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巨制,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出的《骡子和金子》,从创作题材上突破了以往长征领导层面的决策化故事,而是从小人物骡子的视角,展现长征途中的所见所闻,并通过“骡子送金子”的故事线索,讲述长征精神中的诚信与信仰。《骡子和金子》改编自广东著名作家、评论家、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罗宏教授的同名小说,电视剧由横店影视制作、浙江晟喜华视联合出品,著名导演李云亮倾力执导,富大龙、黄曼、姚卓君、丁子玲、王妍之、李东霖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精彩演绎。原作文学造诣极高,小说首版时就引起了文艺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将文学性、纪实性、传奇性的结合展现更自然,制作团队一方面邀请原作者罗宏亲自指导剧本创本,另一方面则邀请各专家为历史进行严格把关,将这段从未在电视剧荧屏出现过的长征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骡子形象的“神话塑造”:以西游式塑造“小人物”的突围
《骡子与金子》以独到的“公路片”的形式让骡子见证自我成长蜕变、让骡子见证红军精神,也让观众在骡子的“长征”洗礼中感受到情怀。作为一部革命剧IP,骡子这一主人公的原著塑造值得研究,在关于战争剧的角色塑造,多以领导层面的群像化演绎或者英雄个人的传奇故事为依托,多为有迹可循或有真实故事改编的存在。《骡子和金子》的故事很简单,用一个平凡人克服艰难险阻送金子的经历,见证骡子的人性魅力,以及长征环境对骡子本人的影响力。对于现实中是否有骡子的原型,原著作者罗宏是否定的,罗宏教授介绍说“我没想过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我的故事,恰恰建立在一个类似的假设上,假如长征中真有骡子这么一个人,假如他意外地得到了红军的黄金,假如他周边的人物关系是如此这般,将可能发生怎样故事呢?所以我的故事是超现实主义的”。
既然是超现实主义的,但这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长征路送黄金的故事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向,随着剧情的推进,《骡子和金子》的收视率一路攀升,据CSM52城数据显示,在播出3日后收视率稳居第一,展现出该剧的惊人实力。我们很容易做出这样一个假设“骡子无怨无悔地去保卫诚信,去克服千难万险送黄金,这种行为邱排长也可以产生”。但是骡子独特的性格魅力在于,他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事,甚至可以说有些愚蠢。见识、本事、智慧都不如人还要坚守诚信,克服千难万险去送黄金。这就叫自不量力。叫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还黄金,难度就比一般人大多了。邱排长还黄金就比骡子要容易得多。罗宏教授赋予骡子送金子的使命,用孙悟空和沙和尚作为比较“孙悟空去还黄金和沙和尚去还黄金,哪个更有戏?哪个更引人们关注,更有意外?孙悟空去还黄金就是一个007的故事了。就是强手过招。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这种路数。其实《西游记》基本上也是这种路数。这种故事我们看多了,沙和尚去还黄金,骡子这样的缺心眼的人去还黄金,就格外新鲜别致,就会有许多意外。这就叫创意所在”。这也便实现了在“西游”式任务中,小人物的突围魅力。
《骡子和金子》的现实意义:“骡子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故事中的骡子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是其对黑伢子的坚守恰是农民阶层生活中最朴实的愿望,红军为救骡子的黑伢子而牺牲,骡子送金子,站在个人角度,通过骡子的“一个人的长征”中心路历程的变化,从一个小人物的民间视角透视长征的真实和伟大。罗教授说“我写的骡子,不是神话人物,而是现实人物。我说骡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是指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难以存在。假设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骡子这么一个人,他要存在下去,他将怎样应对这个人欲横流、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社会?于是我小说的核心主题就出现了:尽管现实生活中我们做骡子是很难很难的,但是,我们能不能也收敛一些贪欲和心计呢?我们能不能活的单纯一点呢?其实,我们并不缺乏财富,并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真理,缺乏的是像骡子那样坚执地恪守最简单的做人准则”。贯穿全剧的“骡子精神”便这样诞生了。
