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是2014年还是2015年,我和公司三个同事到了什邡大广场,有人告诉我们,等会儿会下雨,大家坐在地上蜷缩起来,那一晚的“雨”格外的冰冷,不像是夏天的雨那样黏湿,头顶的灯照得我们头发晕。我也记不得淋了多久的雨,最后迷迷糊糊知道拍摄结束了,可以走了。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电影《一百零八》的拍摄。
罗汉寺108罗汉娃的故事,是我们什邡人的骄傲,每当和外地人讲起地震,我们总会自豪的说起这个故事。当年拍摄这个影片,整座城市又一次被凝聚起来,从政府,企业到群众,给剧组提供人力,场地,各种资源,几乎是无偿和随叫随到。那段时间,能够选上群众演员,是大妈大叔最最自豪的事儿,当然,我还记得有十来个大哥自愿剃了光头参演。这座城为电影奉献了我们最朴素的心愿,希望罗汉娃的故事被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知晓。
电影拍摄完,过去了好几年,这座城已经好几年不再提起拍电影的事了的时候。终于,《一百零八》要上映了,于是,这座城又沸腾了。电影院早早被各个机关单位包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大家无比激动的冲进了电影院。可是出来之后,或失望或愤怒或困惑,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我身边讨论过这部电影的人,不下三五百,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这电影好。我知道,因为我们最为引以为傲的故事,我们为这个电影的付出,我们对灾难中绽放的人性光辉故事的期待,通通被这部电影辜负了!我们所珍视的,成为了一个不知所谓的“爱情”的背板,而这个爱情故事自诩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们成了傻子。。。。
晚饭的时候我弟随便找的下饭电影,冲着5.12的背景和宣传海报上的吴京去的。 影片从512地震发生开始,我的眼泪就没办法止住了。也许对于每个亲自经历、亲眼看到过的中国人来说,十多年前的那场灾难就是心里的一道伤疤,在后来的时间里,无论被何种方式唤起关于那些日子的回忆,都依然会很痛很痛…… 我个人一直是对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有着更大的期待和更深的感触,然而这部影片着实差强人意。5.12什邡108罗汉娃的故事背景,个人觉得原本可以从医生或寺庙僧人的视角切入,去记录天灾面前伟大的人性光辉,而导演偏偏却以陆地和肖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让我不得不感叹,中国电影电视剧难道离开了爱情,就没有剧情可写了吗? 纵观全片,比起影片主线男女主强行煽情的爱情故事,更让我感动的是灾难发生后医护人员的恪尽职守、是陌生人间的互帮互助、是寺庙僧人不顾佛门规矩全心全力的救人、是解放军涌进灾区带来希望、是一方有难八方援的伟大的中国人民……而全片真正能触碰到我的点、能让我忍不住眼泪的也就只有这些情节。 如果说男女主不痛不痒的爱情故事还让我能够勉强接受,那最后女主大出血生孩子的情节真的是我觉得最拉胯最不能忍的了——弥留之际还在要求医生保孩子、且在抢救的危急时刻,医生第一时间想的还是保住女子的子宫而不是不顾一切先挽救女主的生命……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我真的很反感这种强行煽情,且这种强行煽情,建立在宣扬女性要牺牲自我成全家庭、要一命换一命的基础上……难道女人最大的价值,是拥有子宫,是能生孩子?这真是我的观念体系里最不能接受的了。 影片最后播放了妇幼保健院院长、吴京、韩红等人当年在灾区协助救灾的纪实画面,这也是让我泪崩的点,并且让我更加认为,这种题材的片子,如果没有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将其制作成好的电影,那看纪录片,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对不起罗汉寺和当年亲身经历那场浩劫的人,人间大爱拍成脑残青年恋爱。导演,编剧,你们是不傻!浪费公共资源!不会编,你们照抄真实事件会不会?白瞎了吴京的客串。
两个男女青年手机被停机了吗?如果是没信号,打不通我也就信了。再不济,发短信啊。
罗汉寺的比例太低了,本来是全篇重要的一个载体,最后弄了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的狗血剧情。真的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浪费叔花了30分钟看烂片。快进都看不下去,还好片尾纪录片续了口气!
