和军的入狱人员先后死于绝食,其中就包括共和军重要人物博比·桑兹。
    在绝食接力行动开始后的第40天,桑兹在北爱一个以天主教徒为主体的选区的补缺选举中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尽管英国议会慌忙立法,宣布服刑人员不得参与竞选,但桑兹的议员身份已不容剥夺。这个戏剧化的突变让梅兹监狱声名大噪,包括美国议员、爱尔兰共和国议员、罗马教皇特使、欧洲人权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等或去狱内劝说,或去唐宁街10号走动,希望能当个和事老。不过,他们全都无功而返。一方面,英国政府始终态度强硬,“如果政府妥协的话,一直不消停的爱尔兰共和军一定会得寸进尺”,而另一方面,爱尔兰共和军的声势大涨,北爱地区的爆炸活动激增。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许多平民都会拿着自制的燃烧弹袭击英国驻派当地的士兵。
    这起轰动的绝食事件先后持续了7个月,对英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冷漠态度,使得国际社会上响起了强烈的抗议声。


共和军“卧底风云”

    从爱尔兰共和军行动部负责人到新芬党高级领导人,居然都是遭英国政府策反的卧底!共和军内部的这场“卧底风云”实在是扑朔迷离,令人瞠目。

潜伏25年 “赌剑”特享“杀人执照”
    因内讧而被人掀了底牌,对超级间谍而言,这样的结果不够唯美,却贴近真实。
    在神秘地隐去踪迹前,弗雷迪·斯卡帕迪奇是爱尔兰共和军军事行动部的负责人,是一个被英国政府形容为杀人不眨眼的恐怖头领形象。但到了2003年5月10日,当爱尔兰媒体爆料斯卡帕迪奇实为英国情报部门安插于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超级间谍,而且已经潜伏了25年后,人们才有了一个机会去了解真相。
    斯卡帕迪奇就像是现实中的“007”,甚至他被赋予的特权已经超过了光影世界中的那位英国超级绅士——为了掩人耳目,在必要时可以“合法”杀人。斯卡帕迪奇的代号是“赌剑”,于1978年加入爱尔兰共和军,但很快就被英国情报部门策反,开始了漫长的潜伏。为了能帮助斯卡帕迪奇在爱尔兰共和军内部获得信任并稳步上位,英国政府可是押上了大筹码:在其身份暴露前的25年里,他曾先后实施了超过40次的谋杀和暗杀活动,倒在其枪下的既有英国警官、士兵,也有普通民众。
    斯卡帕迪奇的晋升之路是由许多人的鲜血染就的,英国政府默许支持且秘而不宣,但最终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吝啬之举而弄得满城风雨。愤怒的告密者是一个代号为“富尔顿”(告密后化名为马丁·英格拉姆)的间谍,早年英国情报部门为了劝其打入爱尔兰共和军内部并为已效力,曾许下诸多承诺,其中就包括万一身份暴露,英国政府将护其周全,并保证他能过上富足的新生活。
    “富尔顿”是一位出色的间谍,为英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不少有用情报,当他感觉自己已受到爱尔兰共和军的怀疑后,就迅速撤回了伦敦。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初的美好承诺居然落得推诿下场。多次交涉无果后,得不到安全保障的“富尔顿”把“赌剑”斯卡帕迪奇的秘密捅给了媒体。
    在超级间谍身份被曝光前的四五个小时,斯卡帕迪奇及其家人乘坐着挂有特殊牌照的轿车从爱尔兰首度都柏林悄然遁去。后来据英国情报部门的一位资深人士透露,为了这次安全撤离,他们总共调用了60余名精英特工,以接力的方式先后换了12辆车后才终于将斯卡帕迪奇一家安全送抵伦敦。当然,这只是英国善后工作的开始。
    随着“赌剑”身份的暴露,英国政府被置于一个尴尬位置。为了保证超级间谍的身份不暴露不惜牺牲无辜民众,这样的做法激起了民愤。在“见死不救”、“故意激化矛盾”的质疑声中,英国政府用以充作挡箭牌的“国家大义”多少显得有些苍白。新芬党官员则愤怒地表示,“这样看来,北爱地区和英国的许多恐怖事件其实都是英国政府进行的黑色宣传伎俩,他们的间谍制造了血案,然后把账算到我们的头上!”而另一个更让英国情报部门大感头痛的问题就是,这起内讧事件令其他的潜伏者人心惶惶,纷纷出逃。