印象中长征题材电视剧都是大格局的,构筑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以伟人的故事和角度,还原两万五千里路上的九死一生百折千回。而最近江苏卫视热播的电视剧《骡子和金子》,让一个小人物在革命史诗中绽放光芒,透过骡子从草根到传奇的成长经历,他所经历的生死考验和跌宕起伏,带我们重走了一遍长征路。
同以往战争剧相比,《骡子和金子》没有局限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上,也没有铺陈太多复杂隐晦的故事线,而是用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群人的生死抉择,淋漓尽致诠释了革命年代的大情大义。接地气之外,也充满了正能量和感人的元素。田骡子血泪交织的成长三步曲,走出了一个农民到革命者的伟大足迹。
第一步:一句承诺拉响了小人物的命运变奏曲
如果骡子没有和红军在湘江之战前相遇,他只是一个战争年代再普通不过的最底层小人物,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还有对胞弟难以释怀的歉意,是时代把他卷进了革命的洪流当中。最初骡子是倔强认死理的,为赎回黑伢子主动要求给红军当马夫,出于一个农民最单纯的愿景;他有着世人再寻常不过的胆怯,面对战争一时惊慌失措,结果一位战士为保护他白白牺牲。
在和老钟追黑伢子的过程中,他失去了自己的骡子,却意外发现了一箱金子。老钟临死前,把守护金子的重任交给了田骡子,也把革命的火种传承到他手里。因为对老钟许下的一句承诺,骡子毅然决然带着金子踏上了追赶红军的路程,在金子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曲折经历后,骡子的命运和信仰也一点点改变和升华。
第二步:历经生死残酷洗礼参悟革命情义真谛
这部戏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是让一个个小人物的形象无比光辉伟岸。通过他们生与死的坦然抉择,让骡子渐渐参透了革命的大情大义和真谛。随子从军的慈祥父亲老钟,见义勇为的彝族兄妹沙玛和阿果,舍己为人不惧生死的杨副官,慷慨就义的将军千金古玉洁,同生共死的革命爱人苏科长周金凤,还有包老爷、曼丽、静萍......一个个血肉丰满可歌可泣的小人物,诠释了战争年代普通人的家国情怀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在骡子护送金子的长征路上,经历了重重困难道道险阻,见识了反面人物在面对金子时的贪婪疯狂,也被那些闯入他生命然后决然离去的人一再洗礼。老钟的惨死教会他要信守承诺不达目的不罢休,玉洁死前的话告诉他红军所做的事都是为贫苦百姓谋福祉,苏科长和周金凤舍生取义让他明白一个革命者无畏的选择。从前的他是畏惧脆弱的,历经残酷洗礼,骡子终于明白革命者的大情大义,是视死如归,是奋不顾身,是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第三步:时势造英雄,带着信仰无所畏惧前行
有的骡子终究是一匹骡子,有的骡子却成了千里马。在战火的淬炼下,在生死的考验后,当初那个埋头苦干的骡子,已经成为一匹顶天立地的骏马。是战争年代的时势造就了他,更是他内心的勇敢和一根筋成就了自己。带着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也背负着那些逝去故人的理想,骡子无所畏惧的踏上了自己的长征路。
被田骡子的执着精神感动,对革命者们的舍生取义由衷敬佩,也被全剧或浓或淡的感情触到了泪点。骡子和云中飞,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因为儿时一次意外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成为坚定不移的革命者,一个误入歧途下场悲惨。骡子想拯救唤醒自己的弟弟,只是他越陷越深已难以回头,这份兄弟情无奈而残忍。骡子和花姑朴实的爱情打动了很多人,夫唱妇随,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谱写了长征路上一段动人的爱情赞歌,全剧最温暖的情愫莫过于此。还有古将军,本站在红军对立面,只因女儿是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不惜和马专员同归于尽,这是一个父亲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国家和革命的大情大义之下,平凡人的小情小爱虽然微不足道,却显得铭心刻骨弥足珍贵。
“不见到你我不敢死”,一句话解读了骡子为之奋斗的承诺和使命。《骡子和金子》为草根英雄喝彩之外,也弘扬了爱国、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致敬,回顾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同时传达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导向,让这部戏有了更多现实教育意义,把内核升华到一个新层次。
一个人的长征,一群人的信仰,一个民族的气节。