有幸参加了北影节线上展映,观赏了这部电影。
《一百零八》讲的故事很平凡也很震撼。汶川大地震期间,一个医院被毁,医生护士们保护着一众孕妇来到罗汉寺寻求庇护。僧人为了吃肉的孕妇,特地破戒,收容了众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孕妇们共平安产下108名婴儿,被称为108罗汉娃。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也采用了实景拍摄,吴京等演员参与演出。整体上,影片的风格较为平实,没有过多追求摄影技巧的表达。
看完影片,我为如此的事迹而感动,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一百零八》这部影片中,有一些东西是缺失的。
影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向观众展现这个感人的事迹。但观看完影片,我却没有捕捉到其中的内核。换句话说,我只看到了一个对事件的描述,看到了一众人的付出,但我没有看到影片重点想要表达的东西。
私以为,孕妇和僧人是绝佳的启示者,或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者。是的,片中的人物个个视死如归,孕妇最后成功生产。然后呢?如此便结尾了。那么,究竟这个事件揭示了什么?是生的宝贵,还是死的可怕?亦或是生死的距离之近?都没有。有人说,这不是观众的事情吗?
确实,从影片中体验到什么,是观众决定的事情。但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一系列事件并没有一个让人产生思考的点。原因很简单,人物过于脸谱化。这是长久存在的一个问题。在表现灾难的影视作品中,似乎已经产生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比如一对闹矛盾的夫妻,一个带头冲锋的普通人,一群人的坚强斗争……
这样的叙事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这不能抓住观众。我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到有观众在评论区留言:“电影太散了。”确实,平铺直叙、情节松散,正是这种叙事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另一个弊端则是:这样的叙事通常会着重渲染影片的悲情,重视故事内容的讲述,而忽视了人物间深层关系的刻画和内涵上的提升。婴儿和地震,孕妇和僧侣,是两对相互对立的事物,由此可以生发对新生和死亡、世俗和宗教等象征意义的探讨。而影片止步于对事件的整体表现,在这一块上有所欠缺。
总体上看,影片《一百零八》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仍然缺了一些东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情况将逐步改善,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将步入全新的阶段。
勉强加个爱的标签 不是不让拍爱情 不要打着罗汉寺的名拍制杖爱情啊!罗汉寺搁这给男女主做陪衬 以下剧透 不值得看 透了完了 1时间线不明确:(有可能wo二倍速吐槽没看到 狗血部分省略)上回书说到女主孕21周 瞬间早产就八个半月了 2编剧导演毫无常识:什么是先兆流产?什么是保胎?八个半月早产六斤多 这要是足月还了得? 2.1男女主感情线过于制杖:交往两年 看剧情弹幕已领证 男主父母没见过女主,女主流血之后虚弱地东奔西走找男主 无视医生劝告 嘴上说保胎实则作死,男女主终于联系上了 女主突然大出血 抢救+剖腹产 男主不顾腰断毅然前往陪产(主要是狗血 为啥吐槽的都是男女主剧情呢 因为108连副线都算不上 再说要是好好拍108也无槽可吐 罗汉寺故事和十年前文字版本+采访没有任何区别 别浪费时间了
题材很好,把汶川地震后面对灾难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抗震救灾的事迹传递出去。
问题是我真的不喜欢影片中关于男女主角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我只想到八个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人总是到了失去或者即将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成长的代价太大太大,如果女主早先不那么作,男主起初不那么矫情,又怎么经历险些的生离死别。人生真的不需要起起落落,能平平淡淡过一生那才是最大的幸福。
也许导演和编剧为了影视效果,为了有波澜,才特意选了这么一对情侣做为主角,但我真觉得如此一个绝佳的题材,还是把主角归还给所有人更好,或者就是极度弱化主角。毕竟在这样一场天灾面前,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是真正的领衔主演。影片中女主更像一个旁观者,如果说导演能够突出旁观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让这个旁观者来讲这个故事,可是偏偏从旁观者方面来说,女主参与度又过多了,尤其她参与的更多是来源于相对自私的个人情感。
改编不是乱编,怀旧不是陈旧,动情不是煽情
为什么一定要拍成爱情片呢?… 好好拍罗汉寺的故事不好吗😓
这个故事要拍好,得平衡好人定胜天的精神和佛教元素,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显然导演没这个水平,拍成了灾难煽情的大路货,还不如片尾几分钟的纪录片花絮更有震撼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预告片花和花絮里的原型人物访谈,基本把本片所有值得看的点都包含了。作为主线的地震爱情故事充满了导演的自我感动,看着叫人膈应。妇幼保健院院长表演令人印象颇深,本该作为主角的罗汉寺僧众完全沦为了点缀的背景板,实在可惜。
北京国际电影节"线上影展""独家放映"单元的《一百零八》好不容易抢到票,看完后。嗯。。。这导演对电影艺术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人物特别标签化、情感没有个铺垫直接煽情、没什么镜头语言而还过度的使用配乐渲染还把低频调的那么高。在说说细节化的东西,例如一个孕妇差点难产,而说话状态比播音员还有气质?最重要的叙事也没有在108个孩子主题上,特别散还有很多没必要的情节。剪辑节奏上也毫无时间感、空间感。我不能说这部电影因为以汶川地震为题材就委婉的评价,更是因为想要拍这种题材,要比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需要更大的责任感。所以我打分的话肯定更低,一颗星。希望导演能重视导演责任这一点!
