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自然的童话,却讲的煞费苦心。故事里都是个性鲜明的人,没有特别坏的,也没有特别的好人。有个英雄般的纯洁小孩子,还有位小孩子样的英雄。它描画了自然,又映射人类社会,描述的是动物,也不忘给民族和人性打几鞭子。奇异暧昧的热带恋情让人心理暖暖的。 许是缘于特殊情结,我一直喜欢热带,而看这片子,就有如踏上神奇的归乡之旅。光影在石窟和绿林间变幻摇曳,巨大石像和威猛动物都调动着我们和宏大有关的情绪。有多少神秘的不可知在那里?住在吴哥窟里的虎家说不定都受到神灵护佑。在那些古老遗迹间,亲情被一群嗜血美兽演绎得淋漓尽致。就连平日里婚后也独来独往的虎爸,都沾染了灵气会“调人离山”拯救自己孩子。 为了让人们看明白故事,导演和编剧设计了很多细节。比如虎妈妈中枪的耳朵,虎弟弟脚上粘着的树叶,长大后带着的项链,这些细微的标志帮助人们分清动物演员所演的角色,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可怜我是抱着完成个体识别工作的态度来看,结果发现弟弟虎一会儿是蓝眼睛,一会儿又是黄色,一会儿脸圆一会儿又长,身体头部的花纹也经常对不上号,晕到大半场之后,只好老老实实和所有人一起用最简单直观的标记来对应动物演员。看完片子查资料才知道,导演为了拍这部影片居然调用了“大约超过30多只成年老虎(其中有从法国马戏团借用的20只,还有泰国10只),以及大量7到20周大的幼虎,甚至找遍了世界各地刚出生的虎崽”。我都很难想象,为了故事好看,现场调度和片子剪辑上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另外一些动作细节则要感谢干练的驯兽师们。记得兄弟俩在逃出斗兽场后,哥哥居然下意识的跑到在马戏团一直居住的笼子里趴下,在弟弟声声呼唤下,他才顿悟般的知道应该离开牢笼奔向自然。哥哥在迈出牢笼的时候,脚步曾犹豫迟疑。这样细腻的处理,只有通过驯兽师耐心教导,动物演员们才能准确表达。 这个故事还包容了更多童话很难承载的内容,比如对西方文明人对掠夺东方文物艺术品的反思,土著人生存和猛兽间的关系,人之间的交易——酋长用小伎俩赚钱,长官用手腕和策略讨好上级,没落的王族,妄图通过斗兽来重温辉煌。 喜欢片子里的幽默和快乐气氛。但不喜欢土著酋长那个角色,还有她西化的女儿。不好用上“沙文”这么严厉的词,这片子就是欧洲人从自己的视角去看东方以及野兽。我没想明白这是编剧导演宁愿用残酷的真实来戳穿美梦漏洞,还是他们无意识中就表露出这样的态度。 本来总期望环保影片如入无我之境,这点上《迁徙的鸟》就比《虎兄虎弟》要到位。但前者没有后者给人们的愉悦感和快乐。《虎兄虎弟》虽然没有《熊的故事》那样自然,但也没那么灰调。有我,有时也很好。无论它是不是一个童话。
拍摄花絮 ·影片由高清晰数字摄影机和35mm摄影机共同拍摄完成。 ·为了完成一些危险画面,剧组使用了假虎。阿诺说:“有多个场景无法用真虎拍摄,比如说丛林中老虎被烈火围困的场景就是由假虎和特效合成的。”特效部门共制作了5只全尺寸的成年虎、3个机械虎头和多个虎崽的局部。为了拍摄特写,他们甚至还制作了虎爪和虎尾。操作机械虎头需要4个人来完成,一个控制稳定架,一个控制虎头,另外两个遥控眼睛、鼻子和嘴。由于特效组制作的假虎非常逼真,以至一只雌虎将假虎崽当成了真虎崽,带回窝中不肯分开。 ·片中的很多外景地都难以到达,于是老虎和大部分器材是由直升机空运的,而其他的供给则由马和搬运工来运输。 ·剧组在库伦山(Phnom Koulen)的拍摄可谓困难重重,因为当地布满地雷,1992年有数千名柬埔寨人被地雷炸死。尽管后来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成立了柬埔寨地雷行动中心(Cambodian Mine Action Center)进行排雷工作,但据专家估计,柬埔寨仍有400至600万枚地雷藏在地下,成为难以杜绝的安全隐患。在赴库伦山拍摄的一个月前,剧组聘请了一队CMAC排雷专家进行排雷。在通常情况下,排雷开始前要清除掉所有地表植物,但剧组恰恰需要保留这些植被,最终,他们想出了不必破坏植物的排雷方法。在拍摄开始后,CMAC随时提醒着所有演职人员,绝不可以越过安全区域半步。 ·为了到库伦山拍摄,剧组不得不耗费两个月的时间修建公路和架设10座桥梁。 ·剧组在柬埔寨雇用了400名当地人。 穿帮镜头 ·虽然影片故事发生在20年代,但片中却出现了成立于1933年的法国航空公司。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它是80年代末众口铄金、风靡一时的经典影片,它几乎打破了所有成功电影的常规惯例。在高概念盛行的年代,这部电影没有大牌明星,没有惊险的追车和爆炸场景,只有10分钟的对白,而主演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外星人。这部电影就是《子熊故事》,它的导演就是让-雅克·阿诺。当年,早熟的小熊同年长的科迪亚克棕熊之间的惊险经历让所有观众都毫无心理准备,自然流露的深情打动了无数观众。《子熊故事》不是纪录片,它的主演是不能说话、野性难驯的1800磅的食肉猛兽。阿诺将观众带到了野生世界,《子熊故事》成为了第一部以动物的视角表现野外生存的电影。影片于1988年10月在法国首映,翌年11月在美国公映,1990年又在南美洲上映,媒体和观众给予的狂热好评全都如出一辙。《新闻周刊》的大卫·安森(David Ansen)称赞影片“创新、独特、迷人”,《时代》杂志的理查德·奇克尔(Richard Schickel)用“惊奇、巧妙、纯洁”来予以形容,他甚至盛赞道:“从技术层面上讲,这部影片在自然领域对其他影片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星球大战》对科幻电影的作用。” 16年后,阿诺重回动物王国,拍摄了这部《虎兄虎弟》。不过与充满现实主义风格、情节简单的《子熊故事》相比,《虎兄虎弟》的故事更复杂,更像个童话。阿诺是从二十世纪早期的东南亚丛林中获得灵感,那时野生虎在古老的寺庙遗址中生存繁衍,而不远处就是皇家宫殿和殖民区。阿诺说:“《虎兄虎弟》蕴含了三种我最痴迷的东西:动物世界、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欧洲殖民地。我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东南亚进行过大量研究,发现了很多了不起的照片、水彩画、模型和油画,特别是一幅早期的版画,郁郁葱葱的植物掩映着很多美丽迷人的寺院,在画面的左下角还出现了只幼虎,这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也许拍摄本片的想法正源于此。” 阿诺继续说:“几年前,我带着家人到也门的索科特拉岛度假,那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孤岛,我无事可做,于是开始信马由缰,将想到的一切都写下来,从而酝酿出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只幼虎,它们出生在我最心驰神往的吴哥窟。我坐在敞蓬外头,点上一盏油灯,面前就是印度洋,在每晚入睡前,我都要写满两、三页。3年后,当我完成《兵临城下》的拍摄,重新打开了那个笔记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我欣喜的发现,在我虚构故事的年代,印度支那半岛确实有虎栖息。” 老虎是阿诺最喜欢的动物,其实早在拍摄《子熊故事》之前,他就曾在选择熊还是老虎之间犹豫再三,尽管《子熊故事》相当成功,但他仍然对没能使用老虎深感遗憾。 在构思影片故事时,阿诺一直坚信长期记忆在动物大脑中确实存在。有趣的是,在《虎兄虎弟》完成的几个月后,《今日国家地理》报导了最近科学家对动物的记忆天性有了重新认知,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动物缺乏情景记忆的能力。乔治亚州大学的的人文学家、威尔士卡迪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和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专家都认为动物们有着更丰富的记忆,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低估动物的记忆能力,它们记忆能力的极限现在还无从知晓。 