 

再曝猛料 富尔顿导演真假“无间道”


    “赌剑”的身份大白天下,但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富尔顿”并没有到此为止。2005年12月16日,“赌剑”曝光后的第二年,新芬党高级领导人丹尼斯·唐纳森公开承认,自己是英国政府安插在新芬党内的卧底。彼时,距离唐纳森在新芬党内崭露头角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不过,随着马丁·英格拉姆(“富尔顿”告密后的化名)又一次跳将而出,新芬党内的另一个大人物——马丁·麦吉尼斯也被牵扯了进来。
    在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谈判中,马丁·麦吉尼斯是新芬党的首席谈判代表,并且他还曾担任过爱尔兰共和军临时领袖。英格拉姆之所以敢将矛头指向麦吉尼斯,是因为他手头掌握着一份秘密手抄本,其中记录了一位军情六处的情报官员与一个代号为“J118”的间谍的对话,而麦吉尼斯的某些经历与“J118”又恰好有某些重合。当时人们的看法是,丹尼斯·唐纳森的突然坦白似乎是为了替某些大人物打掩护,而比他更大的人物,包括麦吉尼斯在内屈指可数。
    不过,麦吉尼斯的仕途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之后除了他本人站出来澄清外,新芬党也就这一事件进行了辟谣。2007年,北爱地方自治政府正式恢复行使自治权,麦吉尼斯出任北爱新政府的第二部长,而在去年6月的选举中,他又连任成功。麦吉尼斯是否掺和到了无间风云里,似乎没有比这更有力的证明了。那么,这是否为一出英国人导演的未能成功的反间计呢?
    2006年4月,因为不明原因坦白了间谍身份的丹尼斯·唐纳森被人发现在爱尔兰西北部的私人别墅中遇害,死因是头部中枪,并且身上有受到拷打的痕迹。尽管爱尔兰共和军否认对此事负责,但人们依旧不免在两者间产生联想。如果间谍和卧底都可能遭打击报复,那为什么更早曝光了身份且不怕出风头的英格拉姆始终安然无恙?而且后来还正儿八经地完成了“赌剑”传记的手稿,打算靠笔杆子赚钱?而英国政府对他的态度也可谓宽容,除了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赌剑”传记手稿取走外,再也没什么大动作。
    从这一点来看,也无法排除英格拉姆后来又和英国情报部门达成某种交易,并抛出反间计的可能。

漫长的和平自治之路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那是爱尔兰共和军活动最频繁的一段时间。枪声、爆炸声以及燃烧弹摧残的痕迹总是提醒着生活在北爱尔兰的人们,两方势力的拉锯究竟给他们带去了怎样的影响。人们会在自家房屋的外墙上画上爱尔兰国旗或者是英国国旗,以此表明立场;宗教信仰“隔离”出了不同的活动区域;游行人群与英国军警的对峙成了司空见惯的一幕。北爱尔兰被笼罩在了一片惶惶不安中。
    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推进可谓一波三折,而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人称为“北爱尔兰共和军政治代表”的新芬党。自成立之日起,该党派便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谋求爱尔兰的独立和统一。也正是通过与英国政府的拉锯,目前新芬党已是北爱地区的第二大政党。与爱尔兰共和军类似的是,新芬党成立得也很早(1926年),但真正凝聚起力量却是北爱地区的宗教对抗日趋激烈之后。
    1968年8月,“北爱尔兰民权协会”举行了第一次要求公民权利的和平游行。在那次声势浩大的游行中,部分参与者与警察和新教徒发生激烈冲突。之后的发展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一年间,北爱地区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而随着英国派军队进驻北爱,当地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1972年,北爱地方议会的活动被暂停,由英国实行直接管辖。次年,北爱选出了新的议会,并筹组起第一个由亲英“温和派”分掌权力的地方联合政府。也就是在那一年,北爱地区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就北爱归属问题表决。结果,占到了当地多数人口的亲英的新教派果然占得上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坚决主张脱离英国,以实现南北爱尔兰统一的新芬党人强势出现。
    1983年,新芬党在西贝尔法斯特议会选举中获胜,亚当斯成为该党领导人。同年12月,英国与爱尔兰共同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唐宁街协议”,成为北爱和平进程正式启动的标志。也就是在协议签署后的第三年,此前一贯强硬的新芬党终于稍稍改变姿态,提出了“节制政策”的主张。
    停火缴械还是负隅顽抗,对爱尔兰共和军及其政治代表新芬党而言,这的确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于是在北爱和平进程启动后,进与退间的纠缠便成了耗时颇费的一项常规表演。1995年下半年,新芬党与英国政府、北爱统一党在如何处置共和军武器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北爱和平进程陷入僵局。次年2月,在爱尔兰共和军停火长达17个月后,伦敦发生一起爆炸袭击事件,两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而就在爆炸发生前,共和军刚刚宣布停火结束。英国政府的回应则是,向北爱地区连续两次增派军队。
    不断对峙,不断僵局,直到1998年4月,北爱和平进程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北爱和平谈判主席乔治·米切尔在贝尔法斯特宣布,经各方不懈努力,终于达成了一项旨在结束长达30年流血冲突的历史协议《北爱尔兰和平协议》。协议涉及内容包括裁军、释放准军事组织的在押人员、建立英爱联合政府等。
    1999年12月2日,北爱历史上第一个由原先对立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联合组成的地方政府开始运作,标志着英国政府对北爱长达27年的直接统治正式宣告结束;当日,爱尔兰议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决定正式放弃对北爱尔兰长达几十年的领土要求。

