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电影的概念很有趣,单人魂穿作品经常见,而集体性别特征反转的故事不多见,也因为整个环境认知的颠覆,制造了更多的笑料。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成儒老师,第一次看他演绎这种诙谐属性的角色,居然也轻松的拿捏了,虽然戏份不多但一出场就足够抓眼球,仿佛演出了斯琴高娃老师复出了的感觉,导演能够说服他也是不容易
自从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后魏翔就成了长在我笑点上的男人,虽然在片中的戏份不多,但只靠几个传神的表情就能将我逗笑,不得不说老天爷赏饭吃。
还有宋木子那段纤夫的爱,邀请他来客串也是着实没想到,有种在看二喜SP番的信息,但效果也是真的好要远胜于徐志胜在《独行月球》里的表现了,要是能再配竿红缨枪那就更绝了!
通篇用了一种诙谐的方式来吐槽大男子主义,让那些默认需要女性来做的事反转给男性来承担,仿佛看了一场杨笠的脱口秀转场做了形式化呈现,很适合夫妻情侣一起来观看,欢笑的同时相互体谅尊重,也让男性观众实打实的体会了一次换位思考。
很荣幸,能在电影上映前提前观看,还有幸见到了主创人员,各位主创状态也都不错
言归正传,我们说电影。
其实看过电影就不难发现这是个讨论性别不公的电影,从最开始男主一脸爹味的言之凿凿“女性成就男人”来说,虽然冠冕堂皇,但言外之意就是女人在家替男人做好后勤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然后呢,然后就是一连串男主的骚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不让前台穿裙子,挤兑孕妇让她辞职,把老婆作为生育机器,他的家庭保姆等。接着就经历了电梯惊魂,男主来到了一个男女颠倒的新世界,至此,电影开始。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男女颠倒的世界,其实这个世界真的是男女颠倒吗?我倒不觉得,这其实更像是性别颠倒的世界。有区别吗?有!因为这个所谓的新世界,女的都大腹便便油腻男人样,男的都一个个娘化女人样,这是反向世界吗,这只是一个对调男女性别的旧世界而已啊,充满刻板印象的旧世界,会怀孕的依旧得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带孩子,满嘴仁义道德撒钱寻欢的依旧掌控着世界的话语权,等等这些,而这和现在这个社会有什么本质区别?一点没区别啊,这不就是现在的社会的翻版吗?女权真正的意义是让女性掌权或者贬低男性吗?女权真正要表达的不应该是女性和少数性别群体需要被平等对待生理上心理上的弱势从而获得其应有的社会权益吗!电影里反转后的世界,遭受性别不公对待的依然是弱势的那方啊?所以是性别除了问题吗?不是啊!是世界运行规则出了问题啊,是陈旧的沿袭自父系社会伊始的社会运行规则,导致的现在女性或者少数性别群体习惯性的被无视而遭受的不公的对待。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不是一个性别调换能简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也不是这个电影在讨论的问题,我们就不要揪着女权等这些关键词给这个电影扣上本不该属于它的讨论热度了。或者导演压根就只是想拍个喜剧呢?或者用男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让男人感受女性的不容易呢(不是,再或者,纯粹是为了告诉你们刻板形象存在于世界的角角落落呢?好吧,编不下去了……
当然从喜剧这一方面来评价这个电影,其实还算是合格的,虽然这里用各种反差产生的冲突来甩包袱,但是比起之前谐音梗,低俗恶搞,可以说好很多,演员充分的舞台剧经验,以及三如老艺术家的无私奉献(懂得都懂)也为笑料增色不少。外加还增添进了现实问题,虽然会让人不舒服,但还是一种新的喜剧尝试不是,明确喜剧之外还有东西要告诉你,是什么你自己感受,是吧,多好!