北影节在线影展。冲这题材和灾难记忆勉强给7分。切题失败,重点是罗汉寺僧众、妇产医务人员以及各方努力,才有汶川地震时期这108个新生儿的平安降生。而导演把焦点,设置到一对不具备引起普适共情的男女身上,很多时候直接撕裂电影的完整性。这个题材就是有一种普渡众生的意味在,才显得可贵,如果从小沙弥、小护士的视角出发,去叙述这样一段故事,我认为都比既有设定好得多。叙事也失败,散且乱,失去详略得当的节奏,就是把吴京搬出来都不好使。唯二泪点,一是戏台上老夫妻表演时得知儿子还活着(尽管这段表演也不懂见好就收),一是片尾。
真实事件感不感人是一回事,电影拍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北京电影节线上展映。看得出来是用心的,值得肯定。但拍摄手法和剧本都显得苍白老套,节奏和配乐比较粗糙,有种零几年的既视感。看到一个小时提前退出了。Ps:其实这个题材是很不错的,但影片的叙事却显得多而杂,并且为了煽情强加上了爱情线,这样反而无法烘托生命的宏大性,使得格局小了。
每一个娃娃落地,就串上一颗佛珠。一百零八个娃娃,恰好就是一串圆满。故事值3颗星
抛开男女主感情线地震相关的画面还是很触动结尾的彩蛋很感动
跟108有什么关系……
浪费五块钱的电影票和俩小时女主长得好像小时候欺负过我的那个臭矮子尖嘴猴腮
丝路电影节福州首映,导演水平太差,本来这么好的真实故事,结果用男女主角的狗血爱情故事线彻底破坏故事的本身。小成本小制作,这个导演之前也没拍过电影,所里能力真的很弱。吴京确实是唯一的亮点,演的就是自己很真实,泪奔!但出场时间就一分钟。整体给2颗星,全部都给京哥。至于影片,费尽心机也难掩各方面的不足!
三星鼓励,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拍的不太好。
堆砌滥用的配乐与主次不分的情感线抹杀掉影片的真实底色,也让其观感无可避免的电视剧化。有些段落之生硬刻意甚至像极了家里老人钟情的CCTV8,沉浸其中只能获得徒有其表的感动。那些弹幕刷“泪崩”的,你们的眼泪未免也太过廉价了。
本来如实拍就足够震撼的故事,偏要加个作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女主占据大半剧情
真實事件感不感人是一回事,電影拍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有些人物的出现让人觉得是为了让他们出现而出现,部分人的台词真的很刻意。和老陈聊天,觉得如果让《我和我的祖国》某一个导演来拍都绝对更宏大深刻吧。ps影片开始女主的丧让我以为男主已经死了,但????我以为结尾还会补充说明……结果?突如其来的结尾
故事是感人的,电影一般。感觉导演想强调一切(僧人、医护、每一个脆弱的小家庭)结果最后哪一个都没能突出
顶流故事,一流诚意,二流剧本,三流编导。真实故事满分!