在与阿兰·高德(Alain Godard)携手创作剧本之前,阿诺对野生虎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研究,经由法国最大电影公司Pathé主席热内姆·赛都(Jér?me Seydoux)的介绍,阿诺结识了世界上最权威的猫科动物专家沃米克·塔帕(Valmik Thapar)。在塔帕的带领下,阿诺等人来到了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拉塔哈姆泊尔(Ranthambore)野生动物保护区,得以向亚洲虎的顶尖级专家讨教。在两周的时间里,他们亲眼目睹了30多只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斑斓猛虎。 从开始着手剧本时起,阿诺和阿兰·高德就决定让两只老虎总是处于第一位,所有的人类角色都是为推动情节服务。与大多数影片中动物只是作为人类角色的附属不同,本片中的人类角色只对老虎起着影响作用,阿诺和高德刻意将人类角色塑造得单一、荒唐,这样这对虎兄弟才更实在更特别。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观众回忆起童年钟爱的众多童话,”阿诺说,“影片故事的想象力惊人,如同儿童的遐想般天马行空。而与此同时,影片还提出了一个相关道德的疑问:当我们让这些动物脱离野生环境囚禁在牢笼中时会发生什么?在世界各地,野生虎越来越少,大多数老虎都被困在兽笼之中。一些人将老虎当作宠物,在后院中喂养,尽管谁都会对被遗弃的幼虎怜爱万分,希望带回家中,但当它长大了你会怎么做?老虎是食肉猛兽,不管你多爱它,它的天性是不可更改的。我希望影片极具娱乐性,但也要激起观众对这个问题的觉醒。” 本片制片人杰克·艾伯斯(Jake Eberts)是与阿诺第二次合作,1985年的《玫瑰之名》是两人的首次携手。他说:“我们的合作完全是始于伟大的友谊,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1998年,让-雅克告诉我,他要拍摄一部关于老虎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东南亚,我喜欢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我钟情的电影。它包含着历史、动物保护和文化及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在影片的幕后阵容中,不难发现制片人、剪辑师、驯兽师和制作设计师都曾是阿诺的老搭档。 影片剧本于1999年开始动笔,2001年开始展开前期筹备工作,阿诺带队考察了大量外景地,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泰国以及吴哥的寺庙等等。经过数周在柬埔寨的考察后,他们看中了暹粒(Siem Reap)。阿诺说:“我第一次到柬埔寨是在1989年,当时的寺庙布满地雷,所以我们必须获得特许。时至今日,那里的美仍让我震惊,我几乎无法相信宗教的虔诚和自然之壮美能如此完美的结合。柬埔寨有我想要的一切,庙宇壮观,风景宁静而秀美,殖民时期的怀旧情结和丛林中的神秘感跃然心头。”制片人杰克·艾伯斯说:“这些地点都是由让-雅克亲自选定的,柬埔寨真是地球上最具灵性的地方。” 在选角方面,阿诺可谓不拘一格,影片中演员的背景五花八门,其中有著名影星、影坛新人、儿童演员、老虎、马戏团演员、从未演过电影的舞台剧演员等等。艾丹是片中最重要的角色,阿诺说:“艾丹是片中唯一一位完全理解动物视角的角色,当我第一次见到盖·皮尔斯时就认为该由他来扮演,从他谈论剧本和动物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对动物非常敏感。” 【关于虎演员】 选角中最艰巨的挑战莫过于寻找扮演桑哈和戈莫的虎演员。幸运的是,阿诺知道谁能慧眼识珠,他就是在16年前协助拍摄《子熊故事》的著名驯兽师泰尔瑞·勒·波特尔(Thierry Le Portier),最近,波特尔曾与美国驯兽师兰迪·米勒(Randy Miller)一同参与《角斗士》的拍摄。