所以不要抱着看喜剧你要学会什么或者得到什么的心态去看,还是能笑的,笑一笑,就好了(狗头)
作为开心麻花的老观众,看到这个影片时,第一时间就扎进了电影院,九十多分钟的剧长,不多不少,正好够笑一场,过年了,还不兴给自己加点笑料啊,去看吧,入股不亏。 我个人认为影片用了一种讽刺的幽默来探讨了在现今男女等大环境下,女性经常遇到的各种苦恼困境,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技巧,毕竟现今大中华大男子主义的不在少数,搞不好就会引来口水大战。还好本片在尺度把控上节奏控制住了,站在了上帝的视角,让男女都过上了各自想要的生活,女人穿上了西装革履,过上了职场人生,应酬、压力、客户、实现财富,可以回家对男人给予小恩小惠,趾高气扬。男人也过上了朝思暮想的所谓米虫生活,做做家务、追追剧、伺候伺候家公婆,随便怀个孕,受着家人生了男孩的窝囊气。还有伸手要钱的快乐,孕期应酬的快乐。这下男女双方都圆满了,让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共鸣,难怪影片打出了:带着你的女人一起走进影院的口号。人有了爽感的同时也同样进行深思。 当喜剧照进现实,才会发现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家作为二个家庭和人的共同载体,应该要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着建立一个能共同的避风港,当我们受到外界的伤害时,我们依然还有坚定的后方可以疗伤,影片的结局也并没有俗套的大团圆,而是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了各自的想要过的生活方式。
本来吧,跨年夜,准备开开心心的看个开心麻花的喜剧乐呵一下,所以连题材和简介都没看就直接去了,开头就觉得有点不太妙,看完了之后真的是整个人都有点生理上的不适,第一次在电影院感觉时间这么漫长
首先作为一个喜剧片,本片可以说是完全不好笑,全剧的笑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男女反转后,男主和周围的男性娘化的反差上,单从故事上来说,基本上是那种你一看就能猜到发展的那种,尤其是在故事的后段割裂感更是十分严重,一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经过了所谓男德学院的培训,就变成了和反转世界其他娘化的男人一样,这样一个极端的人转变来的太过容易,更是把什么捉奸、车祸、二保一这种经典桥段短时间统统的搬了上来,叙事严重混乱,也确实只有结尾能稍微拿出手一点。
那么关于他的内容方面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呢?遗憾的是我认为同样没有,看上去好像是教育男人尊重女性,平等付出,实际全篇充斥着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剧中将男权极端化,几乎出场的男性基本上全都是陋习的化身,大男子主义不顾家的胡铁男,两个朋友,一个家暴,一个满嘴骚话,将极端的行为都集中表现在了剧中,而对男主做到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奋斗过程,吃过的苦只字不谈,好像成功是大风刮来的一样。同样对女主塑造成了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男主脸色的家庭主妇,一个家里这么大,有这么多钱的一个家庭,难道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吗?不能请保姆吗?洗衣做饭都要一手包揽吗?有钱人家的女主人生活就过的这么悲惨吗,难道不应该是美容spa逛街下午茶吗,其实也是,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制造出矛盾和冲突,也没办法营造出两性对立的话题。
至于反转之后进入的女权社会就更好笑了,看上去是女性当家作主,实际上是极端男权社会换了个皮,女性梳着大背头,抽着烟斗,说着骚话,找男人唱歌,力量比男性更强所以成为了主导力量,那么请问这里面的女性和极端男权又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的平权应该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哪怕你导演让男主穿越到一个女性各式各样,能自由的展现自己的美,中性的、古典的、裙子的、西装的女权社会我都觉得你是真的想向观众传达点东西,而不是把所有女性都弄的五大三粗,都穿西装,说话虎了吧唧的。里面的男性则是被描绘成了导演眼中女性的模样,只能洗衣做饭带娃,甚至搞笑的是一个家庭矛盾,警察居然会介入,代表着国家意志的警察把不遵守男德的男人们全部抓到男德学院?我看到这里精神确实有点恍惚了,原来确实大清已经亡了这么多年了。
最后男主生孩子的一段就不说了,看完了只能说感受到了导演满满的恶意以及想要通过这个敏感话题捞钱的决心,全片看似是教育两性走向和谐不要极端,实际上暴露的是导演内心本质的歧视和偏见,以及傲慢,可悲的是,我同样明白很多人会为他叫好
编剧三观崩坏,娱乐化家暴问题和生育过程,性别翻转的世界里面男性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务正业,女性风花雪月喝酒泡K人均家暴,所以在编剧脑子里的现实女性和男性就是这样的?表面是在讨好女性,实际上既丑化了男性又丑化了女性,为恶习开脱。全片充满说教意味,作为喜剧一点笑点都没有,剧情老套,镜头混乱。总结是:一无是处。
这是我第一部没有看完就离场的电影,冲着开心麻花的演员阵容去的结果是一部烂到不行的片儿。当然不是对演员们失望,一如既往的喜欢,但这部电影的编剧我觉得真的是有大问题。作为一部喜剧首先没有几个能够笑出来的点,其次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同主题的影视作品不如电视剧《赘婿》。
但让我走出电影院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相比之下不出色,而是我认为,整个剧本设定非常的肤浅。看似在为在社会中受到歧视的女性发声,实则无时无刻在刻画着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剧本设定男主电梯穿越后世界上男女地位颠倒,女性成为了社会劳动力主流而男性多为家庭主夫,想通过描写男主角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种种困境来表达女性在当前社会下的困境。主题很好,当时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特别的烂呢?