在这个战争剧扎堆上映的10月,如何做到脱颖而出还真是一件技术活儿。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出的电视剧《骡子和金子》不走高大上路线,而是独辟蹊径,以小人物的视角为切入点,从“骡子”这个朴实的人物角度去透视宏达的历史主题,抛却主旋律电视剧的老旧拍摄手法,把主旋律电视剧拍出了自己的味道。
《骡子和金子》是改编自作家罗宏的同名长篇小说,以长征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鲜明有个性的小人物形象。一根筋、认死理、不变通、守承诺是主人公骡子最基本的特征。全剧通过骡子这个小人物展开了“公路电视剧”的征程,这是红军的长征,是骡子的长征,更是一种道德人格的长征。
湘江——遵义——延安
整个长征路上充满了喜剧的意味和故事的神奇。草根农民骡子在湘江之战中意外获得了大量的黄金,不贪图别人钱财的骡子历经万难追随红军,最后归还黄金。从跟随红军到与红军走散、再到后来的一路寻找,这一路上骡子经历了千难险阻。整部剧以公路片的形式,从湘江到遵义,到历经二万五千里抵达延安,骡子九死一生总算如愿把金子交给了红军,经历了灵与肉的洗礼之后,骡子终于参加了红军。
湘江之战,骡子的黑骡子不幸被炮弹炸死,当大量的黄金就在骡子眼前的时候,他并没有挣扎,而是怀着一根筋的劲头想要把金子归还给主人。携带黄金一次又一次突围,与部队失散,遂潜回家中,幸运的是发现了自己的同胞兄弟黑伢子没有死,但不幸的是,黑伢子经过多年在外漂泊早已不是自己当初的那个兄弟,彻底改变的黑伢子心怀怨恨“掐死”了骡子未过门的妻子花姑。怀着悲痛的心情骡子依然选择上路,去找寻红军队伍,归还金子。
而后得知,红军队伍可能在遵义陷入了困境,骡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偶然的幸运,如愿来到了遵义。好人总有好运,骡子在遵义认识了白狗子头目的女儿古玉洁,得到了她的多次援助,才得以死里逃生。在遵义的时候,骡子不止一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红军队伍的排长被抓,骡子还误打误撞的成为了古玉洁的马夫,他不知道怎样面对这突如其来又无法解释的一切,并且他始终深知自己肩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来都是坚定一个目标的小人物骡子就是这样跌跌撞撞地独自走在路上。
克拉玛依——横店
至于剧中雪山的戏,导演李云亮在采访时提到过,在拍摄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漫天大雪。3月开机的《骡子和金子》首先拍摄的就是爬雪山的戏,但在阳春三月祖国大地基本都已经春暖花开,最后剧组毅然来到了克拉玛依完成了雪山场景的拍摄。众所周知克拉玛依地处高原地带,演员们要克服高原反应来完成一系列的拍摄任务,这于演员和导演而言都是一场挑战。但对于剧组经受的这种艰苦,导演李云亮表示这已经是非常艰苦了,难以想象长征时期战士们比这还要艰苦几倍的艰难处境,实在伟大。
而辗转克拉玛依之后,剧组又来到了横店继续接下来的拍摄。经历了严寒的演员们再一次接受新一轮的挑战,那就是酷暑难耐的横店盛夏。日均气温接近40摄氏度,早上一出门就已经汗流浃背了。看到剧中的场景会知道,演员们的服装已经是负重几斤,再加上天气的炎热,可想而知当时拍摄的艰辛。
整部剧作不仅从剧中展示了几个城市的风光,拍摄的地点更是辗转更替。演员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剧中的战士们也是穿越一个又一个场景,整部剧堪称一部“公路电视剧”,一直在路上,一直未曾停下,直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骡子义无反顾的护送金子的漫漫长路上,一路经历了湘江之战、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壮举,并与花姑、阿果、自己的弟弟云中飞等人上演了一幕幕爱恨情仇的戏码,经历了这些种种磨难之后,骡子终于完成承诺,成为一个真正的红军,完整的接受了“红军长征”这场胜利的洗礼。虽然是讲述骡子的长征,但这绝不是他一个人的长征,是所有红军战士历经长征胜利的缩影。
关注这部有着奇怪片名的剧集不为别的,还是在于主演富大龙。在国内这些电视剧男演员中,我是很偏爱富大龙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的演得好,而且很会挑本子。演得不多,但各个都是精品。
作为一部纪念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这套在江苏卫视首播的剧集,很容易让人与红色经典、主旋律等标签联系起来。事实上,在国内小荧幕上,同类剧集给人感觉也有雷同之嫌,看得多了也是味同嚼蜡。但这部《骡子和金子》却让人眼前一亮。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便是与众不同的角度,其二乃是开篇所言,富大龙这位演员令人刮目相看。
作为创作者来说,如何对已成模式化的作品进行改良,大概是所有编导们最想做的事情。“创新”这个词,说起来简单,但行动起来难上加难。谁都希望尽心尽力的去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无奈在影视剧发展至今的环境之下,无数噱头早已被玩烂,想要点创新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早已被规矩和模式限定的献礼剧?