阿诺说:“当我决定拍摄这部电影,我就把剧本的初稿寄给了泰尔瑞·勒·波特尔,他是真正的行家,让我钦佩无比,作为德高望重的野生动物专家,他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驯兽师。我现在还清晰记得他在第一次电话交谈中说道,‘正因为难以置信和无法完成,所以我们才要做!’”波特尔回忆说:“我们谈到了与老虎相处的方方面面,他对驯虎和引导老虎表演的不同方法很感兴趣。” 影片中选取的老虎混杂了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和西伯利亚虎的血统,一共使用了30只,最棘手的难题是一直让7-12周的虎崽随时待命,为此剧组找遍了全世界刚出生的虎崽,不计其数的动物园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片中大多数虎崽都来自法国,有一些来自泰国,有一些甚至需要用奶瓶来喂养。这其中有很多都是被虎妈妈遗弃的。 波特尔用语言、声音和手势来引导老虎,他的驯虎方法依赖于他对老虎动作的预见能力和挑选适合电影表演的老虎的精准眼光。阿诺说:“每只虎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从没想到差异会这么大。”波特尔说:“我了解片中每个虎角色,我知道它们在不同环境中和对其他同类如何反应。比如说,有一只雌虎很有胆量,什么都不惧怕,于是我用它来完成有难度的特技。” 让毫无亲缘关系的老虎间表现出一家人的感觉很有难度,而虎妈妈与幼崽之间的关系更难表现。一般来讲,每个老虎种群由雌虎和幼虎组成,而雄虎生性孤僻,喜欢独自行动。不过,阿诺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拉塔哈姆泊尔野生动物保护区有了意外发现,该地区的雄虎和雌虎一起捕食、一起和幼虎玩耍,承担保护家庭的责任。这鲜为人知的一面在影片的多个场景中得以体现。 在片中波特尔使用了一只他最喜欢的雌虎Indra,他说:“看起来有些让人吃惊,Indra和不是自己所生的幼虎玩耍了37分钟。那只虎崽玩她的尾巴,用爪子打她,后来Indra甚至舔了虎崽。当时我正在5米远处拍摄这一幕,当她开始被虎崽激怒时,我让她平静下来。这段场景之所以拍摄得很完满,归功于我和Indra长久以来建立的稳固关系,而且幼虎天生就愿意接近雌虎,尽管她并不是他的妈妈。” 阿诺回忆说:“我们用‘方法表演’(Method Acting)来引导幼虎,‘方法表演’是指让演员沉浸到影片角色的情绪中。我的口袋里装满了各种吸引虎崽注意力的东西,比如它们嗅到巧克力粉就会立刻打喷嚏,可让它们打哈欠就很难了。我们有很多虎崽困倦入睡的镜头,好在我们知道幼虎在喝光一瓶奶的一个半小时之后会睡觉,于是可以给它们喝两瓶奶,这样就很好拍了。因为你无法让它们排练,所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只能等待,不过这些小老虎非常顽皮有趣,当你把两只虎崽放在河边,不用等多久就会发现它们会把爪子伸到水里,它们会越玩越疯。如果把椰子放在它们面前,它们就会像猫看到线团一样玩耍起来。” 盖·皮尔斯每次和幼虎配戏时都乐此不疲,他说:“我都无法把它们放下,我已经习惯给它们喂奶了,这些小家伙很快就会围着我转。尽管它们很幼小,但体重却不轻,而且非常强壮,叫声也蛮吓人的。” 对于大一点的老虎,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就不那么容易了,通常让人骑马跑开会吸引它们的视线,不过老虎见的多了,也会见怪不怪。日复一日,波特尔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虎完成表演,他对动物天性和角色的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非常尊重这些动物,”波特尔说,“驯兽师与他的动物之间必须建立稳固的关系,必须相互信任,你不仅是它的朋友,还是它的同伴。我伴随它们拍摄了每个镜头,当完成有难度的镜头后,我会拍拍它,用话语夸奖它,它会知道自己做对了。