首先,我不明白穿越之后的世界里,为什么成功女性都要穿着男款西装呢?难道成功的女性不能是穿着亮丽的衣服,妆容精致,谈吐优雅的样子吗?只有穿笔直的西装、抽雪茄才能定义成功和社会地位吗?男性穿着裙子短裤就代表受压迫吗?
第二,既然穿越后的世界男性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那么穿越后男性聚会只关注美容护肤自拍完全无脑,也是在表达编剧心里现在女性就都是这样的吗?一边想颠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边又拿这些刻板印象当笑点真的有些自相矛盾。
第三,电影整个的情感推进莫名其妙,一个从来不管孩子的父亲因为穿越,穿越后就开始会照顾孩子了,开始在意孩子头发脏没脏了。然后莫名其妙开始低眉顺耳的成为了乖巧的主夫,然后向妻子反思自己的过去。虽然剧情交代是孩子说不想离开爸爸所以男主开始努力顺应社会,但首先一开始父亲和孩子的情感建立我觉得就让人没信服感,更何况穿越后的孩子都不是他曾经真实生活中的孩子,怎么能让观众相信男主这么快速的情感过度呢?
第四,片名叫绝望主夫,可纵观全文,我没有感觉这个主夫哪里绝望,可见编剧对女性到底在生活中有哪些绝望的体会不真,自然刻画不深。写了好多女性生活难的点,包括家务、孩子、公婆,可是哪一个都没有写进人心里。因为编剧只写了一些生活中不痛不痒的烦躁小片段,但真正的绝望是什么,是成为家庭主夫这件事没得选,也逃不出来,看不到希望,并不只是每天多干点活。
第五,难以共情。穿越后的世界是借男人写女人,但设定上男人成了会生孩子的,男人成了力气小的弱势群体。那这男和女换与不换有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明白这个意思,全换了那不是和没换是一个样子吗?本片想表达女性在社会的困境,并且希望男主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在经历过穿越后理解女性。那我觉得想表达这个的方法不应该是实现一个绝对的男女互换,而是应该保持现实中的男女本身特点,改变穿越后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设定下剧情才不会假,也容易产生共鸣让观众信服。比如,现实生活中,怀孕女性会受到职场歧视,做家庭主妇会丧失社会地位被老公看不起。那么互换后的世界不一定非要女性都走入职场,不一定怀孕的都变成男的,不一定做家庭主妇就被瞧不起。
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穿越后的世界——首先男性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变,男主的工作状态不变,而穿越后的世界公司更爱招聘女性,且同处一个岗位时怀孕女性更容易受到重用,人们会更信任将工作交给家庭合睦,夫妻相爱,子女带得好的女性。而男主空有工作能力却得不到领导和客户赏识。我认为这种设定更可以让我共情到现在社会上有能力的女性没有出路的问题。
然后是家庭方面的设定,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社会环境上全职爸爸成为主流,各种声音要求男性要达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然后正逢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者不学习什么的,周围人,包括妻子都劝他辞职回家带孩子,反正工资也不如老婆一个零头。男主被迫辞掉了工作,开始了家庭主夫的生活。
婆媳矛盾方面,我认为不应该将婆婆刻画成张牙舞爪只会吼着你干活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小辈对婆婆的忍让,并不是绝望。真正的绝望是,没人有错,但现实的车轮就是将你逼到无处可去。那么穿越后的设定应该是丈母娘是真的身体有问题需要人照顾,可自己女儿忙于工作只能男主这个赚钱能力差的人牺牲自己去照料。男主人公就这样陷入家庭的“泥潭”中丢失了自我。
在这样由需求、感情、责任构成的“泥潭”中男主真正理解了妻子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妻子没有出去工作不只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也不是因为丈夫的拒绝,更不是妻子没有工作能力,而是感情和责任困住了她。其实妻子只要想工作随时都可以,来征求他的意见不过是因为她还爱这个家,还把他当家人还愿意征求他的意见。从今以后无论妻子是出去工作还是当全职妈妈,丈夫都会尊重妻子了。
这样一个走内心的情感线我认为才能真正的表达大多数成为全职妈妈的人的心路历程。故事中只有男性将这种心路历程带入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体会出那种绝望。还是那句话,绝望的不是多干一些活,而是开始无从选择,结束时又无法抽离,丢了自我又丢了价值。
打着男女平等旗号实则不痛不痒流于表面。尊重女性难道仅仅只是不反对出去工作顺便帮帮忙做做家务煮煮饭带带娃?大龄未婚女性在职场中的年龄歧视;已婚未育女性职场中家庭事业两难;已婚已育女性重返职场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抉择有做过深层次思考?全片仅仅只是导演在男性角度下片面单一凝视与自嗨,这也叫男女平等?