然而这套剧却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该剧并没有脱离同类剧的模式,但特殊之处在于角度不同。作为讲述有关长征历史的作品,该剧并没有从正面展示红军长征的点滴事件,后者已被无数同类影视剧演绎多次。而是独辟蹊径的以一名普通的马夫为视角,从局部入手,再拓展到与当时相挂钩的大环境,完成对整个长征艰辛之旅的展示。
以小窥大,人格与心灵的跋涉
《骡子和金子》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青年马夫骡子,被银行马队雇佣,但在湘江之战中意外与大部队失散,留下了无数黄金。因为职责,因为承诺,他毅然踏上了寻找红军归还黄金之旅。而他所走的路,正是红军长征之路。该剧设定了一个很具有时代气息的起因。当年红军在多方势力的围剿之下,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被迫转移,进行长征。而这样的历史大环境,在青年马夫身上又重演了一遍。
骡子原本与红军同行,失散之后,身上又携带了黄金,他也成为国民党军队、土匪等多方势力的目标。该剧为他长征的起因设定了一个与红军相同的历史环境,从而以小窥大,从局部还原大背景。 只不过,他踏上长征之路,一方面为了脱离险境,另一方面也是承诺所在。也就是说,骡子最初踏上长征之路的起因与红军长征并不相同。红军是信仰的长征,而马夫骡子则是人格的长征。一面是气吞山河的集体长征,一面是孤独艰险的个人之旅。而所达到的目标最终都是一样,那就是突出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有时候,创新就是这样,穷则思变,换一个角度即可,就能完成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一个人的长征,让该剧在反映长征的主题之下,也兼顾了公路片的属性。虽然目前剧集还未完结,但公路片的特质在于,主角在的世界观变化,沿途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之后在一连串的事件后,慢慢地开始学会成长和改变,比如《在路上》、《逍遥骑士》、《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摩托日记》等等电影都是这样。而该剧也是一样,一个人的长征,在故事中容纳了大量的传奇特色,更像是一个心灵的远足,将时代感的纠葛,人与人之间的信仰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相信随着故事的发展,期待骡子在剧中完成富有传奇特色的心灵之旅后。从人格长征、孤独的长征最终变为信仰的长征,与时代主题相贴合。
分饰两角,富大龙与自己飙戏
而该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富大龙这个演员在片中的表现,让人意外的是,他在片中分饰两角,在憨厚正直的马夫与心狠手辣的土匪之间自由切换。
作为以马夫骡子为核心视角的剧集,富大龙的表现承担了该剧大量的闪光点,一对早年失散的同胞兄弟,成年后的重逢也开启了哥哥对弟弟的救赎之路。在这样的设定之下,一人分饰两角的富大龙有着很大的空间去完成对不同角色的解读。个人感觉富大龙这名演员属于那种“低调的奢华”的类型,出道以来作品真的不算多,但是各个掷地有声。
《天狗》中的李天狗、《走西口》中的梁满囤、《狄仁杰前传》中的狄仁杰,《隋唐演义》中的杨广,纵观富大龙的生涯,各种各样的角色都有,血气方刚的李天狗,飞扬跋扈的杨广,好人坏人信手拈来,演什么像什么,突出一名演员不俗的演技张力。在
《骡子和金子》中,富大龙精湛的演技在这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演绎两种近乎极致,反差很大的人物,让人大呼过瘾。