 

真爱尔兰共和军:驱之不去的暴力

    《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后,新芬党得到了英国政府的一定支持,比如该党可享受在北爱地方政府中的津贴。而在每年为爱尔兰移民所举行的圣帕特里克节活动时,新芬党领导人还会受到美国白宫的邀请。作为北爱和平谈判过程中的新芬党标志性人物,马丁·麦吉尼斯则连续两届当选为北爱新政府的第二部长。一切似乎在慢慢地向和平靠近,但还是有一些极端强硬分子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走上了另一条路。
    真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于1997年,成员多是从爱尔兰共和军内部分裂出来的极端分子,他们反对与英国政府达成任何形式的停火协议。在爱尔兰共和军逐步卸下武装后,这群极端分子开始在北爱地区及英国制造袭击事件。
    1998年,真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小镇奥马制造了一起汽车炸弹袭击,有29人因此丧生——这起事件堪称是北爱历史上最恶性的恐怖炸弹袭击案。也正是经由这次惨痛的袭击,真爱尔兰共和军的名字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2001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中心外发生了一起炸弹爆炸事件。这枚炸弹是被人放置在一辆停放在电视中心外的出租车内,当时车内空无一人。而就在之前的两周,在距BBC大楼不远的后备军办事处也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当时一名14岁的学员拾起了被伪装成火把的炸弹,结果被炸断一只手且双目失明。英国警方经过调查,宣布这些事件均为真爱尔兰共和军所为。
    此外,就在今年3月,两名驻防在北爱的英国士兵在军营门口遭枪击身亡,枪手同时还射伤了现场其他4名受害人,其中包括2名英军。此后,真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与“临时派”共和军相比,现在这群依旧全副武装的极端分子显然更具杀伤力。
    今年8月5日,爱尔兰释放了被关押的最后两名“临时派”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该二人曾于1996年的一次行动中杀害了一名爱尔兰运钞警卫,并已因此入狱12年。在英国政府放弃引渡诉求后,他们二人得以被提前假释出狱。
    爱尔兰共和军放弃武装已经四年,但是在这片土地上,还有真爱尔兰共和军、延续的爱尔兰共和军等极端组织,恐怖和暴力的阴影何时才能彻底消失,这个问题依旧很难回答。

 3 ) 。。。。

1.政治是令人失望的,彻底失望的,但还是得有人去做。需要信仰的维持。
2.除了生,人也可以选择死。
3.BOBBY和神父对话的那段是我最喜欢的。每个人都想说服别人,同时也想说服自己。看似无意义,但又是意义的全部。这个过程构成了生活。
4.选择死,有时候不是因为绝望,而是满怀期待。
5.对细节的关注和韩东的小说类似,琐碎的真实,其实也可以很震撼。