你无法改变它们的个性,只能增加训练,必须创造和它沟通的语言。”阿诺说:“没有泰尔瑞和他的热情和判断力我根本无法完成这部电影,他真的让人难以置信,他能一眼看出动物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知道如何引导它们进行表演。” 尽管对动物如此驾轻就熟,但波特尔一直认为,不管这些老虎经过怎样优秀的训练,但它们毕竟是野兽。“当你走开,它就会恢复普通老虎的凶残。被驯养的老虎很危险,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野生老虎还要危险,因为它们每天都和人在一起,它们根本不惧怕人类,”波特尔说。 将老虎运到柬埔寨的准备工作提前数月就开始进行,必须对老虎对柬埔寨气候的反应和卫生防护方面进行研究。尽管老虎喜欢15-25度的气温,但仍须提前一个月将它们运到柬埔寨,为它们适应当地天气留出足够时间。 为了让老虎们的旅途安全舒适,波特尔使用了能够调节气压和温度的运输机,从法国Vatry直接赶赴柬埔寨暹粒。剧组在暹粒建造了高标准的虎舍,因为每个外景都占地数英亩,于是剧组使用了特制的安全网,在每天开拍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巡视防护网是否有漏洞。拍摄时,剧组人员会呆在防护笼里,只有摄影机位于栏杆之外,通过遥控取景。在每个防护笼里,都有专人负责安全。出于安全考虑,每个场景都需要分别拍摄两次,第一次拍摄老虎,第二次再拍摄演员,然后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合成。 在影片开拍几个月后,盖·皮尔斯强烈要求能在表演中与老虎零距离接触,经过周密的计划,剧组决定拍摄一段这样的镜头。波特尔说:“我蹲在盖的身后,我的助手们也站在周围,当老虎朝我们走来时,我会盯着它的眼睛,如果它对盖没兴趣,我会让它继续接近,如果它注视着演员的方向,我会从盖的身后站起来吸引虎的注意,从而让盖离开。”在拍摄现场,防护笼就在旁边,一旦有突发情况,皮尔斯会迅速撤入笼中,他牢记着波特尔的一句话,“你能训练它们,却不能驯服它们。” 来源: http://movie.mtime.com/15478/behind_the_scene.html
过一个世纪,依然是西方人眼中的亚洲。
老虎可以这么可爱的
三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1.从斗兽场出来,库玛直接进笼子,桑加把它叫出牢笼。2.火烧森林的时候,库玛跳过大火,见桑加不敢跳,又跳回来鼓励它一起。3.最后在森林听到了深处其他老虎的回应,相逢发现是虎妈妈。猎人代表悔过自新,小孩代表人之初的善良,这电影拍得太好了。
保护动物 保护自然
吼吼吼~非常有爱的两只老虎!兄弟才是王道!
动物的人性和人的兽性
几个月后,一场斗虎比赛开始了。两兄弟竟然意外被安排成竞技场上的对手。这次重逢让兄弟俩喜出望外,并开始了他们的逃脱计划
从头哭到尾
很不错,能把动物的感情拍出来,实属不易。
动物还是要回归大自然
不容易的拍摄 剧情也不错
老虎的特效很真实,拟人化也做得棒。
小老虎的时候好可爱啊!名字感觉有点接地气,但是影片很好看!
动物面前,人类的丑陋无所遁形
看似淳朴的影像下,隐藏着那么多残酷的现实。更加坚定了我心中:大部分人不如牲口的论断。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还有多少动物在遭遇人类带来的惨剧,而又能有几个像这个虎家庭一样幸运?
老虎演的真好
两只小老虎从流落人间到回归森林,它们的命运中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特效和剪辑做得很漂亮,颇具真实感。
一如战乱时代一介微小社会角色的命运,带着悲悯和巨大的天意
其实我们也是属于这个大自然
那只马戏团的老虎的眼神很让人心动,我爹地在一边说,老虎是母的厉害....所以最后两兄弟那神奇的耳洞老妈以绝对强大的母性姿态出现...ms猫科动物里,母的都要强很多,公的都是好吃懒做干杂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