而作为一名演员,在一部戏中饰演两名角色,为的是让观众在欣赏该片时,虽然都了解两位角色来自同一名演员饰演,但观众不仅能从视觉上分辨出两位角色的特性,同时还会在肢体语言上加以区分,随之而来的就是两位角色与众不同的个性展现,这是一名专业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比如剧中,老实憨厚的骡子为了一句承诺,踏上了追随红军的长征之路,独自踏上漫长凶险的征程时,体现的是这名角色那闪耀的人格魅力。而对于另一名角色,土匪云中飞,则体现了另一种极端的暴戾。从这名角色在战场上从死人兜里掏钱,抢劫红十字会的募捐资金就能看出,体现了名角色的贪婪与奸诈,也为他随后与哥哥相逢后想方设法抢夺黄金埋下了伏笔。
富大龙一个人的表现撑起了这部戏,显示出其极具张力的演技特色。而他与三名女性的情感纠葛,故乡的妻子花姑、彝族部落大小姐阿果以及对信仰有憧憬的将军女儿古玉洁,也为这套发生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故事点缀着别样的情感色彩。
这是一个人的长征,是一次心灵与肉体的磨练,一人分饰两角,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长征之路,人格与人性之间的较量,信仰与目标的博弈,让这套《骡子和金子》充满了传奇的魅力。
陪爷爷奶奶一起看的,开始对富大龙的印象还停留在少年包青天里的六子。这次他一人分饰两角,骡子的倔强朴实、云中飞的狠辣阴鸷都展现得很好,人物辨识度高,实力派演员。
我妈被最后过雪山感动的哭了,说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的长征路上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剧里男主还是幸运的,一路都有人相助,富大龙演技很突出,尤其还一人饰演两角,看的很过瘾。
色调很好,富大龙很棒
不是因为住院才不会看这种傻逼脑残剧,里面的GMD被丑化得比日本鬼子都还要丧心病狂,老百姓见到政府国军像见到日本人一样,真是处处体现着shzyjzg
正面形象有点歌颂太过,反倒是升斗小民被时代洪流推动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挺好,长征月里一片波澜壮阔中,一个农民的长征视角不错。奔着富大龙,终于断断续续还是看完了。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一个农民眼中的长征,视角独特。通过骡子的历险,穿起了一个个人物,还有他们的故事。不错。话说骡子也是个灾星,碰到他的人都死了。最后剪辑有问题,陪骡子过雪山的扎西怎样了,不是也死了吧?我是从这部剧才知道阿姐鼓怎么回事喔
这样的从头到脚都淳朴的人 越来越少了。亦善亦邪才是好演员。但是弘扬的有点过了头。
感受到了编剧很努力了,想把个人戏剧化情节和长征的著名事件结合起来。不过很多剧情都很弱智关键情节还没交代只靠脑补。因为富大龙加一星
富大龙很神!
编剧纯属自娱自乐,闹着玩,我家大人都爱看。。。
挺喜欢富大龙的,可惜矮,演现代都市剧会比较麻烦,自带纯朴气质,演黑伢子有点过。王妍之的阿果也不错,居然是90后,不错。
演技节奏还合适,但是雷点还是数不胜数就不说了
富大龙真是神了,为了他加一星
富大龙真的很抢戏,丁黑说拍片的时候要压着富大龙我赞同,他太突出了,一比较别人暗淡无光。
长征一路奇遇多,寨主为什么看上骡子呢?百思不得其解。好比乞丐街头讨饭,被白富美相中。好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但剧情确实无法推敲。演员、剧情、场景是衡量电视剧的三个主要因素。牛b的演员,剧情却一踏糊涂;完美的剧情,演员表演不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时代,不缺消遣之物。
看了半集还行
整个片子被富大龙一个人撑起来,明明是讲抗战时期的英雄儿女,却被不着调的感情戏塞满了。这小说改编的剧,让人怀疑是小说本来就烂,还是编剧写剧本的时候被喂了屎。惟一一个戳到我的片段是骡子跪在埋了无数红军尸体的雪地上嚎啕大哭。这个角色太鲜活了,可惜活在了这么个破电视剧里。
喜欢富大龙。
这剪辑也太乱了,每集片头还水的很,但是富大龙演技绝对可以,分饰两角一眼就可以区分,这片也就这一个优点了,不知道原著怎么样
老妈每天织毛衣的时候听听看看都舍不得换台。主角灾星体质,所过之处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