 4 ) 文明的野蛮人

对于Steve McQueen这个导演并不是非常了解,看了这部《饥饿》。扑面而来的感觉是疼,麻,震撼。

影片主要叙述的就是北爱尔兰联合国博比-桑兹为了恢复政治犯地位在绝食抗议中死去。

导演将这样一个陈述而纪录事件的故事通过不同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让影片充满了压抑和愤懑。

“我们来自贝尔法斯特,如果他们听不到我们说的话,我们就用更大的声音疾呼。”

博比-桑兹骨瘦嶙峋地躺在洁白的床上,眼前出现的朦胧的孩童时代,他穿过一片丛林,溪水,赤裸着身子,一次次地回眸,儿时清澈的眼睛呼应着现在这位垂死挣扎,为了心中的天主教,为了北爱尔兰的尊严而褪去颜色的眼睛。

在镜头中,整个环境是肮脏,压抑,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的。不得不说的是两次长镜头。一,导演将镜头固定在打算绝食的鲍比·桑兹跟试图劝告的牧师对话的场景。长达17分钟,在监狱里,所有的空气都静止了。高高的窗户以及灰蓝色的光线。正中间的方桌两侧分别坐着鲍比·桑兹和牧师。这样的一个完全稳定和平衡的构图,却更加彻底而叛逆地孕育着他们其中的不平衡。对话之中有太多的要点,仅在这里就完全地将主人公鲍比·桑兹的内心想法,信仰,成长经历以及对生命生活的看法呈现出来。其间,鲍比·桑兹抽了3次烟,烟雾直线上升,正如鲍比·桑兹心中的那份自尊和抗议,笔直而倔强。二,即是在片子快要结束时,一名狱警在一个阴森黑暗却寂静无声的过道里,拿着工具麻木而机械地清扫地面的水迹和污垢。他由远及近,由小变大,由模糊变清楚,而声音也是由小变大,直到刺耳。白色的灯光照在狱警身上,带来不同的轮廓和阴影。而地面上的暗色水迹逐渐随着撒切尔夫人的通告而开始变淡,变亮。出现了鲍比·桑兹躺在干净的床上和屋子里。这样的一个镜头通过一个重复劳动和乏味的狱警逐渐过渡到撒切尔夫人的声音再过渡到鲍比·桑兹,这之间跨越了道德,信仰,自由和共和,跨越了暴力,黑暗和污秽。而鲍比·桑兹心中的民族和尊严便也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之前的有声暴力和反抗化为一种安详和静止的无声反抗。这种过渡更像是一种民族尊严的显现。

再者就是音乐,片中的音乐较少,第一段也就是在狱警将鲍比·桑兹的头发剪掉,在洗脸池中洗手,残酷的血迹布满手部关节。之后就是鲍比·桑兹回忆他的童年,民谣,乡村,奔跑,阳光,对未来充满了未知,对家乡充满着热爱。最后即为片尾曲,钢琴充满钝感的敲击声,正如鲍比·桑兹心中无止境地抗议。坚实而勇敢。

莱辛被称为“文明的野蛮人”,我想面对一个民族的尊严,或是心中的共和主义,亦或是政治地位,鲍比·桑兹拿出了所有的勇气,他也是个文明的野蛮人。

饥饿,我们在很多次都饥饿过,饿得浑身乏力,饿得口嘴干燥和苦涩。于是开始疯狂地吞噬事物去补充营养能量。而我们是否有过在自身民族尊严上有过饥饿感,我们是否也要去吸取一些养分而让民族不再饥饿?


 5 ) 饥饿

讲述北爱问题的影片,被囚禁的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在监狱中带领其他北爱共和军以秽物示威和绝食行动向撒切尔施压,最终以绝食而死。影片有很鲜明的拍摄特征,前半部分的暴力抗议,中段鲍比•桑兹与牧师的17分钟对话,那个弑马者的比喻都表达了在精神及理想层次的个人特点,后半部分对绝食下恶化身体的触目惊心的拍摄,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及意志,暂且不论政治观点的对错,作为独立斗士的鲍比•桑兹的坚定是值得尊敬的。法鲨为了这部影片付出很多,最后那几组镜头对绝食身体的拍摄,展现出一种病态的消瘦,令人敬佩其演员素养,而影片强大的冲击力及节奏、风格的把握,都很难想象是史蒂夫·麦奎因的荧幕处女作,令人印象深刻。