年度大不要脸烂片:男人的恶习与自身无关,都是被社会逼不得已,不信赏赐女人做一回男人,指不定谁比谁更烂。
别人往上刷新记录,常远是刷新下限的尺度。这个导演和这群编剧,对性别就没理解哈,别碰瓷这类题材了。
“老娘儿们儿喝酒,老爷们儿别跟着瞎掺和。”“娶鸡随鸡娶狗随狗。”男人煮饭,男人怀孕,男人生娃,男人大姨妈,男人带娃,把现实社会中套在女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全部套在男人身上体验了一遍,让男人接受男德教育,哈哈哈。男女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彼此,互相尊重,家庭和社会才能和谐。
让男人体验一次作为女人的辛苦,电影用一个梦做了性别转换的假设,很希望用男人的口吻来了解女性世界。过度夸张带来的不适应感,如鲠在喉的尴尬,就是因为现在我们太适应男权主义、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不经意歧视。这个立意虽然大家都懂,可电影犹如隔靴搔痒,实质上,它做的只是把生孩子的一方称为“男人”罢了。片中所表现出的一切实际都是对女人的刻板印象,但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没有片中表现的这么浅薄。对于女性的理解和支持并不是通过喊喊口号、耍耍嘴皮、表个态就能解决的。这只是个喜剧,仅此而已。
其实从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男人永远不可能对女人感同身受。就算电影里制造出这样一个世界,他们也根本无法产生丝毫共情。而女人的感慨更深刻,因为电影里的说教与对女性生活的刻画,都太过浮于表面。因此这部电影注定讨好不了女性,更得罪男性。但我仍然为它的大胆加三分,敬它敢碰这个话题。
你又不是某晚,好好搞笑就行了,别总想着教育人, 看完觉得很尴尬,很恶心,三观也不正, 强烈不推荐…演员表演也很刻意,别想着从电影中领悟到什么……能体会到的只有尴尬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创立它的李诚儒老师。开心麻花用一个寒假和暑假恢复的元气,让常远一个元旦给祸祸没了,实属四两拨千斤。
在某个地方看的最后一部烂片。2023拒绝非主动接触烂片!
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常远给孩子念睡前故事,草木兰从军、小蝌蚪找爸爸太逗~感觉常远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后边的真情流露也很自然。
2022最后一次糟心。想蹭女性题材红利结果比普通的男性中心更恶心。某些演员就只适合演春晚小品。
片尾那句“我爱干哈干哈”是对人类最好的祝福(薇薇好A我好喜欢
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先别出发
导演自以为在讨好女性,实际上两头都没捞着。女权不是让女性获得凌驾和奴役于男性的性别权力,而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看见”。导演娱乐化家暴和性别歧视的模样真的很恶臭。
已看。极度恶臭极度无趣极度垃圾
我没想看什么好片 我只想找找乐子 观众离场是最大的乐
男人只会在变回男人之后,庆幸自己是个男人。用悲悯的目光帮助女人,就能成为公认的好男人。导演成功拍出了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并企图在这些刻板印象里挖掘出女性的苦难。很多段落很明显影射的是女性在被PUA之后,会自我分泌出阿Q精神,不用男人管,女性自己也能安慰自己,然后继续为男人牺牲一切。最为人瞩目的男人生小孩的一段戏,将生小孩的过程娱乐化,常远和黄才伦一唱一和,仿佛生小孩是一场特别欢乐的游戏,把男人的恶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期剪辑跟没上过学一样,剪得七零八落,特别是对话戏,咔咔咔一堆不知所云的镜头,甚至还越轴。看这种电影迎接2023年,买票的人都有责任。
女尊男卑的世界,有新意,有能警醒社会的效益
非常恐怖,尬的我坐立难安。翻转世界不是权利义务的互换,而是浅薄的刻板印象互替,男女平等的讨论变成了一群T和大母0的对抗,甚至我感觉创作者在暗戳戳的讽刺女性平权的诉求谁能救救我!!
看完真的是非常「绝望」!!常远老师,我服了你了行么?求求你放过观众吧,三年跨年,三部烂作,还一部比一部难看,您可真算是喜剧片的「地板」了!这部片子已经是到了让人生理不适的程度了,不管男的女的我相信看完之后就感觉吃了依托答辩一样恶心反胃,男女社会互换这种题材是挺有挑战性的,拍好了真的是很厉害,拍不好呈现出来的就是这种表面效果,男人们都变成了娘炮,女人们成了爷们,还刻意凸显女权之上,特别是男主生孩子那一块导演编剧真的是很敢拍,这点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整体来说,年度压轴大烂片,全程尴尬油腻令人作呕,笑点也是没有,还尽添堵!常远拜托别当主角了,放过观众们吧,祈祷明年的跨年档不要再出现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