 6 ) mark

from IMDB:
An odyssey, in which the smallest gestures become epic and when the body is the last resource for protest.

fiction的影迷把它当作艺术杰作来看,Unfiction的说有主观粉饰“KB分子”(这顶帽子杀伤力太大)的嫌疑。个人觉得有争论就好,否则sands们就死得不值当了。

 短评

真实再现,法叔你为艺术牺牲巨大,神形兼备,如果抛开政治因素,这片子也就没意义了。。。

9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推荐

画面极度克制,长镜头,痛苦,飞鸟四散,看到年少的自己,隐秘的力量,残忍却美。

1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很讶异于其实如此关乎政治的事件被导演拍得抛去这些背景似乎只在个人信念本身。很简单的剪接和镜头,中间那段长镜头辩述确实入木三分。法叔瘦到有点不可思议吧??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敢问扛摄影机的是哪个牛逼的男纸

23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1.冷静的长镜头却在鲜血淋漓的作痛。2.那些涂满屎尿的墙壁,是世界肮脏的痕迹。3.迈克尔·法斯宾德的敬业奉献让我折服啊啊啊啊啊啊啊!!!!!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高级煽情 一些镜头非常膘悍 比如模仿鸟飞行的那一段 音乐以及噪音的运用也很到位 比如几段戛然而止的运用 但依然吐露了实验电影人本性 叙事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33分钟前
  • tomshiwo
  • 还行

【B】那段出名的对话长镜头很厉害,但这风格不是我的菜

34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不掌握权力,就不要牺牲自己与权力斗争。我是凡人,我不想要自杀。但是为了信念,理想,如果我死了真能为后人达成,那么我也会的。

35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坦誠的說,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無論他的畫面和技術有多好。

38分钟前
  • 安獭獭
  • 还行

连恶心都拍得那么好看!

4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在仅仅90分钟的电影里,导演竟然用了将近30分钟去拍摄一组单一场景中的对峙戏,而且几乎没有配乐和镜头的切换,史蒂夫·麦奎因可真敢玩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挺残酷的

52分钟前
  • 深溪虎
  • 推荐

事件震撼~画面震撼~非常冷静的镜头~绝对中立不可能发生~但这样一种在保持立场的前提下公正叙事的态度是多么的难得~~减重的部分~~比机械师更牛~~角度对了~~即使手机也能照出杰作~~电影也是~~

53分钟前
  • Ston3s
  • 力荐

警棍和牢狱是国家机器的暴力,绝食和不洗澡是个人施加于自己的暴力,吊诡的是,国家的暴力中包含剥夺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处置权,因为这是对国家暴力机关的勒索,这是人类的文明和野蛮联手制造的僵局吗?导演竟可能减少戏剧化的情节,减少历史背景阐述,用固定机位和的长镜头,礼貌的把难题留给了观众。

5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一流攝影及鏡頭捕捉;連續17分鐘處理得有條不紊的定鏡長鏡頭;Michael Fassbender很強大的演出;很出色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有幾多人願意為信念犧牲生命,有幾多國家願意正視自己不光彩的歷史?

59分钟前
  • K
  • 推荐

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史蒂夫·麦奎因显然在电影处女作中,选择了一种中和之道。既让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从剧情主体上具备了充足的叙事性和具象姿态;又以延续老本行视觉艺术的手段,使作品形式跳脱一般电影样式,并以对某些场面的不解释、对贯穿剧情主角传统的摈除,而让成品呈现一定的抽象和多义。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衰竭的金属。寂静的死亡。沉默的抵抗。缓慢的力量。

1小时前
  • 嘘堂
  • 力荐

导演技术可比库布里克初期

1小时前
  • P.S
  • 力荐

这样玩命拍的电影真心看得不舒服.法斯宾德就是一英国版的贝尔.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摄影完美,配乐上乘,Fassy的演技一流。但我仍然无法赞同IRA的Agenda.任何的极端主义都是值得唾弃的,这一点在狱长惨死于其母身前那一刻显得尤为突出。人之间理念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但任何使用犯罪的方式来争取都是必须禁止的。我讨厌撒切尔,但是我认为她做的对。IRA的所为,包括绝食,都不值得欢呼

1小时前
  • D K U 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